袁世凯遗言:安邦定国此三人

sun

<p class="ql-block"><b>  ——民国初年风云录</b></p> <p class="ql-block">腐朽的晚清时代,中国几乎是一个任人宰割的羔羊,随便哪个西方列强都能够来中国分一杯羹,中华民族也陷入到了极大的危机之中。好在有孙中山先生的出现,带领人们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中国的历史这才有了质的变化和进步。然而好景不长,就在中华民国宣布成立的第二年,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就被袁世凯篡夺,中国的革命也因此重回迷惘之中。</p> <p class="ql-block"><b>为什么袁世凯去世就引发了军阀混战?</b></p> <p class="ql-block">1912年2月15日,袁世凯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是南方的革命党与北洋集团妥协的结果,为了能够逼迫清廷宣统退位,实现共和国体,孙中山数次派代表与袁世凯密谈,最终达成了协议,南方同意袁世凯任大总统,但必须遵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以削弱总统权力),这也是不是办法的办法,因为当时的情形局势,只有袁世凯能控制住北洋集团的势力,有实力能够和平演变。</p><p class="ql-block">本来呢,中华民国政府应为中华民国大总统与国务总理双首长为主的三权分立制度。细分下,行政外交军事权归中华民国大总统与国务总理、立法权归参议院,而司法权归法院。但是,当袁世凯当上大总统以后,独裁的面貌逐渐显露了出来。1913年2月,依据临时约法,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会选举,这次选举,国民党占据议席最多,应由国民党理事长宋教仁出任内阁总理,但3月20日宋教仁离奇被刺。种种矛头都指向袁世凯,认为他是这件事的幕后人。袁世凯还说:“……国民党之所谓党略,大率借改革政治之名,行攘夺权利之实。凡可以逞其野心者,虽灭国亡种,荼毒生灵,亦所不惜。其运动方法,或以利诱,或以威吓,或以诈取,务使同种之人,互相残害,而自为狡兔三窟之谋。其鼓吹之术,或以演词,或以报纸任意造谣,颠倒黑白。利用一般思想单简之青年,一入彀中,即为所卖,附和煽乱,至死不明。此等鬼蜮行为,即个人尚不能立身,遑论治国?”袁世凯甚至下令解散国民党。这也直接激化了南北方矛盾,二次革命开始爆发,南方各地相继宣布独立。</p><p class="ql-block">这个时候的中国已经有了三种势力,即北洋军阀、立宪派和革命派,北洋自然是袁世凯一派,立宪派代表人物有梁启超、张謇等,他们在南方的军队中也有一定影响,是中国资产阶级的右翼,主张君主立宪,反对君主专制,但同时又以改良主义来抵制革命。革命派代表是孙中山、黄兴等人,是北洋政府主要的反对派势力。二次革命最终以南方革命党人失败告终,但也埋下了革命党人与北洋军阀之间的矛盾。后来两派就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战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斗,这是后话。</p><p class="ql-block">在袁世凯称帝之时,北洋派系也不太平,内部势力里有“唯恐失此攀附之良机”者,如段芝贵等,带头筹划各种登基细节,有反对者,如段祺瑞、冯国璋,而王士珍更是直接归隐,北洋各方军阀势力暗流涌动,等到袁世凯去世,这些军阀有地盘有兵,势力小的攀龙附凤,势力大的自然就开始了权利的争夺。大总统、总理、内阁成员如走马观花一般,好不热闹,局面简直比宣统退位之时还乱。</p> <p class="ql-block">袁世凯的能力想必许多人都了解,他从一个屡试不第的落榜考子,一步步走上人生巅峰,虽然他的身边有众多贵人,但中国自古就有句话叫“烂泥扶不上墙”,如果袁世凯是一滩烂泥,那么就算是神仙下凡,恐怕都不能让袁世凯获得如此的成就。</p><p class="ql-block">其实我们扒一扒袁世凯的成名过程不难发现,他的身上有几个寻常人不曾具备的能力,那就是超强的交际能力以及观人、识人的能力,比如他收服后来“北洋三杰”之一的段祺瑞,就仅用了一顿饭。那么他是怎么做的?下面我们不妨一起来回顾一下这段历史,来了解袁世凯的处世之道。</p> <p class="ql-block">众所周知,袁世凯能有后来只手遮天的权利,靠的是他在小站练兵时积攒下来的军事实力,而当初他在小站练兵的时候也是非常辛勤,比如每天清晨的全员操练,他都会亲自参加,即便是身体带病也从不迟到。</p><p class="ql-block">有一天早上操练的时候,全体官兵包括袁世凯本人都早早地到达了操场,但在汇报人数的时候,却发现作为教官的段祺瑞不在。</p> <p class="ql-block">原来段祺瑞因为家中有事就请了几天假,但这一天是他归队的时间,但不知为何却没有回来。袁世凯得知这件事后并没有说什么,就让全员照常训练。不过由于段祺瑞的迟到,他所主持的炮兵训练就由副教官来执行,此外按照规定,左翼炮队第三营队也因此被扣分,因此有许多人都埋怨段祺瑞。</p> <p class="ql-block">到了当天的下午段祺瑞才匆匆赶来,原来他迟到,是因为半途中发现有件重要的东西遗落在家中,这才折返回家,也正因如此才会迟到了半天的时间。因为他的队伍被扣了分,他觉得不好意思,就决定邀请大家吃饭来表达歉意。不过其中有人提议让他去邀请袁世凯,但他却不敢,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地位不高,怕袁世凯不给这个面子,即便人家真的来了,那肯定也要花费不少钱,自己职位不高饷钱也很低,怕是请不起。</p> <p class="ql-block">不过让段祺瑞没有想到的是,袁世凯得知这件事情后不请自来,这就让段祺瑞浑身都不自在。我想许多人都有过同样的经历,有领导突然出现的时候,作为下属肯定会有些放不开,生怕哪里做得不好惹得领导生气,段祺瑞也是怀着这种心情赶快邀请袁世凯入座。</p><p class="ql-block">袁世凯看得出来,所以他表现得非常随意,并没有把平时的威风和架子带进来,宴会的气氛也就渐渐地缓和了下来。然而等到酒菜都上桌之后,袁世凯却连连摇头,觉得这些酒菜太寒酸了,还是吃点好的吧。</p><p class="ql-block">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段祺瑞的心里不免有些难过,心想这次肯定要大出血了。</p><p class="ql-block">等到宴会结束之后,段祺瑞就找到酒店老板准备付钱,结果老板告诉他:“酒菜钱已经被袁督练付完了”。很难想象段祺瑞此时此刻是一种怎样的心情。</p><p class="ql-block">不过我们可以从段祺瑞日后的表现看出,从此之后,段祺瑞对袁世凯是死心塌地,成为了袁最亲信的人之一,即便是后来袁世凯想要复辟帝制,段祺瑞都没有表示反对。</p> <p class="ql-block">在袁世凯成为中华民国的大总统后,他很快就沉迷在了权力的欲望之中,甚至在民主观念深入人心的情况下,他还倒行逆施想要恢复帝制。而结果也是显而易见,袁世凯的此番行为引起了人民极大的反感和谩骂,在做了短短83天的皇帝之后,袁世凯就在一片谩骂声中郁郁而终,彻底沦为了笑谈。其实,抛开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不谈,他本人还是一个相当有能力的人的,否则北洋军阀也不会掌握在他的手里。而就在袁世凯在去世之前,他还曾留下预言:这三个人可以救中国!那么,他们都是谁呢?</p> <p class="ql-block">段祺瑞是民国历史上的著名英雄人物,他也是出身于北洋水师一系,在这个北洋水师之中,或许他的创办人李鸿章也没有想到能够对后世中国带来这么大的影响,而段祺瑞当年就是袁世凯的心腹之一,他也是袁世凯遗言之中说能够拯救中国三个人之中的一个。</p><p class="ql-block">段祺瑞多年跟着袁世凯南征北战,可以说是袁世凯最重要的心腹之一,因为袁世凯死于1917年称帝以后,所以袁世凯对于段祺瑞的记忆和预判也只能停留在这里以前,以前的袁世凯和段祺瑞的关系十分要好,袁世凯曾经在辛亥革命之后任命段祺瑞的第一军前往湖北镇压革命军,但段祺瑞这个人却早就心向民主共和,他并不是真正的和革命军作战,而是一面敷衍,一面请求清朝朝廷与革命军队议和,后来双方都赞同清帝退位,促成中国第一次共和,段祺瑞是袁世凯手下第一功臣,而这也只是他的一造共和。</p> <p class="ql-block">袁世凯1917年的时候在全国各地搞起了所谓的请愿让他做皇帝的运动,这个时候的段祺瑞就知道中国百姓虽然封建落后,却对于帝王制度深恶痛觉,袁世凯称帝只会使得袁家万劫不复,段祺瑞和袁世凯几十年的交情让他五次劝袁世凯改邪归正,但袁世凯依旧没有听他的,最后自取灭亡,落得了一个悔恨而死的下场,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又开始替自己的老长官收拾残局,宣布废除帝制,恢复国会和临时约法,这才使得南方诸多讨袁世运动停止前进。</p> <p class="ql-block">其实这三个人都是北洋政府的幕僚罢了,他们分别是黎元洪,徐世昌和段祺瑞。想必大家对这三个人都不陌生,因为在中国近代史的进程中,他们的作用都不可谓不大。在袁世凯去世以后,黎元洪等三人都在总统位上做过一段时间,而且无论是权势还是地位,也只有他们能够坐上这把交椅。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黎元洪,此人在做总统时就有着不小的地位,而且在他退位之后,他在众军阀中的人气和所获得的支持依旧不在少数,由此可见此人的能力之强。而另外的两人在很大程度上也毫不逊色,他们在中国政坛上也都有着绝对的影响力和话语权。</p> <p class="ql-block">不过客观来说,虽然在袁世凯的预言中这三人可以救中国,然而在实际上他们却并没有起到救世主的作用,反而还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中引起过不小的混乱。不得不说,袁世凯作为封建制度下的产物,他的眼光和见识是非常受限的,或许仅仅只比晚清统治者进步一点罢了,要论起救中国,他显然没有那个能力。</p> <p class="ql-block">中国有一句谚语是这样说的:主忧臣辱,主辱臣死。意思是君主忧愁,臣子也就蒙了羞,而当君主蒙受羞辱的时候,作臣子的就应当效忠而死。有人信这一套,便会在亡国之际选择殉国,有人信自然也有人不信。但既然国家已亡了,这些没有殉国的大臣,会是什么结局呢?就好比说清廷被推翻了,清臣最后都什么样的结局?</p> <p class="ql-block">其实他们的去向很简单,无非就三条路,第一是从政坛退居不问世事。第二是继续秘密筹谋,妄图复国,这一条的前提是有前朝皇室遗孤。就好比说晚清的张勋复辟,不就是因着前朝皇帝溥仪未死,他才能推溥仪上位复辟。而从历史的众多记载来看,前两条在三条之中,只是占少数。更多的遗臣还是会选择第三条路,也就是为推翻前朝的新朝效力,继续在新朝叱咤风云。</p> <p class="ql-block">清末的九位总督,直隶总督、两江总督、四川总督、闽浙总督、云贵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东三省总督和陕甘总督。最后一任分别为张镇芳、张勋、赵尔丰、松寿、李经羲、瑞澄、张鸣岐、赵尔巽、升允。这九人在清廷称得上是封疆大吏,然而真正在清亡之后,为清殉国者仅松寿一人。</p><p class="ql-block">剩余的八位至少有五位在袁世凯底下干过,有几位坚持到袁世凯倒台,才选择退居。这八位即使没殉国,好歹还是没办法才投了袁世凯,在清的生死关头他们还是选择了拥护的。另外的人就不同了,他们不但没再拥护清,还选择反清。当然这也是由于那个时代特殊的局势所造就的,这批人之中最广为人知的便是袁世凯,袁世凯那时的权利比九位总督可要大得多。</p> <p class="ql-block">他手里握着清的最后救命稻草,也就是北洋新军,偏偏这支军队是向袁世凯效忠而不是向皇帝效忠。袁世凯又不想继续在清手下干活,后来的事就很显然了,总统之位换推翻清廷。后来的北洋军阀大多出自袁世凯手下,比如说冯国璋、段祺瑞、曹锟、吴佩孚、孙传芳、黎元洪等等,这些人都是后来新政府的掌权者。</p> <p class="ql-block">袁世凯上位之后,对于从前抵抗过的清臣也很大方,邀请他们出山为新政府办事。前头说过九位总督之中至少有五位在袁世凯底下干过,这些人便是受他邀请,因此才继续任职的。底下的官员也大多继续在民国任职,某种程度上来说,最初的民国领导集团是由前清遗臣达成的。可以说是换汤不换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短时间内哪能挑出能干活的官员呢?</p><p class="ql-block">自然不能,若将前朝的大臣全换了,国家必然会陷于瘫痪的危机。加之民国能取代清朝,本身就是靠着如袁世凯这类倒戈的清臣,否则清也不会那么快亡国。从以上种种能看出,只要不是特别作死,大多数清臣还是能在民国舒舒服服过完后半生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张作霖pk袁世凯</b></p> <p class="ql-block">张作霖、袁世凯这俩人都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绕不开的重要历史人物。一个是制霸东三省的东北王,拥有当时全中国准备最精良的军队;一个是民国大总统,最高领导人,北洋军阀的缔造者。1913年,张作霖第一次见到袁世凯却立即跪下三叩九拜,行皇帝之大礼,搞的袁世凯也很惊讶。为什么张作霖要在袁世凯面前如此卑躬屈膝呢?除了俩人的上下级关系之外,更重要的是当时俩人所处的历史环境,促使着张作霖此时不得不放下胡子的一贯豪气,佯装诚惶诚恐。</p> <p class="ql-block">东三省历来被清廷视为“肇兴之地”,对这里的控制比任何地方看的都重,一旦统治有变或许还可以利用东三省东山再起,即使不能东山再起,守住这一块广袤沃土,也可以继续着祖宗留下来的基业。可以这样说,东三省就是清朝统治者的最后杀手锏。</p><p class="ql-block">袁世凯当然也十分明白这个道理。在1904年彰德秋操之后,袁世凯被迫交出北洋四镇兵权,他便着手谋划东北。袁世凯极力推荐自己的铁杆老友徐世昌去东北当总督,推行清政府所谓的维新政策。菊人兄(徐世昌号菊人)办事历来不会让慰亭(袁世凯字慰亭)失望。徐世昌到的东北后以“无兵不可以言治”为由,奏请将北洋四镇中最精锐的第三镇调往东北驻防,第三镇由袁世凯亲信曹锟统率。东北实际上在袁世凯控制之中。徐世昌虽然在此仅两年,但让东北面貌焕然一新,甚至被一些人称为“徐世昌新政”。后来,徐世昌调离东北,死硬派保皇党人赵尔巽继任东北总督,袁世凯对东北失去了控制。张作霖就是在这个时候得到赵尔巽重用,从此飞速上升,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在赵尔巽的指示下,张作霖大肆逮捕屠杀革命党人,整个奉天城弥漫着血腥气息。张作霖立下大功,深得清廷喜爱,破格提拔为“关外练兵大臣”。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就任民国大总统,东北政界反应强烈,以赵尔巽为首的保皇党人表示“不承认共和政体,为效忠朝廷奋起声讨袁世凯”。手握兵权的实权人物张作霖亦致电袁世凯“本人即不能听从指挥!”袁世凯当然是不在乎赵尔巽那帮老死硬派的态度,但他在乎张作霖的立场。于是赶紧派亲信张锡銮带着他的密信到奉天见张作霖。信中表示,只要张作霖赞成共和政体,将对其重用,并许以东三省防务督办一职,也就是说东三省的军事全部交给你管。</p><p class="ql-block">张作霖是实用主义者,他其实没什么政治立场,哪一边好处多,他就倒向哪一边。权衡之后,张作霖认为清朝灭亡既成事实,跟着那帮保皇党人始终没有出路,便决定倒向袁世凯。而赵尔巽等人没有实权,闹腾一阵之后,自然就渐渐地消没下去了。但,袁世凯张作霖俩人终究是不能交心的,都相互提防着,面子上保持着一种十分微妙的“隶属关系”。袁世凯对事先许诺的东三省防务督办一职只字不提,张作霖明白,袁世凯担心他实力扩张太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对其造成威胁。</p><p class="ql-block">张作霖决定采用司马懿的韬光养晦和刘备的示弱姿态。所以当1913年张作霖去见袁世凯时,故意装作一副诚惶诚恐,胸无大志的样子,意在减轻袁世凯对他的提防和猜忌。张作霖见到袁世凯,立马跪下,行三拜九叩之大礼,并说:“前清那阵,只知有皇上,如今只知有大总统,大总统就好比皇上。”袁世凯何许人也,岂能看不透张作霖的装痴卖傻?采取明升暗降的办法,安排张作霖去蒙古当差,给了一个“库伦护军使”的职位。</p><p class="ql-block">张作霖当然是不肯去,但他不直接向袁世凯表示反对,因为还不想撕破脸皮,便发电给陆军总长段祺瑞说,此次调动是“鸟尽弓藏,让人心寒”。一边又牢牢地把持着东北军权,不肯挪窝。袁世凯没有办法,只好取消了这次人事调动。1915年那会儿,袁世凯正策划复辟帝制,需要各省军政要人的支持。张作霖是重要的人物,袁世凯必须拉拢他。袁世凯向张作霖许诺,他若当皇帝,张作霖“事后封公封爵不成问题”。张作霖早已见识过老袁一贯爱开空头支票的伎俩,不过他想戏耍一把老袁,拍着胸脯表示愿意支持,但是他的军队目前需要补充枪支弹药和军饷……袁世凯马上心领神会,没问题,我给你枪械军饷。</p><p class="ql-block">后来蔡锷、唐继尧在云南宣布起义,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老袁正需要张作霖的帮助,让他带兵入关,张作霖却发去电报说“奉天局势不稳,军队不能开拔。”这正是钱收下,但事不办。耍心机、下烂药,礼尚往来,气的老袁吐血!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去世后黎元洪成为大总统,张作霖成为了奉天督军兼省长。其后,他又借机排挤掉冯德麟,一步步把控制了黑龙江、吉林,正是加冕成为“东北王”,在与袁世凯的斗法中,胡子老张笑到了最后。</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i>—End—</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