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六月暑气涌,期末作战时。一年一度的期末考试即将来临,孩子们备考的热情和这六月里灼热的天气甚是相配,尽管暑气难耐,但孩子们、老师们已进入这场期末大战的应战期。</p><p class="ql-block"> 延时课时,我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孩子们正在奋笔疾书的做试卷,那埋头苦学的样子真像是一位备战期末的小战士,那沙沙的写字声仿佛一阵嘹亮的号角声,浸润在这六月的汗水里。这一瞬间,突然发现孩子们猛然间长大了不少,也懂事了不少,不用老师盯着就能自主的学习,这真是质的蜕变。</p><p class="ql-block"> 办公室里,老师们在身影上和思想上都已是“团团转”,这块铁做的陀螺从踏进校门那一刻起就没有停下来,支撑他们的就是这份育人的初心与决心。老教师们近五十岁的年龄还在电脑前一个字一个字的修改学生的作文,年青人又有什么借口懈怠呢。还有急速旋转的陀螺李老师拖着高度近视镜扒拉着手机处理业务,还开玩笑的说:“西瓜没空吃了,我怕没时间吐籽”。玩笑里映照着一束乐观的光。王老师的口语课余时间从不间断,走廊里、教室里又或是角落里都飘扬着那流利标准的英文语句。张老师也身兼数职,除了是语文老师、道法老师,还肩负起了三个班孩子的心理咨询师,为我们新晋班主任出谋划策,忙得不亦乐乎。孙老师,五一班孩子们心中这位严厉的大哥哥不失温柔,每当有孩子过生日,班级就会响起爱的华尔兹,极富创意。细致的班级管理办法,这学期稳居楼部排行榜榜单。</p> <p class="ql-block">(突然发现,入夏以来没拍过一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 此刻正在看魏书生老师的备战期末策略,复制到这里,同学们和家长朋友们可以抽空读一读,非常切合实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期末啦 如何提高复习效率</p><p class="ql-block">01</p><p class="ql-block">复习没有计划,不具有针对性</p><p class="ql-block">很多孩子对重大考试的复习并没多少认识,用一些孩子的话说就是多看看书、多做做题就行了,所以别人看书他也看,别人做题他也做,老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看着也是复习了,但考试结果一出来,差距直接拉开。</p><p class="ql-block">这就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想考好,但是没有明确的计划和准备,那基本是不行的;你根本没办法和那些有计划有准备的同学比。</p><p class="ql-block">对策:</p><p class="ql-block">1.先对自己有个清楚的认识。平常学习好的,那复习的重点就是查缺补漏,争取考得更好;平常学习一般的,复习的重点就是利用这一个月的时间提高自己的整体实力。</p><p class="ql-block">2.复习计划的制定。了解考试考点,基础知识怎么复习,重点、难点怎么复习,作业怎么写、题怎么做,时间怎么分配,都要提前考虑,以免手忙脚乱,越学越心慌。</p><p class="ql-block">3.复习计划的完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计划,另外最好能和老师、父母保持沟通,随时发现新问题,改善计划。并且要打印张贴,严格执行。</p><p class="ql-block">02</p><p class="ql-block">在同样的问题上“翻跟头”</p><p class="ql-block">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孩子容易在同样的问题上犯错误,有的题目期中考试才做错,类似的题目在期末考试还是会丢分。试卷中真正很难的题目,也就占10%~15%左右,不会做影响不大,因为很多同学也不会。但是,以前考过的那些题,有心的同学基本不会出错,如果你家孩子仍然出错的话,差距就这样拉开了。</p><p class="ql-block">对策:</p><p class="ql-block">有名师说:“做十道新题,不如做一道错题。”因此,期末复习的过程中,孩子们一定要拿出一定的时间重新去温习错题集。首先把做错的题,再重新完完整整地做一遍。做完之后对照答案,看看自己还存在哪些问题和漏洞。</p><p class="ql-block">如果答案正确,那么久将这道题划去,不必再浪费时间。如果再次做错,那就要仔细分析自己为什么会做错,是因为粗心大意,还是因为学艺不精,一点思路都没有,又或者是题目非常难。了解了自己犯错的类型,再对症下药,请教同学或老师,及时进行修改和纠正。</p><p class="ql-block">03</p><p class="ql-block">遇到不懂的问题不爱向老师提问</p><p class="ql-block">小学中不爱提问的孩子很多,有的是怕老师,有的是不好意思,有的是怕同学嘲笑自己显摆……总之就是不愿开口,有问题默不作声自己解决。</p><p class="ql-block">这个问题在期末复习的时候会很严重,时间紧迫,如果自己拼命钻牛角尖,就算最后做出来了,那固定时间的复习效率也会很差;如果自己不会又不问,问题搁置,那考试中遇到肯定会失分。所以多问、爱问,才会让复习效率更进一步。</p><p class="ql-block">对策:</p><p class="ql-block">鼓励孩子遇到问题大胆问老师,你越问老师反而越喜欢。如果不想一次又一次地问,也可以把遇到的问题、难题先整理起来,找个时间集中问老师,先说说自己的思路,再听听老师的解答,这样记忆会更深刻。</p><p class="ql-block">期末复习期间,孩子的心情、生活都会受复习考试的影响,所以不只是学习上的问题,其他问题也可以找老师聊聊,很可能老师的一两句话,就能减轻孩子的紧张情绪。</p><p class="ql-block">04</p><p class="ql-block">复习期间只学习不"演习",心理素质差</p><p class="ql-block">很多孩子也按计划努力复习了,但越临近考试越紧张,吃不好饭、睡不好觉,最后导致考试的时候发挥失常,遗憾不已。其实考试,并不仅仅是对知识掌握的考验,更是对心理素质和考试策略的考验,没有一个好的心理素质,关键时刻就会掉链子,想考好很难。这就是只学习、不“演习”所造成的。</p><p class="ql-block">对策:</p><p class="ql-block">在复习的过程中,要经常进行演习考试,可以拿一个知识点的习题进行,也可以拿一次作业、一个单元、一个专题进行考试演习,限定具体时间,爸妈监督检查,或者自己检查;这样子的话,每一次都是锻炼,对自己的考试心理、做题技巧会有很大提升。同时每一次都做好归纳总结,后续再进行错题专题训练。等到临考试了,再找一些模拟试卷、或者往年的期末考试题进行预演,这样到考试的时候,就会信心满满。</p><p class="ql-block">了解这些,家长们就可以引导孩子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啦!不过学习终究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也只能是陪伴者和辅助者的角色,但是家长做到下面这些,对孩子潜在的帮助更大哦。</p><p class="ql-block"> 相信孩子</p><p class="ql-block">“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期待效应”)表明,家长对孩子的高期待,会让孩子产生一种努力改变自我、完善自我的进步动力,从而让孩子越变越好。</p><p class="ql-block">作为父母,一定要信任孩子。其实每个孩子内心都有向上的欲望,只是有的没有被激发,又或者被埋没了。如果孩子学习暂时出现了困难,成绩比较落后,千万不要流露出失望或者“你肯定考不好”的语气,父母要做的就是想办法帮助孩子扬起自信的帆。</p><p class="ql-block"> 鼓励孩子</p><p class="ql-block">冰心说过:“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p><p class="ql-block">孩子需要鼓励。一个曾经带过的学生专门找到我,说:“老师,记得读小学时,我的成绩一直不好,觉得自己就是白痴。您不仅没有放弃我,而且经常鼓励我,跟我讲勤奋好学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有一次,您跟我讲爱迪生小时候被老师称作白痴,还退了学,后来他成了发明家。我听了特别感动。也许是受到了影响,渐渐地,我的学习成绩提高了。到了中学,成绩逐渐进步,考上了大学,现在读研究生。要不是您的鼓励,我一定没有今天!”</p><p class="ql-block">因为一句话、一件事改变人生的事例很多。作为父母要善于拿起表扬的“武器”,相信好孩子是夸出来,好成绩同样可以夸出来。</p> <p class="ql-block"> 期末,它涵盖孩子们对自己学业成绩的一份期盼,也最直接的验证所有任课老师的“心血”成果,它还是一份家长朋友对学校、班级的一份“验收单”。总之,它是一场汇聚努力、习惯、成绩、成长的攻坚战,孩子们、老师们、家长们绷紧精神,听着这振奋人心的号角,冲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文稿||马 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编辑||马 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摄影||马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编审||孙慧婷</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