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落民间50年的女儿,79年给贺子珍写信:我想去北京,见见母亲您

和谐

文章来源:历史典录<br>美篇制作合成:和谐<br>音乐:【绣红旗】 张可 <h5></h5><h1>前言<br><br></h1><h1>一个时间有的是,却无所事事的人,不能从过去的回忆中寻找到慰藉,她又能从什么方面找到她生活的支柱呢?贺子珍重返故乡<br><br></h1><h1>永新在江西的西部,从南昌去永新,筑有铁路,一个白天的路程就到了。公路修筑在铁路的旁边,载着贺子珍的吉普车沿着公路向西驰去。<br><br></h1><h1>贺子珍屈指一算,她从1928年离开永新后,就没有回去过,已经有三十一年了。<br><br></h1><h1>她最后一次去永新是在红军第三次打开永新县城以后。<br><br></h1><h1>那时湖南省委执行了一条极左的路线,命令红军把队伍拉到比较富庶的湘南来,放弃井冈山根据地。<br><br></h1><h1>毛主席不同意,但是大部份是湖南宜章农民的红二十九团思乡心切,不听劝阻,冒进湘南,造成八月失败。<br><br></h1><h1>毛主席把贺子珍留在永新,帮助县委工作,自己带了一个营兵力,去把红军大队迎回来。</h1> 图丨贺子珍 <h1>毛主席走时说好,等他回到井冈山,就把贺子珍接回来。<br><br></h1><h1>可是毛主席迎还红军大部队胜利归来已十多日了,贺子珍还不见毛主席的来信。此时毛主席也在奇怪,为什么不见贺子珍回来。<br><br></h1><h1>后来才发现是永新县委的人不愿意让贺子珍离开永新,扣留了毛主席的家书。<br><br></h1><h1>之后毛主席说:“你不要再到永新工作了,你到那里,他们又不放你回来了。”<br><br></h1><h1>贺子珍果然没再到永新去,留在宁冈工作了。再以后她跟随红四军去赣南闽西开辟新的根据地,就更没有机会回永新了。<br><br></h1><h1>身体刚刚复原的贺子珍,仍然感到身体虚弱,她半闭着眼睛,蜷缩着身子,坐在车子后座的左边,头靠在车角上。<br><br></h1><h1>同行的省委组织部干事以为她疲倦了,睡着了,没有同她说话。</h1> 图丨毛主席与贺子珍 <h1>事实上贺子珍的思想正在十分紧张地运转着。她在想些什么?她的思绪纷纭复杂,连她自己都理不出个头绪来。<br><br></h1><h1>她要回永新去看看的思想是突如其来的。在同毛主席庐山会见之后,她从欢乐转为悲伤,陷入了更加痛苦的深渊。<br><br></h1><h1>她自己也想过要从这种状态中解脱出来,但她力不从心。是女儿李敏把她引回现实的生活中来。<br><br></h1><h1>她开始感觉到在自己的痛苦的感情世界之外,还有另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和世界。<br><br></h1><h1>她想迈入这个世界,忘掉那个令人绝望的狭窄的天地,可是她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做。<br><br></h1><h1>想想未来,她觉得渺渺茫茫,是她所抓不着、摸不到的;而她的过去,特别是在永新工作、生活的那一个时期,却是充实的、光辉的。<br><br></h1><h1>回永新去看一看,对她来说,是寻梦,也是一种慰藉,让那空得发慌的心灵放上一点甜蜜的值得回味的东西。<br><br></h1><h1>因此,她不顾身体还很虚弱,决定回永新走一趟。</h1> 图丨贺子珍的故乡 <h1>开始,她并无心思观看窗外的景色,就这样半睡半醒地休息着。<br><br></h1><h1>但是车子越接近永新,她的睡意全消了,而且情绪变得亢奋起来,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她的老家,她的出生之地现在是个什么样子了。<br><br></h1><h1>永新县是江西省西南部一座比较大的县城,山清水秀。罗霄山脉一座座连绵的青峰,把县城环抱起来,筑成了绿色的屏障。<br><br></h1><h1>清澈见底的禾川河像一条玉带,绕城而过。由于它地形的险要,它是兵家必争之地,由于它的富庶,它又是这一带有名的鱼米之乡。<br><br></h1><h1>贺子珍见到那纵横相连的高山了,想起了在井冈山生活的那段岁月。<br><br></h1><h1>她见到那缓缓流淌的禾川河水,想起了童年时与女友们在这里嬉戏的情形,她望到了永新县那巍峨的城墙。</h1> 图丨贺子珍的故乡 <h1>她在永新暴动时,带领一支梭标队守卫永新南门时的情形,立刻显现在她的眼前。<br><br></h1><h1>是呀,这里的山山水水,都留下过她的足迹,记录了她生命的一段难忘的历程。她今天旧地重游,是为了重温旧梦来了。<br><br></h1><h1>永新县委早已接到江西省委组织部的通知,为她在县委招待所安排了住处。<br><br></h1><h1>贺子珍发现,这里的陈设虽然远比不上南昌的豪华与气派,但也讲究室内要有盥洗设备,设有卫生间,有了一点现代化的味道了。<br><br></h1><h1>她谢绝县委要派人陪同的建议,也不要省委同来的工作人员的跟随,表示要自己上街去走走。<br><br></h1><h1>她独自来到变得宽阔平坦的大街,寻找那些过去熟悉的建筑:大革命时期的县党部、工会,农会和妇女会的旧址还在不在?如今都派了什么用场?<br><br></h1><h1>还有井冈山革命时期建立起的苏维埃政府,以及湘赣边界特委、红四军军委和召开过永新县联席会议的旧商会楼,是不是保留下来了?</h1> <h1>贺子珍发现,它们虽然更加破旧,但仍然保留着旧日的面貌。<br><br></h1><h1>她在这些建筑面前驻足了好一会儿,竭力同过去的记忆相印证。<br><br></h1><h1>她猛然想起,这已经是四分之一世纪前的事情了,岁月过得好快呀。<br><br></h1><h1>她转入城南那条窄窄的石子路——南街,来到一座三间门面宽的两层建筑的门前。<br><br></h1><h1>她认出来了,这就是她儿时的家,她的父母在这里开过茶馆“海天春”。这是永新县城典型的铺面建筑,一溜上的是门板。<br><br></h1><h1>那时候,每天清晨,父母亲把店面的门板全部取下来,让店铺全部敞开在茶客的面前,招待从四面八方来喝茶的客人。<br><br></h1><h1>她记得,南街是一条热闹的商业街道。从早到晚人流不断,他们的茶馆也是终日熙熙攘攘。<br><br></h1><h1>可是如今,这里门板紧上,门上还挂着一把大锁。<br>这里的乡亲们都不认得她,他们见到一个干部打扮的妇女,站在那里不走,便过来跟她打招呼,问:“你要找什么人?”<br><br></h1><h1>“我不找什么人。”贺子珍有礼貌地回答说:“我想了解,这里的店为什么不开了,现在住着什么人?”<br><br></h1><h1>“这是县里的豆腐房,每天清早做豆腐,现在工人已经下班了。”<br><br></h1><h1>“哦——”贺子珍长长的答应了一声,仍然站在那里,没有离开的意思。</h1> 图丨曾经国民党反动派对黄竹岭村进行了七次大劫洗,好多房子被烧毁,许多村民被杀 <h1>她看到乡亲们用一种疑惑的眼光望看她,于是解释说。“我小时候曾经在这里住过呢。”<br><br></h1><h1>热情的永新人听说她曾经是这个屋子的主人,而且从她浓浓的永新口音中肯定她是个同乡,就找来豆腐房的工人,把门打开,让贺子珍进去看看。<br><br></h1><h1>在贺子珍的记忆里,“海天春”的店面非常宽敞明亮,如今站在里面,竟觉得又窄又小,又黑又潮。<br><br></h1><h1>往日,这里摆着十几张八仙桌,母亲杜秀提着一把铜壶,笑盈盈地为茶客们添茶续水,父亲贺焕文经管着帐目,旁边是一个宽大的灶台,终日炉火通红,上面放着许多把茶壶。<br><br></h1><h1>这是贺子珍的爸爸败落以后为了糊口开设的茶馆。贺于珍的祖父曾留下大片的田山和房产,是永新县有名的富户。之后她的父亲在一场官司中说了几句公道话,被牵连进去,关进了大牢。</h1> 图丨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有着重要的地位 <h1>母亲为了赎出父亲,变卖了田山,家道中落了。为了生活,这才买下这三间铺面房,开了个夫妻茶馆,但是,他们的日子也并不好过。<br><br></h1><h1>一些军阀、地痞白喝茶不算,有时还对母亲动手动脚。当时已经懂事的贺敏学看不下去,曾经从炉火中抽出一根烧青通红的铜条,往那个不老实的地痞屁股上戳去,烧得那个坏蛋叽哇乱叫,为此还惹出一场大祸。<br><br></h1><h1>现在,这个店面已经面目全非,被磨豆腐的石磨、水缸等占据了。<br><br></h1><h1>贺子珍继续往前走,穿过了一个小天井,又是一栋同前面一模一样的三间门面宽的两层楼房,中间是客厅,两边是厢房。这就是贺子珍的家了。<br><br></h1><h1>他们姐妹就在这个小天地长大,贺子珍就是从这里开始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br><br>在过去她的印象中,这里是非常温暖光亮的。这次回来一看,却同前面一样,阴暗潮湿,成了堆放杂物的仓库了。<br><br></h1><h1>贺子珍听乡亲们介绍,这栋房子也历经沧桑。<br><br></h1><h1>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他们的父母随着贺怡逃出永新后,这些房子就被反动派没收了。<br><br></h1><h1>在永新暴动,贺子珍随同农民革命武装撤上井冈山后,国民党的六个团如潮水般涌入永新,他们找不到那么多住处,贺子珍的家成了兵营,最多时住过一百多人。<br><br></h1><h1>贺子珍听了后,无限感慨。她不愿意再停留,转身走了出来。<br><br></h1><h1>她了解到,经过日月的变迁,她们贺家这个昔日显赫的望族,已经所剩无几了。<br><br></h1><h1>一些远房的亲戚接待了贺子珍,告诉了她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她们一家所遭受的劫难。<br><br></h1><h1>亲戚们对她说,国民党特别仇恨贺家的阖家革命,特别是知道贺子珍嫁了毛主席以后,更想用抓获贺家的人来要挟永新的三贺投降。<br><br></h1><h1>伪江西省政府以五万银元缉拿贺敏学和他们的父母,见到尸体的可以得到银元两万。这个悬赏告示贴遍了永新、宁冈等城乡。</h1> 图丨黄竹岭的梯田 <h1>反革命的屠刀还对准了贺子珍的祖籍万年山区的黄竹岭。<br><br></h1><h1>黄竹岭是个只有42户人家的小村庄,处在井冈山的深山密林中,交通很不方便,只有一条仅能并行两个人的崎岖小路通到山外。<br><br></h1><h1>这样一座无名的村落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竟然得到国民党的青睐。<br><br></h1><h1>先后七次派整连、整营的骑兵、步兵,翻过一座又一座山头,来到这里,一遍又一遍蹂躏这块土地,原因是这里是三贺的老家,贺敏学等人曾经在这里建立过革命根据地。<br><br></h1><h1>国民党反动派每一次来,摧残的重点是贺家的房产。<br>他们的老家曾经是东南特委的所在地。为了发泄他们的仇恨,这些匪徒们先后七次烧了他们的房屋,一次烧不尽的地方,下次来了继续烧。<br><br></h1><h1>他们没收了贺家的田山,放火烧了油茶树和杉树。有一次,火势连绵不绝,上千亩树林和茶林都化为灰烬。<br><br></h1><h1>如今,在黄竹岭贺家的宅基上,已经找不到原来的房屋了。解放后,乡亲们把这里改作稻田,种上水稻。<br>只有那田埂上残存的两堵矮矮的土墙,让人们记起这里曾经盖有房屋,还有田垅旁边劫后余生的三棵柏树和一棵杉树,让人们回忆起当年它迄立在贺家的门前,曾经给贺家的兄妹们带来过多少的欢乐和清凉。<br><br></h1><h1>贺子珍直到这个时候才了解到,她们贺家的人为革命、为人民的解放,作出了多么大的牺牲。她想起了她的一个妹妹贺先圆、弟弟贺敏仁也先后献出了生命的情形。<br><br></h1><h1>贺子珍一家,连同她的父母、贺恰在内,已经有52个人为革命捐躯了。<br><br></h1><h1>贺子珍为自己亲人的豪情壮志,为国捐躯,感到无比的骄傲。<br><br></h1><h1>她觉得,虽然在他们这些人中,除了贺怡的遗容陈列在南昌烈土纪念馆以外,其他人都是默默无闻,但在她的心中,却树起了巍峨的的丰碑,她会水远记住他们。<br><br></h1><h1>此时的贺子珍怅然若失,说不出心头是什么滋味。<br>她白天在县城东奔西跑,很累了,晚上躺在招待所,却无法入睡。</h1> 图丨贺怡 <h1>她一根接着一根地抽烟,任凭思绪在过去的岁月中驰骋。她听得很多,也看得很多,但是她觉得她的心仍然是空空的。<br><br></h1><h1>她到永新来要寻找的东西,似乎并没有找到。相反,永新不仅处处留下她的足迹,也处处留下毛主席的身影。<br><br></h1><h1>毛主席在永新的旧商会召开红四军军委、湘赣边界特委,永新县委联席会议的情景、毛主席骑马上九陇山视察工作,也来到她的家乡黄竹岭的情景。<br><br></h1><h1>这一切,不断地出现在她的眼前,弄得她心烦意乱,想丢又丢不开。她知道,要再这样沉迷在过去的怀念中,她怕自己又要神经错乱了。<br><br></h1><h1>她决定赶快回南昌去。于是她在回到永新的第三天,就离开这里了。以后贺子珍再也没有回去过。</h1> 图丨贺子珍与贺怡 <h1>寻找失去的子女<br><br></h1><h1>贺子珍重回故乡,期望从过去的回忆中寻找到慰藉。但最终,她是带着失望而归的。她又能从什么方面找到她生活的支柱呢?<br><br></h1><h1>在1950年她在庐山与毛主席会见后,大病了一场,毛主席松了口,让李敏去找她的哥哥姐姐,想给贺子珍找一点精神上的安慰。<br><br></h1><h1>事实上,贺子珍在解放以后就曾多方托人寻找她丢失的儿女。<br><br></h1><h1>她的第一个孩子是女孩,就是在龙岩降生的那一个,生下20天就托给一户人家抚养,从此音讯全无。<br><br></h1><h1>第二个是小毛,是1932年出生的,1934年10月红军走上长征的路,把他寄养出去了,从此下落不明。<br><br></h1><h1>1934年3、4月间,贺子珍在沙州坝早产了一个七个月的男婴,生下来只哭了几声,三天后就死了。<br><br></h1><h1>过几个月她又怀了孕,在长征路上生了个女孩。由于部队要行军,女婴刚降生就送了当地一个瞎眼的老太太。</h1> 图丨杨月花 <h1>1937年红军到达保安不久,贺子珍生了李敏。没几个月,她又怀了孕,这就是夭折在苏联的男婴。<br><br></h1><h1>贺子珍知道,那个在长征路上送掉的女孩,是无法寻找的。<br><br></h1><h1>她连在贵州的什么地方送走的,地名、村名都说不出;那个女孩无名无姓,连可以作为日后寻找凭证的一件念物都没有。<br><br></h1><h1>她能够寻找的,只有两个孩子,一个是龙岩的女孩子,一个是江西的小毛。<br><br></h1><h1>在五十年代初,贺敏学就说龙岩的女孩子找到了,但把有关的材料送到中央,组织部门没有承认,只有贺敏学一个人把她认下了。<br><br></h1><h1>在新中国建立以后,许多革命干部都像贺子珍那样,有一个寻找在革命战争中寄养在老百姓家的子女的问题。<br><br></h1><h1>有的父母已经牺牲,还有确认烈士子弟身份的问题。由于战争年代的动荡,记忆的错误,以及寄养人家的流动,要确认找到的是谁家子弟,是一件相当繁难、浩大的工程。<br><br></h1><h1>在建国以后,从中央地方的组织部门,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从事调查研究和确认工作。即使这样,纷争仍然不断。<br><br></h1><h1>贺子珍在寻找小毛的过程中,也卷入了这样的纷争中。贺子珍的哥哥贺敏学在1979年7月28日曾经介绍过这件事,他说:</h1> 图丨朱道来 <h1>“小毛是1952年在南京找到的,那时正是全国搞三反五反的时候。贺子珍听到这个消息后,跑到南京去看是不是小毛。她主要看两点,一是看这个孩子是否油耳朵,二是看他有没有腋臭。她认为她生的孩子都遗传了毛主席的这两个生理特点。她看过后,认为这就是她的小毛。这时,朱月倩已经认了这个孩子是自己所生的儿子霍小青,是霍步青烈士的遗孤。双方为这件事发生了争执,朱月倩说贺子珍抢她的小孩。”<br><br></h1><h1>有的杂志介绍说,在霍小青在北京101中学读书期间,贺子珍曾去信正在北师大读书的李敏, 让她照顾这个“弟弟”(应是哥哥而不是弟弟)。</h1> 图丨霍步青 <h1>李敏并没有谈过她照顾这个所谓“弟弟”的事实,李敏是在结婚以后才上大学的。如果她是在北师大读书时奉母亲之命照顾这个 “弟弟”,那么,也是在毛主席让她帮助妈妈寻找哥哥、姐姐之后的行动。<br><br></h1><h1>李敏为了妈妈,在听到爸爸要她寻找哥哥、姐姐之后,一直把这件事记在心上。<br><br></h1><h1>她曾经同孔令华一起,千里迢迢来到福建,专门去看那个被舅舅认下的“姐姐”。<br><br></h1><h1>这个“姐姐”曾经几次被卖,经历复杂,而且已经有固定的人生观和生活方式,谈不上什么亲情了。<br><br></h1><h1>李敏虽然很想认这个“姐姐”,但这并不是她个人的愿望所能决定得了的。<br><br></h1><h1>1979年贺子珍得到了党中央的批准,来到了北京,这时她已经偏瘫了两年多,缠绵病榻。</h1> 图丨退休后的杨月花 <h1>一封发自福建的信件,送到了贺子珍的床前。<br><br></h1><h1>写信人自称是她的女儿,她反反复复,悲悲切切地诉说她思母之情,要求到北京来,认她这个母亲。<br><br></h1><h1>写信人可能就是贺敏学认下的那个女子。收到这封信后,贺子珍的情绪发生了很大的波动,她流下了眼泪,晚上服用了安眠药也难以入眠。<br><br></h1><h1>看得出来,她很想让这个女子来看她,或者她很想认下这个女儿。<br><br></h1><h1>但身边的工作人员提醒她:“你只有一半认女儿的权利,另一半权利是毛主席的,而毛主席已经去世了。”这句话的意思是:你不可能认这个女儿了。<br><br></h1><h1>这件事对贺子珍刺激很大,她的糖尿病的病情原来比较平稳,此时出现了较大的反复,使301医院负责她的治疗的医生紧张不已。<br><br></h1><h1>贺子珍对这封信没有作复。事情不了了之。</h1> <h1>从这些情况看到,贺子珍寻找子女的行动,都没有什么结果,或者说没有什么好的结果。</h1> 美篇编辑:徐传胤、网名:和谐。北京京东工作站公益记者;黑龙江省绥化市作家协会会员,诗文散见百度等网络平台。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谢谢观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