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陆军四师退役老兵庆祝《党建100周年》征文

雷树文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总顾问/韩荣</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策 划/李成友 、雷成义</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编 辑/杨忠平、雷树文、许汾玉</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编 委/李元庆、王巨保、金耀成、杲仁华、杨广军</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诗 文/战友原创</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韩荣老师长的建议书:</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color: rgb(1, 1, 1);">成友,忠平,成义,树文,汾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color: rgb(1, 1, 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你们好!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纪念日。中央己发庆祝通知。我建议咱们各战友群也採取文章,书画,诗词等多种形式庆祝一下,以表我们退役战友对党的热爱和忠诚。当否,请参考。&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韩荣</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2021年1月26日</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四师退役老兵战友们:</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021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大事之一。韩荣老师长的建议代表了我们的心声。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以各种文化形式,尽心尽能,笔之于书,热情讴歌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为建党百年献一份厚礼。今天为大家展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font-size: 18px;">《一》王锦升《喜迎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一学党史有感(之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font-size: 18px;">《二》杨忠平推荐《不忘初心,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font-size: 18px;">《三》冯树德 宣学林《我的故乡行(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战友的专集。</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喜迎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一学党史有感(之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王锦升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21.6.24)</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今天,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儲备局隆重举行了《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颁发仪式!</b></p><p class="ql-block"><b> 颁发这枚纪念章,既是对我们党龄较长党员的褒奖,更是对我们的激励!我内心非常激动,感到非常光荣!</b></p> <p class="ql-block"><b>  我入党五十六年了。当年入党情景,至今难以忘怀。</b></p><p class="ql-block"><b> 在军队三十年的成长进步,主要是党组织和领导的培养和认可,战友们的关心和帮助,加之个人的努力,当然也得益于人生路上的发展机遇。</b></p><p class="ql-block"><b> 要求转业地方,到现在也正好三十年了。在领导岗位上,得到大家的尊重和监督,从事具体工作时,也得到大家的支持和配合。</b></p><p class="ql-block"><b> 退休后,担任兩届老干总支书记,六年半时间里,组织了党的先进性教肓丶揭批“三股势力”(暴力恐怖丶宗教极端丶严重刑事犯罪)宣传教育丶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b></p><p class="ql-block"><b> 党的十八大以来,又不同程度地参加了局里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丶“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丶“兩学一做”学习教育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系列活动,使自己的思想觉悟得到进一步提高,党性修养受到进一步锤炼!</b></p> <p class="ql-block"><b> 特别是这次党史学习教育,通过学习规定的4本书,学党史,悟思想,以史为镜,以史明理,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在我们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伟大事业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丶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b></p><p class="ql-block"><b> 我虽然人退休了,但思想不能退步!胸佩党徽,一心向党!胸怀纪念章,初心永不忘!时刻记住自己还是一名共产党员!仍要一如既往认真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力所能及参加局党委和老干总支安排的各项活动,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纪律监督,严格遵守党章党规和党的作风要求,始终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永葆一个合格共产党员的本色!</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不忘初心,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杨忠平推荐</b></p><p class="ql-block"><b> 我深深的被张贵成、王建忠、苗稳太等几位老领导的行动感动着。</b></p><p class="ql-block"><b> 张贵成曾经是我们师的副师长,王建忠曾经是我们师的副政委,苗稳太曾经是十一团的参谋长。其他几位都在十一团不同单位担任过领导。在部队时就令人尊敬,退役或离职后也是事业有成。</b></p><p class="ql-block"><b> 在“七一”党的生日到来之际,这些年近八旬,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同志如约前往红色纪念地重温党和革命前辈为了新中国英勇奋斗的历程,体现了四师老兵对党的忠诚,体现了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决心!</b></p><p class="ql-block"><b> 下面我把“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有关资料附在后面 ,以供大家有进一步的了解。</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杨忠平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21.6.15于长治</b></p> <p class="ql-block"><b>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位于西安北新街七贤庄,自</b><a href="tel:19361946"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b>1936—1946</b></a><b>年间,中共中央曾在这里先后设立了秘密交通站、红军联络处和国民革命军第八路驻陕办事处。七贤庄始建于1934年冬,1936年春落成,占地</b><a href="tel:13600"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b>13600</b></a><b>平方米,由10座“工”字形、土木结构的平房院落由西向东排列组成。借《晋书》中的“竹林七贤”而得名,由当时的文化名人成柏仁题书“七贤庄”镶嵌于庄首。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医疗器械和药品十分缺乏,周恩来指派在张学良身边工作的我党联络代表刘鼎在西安设立秘密交通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以下所有照片人物都是从右至右读取</b></p> <p class="ql-block"><b>  1936年春夏之交,刘鼎来到竣工不久正待出租的七贤庄,因这里距火车站较近,考虑到向延安运输物资比较方便,于是用200块银元租下了七贤庄的一号院,在德国牙医博士温奇·冯海伯牙科诊所的掩护下,秘密交通站开始了为延安采买、转运医疗器械和通讯器材的工作。与此同时,刘鼎还请地下工作人员涂作潮在一号院地下室安装了一台由一台电子管收音机改装的电台,担负秘密通讯任务,把中共中央的声音传播到全国各地。</b></p> <p class="ql-block">黄永毅、苗稳泰、邢政、王建中、张贵成、车培阳、范维华、李军战、王保金、牛增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西安市北新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在西安市北新街七贤庄。它自“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建起,直到1946年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于9月撤回延安。“八办”主要工作是:开展统一战线工作;输送进步青年去延安;为陕甘宁边区和前线转送战争物资。</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七贤庄</b></p><p class="ql-block"><b> 位于西安市北新街路东,始建于1934年冬。占地13600平方米,由10座“Z”字形土木结构的平房院落由西向东排列组成。借《晋书》中的“竹林七贤”而得名。</b></p> <p class="ql-block"><b>王建忠、苗稳泰、李军战,黄永毅、王保金、邢政</b></p> <p class="ql-block"><b>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牌子竖立在大门旁的墙上。</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八办”大门</b></p><p class="ql-block"><b>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建于1959年。初建时,共有5道院,馆内收藏文物460多件,资料525件,回忆录623篇,照片3000张。先后被陕西省委省政府及国家有关部委授于爱国主义教育先进单位!</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八办”门口合影留念</b></p><p class="ql-block"><b>黄永毅、王建忠、车培阳、王保金、邢政、范维华、張贵成,苗稳泰、李军战、牛增民</b></p> <p class="ql-block">王保金、苗稳泰、黄永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王保金、王建忠、苗稳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保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八办”工作人员、已退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给战友参观当起讲解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1936年春夏之交,刘鼎来到峻工不久待租的七贤庄,因革命需要而租下七贤庄一号院,建起秘密交通站。西安事变后即改为半公开的“红军联络处”。1937年“7.7”事变后,改为“八路军驻陕办事处”,直至1946年9日。</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牛增民、黄永毅、苗稳泰、李军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李军战、范维华、王保金、黄永毅、张贵成</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休息室</p><p class="ql-block">王建中、车培阳、牛增民、王保金、黄永毅</p><p class="ql-block">邢政、苗稳泰</p> <p class="ql-block"><b>  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秘密交通站”改为半公开的“红军联络处”。</b></p><p class="ql-block"><b> 1937年2月6日,中共代表周恩来等从张学良公馆迁回七贤庄一号院,正式成立红军联络处(又称中国工农红军西北办事处)。经与顾祝同、杨虎城协商,门外挂出“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第三十八教导队通信训练班”的牌子。由叶剑英主持工作,秘书长先后由李克农、李涛担任。主要任务是发展东北军、西北军、红军三位一体的联络团结工作,促进国共两党为核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早日建立。</b></p><p class="ql-block"><b> 1937 年7 月7 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开始。为了争取国民党抗日,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军联络处改为“八路军驻陕办事处”。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办事处被迫于1946 年9 月奉命撤回延安。</b></p><p class="ql-block"><b>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保护这处革命旧址,于1959年在此建立纪念馆。1988馆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现对外开放有七贤庄1号院旧址原状复原陈列、3号院基本陈列、4号院“伟大的女性——海伦·斯诺生平展”以及8号院“永远的丰碑——全国八路军办事处史实展”与”中国共产党西安历史展览馆“。</b></p><p class="ql-block"><b> 西安“八办”建馆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林伯渠、朱德、董必武、叶剑英、邓颖超、李瑞环、陈慕华、李铁映、曾庆红等都亲临纪念馆指导工作。</b></p><p class="ql-block"><b> 七贤庄革命旧址虽然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但楼屋依然,已成为对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堂。</b></p><p class="ql-block"><b> 建馆44年来,接待国内外观众近千万人次,成为对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b></p><p class="ql-block"><b> (资料来自网络)</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资料整理</b></p><p class="ql-block"><b> 杨忠平 山西壶关人,1970年12月应征入伍,在四师炮兵团榴弹炮营任战士、副班长、营部代理书记、指挥排长,1976年3月任师司令部炮兵科参谋,南京炮兵学院学员,四师司令部炮兵科副科长、科长,四师炮兵指挥部主任。1991年转业,历任长治煤气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长治煤气化总公司党委副书记、纪检书记、长治燃气公司总经理。上校军衔,高级政工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我的故乡行 (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冯树德 宣学林</b></p><p class="ql-block"><b> 结束了库尔勒故乡之行,我和冯树德副连长,郭新玉战友又踏上去巩乃斯林场之旅。冯树德副连长这次来疆,还有一个心愿,就是想到巩乃斯林场看看。这个不为人知的故事还要从50年前说起。1967年11月份,他奉首长之命,到部队240多公里的天山深处的巩乃斯林场调运木材,就在他到达林场后的第三天,两派革命群众组织的头头,先后分别来找他,并要求支持他们的革命行动。当时十团全部官兵都参加“三支两军”工作,大部分进驻了乌鲁木齐、石河子、库尔勒等地。 两派群众的邀请,能不能去,他不能作主。当晚便找到了8022部队通讯站,向主管首长请示。首长说:“可以组织他们办学习班、抓革命、促生产、要团结不要搞分裂,要一碗水端平,不要乱表态。”有了首长的指示,他心里就有底了,于是他就组织造反派“忆苦思甜”,给造反派头头先做工作,要求他们:"抓革命,促生产,搞好团结"。那时候,部队的威信极高,因此他的话十分管用,两派群众矛盾逐步消除,生产也蒸蒸日上。</b></p><p class="ql-block"><b> 1969年4月初,正好连队建菜窖需要一些木材,连长就派冯树德到林场买木头,那时刘明山已经解放了,并被结合为林场革委会副主任(主任由解放军担任)。当他听说冯树德到林场买木头,刘明山马上主动就来找他。一见面就紧紧′地拉着冯树德的手说:“恩人呀i恩人"。说着硬是把冯树德拉到了他家,并反复复的说:冯连长,你的大恩大德,我们全家一辈子也忘不了"。在刘明山的盛情邀请下,冯树德当晚在刘明山家便住了一宿,睡前他还让家人把被褥换成全新的。 这就是一个老同志、老干部,怀着对解放军深厚的感情,来表达他那朴素感恩之情,现在回想起来,冯树德只不过当时利用解放军在人民群众的威信说了几句公道话而已,有策略地保护了一名老干部。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50多年,但仍然深深的印在冯树德的脑海里,永远永远不能忘记。这次去巩乃斯林场就是想找到49年前的刘明山场长,圆梦巩乃斯。巩乃斯森林公园位于新疆巴音郭楞州的和静县内,在巩乃斯河的上游,是巩乃斯林场所在地。这里的海拔在1600米到2400米之间,雪山倒映在湖泊中,漫山遍野都是松树和野花,山岗上是一群群的白羊,它是一座巨大的动植物宝库,雪鸡、猎隼、马鹿、棕熊等动物生活于其中,还出产雪莲、贝母等名贵药材。</b></p> <p class="ql-block"><b> 巩乃斯四季分明,每季的景色都有显著特点,春天满目新绿、夏天百花争放、秋天霜打红叶、冬天银装素裹,是良好的避暑和旅游胜地。现已建成4AAAA国家森林公园。晚上我们到达了巩乃斯林场,林场原来职工住小木屋看不见了,职工都住进了宽畅的楼房,每年职工五月初到林场,除留部分留守的人员外,10月返回和静或库尔勒,林场职工不再阀木,种树养树,种药材。职工自己的住房,还可以出租接待旅游人员,经多方打听,刘明山场长在九十年代初已调离林场,在库尔勒市某局任局长,2006已经去世,从1969年至今时间已过去了50多年,其它认识的职工也相继离世,冯副连长感到非常遗憾。</b></p><p class="ql-block"><b> 我们游览了美丽的国家5 AAAAA那拉提草原,准备去独库公路,祭祀乔尔玛陵园为修公路而牺牲的烈士们。回味战友们曾经为修建这条公路做出的丰功伟绩。</b></p><p class="ql-block"><b> 独库公路北起独山子,南至库车。该路段全长562.25公里,前后由基建工程兵部队、七师、我师12团、10团三营、11团和自治区交通厅桥工队参加了修筑这条公路的光荣任务。1971年8月中旬我曾驾驶汽车给三营送过物资,汽车只能开到三营各连住宿的帐篷,前方正面正在修路,汽车再也无法前行,施工地在大小龙池,我们无法看到最艰苦们的施工环境。</b></p> <p class="ql-block"><b>  后来听参加施工战友说:虽然山外已是夏日炎炎,但连队战士仍然要穿着厚厚的棉衣,山外虽然瓜果飘香,蔬菜丰盛,但由于新鲜蔬菜不好保管运还上来,施工连队战士们也只能一日三歺吃葫芦瓜。</b></p> <p class="ql-block"><b>  去独库公路G217必须经过巴音布鲁克大草原。它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西北部,地处天山中部南麓腹地,总面积约1118.48平方公里。它是。全国最大的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天鹅湖,中国绝品景点开都河九曲十八湾,是集山丘、盆地、草原、湿地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景区,素有“天山南麓最肥美的牧场”的美誉。巴音布鲁克还是西蒙古土尔扈特部落的东归之地,孕育了浓厚的地域文化、草原游牧文化。</b></p><p class="ql-block"><b> 草原内视野开阔,风景层次出,随着海拔的升高,垂直景观带明显。可谓一山一景,一景一坡,车随境转,景景入画。同一观景点在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视觉感受,四季景观富于变化。每年3月,数以万计的天鹅和120余种水禽,候鸟便会云集天鹅湖,景色蔚蔚壮观。由此,天鹅湖便拉开了春天的序幕。4月,冰雪初融,站在山底往上看,脚下绿茵缭绕,山顶白雪皑皑,垂直景观带明显,可欣赏到一山四景。</b></p> <p class="ql-block"><b>  4月底——6月中旬,成群天鹅云集天鹅湖,景色蔚蔚壮观,无垠的草原上万紫千红,各种鲜花竞相开放。6月底——7月底,优美的草甸草原风光,风吹草低见牛羊。8月——9月,巴音布鲁克草原绿草如茵,鲜花烂漫,呈现出春天的生机,一派夏季的景象。10月,金色的草原上牛羊成群,犹如散落在金色地毯上的绣花图案,显得格外美丽。10月中旬,随着气温变冷,天鹅以家族为单位集结,陆续南迁越冬。11月——次年4月,草原银装素裹分外妖娆。这里幅员辽阔,绿草茵茵,牛羊成群,群山环抱,河流如带,植物种类繁多,纵横交错的泉水宛如晶莹剔透的兰宝石,与四周的雪岭冰峰交相辉映。</b></p> <p class="ql-block"><b> 最美独库公路,但公路最险段,是独乔段(独山子——乔尔玛),最美在乔巴段(乔尔玛——巴音布鲁克)公路在原始森林和高山草原中穿行,路在云中,车在画中,牛羊在山坡上悠闲吃着草,空气也里含有芬芳的气味。在一大片草甸上,牛羊成群,骏马飞驰。几个白色的蒙古包散落在绿草茵茵的草甸上。</b></p> <p class="ql-block"><b>  当我们开着私家行走在这条最美的公路上时,你可知道当年修筑这条公路有多少战士牺牲了宝贵的生命。1980年4月12日,修筑天山公路的部队被暴风雪围困在天山深处,电话线被大风刮断,给养受阻,煤烧完了,床板烧光了,部队面临断炊的危险。当天上午,该部队二营五连四班班长郑林书奉命带领陈俊贵、陈卫星、罗强三名战士从山上向驻守在山下的部队送信求救。</b></p><p class="ql-block"><b> 当时4个人带了一支“54式”步枪,38发子弹,20多个馍馍,两壶水就出发了。他们考虑从这里出发到目的地有42公里,平时一天一夜就能到达。可是,因为积雪太深,他们走了一天一夜,仅仅走出去12公里。风雪不停,山上的道路全部被大雪覆盖了,他们连方向都很难分辨,更找不到路。班长郑林书决定带战士们沿着电线杆向山下走,走一步摸一步。但是因为很多电线杆都架在峡谷、山坡边沿,他们走着走着就迷失了方向。他们在雪地里爬了一夜,第三天上午11点,他们才爬到了大约30公里的地方。班长郑林书一直走在前面探路,雪水灌进衣服,被风一吹,冻成了冰棍,走路没法打弯,只好把棉裤脱了,只穿一条秋裤,继续走在前面。大家不停地摔倒,只能你扶我,我扶你地前进,大约3公里的路走了5个半小时。</b></p><p class="ql-block"><b> 下午5点多钟,大家又饥又冷,实在走不动了。可是带的馒头只剩下一个,班长说要留到最关键的时候再吃,饿了就啃上一口雪。他们连续走了一天一夜,每个人都精疲力竭了。尤其是刚刚入伍的新兵陈俊贵,更是难以支持下去,他告诉班长,自己实在走不动了,不走了。班长说不行,这个地方离目的地还有20公里,暴风雪仍没有减退的迹象,如果把你一个人留下,肯定会被活活冻死。宁可我们背你,也要背到目的地。班长拿出了仅有的一个馒头,命令陈俊贵吃下。因为有班长的命令,也实在抵抗不住饥饿和寒冷,陈俊贵含着眼泪把馒头吃了。</b></p><p class="ql-block"><b> 班长让陈卫星接过陈俊贵的枪,大家互相搀扶着往前爬。然而用了5个多小时才爬了100多米。又冻又饿的班长郑林书倒在了雪地里。在他只剩最后一口气的时候,命令副班长罗强带领大家继续前行,又断断续续地对陈俊贵说:“我不行了……你一定要完成任务,……有机会的话,一定要……看看我的父母……”大家抱着班长大声呼喊,但是班长再也听不到了。陈俊贵悲痛欲绝,他知道,是班长和大家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他抱着班长的遗体立下誓言:“班长,你放心,只要还有一口气,我一定完成任务!班长,你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b></p><p class="ql-block"><b> 班长牺牲以后,副班长罗强带队继续前进。因为饥饿寒冷和过度劳累,罗强牺牲在离班长3公里的地方。他和陈卫星被严重冻伤,是附近的哈萨克牧民救了他俩。后来班长郑林书和副班长罗强被埋在了天山脚下。那一年,郑林书24岁,罗强22岁。他们把自己鲜活的肉体凝结在高原雪域里,成了冰雪中永恒的“雕塑”。</b></p><p class="ql-block"><b> 一生的承诺</b></p><p class="ql-block"><b> 由于严重冻伤,陈俊贵和陈卫星被送到15医院救治。为了疗伤,陈俊贵先后住了4年医院。1984年,出院后的陈俊贵复员回到了辽宁老家,当地政府给他安排了工作。离开新疆,陈俊贵更加思念班长。到班长的故乡去看望班长的父母,成了陈俊贵最大的心愿。然而,直到这时候,他才发现自己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班长郑林书牺牲前,他和班长仅仅相处了38天,只知道班长是湖北人,具体是哪个县的他也不知道,到哪里去找班长地址呢?</b></p><p class="ql-block"><b> 陈俊贵复员之前,他所在的部队是基建工程兵的一个团,当他再次回到新疆的时候,团部已经不在天山了,具体搬到了哪儿,没有人能说清楚。为了找到部队,1985年,陈俊贵辞去了在辽宁的工作,带着妻子和刚出生的儿子千里迢迢重新回到了新疆新源县那拉提镇,在班长墓地附近安了家。最后在电视台的帮助下,他终于找到了自己当年的部队。在部队首长的帮助下,他找到了班长郑林书在湖北的老家,此时班长的父母已告别人世,他告诉班长的家人,不要牵挂班长,有他守在班长墓前,班长就不会寂寞。今生今世,他将一直守下去。他带着内心的愧疚和遗憾回到了天山脚下,一守就是24年。</b></p> <p class="ql-block"><b>  施工部队历时14年时间修建而成。这条连接南北疆的公路,横亘崇山峻岭、穿越深山峡谷,连接了众多少数民族聚居区。它的贯通,使得南北疆路程由原来的1000多公里缩短了近一半,堪称是中国公路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当年,为了修建这条公路,数万名官兵奋战10年,其中有168名筑路官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b></p> <p class="ql-block"><b>  乔尔玛烈士陵园,提供了缅怀革命先烈、弘扬“天山精神”、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精神资源,同时也为促进新疆红色旅游,弘扬时代精神提供了很好的精神载体。乔尔玛革命烈士陵园高耸的烈士纪念碑和新建的革命烈士陵园、天山独库公路纪念馆共同构成了天山公路烈士瞻仰纪念区。烈士纪念碑高20米,表面用浅色大理石装饰,碑文及烈士的名字也被雕刻得更加清晰。纪念碑的正面用红字写着"为独库公路工程献出生命的同志永垂不朽!"背面基座上镌刻着修建天山独库公路时壮烈牺牲的168名烈士的姓名。</b></p><p class="ql-block"><b> 纪念碑周围竖起的新铁栅栏,将纪念碑及其中的绿草团团围住。不远处的烈士陵园中依山势排列成一片的碑林,让烈士们的英灵更显得庄严和肃然。与纪念碑配套的"天山独库公路纪念馆"及文物陈列室等设施也已建成并对外开放,而今,乔尔玛烈士陵园成了当地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党员模范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b></p> <p class="ql-block"><b>  有幸我们到达乔尔玛烈士陵园时,见到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陈俊贵。并吟听到他讲解独库公路精神,”只为风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拖,你守住誓言,为我们守住心灵最后的阵地。洒一碗酒,那碗里是岁月峥嵘;敬一个礼,那是士兵最真的情义。雪下了又融,草黄了又青,你种在山顶的松,岿然不动”。当听完陈俊贵的的讲解后,我们深受感动冯树德紧紧握住陈俊贵的手,并合影留留念。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span class="ql-cursor"></span> 2021年6月11日</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左一:冯树德,中:陈俊贵,右一冯树德之孙</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作者筒历</b></p><p class="ql-block"><b> 宣学林,男,汉族,1950年10月3出生,夲科文化,中共党员,甘肃省榆中县人,高级政工师1969年2月应征入伍,在陆军四师步兵十团无炮连任战士,后调后勤处汽车班任驾驶员,1975年4月复员到乌鲁木齐,在东风商用车新疆汽车有限公司工作,历任运输科科长兼党支部书记,总装分厂厂长兼党支部书记,2010年退休。 </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作者简历</b></p><p class="ql-block"><b> 冯树德,男,汉族,1942年12月20日出生,河南省焦作人,孤儿,(8个月大父亲为救乡邻被日寇杀害),母亲改嫁,有大伯和伯母抚养长大,小学文化,中共党员,1959年参加工作。1961年8月应征入伍,在陆军四师步兵十团无后座力炮连任战士,班长,排长,副连长等职。1962年8月入党,连续5年评为五好战士,1964年军事大比武被团授予特等射手,两次参加团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1973年10月转业,在河南省焦作市房管局,历任科员、房管所副所长、书记兼所长等职,2002年12月退休。</b></p> <p class="ql-block"><b>  最后希望战友们能大力宣传和支持,并踊跃投稿!并在新时代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尽心尽力,为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