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行四人组 大结局

樊俊

<p class="ql-block"> 第二十五日(大结局)</p><p class="ql-block"> 终于站在了人头攒动的布达拉宫广场,那个终极的问题又浮现在脑海:为什么要骑川藏线,这样做的意义何在?</p> <p class="ql-block">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厘清几个枯燥却又关键性的观点。人们总是习惯性的将“路上的美景”以及“感悟人生的意义”等作为此行最大的动力。华夏神州,语言博大精深,很多词汇乍看没有分别,但是稍不注意就失之千里。没有多少人会刻意分辨美和漂亮有什么区别:花儿好美与花儿好漂亮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然而漂亮作为一个形容好看、出色的形容词,仅仅是一个人的主观判断;你可以说纳木错很漂亮,肯定也就有人认为不过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的去游玩,与乍见时感觉到的漂亮程度也不可能一样,那要让你在湖边住一辈子呢,恐怕得拿枪顶着你了吧~更何况再好的景色也不过是心情的写照,“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玩的正嗨时手机掉湖里了,这时你还会说:我靠!好美吗?个人的主观感受就是这样,会因人因时因地因心情而不同。而作为哲学观念的美却不一样,其表达的是一种客观的,普世的,终极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存在。它涵盖一切却又可能一切都不是,那些漂亮的不一定美,不怎么漂亮甚至不漂亮的却可能是美的。至于什么是美,却永远不会有明确答案,它只会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中不断的被认知。</p> <p class="ql-block">  同样的,你所主观认定的有意义的事,并非它真的是有意义,只是你个人觉得有用,值得去做而已;而某些你认为不值得去做的事可能更加的有意义。如果以有意义与否来定义骑行川藏线的话,那么它就应该是普世的永恒的,不会有些人趋之若鹜,而有些人却不屑一顾。归根到底这只是某些人经过精确的性价比计算(包括路上的新鲜感,信心的爆棚,别人的尊敬,事后的吹牛逼等)后,得出这玩意儿值得去做的结论;更多的人纠结于时间、精力的代价以及一路的艰辛后,得出了还是算了的结论。与所有的哲学术语一样,意义也是客观,永恒,普世以及不可知的。</p><p class="ql-block"> 正如铁是金属,而金属不一定是铁一样,整明白了母体与个体,客观与主观之间的关系与区别后,我们就能深刻的讨论那个一直萦绕在心头的终极问题了。</p> <p class="ql-block">  骑行川藏的标签是过程艰苦景色美丽,相信这也是所有骑者踏上旅途的根本原因所在,但是这段路并不特殊也不神圣,只不过是在家里周末骑游的Plus版本而已。普通人不会因为挑战天路成功而改变什么。狭义上的改变当然无处不在,变黑了变瘦了,骑车变熟练了。不会改变的是性格与认知,人的性格与认知是非常固化的,因此改变也极其缓慢和困难,骑行过程当然会有人得到磨砺和提升,不过造成改变的并不是艰苦本身,而是他们自身学习与反思的能力。熟悉又安逸的环境让人麻痹松懈,而艰苦的骑行中会集中爆发很多困难和矛盾,客观理性的解决与反思,才能钝化思想提升认知。否则只会延续固有思维,加深原先认知。</p><p class="ql-block"> 骑行过程中表象的东西基本上都不值一提,你说你骑的速度快,孙晖笑了;你说你骑的距离长,丁涛笑了;你说你高原不缺氧,夏尔巴人笑了;你说你一路艰苦,千百年来的马帮驮夫都从棺材里爬出来笑了。你所津津乐道的,回过头看不过是个寂寞~骑个车而已,真的没啥好说的,大多数时候只是放弃的成本比坚持的更高。哪有什么遇见了什么最好的自己,征服了什么最高的大山。你就是你,以前啥样今后还啥样。山无言水无语,你征服的也不是什么大山,而是心中的杂念和身体的疲惫。</p><p class="ql-block"> 如果艰苦就是意义的话,那么深山老林里食不果腹的人生才是最辉煌的;如果这条路上美景无限的话,那么为何每个人都认为最好的景色永远在别处?人生所有的道理在小学二年级之前统统都学过,但是我们总是执拗的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鲁迅说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直视一路上那些无情撕裂我们固有思维的见闻才弥足珍贵!藏民们清澈见底的笑容令人反思我们的初心何在?!同伴之间的波波折折让人反思该如何理解别人,控制自己!高山垭口的大气磅礴令人反思自身的渺小与自傲……</p> <p class="ql-block">  问题的答案到这里也就呼之欲出了,追寻世界的美,追寻生命的意义,取决于你本身所具有的反思与认知的能力。而这与漂亮的景色与艰苦的路程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哈士奇就是哈士奇,不会因为到了雪域高原就变成了藏獒!是为记!</p><p class="ql-block"> 原创:椒陵洪疯子</p><p class="ql-block"> 编辑:亭城胖头鱼</p><p class="ql-block"> 2021.6.18.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