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珍藏

劲松

<p class="ql-block">  我父亲今年85周岁了,18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名已有67年党龄的老党员。从小家境贫寒的他,很早就出来参加工作,虽然读书不多,但在党的关怀和培养下,从一个普通学徒工,逐步成长为一名国家干部。因此,父亲对党的爱沁骨入心,既使在文革中身处逆境,也没放弃信仰。他对党忠诚,始终充满感激。他把自已学习成长过程中的书藉,读书笔记,领导和同事给他的书信、寄语,以及从七大开始历届党代会的党章和本人工作业绩等相关资料都珍藏着。从其资料之全,保存之完好,整理之用心就能感受到父亲对党和国家的那份深情。而每当他小心翼翼地取出藏品向我们展示的时候,你肯定会被他那陶醉的神情和如数家珍般的叙述所感染。</p> <p class="ql-block">  这是父亲读“高小”时的所有课本。其中“国语”(语文)中的《开国大典》、《狼牙山五壮士》等文章,对父亲影响很大,他说自己爱党、爱国,崇尚英雄,以至于后来的“追星”,都是那时埋下的种子。</p> <p class="ql-block">  这是他上学时的作业本,红字为老师的修改和批语。其中左下角一篇作文的题目为“开国大典的读后感”。</p> <p class="ql-block">  父亲是新中国第一代少先队员,那时叫 “少年儿童队员” 。这是当年奶奶用红布为父亲缝制的红领巾,现在看依然鲜艳。</p> <p class="ql-block">  抗美援朝时,与同学们一起积极捐款。这是他珍藏了七十年的捐款名单和老师书写的捐款收据,照片为部分同学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为减轻家庭生活负担,“高小”毕业后父亲没有继续求学,而是于1952年初考进了沈阳机械八厂(沈阳标准件厂)技工学校,参加了工作。其间因学习刻苦,工作努力,当年九月即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p><p class="ql-block"> 这是原工厂技工学校旧址拆迁前父亲拍下的照片,右上为技校胸标。图书所示为父亲记录这段时光的回忆文章。</p> <p class="ql-block">  入党申请书草稿和转党申请书原件,中间的为1955年填写的党员登记表复印件(原件在市委组织部)。</p> <p class="ql-block">  从 中国共产党七大,到十八大历届党代会修改发行的党章。</p> <p class="ql-block">  1955年父亲由工厂监察室被上级抽调到区委宣传部工作。而来工作的第二天,领导就安排他起草一份向全区街道居民讲解“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材料。写这样的大材料对文化程度不高,刚从基层上来的父亲来说确实有点难。虽然在老同志指点下硬着头皮,用了近一周时间才勉强写了出来。但此稿先后在组长、部长、主管书记那里修改了三次后,返给父亲时已经没有几句话是父亲的原创了。然而让父亲感动的是,几位领导都对父亲说“第一次写这样的材料,很不错,以后多练练就更好了”。</p><p class="ql-block"> 图中所示的这篇文稿,就是当年父亲“起草”的那篇文章的“油印件”,右侧照片为原宣传部领导及同事。</p> <p class="ql-block">  在区委宣传部工作期间,父亲曾于1957年和1959年受领导委托,两次邀请狼牙山五壮士之一宋学义等人来铁西作报告。当时听报告的人盛况空前,作为报告大会的组织者,有了更多接触英雄的机会,他说自已是最早的“追星族”。</p><p class="ql-block"> 上图为父亲正向我展示2003年1月4日的沈阳晚报,上面刊登着他写的回忆文章《我们那时也追星》。下图所示为父亲和宋学义交谈时的原始照片,另一张照片是同时受邀作报告的刘胡兰母亲胡文秀和董存瑞的父亲董全忠与宋学义(中间位)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57年党的八届三中全会号召年青干部分批下乡劳动锻炼,父亲主动报名后被批准回原籍辽阳农村锻炼。这是在参加修筑浑沙排灌工程时,由于表现突出,被辽阳县浑沙排灌工程指挥部授予“开渠先锋”称号,其所获得的毛巾也一直存留至今,以作为对那段激情岁月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在农村参加劳动锻炼时为当地简报写的诗歌《工地上的小夫妻》和《东风社赞歌》,后一首还被谱成了歌曲。照片为下放归来时,与农业社干部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下乡期间区领导和同志们多次到农村看望父亲,慰问家属,解决困难,关心着他的成长。图片是这期间同志们寄给他的慰问信。</p> <p class="ql-block">  图片为时任铁西区委副书记,后任沈阳市教育局副局长的张乃斌同志写给父亲的寄语和名信片,右下为他仅存的一张照片。他是我父亲最钦佩的领路人,笔记中最后两句赠言为:欲除烦恼须无我,历尽艰难好做人。</p> <p class="ql-block">  在1959年至1961年国家遭受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里,党中央、毛主席向全国发出了《全党动手,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号召。父亲在区委领导的带领下和同志们一道走进乡村,安排群众生话,解决社员“不饿肚子”的问题。为了动员群众节约粮食,领导让父亲起草一组宣传口号。图片为口号原件(12个月的口粮,13个月安排;坚持忙时多吃,闲时少吃;上顿不煮下顿米,今天不吃明天粮;低标准,瓜菜代,粮菜混吃,减粮不减量等)。照片为当年父亲参与主办“代食品”培训班时与学员的合影,另一张为老师授课时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各级机关工作重回正轨,父亲也回到了区委宣传部工作,此后担任过街道办事处党委书记,区委统战部部长,和区政协副主席,直至退休。这是他在街道办事处时期的工作照。</p> <p class="ql-block">  参加工作后各个时期的工作证,最后的一个为退休证。</p> <p class="ql-block">  这是铁西区政协编写的文史资料集,其中收录了他退休之后撰写的许多文章,他要把他的经历、经验及党对他培养的故事说给后人听。父亲常说:经历就是财富,应当回到自已的经历中去寻找财富。</p> <p class="ql-block">  父亲在岗期间由于工作业绩突出,获得过许多嘉奖和荣誉,但他最珍视的还是两次获得沈阳市优秀共产党员的这一称号,他觉得只有不辜负党对他的培养和同志们的期望,才会心安。因为没有党的培养就没有父亲的成长。</p> <p class="ql-block">  在我即将完成美篇制作的时候,今天父亲所在的社区党委为父亲等党龄超过50年的老党员,举行了隆重的“光荣在党50周年纪念章”的颁发仪式。看着父亲灿烂的笑容,我知道此刻他是幸福的,我也为他的藏品中又多了一件珍贵的宝贝而高兴。</p><p class="ql-block"> 2021年6月18日</p><p class="ql-block"> (此篇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而作)</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