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国第一套“大龙邮票”</p> <p class="ql-block">朱家角大清邮局</p> <p class="ql-block">今年初夏的上海,微微凉爽的风,吹在脸上略感舒适与愉悦。我约了几位家乡好友,自驾去上海青浦区朱家角古镇游玩。</p><p class="ql-block">朱家角古镇,是目前在上海区域保存比较完好的十七座古镇中面积最大,看点较多,还没有商业化运作的古镇。有位上海朋友告诉我:“朱家角古镇是江南水乡的代表,如果时间紧迫就没有必要再去看其它古镇了!”我也有同感,这些年家乡的亲朋好友来上海,是我陪伴游玩首选的景点。</p><p class="ql-block">我漫步在千年古镇的青石板小路上,观赏着古镇的小桥流水,仰视着一座座亭台楼阁,品尝着江南特色小吃……使我最感兴趣的是,依旧在营业中的“朱家角大清邮局”。那些满目琳琅的历史文化遗存,激起我对中国邮政的发展及集邮的所思。</p> <p class="ql-block">朱家角大清邮局,位于上海青浦区朱家角古镇西湖街35号,始建于清光绪22年1896年。上海华东地区十三家邮路驿站和邮局,朱家角大清邮局是保留下来唯一的旧址。邮局门外仍然屹立着满身锈迹的大龙缠身的清代铜铸的邮筒。邮局的后院邻河,经历百年历史冲刷的邮政码头依然如故,河水连接着京杭大运河,此地近代的信函多通过这条水路传递。邮局是一座二层小阁楼,营业面积百十平米,目前一层仍在办理邮政业务,二层开设邮政博物馆。展示着远古至今人们发明信息传递的路径。从击鼓传声、烟火递进、马船驿站,到邮驿邮局、电讯网络……</p> <p class="ql-block">回忆“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百年耻辱的历史,西方科技在迅猛发展,而中国封建帝制的大清国,仍然闭关锁国,因循守旧,落后于时代。我们感谢英国人赫德,将国际邮政模式主动带来中国,打通各级官府陈旧观念的束缚,在直隶总督李鸿章的斡旋下,说服大清朝廷,协助清政府在中国开通新式邮路。1878年他在天津试办清朝“中国第一家邮局”;印制中国第一套“大龙邮票”,以邮票代替邮资银两结算方式;发行中国大清朝第一套明信片……从而奠基了中国的邮政运营新体系。</p> <p class="ql-block">当我站在那一块块展板前,久久凝视着中国邮政发展的坎坷经历,心里即忧又喜,思绪万千。虽然,中国邮政崛起晚于世界先进国家半个世纪,但在国人的努力和友人的帮助下,迎头赶上了世界的步伐。重温当今科技兴国和改革开放的国策,是强国富民的根基。邮局从无到有历时世纪的沧桑,展现了中华邮政的悠悠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眼前那一张张发黄且模糊不清的老邮票展板,拦住了我前行的脚步,有清大龙邮票、清慈禧太后、孙中山、蒋中正、毛泽东、十大元帅和英雄模范等肖像邮票,还有中国两弹、改革开放等邮票……这些纪念邮票,有的我仿佛见过,有些好像熟悉。此刻回想起我们金家,祖父和父亲我们三代人是中国百年沧桑巨变的经历者,也是这段历史长河中的一员,且都有集邮的爱好。</p> <p class="ql-block">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家里有一个纸袋子,里面装着一些旧邮票,我经常喜欢去翻翻看看。一天祖母告诉我一个秘密:“那些旧邮票,都是你爷爷当差时收集拿回来的。他嘱咐我要好好收藏,可以留给子孙后代,即可欣赏又长知识。邮票还能值点钱,等我不在人世家庭生活窘迫时,可以卖掉养家糊口……”</p> <p class="ql-block">初中时,我发现同桌女生上课时经常在桌下摆弄几张纪念邮票,时而还贴耳偷偷告诉我:“你看,这上面还印着雷锋和焦裕禄等英雄人物呢!” 我浮想联翩,看来集邮是一种艺术,有很多人爱好,这是我酷爱集邮的缘由吧!</p><p class="ql-block">一天,我在整理袋子里的邮票,仔细欣赏每一张邮票上的图案、邮戳时间和邮寄地点,然后分门别类夹在书中,并在本子上标明苏联、民国初、伪满洲国和日本国等。此时,父亲走了过来,看到儿子在专心致志的样子,知道我爱上了集邮,拍了我一下肩膀说:“小伟,你喜欢集邮是件好事,也是学习知识的过程,邮票里面有大千世界,讲述了无穷无尽的故事,爸爸支持你!”并将收藏邮票的一些经验传授于我……得到父亲的支持,我梦寐以求,每天业余时间基本沉迷于集邮之中。</p> <p class="ql-block">我跟着父亲的指导,要完成集邮一系列地整理事宜。首先要给邮票“洗澡”做清洁工作,信件与邮票盖销邮戳清楚的要保留原版不做处理;邮戳在邮票上或不清晰的,可用清水浸泡几分钟以后,用毛刷清洁邮票表面污垢,邮票与信封会慢慢脱离,再小心翼翼地将它的正面一枚枚贴在玻璃上晾干自动脱落,然后夹在本子中压平。其次,准备集邮册,把每张清洁好的邮票用小夹子轻轻地放在玻璃亮纸内,摆放整齐便于保存和观赏。那个年代家庭比较困难无资购买,只能自制集邮册。先找来些薄厚适度纸板和玻璃亮纸,用小刀在纸板上切开适度小口,用胶水固定玻璃亮纸,两块纸板背背相扣固定,再将片片纸板相互粘连成册,即可制成集邮册了。父亲观察我每一张张邮票处理的平平整整干干净净,制作的集邮册有模有样,认可我的动手能力,高兴地连连夸赞。父亲把自己心爱的一个折页集邮册送到我的手中,我仰视着父亲慈祥可敬的面容,聆听那对儿子的心声:“这是爸爸给你的奖励,孩子努力吧!”当我轻轻地打开这神秘的册子时,第一眼就打动了心扉,“哇塞!”都是建国初期的纪念邮票,还有几套比较完整的,是我集邮中缺少的部分,让我啧啧称赞,如痴如醉。 </p> <p class="ql-block">父亲端详着集邮册,翻了两页又停了下来,目不转晴直视着孙中山先生那张邮票,似乎在思考什么?我即问父亲:“爸爸你在想啥?”父亲给我讲述祖父年轻时的故事:“你爷爷是出生在清朝,工作在民国时期。他是一位进步青年,拥护驱除鞑虏,自由民主博爱,是“三民主义”的追随者。你爷爷在那个年代,靠的是“心算”和“袖里吞金”一技之长,到了政府做财务差事,由于工作条件便利,来往信件较多,故喜爱上集邮。</p> <p class="ql-block">几十年过去了,从自己收集一张张盖销票,到多余的邮票与朋友交换;从出资购买零星的新票,到每年订购一套完整的《中国年度集邮册》;从亲朋好友赠送的集邮册,到国门外购买部分的集邮册。这种集邮的爱好,我仍在继续中…… </p><p class="ql-block">每当我翻开心爱的集邮册时,欣赏那些小小的邮票,对我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感受到,它们是一幅幅神奇的画面,是一张张艺术的珍品,又是一篇篇内容丰富的文章。仿佛伴随着我走过那亿万民众呐喊的中华百年,勿忘那战火燃烧的岁月,聆听到欢呼雀跃的凯歌。它使我懂得了很多很多的知识,明白了一个又一个道理,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指引了方向……每一张邮票都在展示其历史的纪念意义,或许是洒满仇恨和血泪的篇章。孙中山先生肖像的邮票,使我回想到那个年代,民主革命者推翻封建帝制,实现三民主义,加速中国历史前进的步伐,建立民主自由博爱的中华民国;毛主席在开国大典场面的邮票,展示着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人站起来了;马恩列斯的肖像邮票,似乎耳边再次响起“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十大元帅肖像的邮票,我仿佛看到了一位位威武雄壮,神采奕奕的开国英雄,在向新中国走来;黄山黄河长江长城的邮票,就像一幅幅雄伟壮观的画轴,点缀着美丽富饶的华夏大地,讲述着古老中华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我在这块土地生活无比幸福,我更爱我的祖国……</p> <p class="ql-block">我也同时看到了伪满洲国“溥仪登基”和“东亚共荣”的邮票,心中即闪耀着一种仇恨的怒火,那些卖国求荣的汉奸,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谎言,揭露以“东亚共荣”华丽的语言,掩盖其侵略中国领土之目的,中国人民都不会忘记那段日本帝国主义践踏祖国大好河山和当亡国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最近,我在一些资料上感受到名家对集邮的所愛: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一句名言:“爱集邮的人,一定会生活”;英国皇室,邮票传了四代,目前英国女皇邮票资产价值一亿多英磅,占其总财产的四分之一;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被称为“集邮总统”。他说:“我在事业上的成就,当归于我的癖好——集邮”:孙中山先生曾亲自设计了开国记念邮票;鲁迅先生喜欢收藏中国、苏联和日本邮票,还经常赠送给集邮好友……</p><p class="ql-block">在集邮的实践中,使我感慨至极,感受颇深,重温父亲的教诲:“集邮是知识宝库的乐园!”</p> <p class="ql-block">中华民国大统孙中山先生</p> <p class="ql-block">革命先驱者鲁迅先生</p> <p class="ql-block">美国前总统罗斯福</p> <p class="ql-block">英国王室成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