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走边拍(15)徽派建筑之一

边角

<p class="ql-block">1、</p><p class="ql-block">本地还没有一座保存完好的百年老建筑。现在有了。由开发商陆总从古徽州地区釆购、拆卸、搬迁、重建的四座徽派建筑,安置在尼姑庙东侧“公园道”内。</p> <p class="ql-block">古徽州建筑,包括皖南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还包括江西婺源,浙西金华、衢州等地,形成独特风格的建筑体系。</p> <p class="ql-block">能工巧匠大多来自浙江东阳,也就是说,东阳出工,徽商出钱。徽商哪来这么多钱?</p> <p class="ql-block">徽商经营盐、典当、茶叶、木材等四大产业。盐,是官营,徽商获得盐卖特许;典当发展成放贷;茶叶是当时的国际贸易;木材就是原材料。就像今天,土地、金融、贸易、两桶油,都在徽商手里,雄踞明清两朝富豪榜500年之久。</p> <p class="ql-block">2、</p><p class="ql-block">徽派建筑,宅高,井深,厅大。一句话,气派。这种思想与追求,影响至今。但是,只雕梁,不画栋;只上油,不涂红;只用素色,黑、白、青,不用琉璃、金与黄。何故?等级礼制所限也。</p> <p class="ql-block">官与商,举杯皆兄弟,心中都有各自的边界。因此,京城多皇室成员,建筑都是皇宫的缩小降级版;徽州多商人,建筑都是民居的拓展提升版。</p> <p class="ql-block">与苏州园林建筑有何不同?苏州多官,但又区别于京官。追求精,小,巧,曲径,深邃,通幽。徽州多商,追求财富,实力,光宗耀祖。京为皇家气象,苏兼文人气质,徽求富且贵也。</p> <p class="ql-block">京城建筑,如工笔重彩;苏州园林,如水墨写意;徽州建筑,如浓墨淡彩。</p> <p class="ql-block">3、</p><p class="ql-block">徽州建筑的工,体现在三雕工艺:木雕,砖雕,石雕。</p><p class="ql-block">门楣,门头,照壁,以砖雕为主</p><p class="ql-block">柱饰,横梁,窗棂,以木雕为主</p><p class="ql-block">牌坊,户对,勒石,以石雕为主</p> <p class="ql-block">三雕工艺,都在可见、易见部位,展示即表现,为自己见更为他人见。面子工程历来已久。面子是现实社会的需要,是人性。也可以说,面子是里子不足的另一种呈现。</p> <p class="ql-block">表里不一,易人格分裂;表里相近,难能可贵;表里如一,真人真洒脱也,然万里无一。</p> <p class="ql-block">4、</p><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建筑的样式,在汉代已基本形成,但见不到实物。只能在汉墓,汉画像砖中找到印证。</p><p class="ql-block">唐代木结构建筑,国内仅存三座皆在山西境内,如:五台县的南禅寺,佛光寺。芮城县的广仁王庙。</p><p class="ql-block">也有人说看唐代建筑的整体风貌,要去日本的奈良和京都。</p> <p class="ql-block">国内的古建筑,因皇朝更迭或战乱,在历经烧毁、拆除、没收或破坏中,消失殆尽。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少数始建于明晚期,多数是清中晚期的建筑遗存,并在此基础上修缮的。</p> <p class="ql-block">改开以后,地方政府为发展旅游经济,开始修建古建筑群。仍有大量的古建筑进入到市场,先由港台人士收藏,引起内地人注意并介入后,逐步形成了探查、出售、收购、拆卸、保存、设计、修缮、重建等产业链,包括仿制、仿古、复制古建筑构件的配套市场。</p> <p class="ql-block">5、</p><p class="ql-block">不重视,与没有能力的过分重视,都是对古建筑保护的一种破坏。破坏即失真,就是原有建筑的历史信息的不断被丢失。</p> <p class="ql-block">建筑由人而建,因人而存在。它既是财产,又是文化,也是创造力的外显。它受到产权人的爱惜,使用,养护。每座古建筑,承载着先人的生活与日常,奋斗与艰辛,快乐与悲伤。这些信息,被遗忘了,迁移了,消失了。只留下了考古学的词语:</p><p class="ql-block">燕归楼,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历时多载。古建前后对合,中间厢接,外墙四面围合,为典型江南马头风火墙风格……</p> <p class="ql-block">据一位友人说,他祖母的祖上是徽州生意人,因逃避太平军的追杀,逐步东迁到这里。过去的历史,循环上演建设与破坏,创造与毁灭,获得又剥夺,兴旺又衰落的游戏。</p> <p class="ql-block">6、</p><p class="ql-block">对待古建筑的保护,“修旧如旧”已成为共识,意在尽力保护古建筑的历史信息。但对仿古、复制、重建古建筑,业内有各种不同的看法。</p> <p class="ql-block">比如,浙江乌镇的西栅,是新建的“古建筑群”景区,因为做工比较精细,用的都是旧料,一般游客看不出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比如,常熟的沙家浜,是根据一部戏(京剧)的情景再现。根据想象,景区内也新建了一条“古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又比如,湖州“龙之梦”旅游景区,新建的“太湖古镇”,在空间、层次、气势上,超过了江南很多古镇。它是为密集的旅游人群设计开发的。</p> <p class="ql-block">有人在朋友圈晒照片,他们正在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游览宋朝都城卞梁。一朋友留言:“假的”!虽然有点扫兴,但话是真的。照片上几个人笑着做V型手势,我相信他们这一刻的快乐,也是真的。</p> <p class="ql-block">7、</p><p class="ql-block">建筑“移民”,最早要算1959年因修建黄河三门峡水库,对元代建筑永乐宫(吕洞宾诞生地)实施整体搬迁。历时七年。使艺术史上最完美的永乐宫壁画得以完好保存。</p> <p class="ql-block">长江三峡建水库时,对水位线以下大量国家级重点文物,进行了集体式的搬迁,可以想像这样的场景,这样的质量,这样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演员成龙,收藏了徽州古建筑十座。其中四座捐给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后,国内纷纷向他抛出橄榄枝,一座捐给了福建龙岩市长汀县的卧龙书院,另四座,落户在安徽蚌埠古民居博览园。</p> <p class="ql-block">笔者见到施工比较精致的徽派迁移建筑,是位于上海金钢博物馆的六座,用以茶道,珠宝,佛像,陶瓷等工艺品陈列。据介绍,他们还参与抢修了500多套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公园道的四座徽州古建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浙江、江西等地釆购所得。使只有五路头,七路头记忆的当地居民,足不出市,就能一睹徽派建筑的遗韵。</p> <p class="ql-block">徽派建筑的三大代表:牌坊,民居,祠堂,在公园道都有完整的呈现,有机会一一道来。</p> <p class="ql-block">2021.6.18.公园道,燕归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