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实现教育强国的建设目标,高质量地完成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前提就是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江西省2021年秋季启动新教材、新课改的全新时期,为帮助一线教师适应新高考、新课改,使教师以全新饱满姿态迎接新课改,2021年6月16日至18日九江市教科所举办“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高中历史培训。个人在学习中颇有收获。</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一)研究课程标准,上好新教材</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湖南雅礼中学方旭老师在新高考新教材方面研究登堂入室,针对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内容多而杂、课时少;学生希望历史更生动形象等诉求。从一堂同课异构“22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道路”说起,对一线老师最为关心的新教材怎么教、新高考怎么考提出切实建议——研究课程标准,上好新教材。</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国家课程标准贯穿国家意志、严谨、突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尤其是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重视意识形态建设。一线教学研究国家课程标准意义重大。具体到研究方法和内容,需要明确课程标准价值定位,推敲课标相关描述,例如课标运用的“知道”“了解”“认识”是对学生不同认知水平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要关注描述,从而设置课程布局。最后,也要重视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教师把握课程标准,最终还要落实到课堂教学。在教学实操中需要做到“主体引领”“情景创设”“任务驱动”“评价反馈”。</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二)多方研究定策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山东淄博一中田振波老师从教二十年,担任班主任十九年,经验丰富、思考颇多。在赞同方老师研究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研究高考评价体系、高考题、学情、制定备考策略。</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求教师制定详备计划,计划的制定需要研究相关领导的文章。把握整体方向。例如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2018年在《中国教育报》署名发表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进一步深化高考内容改革》、副主任于涵在《中国考试》署名发表的《新时代的高考定位与内容改革实施路径》、研究命题组撰写的《高考试卷评价》和《高考试题分析》。尤其是每年12月份编辑《高考试题分析》是命题人和一线师生对话的权威文本,从总体评价到每道题的命题思路、试题分析、详尽完善,值得深入研究。</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三)增强学生参与感、获得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九江三中的李美政老师首先谈到对统编教材总体认识。2013年习近平讲话:5000多年文明史;170多年斗争史;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发展史。对教材编写提供精神指示。例如《中外历史纲要(上)》三条主线“统一多民族国家”“近代中国人救国救民”“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教材主要针对老教材缺点:书中“无人”、时序不明显、无意带有“西方中心论”色彩、没有中国语境;新教材比较成功摆脱西方语境、详今略古、体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老师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课量大29、23;课时少、每周2—3节课;主题多;子目多;内容覆盖面广;知识密度大。</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对此,李美政老师的具体实施建议——转变教材观点即以核心素养为载体;转变教学观—把握主干、学生参与;研究课标,合理把握知识广度与深度;充分利用教材素材。充分放手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思维导图APP可以利用)。相信学生、放手学生。</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四)深入把握教材、教财、教才</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瑞昌一中于德沐老师好学多思,紧跟前沿学术和教学新态。大量阅读历史电子书籍,多次命制地市级高三模拟题,积极从网络资源学习、更新知识体系,参与新教材教辅资料编写,对接新教材,经常性反思自己的课程。</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于老师把自身对新课改的理解概括为“教材、教财、教才”。“教材”,研究教材主要是深入探索国家课程标准,例如关注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的表述。以及解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财”即“德”,坚持政治正确,传承传统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基本方法是挖掘课程的历史价值、联系时政凸显主流价值观、渗透唯物史观思维方式、引导学生理性哲思、教师重新整合知识设置“课魂”。并以具体课程为例进行细致说明。“教才”即培养符合国家要求的人才,主要通过创设情境、历史课堂关注“三个人”等方式达成。</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五)教师潜心研修,实践落实学科核心素养</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九江市教科所张娇之老师分享朱汉国教授关于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讲座。从“为什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内化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几点建议”等方面开展,建议一线教师加强教师研修如解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学业质量水平划分、其次,掌握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变化。例如对比分析统编版与人教版关于两汉历史描述与编排的变化。</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22px;">多位教师、不同角度为我们深入解读新课改。不仅加强了我们对统编高中历史教材的整体认识,而且提出了许多实用的建议。有利于高中历史教师把教育改革理念理解得更清楚,方向把握得更准确,更加坚定不移地沿着改革的正确道路走下去。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批判型、创新型人才。</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文:陶小妹</p><p class="ql-block">编辑:陶小妹</p><p class="ql-block">审核:程代贵、余翰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