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之行】湖南省博物馆之——马王堆汉墓

潭潭妈🌞Lisa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6月初的长沙之行虽短暂仓促,但每每忆起镌刻在脑海深处那令人惊叹的湘楚文化之美,也算是不枉此行了!刚好最近得了空,遂将游记逐一补上。</p><p class="ql-block"> 长沙,古称潭州,别称星城,是一座千年历史文化名城,有“屈贾之乡”、“楚汉名城”、“潇湘洙泗”之称。湖南是古代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在这片土地上孕育起的独具风采的湘楚文化,对于中国历史产生过重要的影响。而对于我这种刚入圈的文博小白来说,湖南省博物馆绝对是一场不容错过的饕餮盛宴!</p> <p class="ql-block">  湖南省博物馆是中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的八个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之一,总建筑面积为9.1万平方米,有馆藏文物18万余件,尤以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商周青铜器、楚文物、历代陶瓷、书画和近现代文物等最具特色;馆内设“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和“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 两个基本陈列和青铜、陶瓷、书画、工艺4个专题展馆。</p> <p class="ql-block">  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该陈列位于湖南省博物馆3楼展厅,分为序厅及惊世发掘、生活与艺术、简帛典藏、永生之梦四个单元。通过千余件珍贵展品历史与艺术交融的形式,以故事叙事手法,描绘了一幅轪侯家人生前的生活画卷,逝后严格按仪轨下葬并带走死后世界生活所需,折射出汉初人们对生命的珍惜以及多维宇宙观,从横切面展示当时的中国所达到的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及在世界文明史上的科技成就及重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  马王堆之 —— 惊世发现</p> <p class="ql-block">  1972-1974年发掘的马王堆汉墓是西汉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一家三口的墓葬,墓葬的结构宏伟复杂,椁室构筑在墓坑底部,由三椁、三棺及垫木所组成。木棺四周及其上部填有木炭,木炭外又用白膏泥填塞封固。墓葬内不仅出土了震惊世界的保存完好的千年不朽女尸,还有大量令人叹为观止的随葬品,这些出土文物种类繁多、保存完整,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堪称中华文明古国的瑰宝,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与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p><p class="ql-block"> 出土的三千多件珍贵文物有:丝织品、帛书、帛画、漆器、陶器、竹简、印章、封泥、竹木器、农畜产品、中草药等。</p> <p class="ql-block">  “利苍”玉印,“长沙丞相”、“轪侯之印”铜印,这三枚小小印章的出土,确证2号墓为利苍之墓,同时也证明了《史记》所记利苍的姓名、封爵、任职均是可靠的,“仓”与“苍”可以通用。</p> <p class="ql-block">  “利苍”玉印,方形盠[lí]顶,穿孔,玉呈灰白色,印面雕刻阴文篆体“利苍”二字。线条均匀,字作长体横排,工整清秀,当是死者的私印。</p><p class="ql-block"> “长沙丞相”铜印,作方形,龟纽,印面雕刻阴文篆书“长沙丞相”四字,方形直排,字体饱满,是当时死者生前官印之冥器,龟头作昂起状,龟背刻有龟裂纹,四足及尾均刻出。龟腹下一穿孔,当是系绶带处,印章通体鎏金,但大多脱落。</p><p class="ql-block"> “轪侯之印”铜印,方形,龟纽,有穿孔,印面雕刻阴文篆书“轪侯之印”,方体直排,字体饱满,当是死者所封爵印之冥器。印章原通体鎏金,现已大多脱落。</p> <p class="ql-block">  汉初郡国分布示意图</p><p class="ql-block"> 高祖刘邦曾分封“异姓七国”(韩、赵、楚、淮、燕、长沙、梁)。高祖末年,除吴氏长沙国外,其余均被翦除,代之以刘邦兄弟子侄所封的“周姓九国”即楚、荆(前195年更名为吴)、代、齐、赵、梁、淮阳、淮南、燕,利用宗族血缘关系加强统治。</p> <p class="ql-block">  长沙图疆域变迁示意图</p><p class="ql-block"> 吴氏长沙国(前206年-前157),吴氏长沙国共传五世,共46年。疆域北至今湖北南部,南抵今广东连县,东达今江西鄱阳湖,西与今贵州为邻。诸侯亡秦,西楚霸王项羽分封诸侯,吴芮为衡山王。前202年,汉主刘邦大败项羽,平定天下,建立汉朝,改封吴芮为长沙王,为汉朝藩篱。前155年,汉景帝封其第十子刘发为长沙王,传七代。王莽时废,26年东汉刘秀复封刘兴为长沙王,37年终废。</p> <p class="ql-block">  漆几,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由几面、足和足座三部分以透榫接合而成。几面扁平,中部微向下弯曲,两端稍狭似棱形。通体黑漆地,以红色和灰绿色的油彩描绘花纹,几上下两面均为云纹,几足几何纹。制作较粗糙,似为明器。</p> <p class="ql-block">  三号利豨墓</p><p class="ql-block"> 三号墓的发掘历时二十五天,因该墓保存较好,出土了帛书、帛画、简牍、漆木器、纺织品等一千多种文物,遗憾的是,该墓尸体已经腐烂,仅残存一具骨架,经考证,墓主人是利苍的儿子、第二代轪侯利豨。根据纪年木牍记载,他死于汉文帝十二年二月(公元前168年),年仅三十多岁。</p> <p class="ql-block">  兵器架,高89厘米、宽35厘米。冥器,木质方形板,下有木架。板两面均漆绘,为黑地、朱边,中用红、黄、绿等色漆绘云气纹,粗犷有力。正面有三排弯形木钩,上排一个居中,中下排各两个。出土时中排钩上置带鞘角质剑一把。古代文献中称兵器架为“兰锜”。张衡《西京赋》中说:“武库禁兵,设在兰锜。”李贤注引《魏都赋》刘逵注说:“受他兵曰兰,受弩曰锜。”即是说,放置弓弩的称锜,而放置其他兵器则统称之为兰。该兵器架为首次出土,在湖南是首次发现,在全国也极为罕见。这使我们知道了剑不佩带时的放置方法。</p> <p class="ql-block">  帛画《车马仪仗图》,1973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三号利豨墓棺室西壁。据专家猜测,这应当是一个在描绘利豨生前场景的写实画面。这幅帛画生动形象,人物众多却主次分明,是中国绘画史上现存最早的写实画作之一。</p> <p class="ql-block">  《车马仪仗图》动画效果</p> <p class="ql-block">  马王堆之——生活与艺术</p><p class="ql-block"> 汉初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后,社会生产力迅速恢复,手工业、农业等都快速发展。轪侯家爵高禄厚,经过了两代人的积累,拥有大量财富。由于汉代“事死如事生”,所以轪侯家将自己的死后世界也打造得和生前一样,奴仆从群、钟鸣鼎食、罗绮丽裳,希望可以延续生前的繁华。</p><p class="ql-block"> 用千金之家、君幸食、衣被锦绣三组文物,对轪侯一家的衣食起居等状态进行了还原,表现他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对生命、生活的热爱。同时,通过这些文物,反映当时的农业、手工业取得的非凡成就,漆器、丝织品制造技艺的炉火纯青,以及音乐的繁荣。</p> <p class="ql-block">  木犀角,一种丧葬用品,为犀牛角之冥器。因犀牛为稀有动物,所以贵族们常用木质犀角作为随葬明器,以此作为墓主人财富的写照和象征,它主要流行于汉代。</p> <p class="ql-block">  木璧,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木璧为仿玉风格的随葬明器。自古以来,玉璧一直是古代贵族“礼天地,聘会盟,赠君子,配富贵”的礼器。玉璧还是一种财富的代表,同时又是历代贵族死后财富和高贵的象征,所以玉璧就成为了他们主要随葬品之一。先秦时期流行真玉璧随葬,至战国以后有用玉璧随葬的也有用木质璧替代的,谓之明器。一号墓共出土木璧三十二件,有素面的木璧,也有涂金粉和涂银粉的谷纹木璧。</p> <p class="ql-block">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植物性香料十余种,分别为花椒、佩兰、香茅、辛夷、杜衡、藁本、桂、高良姜、姜等;香具四种,分别为香奁、香枕、香囊、香炉(配有竹熏罩)。它们基本代表了西汉初期贵族熏香习俗的物质概貌。汉代人对香料的使用,既有着美味饮食、宗教祭祀、香身、保健、防腐等实际用途,更有着香料所蕴含的精神气象的迷恋,反映了当时的用香习俗。</p> <p class="ql-block">  彩绘陶熏炉,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彩绘,镂孔,泥质灰陶,形制似豆,子母口,盖顶较平。通体先涂黑色,再刷黄色,然后施加彩绘和镂孔。盖顶的鸟形纽周围刻划卷云纹和弦纹,又绕以四个三角形划纹,并加饰篦纹、方格划纹和镂孔。出土时炉盘内有辛夷、茅香、高粱姜和藁(gǎo )&nbsp;本等香料药物。使用时,将香料焚烧,罩以蒙有细裐的竹熏罩,缕缕清香通过细绢均匀散发。古人用其熏香衣物、驱逐秽气,杀菌消毒,改善室内空气。是现在最早熏炉、罩成套出土的熏香用具。</p> <p class="ql-block">  马王堆一号和三号汉墓共出土有各类木俑266件,其中一号墓出土162件,三号墓出土104件。这是目前我国西汉时期出土木俑最为丰富的墓葬,同时也是汉代木俑艺术水平的最高代表者。据三号墓出土的遣策记载可知,这些木俑的身份有家丞之类的家吏、墓主人的贴身侍婢,同时还有歌舞俑和乐俑等。</p> <p class="ql-block">  “冠人”俑,体形高大,头戴长冠,身穿丝绸长袍,鞋底刻有“冠人”二字。“冠人”通“倌人”,是轪侯家众奴婢之长。</p> <p class="ql-block">  歌舞奏乐俑,其中歌舞俑有的头上盘髻,席地而坐,似在吟唱;有的则头梳垂云髻,身体弯曲有致,带有舞蹈动作。奏乐俑采用浮雕的手法,注重头部和面部的雕刻,并施加墨绘和朱绘,皆低额,跪坐,发式近似盘髻,即在头上盘绕两周,而把发尾露出髻外,身着色彩艳丽的右衽袍服。是墓主人生前歌舞升平生活的写照。</p> <p class="ql-block">  怪兽弹瑟。</p> <p class="ql-block">  马王堆汉墓里出土了大量成套的餐具,有漆碗、漆盘、耳杯等。这些餐具上都写着“君幸食”、“君幸酒”的字样,其中写着“君幸酒”的耳杯就占了全部漆器总数的一半以上。作为饮食器皿,漆器比青铜器更具优越性,故为宫廷及贵族官僚所爱好。漆器因此也成了特权和财富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云纹漆鼎,盛食器。椭圆球形,分盖和器身两部分。盖作球面形,器身鼓腹,底略呈圜形,有一对直耳。鼎底部朱书“二斗”两字,表明该器物的容量。</p> <p class="ql-block">  云纹漆钫,酒器。钫是指方形的壶。这件云纹漆钫为直口平唇,口沿部分有一领圈,鼓腹,圈足。器表面髹黑漆,器内髹红漆。器表彩绘鸟头形、云纹、菱形图案等。出土时,器内残存酒类沉渣。</p> <p class="ql-block">  云纹漆锺,漆锺(zhōng)有一个硕大的腹腔,里面髹红漆,外表髹黑漆,在它的颈部饰有鸟形图案,口沿和圈足上朱绘波折纹和点纹,肩部和腹部饰有三圈朱色和灰绿色的云气纹和几何图案,盖上绘有云纹,并有三个橙黄色纽。线条流畅、洒脱。外底部正中书有“石”字,“石”为汉制120斤,相当我们今天的27斤。经实测其容量为19.5升,像这样大的漆锺一般是用于宴会场合。</p> <p class="ql-block">  利豨墓出土的博具,盒边长45厘米,通高17厘米,较为完整。可贵的是,能够与同墓出土的一份“遣策”(登记随葬品的简册)记录相对照,使我们了解到博戏用具的一些情况。主要有:博局(棋盘)、其(棋子)、筭(suàn,筹码)、采或焭(qióng,骰子)、刀、削和小铲等,并且用博具盒盛放。</p><p class="ql-block"> 博是古代一种争胜负、赌输赢的游戏。先秦时期已经流行,汉时尤盛。据考古发掘报道,已出土30余件古代博具实物(包括冥器),其中7件出自战国、秦代墓葬,20多件出自两汉墓葬。</p> <p class="ql-block">  素纱单衣,辛追墓出土。此件素纱单衣为交领,右衽,直裾。面料为素纱,边缘为几何纹绒圈锦。因无颜色,没有衬里,出土遣策称其为素纱襌衣。《说文解字》载:“襌,衣不重。从衣,单声。”《礼记•玉藻》载:“襌为絅[jiǒng]”,郑玄注:“有衣裳而无里。”即没有衬里的衣服。素纱丝缕极细,重量为49克,还不到一两,可谓“薄如蝉翼”、“轻若烟雾”。它代表了西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p> <p class="ql-block">  黄褐色对鸟菱纹绮地“乘云绣”,辛追墓出土,服饰用料。该绣品以绮作绣地,图案为纵向的连续菱纹,再在菱纹内填以横向的花纹,每组三层,分别为对鸟和两种不同的菱花。图案中几何纹、植物纹和动物纹相互交替分布。对鸟飞翔在朵朵云气之中,瑞草花卉枝叶蔓生,菱形耳杯纹连续紧扣。线条配置匀称,画面生动活泼。刺绣花纹主要为朱红、浅棕红、橄榄绿三色丝线绣出带有眼状的桃形花纹和云纹,遣策称之为“乘云绣”,寓意“凤鸟乘云”。</p> <p class="ql-block">  丝履,马王堆一号墓出土。履即鞋。此件为轪侯夫人所着之履。履面以丝缕编织,底用麻线编成。这种鞋当时较为常见,东汉以后大兴,贵贱均可穿着。《孔雀东南飞》即有“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等诗句。其制唐宋元明清历代相承,经久不衰,并沿用至近代。</p> <p class="ql-block">  辛追墓T型帛画,国宝级文物,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在马王堆一号汉墓的锦饰内棺的盖板上,覆盖着一幅彩绘的帛画,保存完整,色彩鲜艳,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技法精妙,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这幅帛画的整个画面呈“T”形,上宽下窄,用三块单层的棕色细绢拼成。帛画的顶端横裹着一根竹竿,画在单层上,上部和下部的两个下角,都挂着用青色细麻线织成的筒状繐带。遣策中称它为“非衣”,因为它的外形“似衣而非衣”而得名。当时使用非衣,可能有两种意思:一是招魂。早在战国时代的楚国,就流行着为死者招魂的习俗。另一种意思是祝愿死者的灵魂,穿了非衣,就将会像鸟一样飞升上天。</p> <p class="ql-block">  整幅帛画是绘制在一张褐色的丝绢上,它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最上端描绘的是天国的景象:正上方坐着一位人首蛇身的神,他就是传说中的烛龙神。在烛龙神的左边有九个太阳栖息在一棵高大的扶桑树上。在其中的一个又大又圆的太阳里边有一只黑色的鸟,有学者认为它是我们的祖先在观察太阳时所发现的日斑,也就是太阳黑子。烛龙神的右边是对月宫的描绘,有一轮弯弯的月亮,在月亮的上面有一只体形硕大的蟾蜍,蟾蜍口中含着一棵能治百病的百年灵芝。月亮之下,有一美丽的女子正托举着月亮缓缓升起。在烛龙神的下方有两个兽首人身的怪物分别骑在神马飞黄上,手中牵绳向左右飞奔,绳子的另一头扯着一个乐器——铎,振铎作响是欢迎升天之人的最高仪式。铎下方是天门,天门分别由神豹和门神把守。</p><p class="ql-block"> 中部为人间世界:在华盖下面,画一老年贵夫人拄杖而立,她就是一号墓的主人辛追。你看她:体态肥胖丰满,头向前倾,背微驼曲,动作庄重缓慢,相当成功地刻划了一个贵族妇女的形象。对于辛追夫人的形象描绘是采用了写实的手法。在她的前边有两位戴刘氏长冠的男子在跪献某物,后有三婢女相送。这是画面的中心,也是作者着力描绘的重点。中部的下端,玉璧垂磬,彩帛帐幔分飘左右,其下则是辛追老夫人的家人,个个面色青蓝,神色悲哀,仿佛在哀悼老夫人的逝去,但是先人已去,只能听着头顶这个呈八字形的磬奏出的哀乐。</p><p class="ql-block"> 最下部为地下部分:描绘了一个赤身裸体的地神――鲧,他正托举着大地,脚下踩踏着两条巨大的鳌鱼,传说中只有鲧才能稳住兴风作浪的鳌鱼,制止地震山崩的发生。地府中更有面目狰狞的怪狗和双目圆睁的猫头鹰,它们虽不吉利,却能镇压地府中的妖魔不去侵扰老太太安静的亡灵。</p> <p class="ql-block">  制作精良的3D动画影像不禁让人驻足、倍感震撼!</p> <p class="ql-block">  也难怪有人会感叹“一入湘博深似海”,文物太美了,灯光太美了,布展太美了!很遗憾这次未能一睹千年不朽的辛追老夫人的遗容,但心存遗憾才会更想要憧憬未来,湘博,我一定会再来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