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革命烈士墓,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清明节前夕4月2日北陶中学全体党员、全体思政教师、全体团员、积极分子及部分少先队员代表,<span style="font-size: 18px;">前往张庄村祭奠烈士公墓。</span></p> <p class="ql-block">他们向烈士墓敬献了花圈,默哀、致敬……思政教师和校领导以及学生代表都进行了发言。</p> <p class="ql-block">因为我写了一些我们家乡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所以事后我的学生询问我有关张庄烈士墓的消息,我对这里的公墓其实并不了解,还没有他们了解的清楚,于是我反问他们。你们了解多少?说一说,我对张庄烈士墓真的一无所知啊!</p><p class="ql-block">他们对我说这里埋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后方北陶西街医院,没治好的伤病员,听张庄村老人说都是“川军”,那时有二十多位,后来移走一部分,就剩下六位烈士,有的坟边埋着砖,上边刻着名字,有的可能没有,那就是无名烈士啊!</p><p class="ql-block">肯定是张庄村里的老人弄错啦!哪里是什么“川军”啊?“川军”大都是远征军,前往缅甸参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属于国民党军序列。而这里埋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川籍的战士,根本不是一回事!</p><p class="ql-block">带着这些问题,我进行了走访调查。那时我们这里,(馆陶一区)以及东古城镇(馆陶七区),临清的潘庄、烟店、八岔路等(馆陶县二区、三区)都属于馆陶县。冠县、馆陶、朝城(现在属于莘县)都属于鲁西北革命老区,冀南革命老区。所以我把调查的范围扩大到馆陶县。</p><p class="ql-block">我查找了冠县、馆陶县志,以及两县的文史资料最后基本弄清了一部分情况。详细情况,因年代久远,只有原始档案,才能说明问题。可是原始档案是不易找到哇!</p> <p class="ql-block">1946年6月.25日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以三十万兵力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开始了全国规模的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开始了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的内线自卫作战。1946年11月滑县战役以以后,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到鲁西北进行休整,冠县的七区、八区,馆陶县的一区、七区一带三四十个村,先后接受了3万多名伤员。养伤治病。在这里建立了数个后方医院。</p> <p class="ql-block">为了做好伤病员的生活、护理、和转送工作,冠县人民政府在华村(冠县七区)成立了支前兵站,代理县长王相卿任兵站站长,七区区委书记申相臣任副站长,在兵站的领导下,凡是住有伤员的村庄都建立了洗衣组,为伤员拆洗衣被,缝做军鞋,军袜。后张平村是拥军支前模范村。村里经常住有二三百名伤员。共产党员妇女主任赵海英,将整个身心倾注在安至护理伤员上。伤员分下来,她各户奔走安排住处。有时伤员多住不下,她就带头让出自已仅有的两间房,自已和丈夫搭窝棚住。伤员的衣服放在她家由她来分派拆洗,再由她督促检查验收,有时不好分她就自已包下来。每隔几天还要带领妇女,儿童团员敲锣打鼓挨家挨户的慰问伤员。整天忙的脚不沾地。她多次带头为伤员献血,有时十天半月就献两次。大家担心她吃不消,她坚决的说:“再抽一次也死不了人!战士前方打仗死都不怕,咱抽点血算啥?”遇到连续阴天,没干柴为伤员煎汤熬药,她将自已磨面吃的榆树皮当柴烧,来给伤员熬药。每个伤员伤俞离村时,村里都要送上一双新布鞋做纪念。有一次归队的多,做鞋的布料不够,她就把自已的新被子撕掉做布料。她的爱兵义举使伤员深受感动,住在他家的王排长称她为“亲娘”,在其他人家居住的也常来看她,许多归队后的战士写信来向她问候。赵海英三年如一日,被冀南党、政领导称赞为拥军模范。部队后方医院送她“人民功臣”金色光荣扁。</p> <p class="ql-block">分配到馆陶县一区的伤员,分配到好几个村,在城里西街和薛圈村都设有野战医院,薛圈野战医院,在村东小围子里薛百朋家,他家是楼房,他全家寓居天津,房子宽敞,设为野战医院。村子里其他地方也住着好多伤员,李兴亭说他的西邻李明祥家住的是一位团长。</p><p class="ql-block">我经常去彩号(伤员的别称)那里玩,伤员很爱小孩,他们改善生活时,就给去那里玩的小孩吃。军民关系十分友善,十分亲切!</p><p class="ql-block">那时医疗条件有限,药物也短缺在后方医院里都有治不好的伤员,北馆陶西街医院死了有二十多个,埋在城北张庄村,都是四川籍的战士,后来移走一部分,现在还剩六位,北陶中学祭奠的就是这六位。薛圈后方医院也死掉部分伤员,死后埋在村东头大堤根,后来移走一部分,剩下的经过1956年和1963年洪水,以及上世纪七十年代根治海河挖河清障,已经不见踪影。</p><p class="ql-block">解放军战友文工团,“晨光”,“北大”分队先后来到北馆陶和薛圈进行慰问演出,那时我已五六岁,跟着我姑姑前往戏台看戏,如今记得清清楚楚,来的都是上面出名的演员,主要表演节目“白毛女”,“血泪仇”等著名剧目。著名艺术家田华,陈强、白杨,都参加了演出。</p> <p class="ql-block">馆陶县七区(现在的东古城镇和馆陶那边的过去的西陶公社)曾把一部分重伤员安排在南馆陶镇大刘庄一带村庄。有的刚抬到大刘庄村后方医院就牺牲了,有的救治无效而牺牲,一共有32位烈士埋葬在大刘庄村东,每个坟墓上都插着一块木牌,记载着每一位烈士的姓名和籍贯。周边村庄的人们称之为“彩号坟”。</p> <p class="ql-block">馆陶县政府在七区南馆陶镇还建立了支前兵站,组织妇女集中在王占元祠堂缝制军衣、军鞋。</p><p class="ql-block">安静村先后由谭舒婷和其婆母负责,申坡在抗战期间一直任本村“财粮干”这时负责记账和专送物资工作。村里一共有十多人,村西部由薛秀梅任组长,负责分发棉花与验收布匹,组员有:路秀香,刘章锁的母亲(x花),张振合媳妇(x梅);村子南部由路云修(小名路满仓)妻子王常女任组长,组员不详。</p><p class="ql-block">后徐街村徐耀琴的母亲期间她们经常在一起商谈工作,自此之后老人们之间由于一起工作,因此逐渐建立了革命感情一直友善交往好多年。</p><p class="ql-block">除此之外村里还组织担架队,随军参战支前,参加战地救护,刘俊兴、张丙海等都参加过。</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现在的冠县,东古城镇、万善乡、北陶镇以及临清的潘庄、烟店、八岔路……都属于馆陶县。同时冠县、馆陶、临清、莘县……都属于鲁西北革命根据地,和冀南根据地1943年到1949年之间又有几年同属于永智县,因此研究那个时期的历史事件,不能以现在的政区管辖范围进行研究报道。那样讲会造成某些事件的缺失,不能正确的反映历史事件。</p><p class="ql-block">1946年滑县战役后,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到鲁西北休整,后方医院和3万余名伤员,分配到三十多个村庄,绝非只有冠县,或者馆陶,而是两县均有,所以不能顾此失彼,只顾本县。</p><p class="ql-block">这是我的见解,如不正确请批评指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感谢馆陶县胡志祥老师和申保湘老师提供材料大力支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