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贴合当下教育理念的著作——读《教育与美好生活》的心得体会

米叟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最贴合当下教育理念的著作</b></h1><h1 style="text-align: right;">——读《教育与美好生活》的心得体会</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润泽</div> <h1> 《教育与美好生活》是英国作家伯兰特•罗素1926年出版的教育学著作。全书共分为3篇19章,从教育与美好生活、品性教育、智力教育三个维度来向我们展示了何为教育、何为美好生活,以及如何通过教育达到美好生活。这本书中罗素的观点与我当下所接受的教育学、心理学的观点最为贴合,读来颇有感悟。</h1> <h1><div><br></div><div><h1><b>一、成功的教育应被普及且不断改进</b></h1><div><br></div><h1> 罗素指出,我们所追求的未来的教育体制,必须给每个孩子提供现有的最佳机会,如果一种教育方法不能普及,我们就无法承认它是令人满意的教育方法。也就是说,真正成功的教育应该是能够普及开来,能够被大众所接受,真正对大家有帮助的教育。正如我们当下所普及的义务教育,对我们的素质有极大的提升,所以能够有效的推广与普及。<br> 但令人难过的是,在义务教育的体制下,仍有一些地方的学生选择弃学,去选择打工。一方面,的确是部分地区的教育理念比较落后,而孩子的家庭需要孩子去承担起家庭的收入责任,因此会选择弃学打工。在另一方面,从罗素的观点看来,也有可能是我们当下的义务教育仍有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改善,以达到真正的普及。<br> 因此,罗素的另一个观点是,人类的知识总量和人类问题的复杂性,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增长,每一代人都必须为了找时间学习新的东西,而改进其教育方法。意思是我们当下的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法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的改进,不断的增加,而不是闭门造车式的一尘不变。<br></h1><h1> 作为教师,有一句老话形容得非常形象,如果想要教授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乃至一汪活水,起初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层,而罗素的这一观点让我明白,不仅是学生在不断的变化,我们原本的教育观点、理念、内容也都在不断的变化,这个世界就是一直转变而更新的。作为教师,虽然不需要完全因为外界的变化去改变自己原本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但是如果不随着时代的转变做出适当的调整、改变,就会被时代所淘汰,教出的学生以及教授的教育效果也一定不是最理想的。</h1></div></h1> <h1><div><br></div><div><h1><b>二、让儿童自由发展</b></h1><div><br></div><h1> 罗素所推崇的教育基本原则之一就是自由,这里的自由并非是让学生随意的发展,而是指让学生在非外力的强迫下发展,教师可以参与到引导的过程当中去。换句话说,就是在不强迫学生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自由的发展。罗素指出,决不能像以往那样通过恐吓、强迫,甚至是体罚的方式来管束和训导儿童,应该让儿童培养出自律和主动。<br> 这其实与我们当下的教育管理体系相吻合,作为教师,我们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不能体罚学生(包括精神和肉体上的体罚),罗素这一观点超前的匹配了我们当下的教育理念。他认为我们一方面,要借助现代心理学的知识,来把握和利用儿童的心理特性。另一方面,要传授真正有价值的知识来激发儿童的学习欲望。<br></h1><h1> 罗素的这一观点要求我们教师要有相当的学生心理发展的预备知识,能够仔细观察,并且把握好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利用儿童的心理特性恰当地引导学生的心理发展,培养出儿童自律、主动的特点。但儿童自律主动特点的养成,决不能依靠外界的强制,儿童在被强制下所养成的品性也会存在一定的心理缺陷,而儿童早期所确立的良好习惯,几乎可以作为产生大部分美德的动力。<br></h1><h1> 罗素特别指出,传统教育中的一大缺陷是轻视理智,很多教师热衷于灌输一些正确的理念,正确的答案,而忽视了对孩子理智的训练。应该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也知道为什么是对的。特别是我们数学学科,很多教师会告诉孩子一些公理、公式,但是没有让孩子真正的理解,为什么公理、公式是这个样子的。在小学阶段,很多概念都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如果没有前期很好的铺垫与承接,会使学生在后面的学习当中,产生本质上的困惑,无法深入的理解,只能凭借练习与记忆来学习数学。</h1></div></h1> <h1><div><br></div></h1><h1><b>三、道德教育应从尊重开始</b></h1><div><br><h1> 罗素认为,道德训练应该从婴儿刚出生就开始,这样最有益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自律能力。此外,罗素也指出,即使是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也要把它当作将会在这世界占据一席之地的人来尊重。因此,在道德教育中特别强调的是要尊重孩子,将孩子当做一个完整的人。<br> 就比如在培养孩子学会勇敢,应该让孩子去学会更多的技能,更有把握地面对一些事物,而不是让孩子在与人的身体竞争中学会勇敢。再比如罗素认为父母的关爱是孩子应得的权利,而不是一种偿还的债务,在我们当下的亲子关系中,很多家长把对孩子的关爱当做孩子以后理应偿还的债务加之与孩子压力。而在当父母发现得不到孩子同等的回报时,就会产生失落而愤怒的情绪,这其实是不应当的,我们当下只强调父母对我们的好,并非是理所因当的事情,但忽略了孩子被动的承受父母的好,也不应当成为债务来偿还。再如进行性教育时,我们应该要实事求是地回答孩子们的问题,不要认为男性和女性应该在性教育知识上有所差异。<br> 罗素所举例的这些观点,总的来说,就是要求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儿童时,应该尊重孩子,所有道德教育的起点,都应该从尊重开始。</h1></div> <h1> 罗素所举例的教育与美好生活的构想,事实上是可以实现的,他所提出的观点对我们当下的教师和教师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这本书值得细细品读,认真学习。</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