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来自爱妹推荐的一本书《许三观卖血记》,抛开卖血这层黑色的词语,我能感受 到更多的是那一份温存,都说东家长李家短,老婆孩子热炕头,善恶到头终有报,其实世人都在土里刨食儿,但是都渴望阖家团圆,妻贤子孝,许三观也不例外,他也是一个普通人而已。</p><p class="ql-block"> 本书采用大段落式的对话叙述独白,纵观全书,许三观一共买了12次血🩸,第一次是听了乡里的人根龙和阿方的话,出于好奇去医院买了血,用这挣来的钱取来了他的爱人徐玉兰,在我看来,许三观是一种道德绑架式的方法,“忽悠”徐玉兰的父亲,把徐玉兰娶回家了,许三观和徐玉兰斗了一辈子,却也守护彼此一辈子,终究是相伴了一辈子,或许所有的棱角都被生活磨平后,剩下的只有和平与平静。</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是因为儿子一乐为了弟弟出头而闯祸,不得已而为之。对于许三观来说,一乐起初是他最钟爱的儿子,结果发现自己当了11年的乌龟后,他与一乐之间出现了巨大的隔阂,或许是出于男人毫无意义的尊严,亦或是处于对妻子不忠的悔恨,但是最终他还是原谅了这一切,一家人回归温暖,哪怕是只有2块钱也要替儿子争口气的温暖。一个满脸堆积的皱纹人,脸上写满了生活的疾苦,生活在一个艰苦的革命时代,对于这样一个小人物来说,实属不幸,但是我觉得正因为他的愚昧或是安于现状,也是合乎常情的给所有读者塑造了一个为了生活拼命的父亲的形象。</p><p class="ql-block"> 第三次卖血是为了给摔断腿的林芬芳买补品,或许是为了报复妻子的不忠,亦或是……但是不管怎样许三观终究是犯错了,我不做更多的赘述了…</p><p class="ql-block"> 第四次是因为闹饥荒,他为了改善家人的伙食去卖血,带全家人去大饭店吃碗面,但是这段描述时有种莫名的心酸,因为一乐不是他的亲儿子,他给一乐买红薯吃,却没带他去饭店,对于一个仅11岁的小孩来说,他不懂什么人情世故,他只想简单的跟弟弟母亲父亲一起去吃碗面,而许三观却无情的扔下一乐,看到此段,莫名的恨许三观,恨他的心胸狭窄,跟他不念旧情,跟他无情冷漠…即便是如此,却也觉得人之常情,他仅仅也是一个普通人。</p><p class="ql-block"> 第五次六次都是为了一乐和二乐能够从乡下知青点早点抽调回城里,而去卖血巴结俩儿子生产队的队长,摆酒送礼,尽了一个父亲应尽的义务,看到这,你会莫名的鼻头一酸,感受一个普通父母为了子女更好的生活与未来,不惜一切代价给予付出,许三观真的也没有如此的无情,不缺温情,只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p><p class="ql-block"> 第七次到第十一次卖血的过程,本人觉得是这本书的高潮,整部书读下来,总有一种悲从中来的感觉,看着许三观为了救在上海住院的一乐,他在去上海途中的十天内卖了四次血,看着他一次次地发冷,裹上四条棉被也无法保存那一点温热,看着他第二次第三次卖血得到的钱,还花在了第四次卖血之后的休克晕倒上,不禁心生心疼与命运对许三观的不公而愤愤不平。这一段,作者用大笔墨书写许三观对许一乐的厚爱与一个父亲的担当责任,虽然一路悲惨,却最终有了一个好结果,儿子活下来了,可以说是皆大欢喜了。</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余华的《活着》苦难是以“死亡”的形式重复出现,而《许三观卖血记》的苦难是以“卖血”的形式重复出现。虽然整部书一直在重复许三观卖血故事,却没有让人觉得冗繁,反而让人觉得简洁生动。在有一次董卿采访余华时,余华说他认识的汉字不多,所以很多评论家都说他的语言简洁干练,或许这就是一个弃医从文的作家对自己的定位,如此的谦逊却不失自信,所以我们看余华的书,文字上变化不大,而意义一次比一次深刻,感情一次比一次浓烈。</p><p class="ql-block"> 许三观的五十多年里经历了相同而又不同的一次次卖血,这些相同或相似卖血的重复,把像许三观一样的人们的底层生活清晰地镂刻出来,他们为了生活一次次的挣扎,与生命抗衡,与生活斗争,卖血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看到最后,却也油然产生一种莫名的欣喜,幸好,结局不是那么的悲惨,虽然有些怅然若失,却也不失温存,或许生活就是如此吧,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而本书中负重前行的人是许三观,他的第12次卖血也是现实给予的一种打击,他真的老了,老的连血都没人买,还被人讥讽耻笑,而此时徐玉兰给予许三观的温存也是本书贯穿始终的故事线,他们虽然斗了一辈子,怄气了一辈子,却也不离不弃,相爱相杀一辈子,也许就是平淡中的些许浪漫点缀,使生活不失活力。</p><p class="ql-block"> 看这本书我的内心是沉重的,但也多次被温情的故事所打动。我们出生在和平的时代,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也给我们给予了很多看书的平台,也许,现在看纸质书籍的人寥寥无几,包括我在内,有了电子书以后,虽然买了纸质书也有懒于翻开,对此,我自己是抗拒的,对自己是失望的,可是与时俱进或许也是一个自我安慰的理由。这本书,我也看的是电子书,从小到大,没有吃过一点苦的我,还不知道何为苦难,面对没钱买食物,面对窘迫的生活,面对几乎一个多月吃稀粥等等这样的情形,我是陌生的,至少在我们这个时代背景下,有国家的好政策给予扶持,饥荒是不存在的,于此而言,我们都是幸运的。 </p><p class="ql-block"> 你的生活是否也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或是爱人,或是父母,或是…但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该珍惜。每一个人成长的过程都不一样,人生的酸甜苦辣应当自己尝一尝,或许这才是人生吧。</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一生不只是观光,更是跋山涉水、翻山越岭,我们无法改变苦难,唯一能改变的是自己的心境,你可以在逆境中成长,也可以在逆境中堕落,但唯有成长才能有所收获。(共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