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敦煌大环线之五:瑰宝

玺桦

<h3><b>D5:6月16日,敦煌→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敦煌,宿敦煌方舟大酒店</b></h3><h3><br></h3><h3>【莫高窟】</h3><h3> 早早起床,7:30出发前往敦煌莫高窟,赶8:30电影场次的票,结果我们顺利到达、取票,赶上了8:00钟的电影。进景区检票后,先在服务中心的数字中心看两场数字电影。</h3> <h3>  一场电影是《千年莫高》,时长30分钟,讲述了莫高窟延续至今近1700年的历史以及洞窟营建的背景,展示出一副波澜壮阔、恢宏壮观的历史画卷,让大家在参观洞窟之前对丝绸之路的形成、佛教东传、敦煌莫高窟的营建等等内容有较为深入的了解,电影拍得很大气,让我们有种穿越时空般的感觉。</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一场电影是《梦幻佛宫》,是全球首部以石窟艺术为表现题材的超高清8k数字球幕电影,时长20分钟,影片对莫高窟最具艺术价值的7个经典洞窟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球形的幕顶,数字化的窟景,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很是震撼。对莫高窟的艺术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个人感觉时间紧的话,两部电影下来,基本把敦煌莫高窟了解得差不多了,门票值了。</h3> <h3>  看完2部数字电影出来以后,乘坐景区交通车,前往景区。景区内配了免费的讲解员,检票进入后,会有一个讲解带队,每个讲解大概带20-30人,为了保护洞窟,避免二氧化碳对壁画的影响,每个讲解带的洞窟和路线不一样,大致按照朝代线选择8个洞窟,所以要跟紧自己讲解的步伐,一不小心跟错了讲解,有可能就又看到别的洞窟去了。</h3> <h3>  莫高窟是一座融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于一体,以壁画为主、塑像为辅的大型石窟寺。</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莫高窟与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后加麦积山石窟称四大石窟。</h3> <h3>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位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前临宕泉,东向祁连山支脉三危山,南北全长1680米。</h3> <h3>  它始建于前秦宣昭帝苻坚时期,后历经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西夏、元朝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现存历代营建的洞窟共735个,分布于高15~30多米高的断崖上,上下分布1~4层不等。</h3> <h3>  洞窟分为南、北两区。其中南区是礼佛活动的场所,各个朝代壁画和彩塑的洞窟492个,彩塑2400多身,壁画4.5万多平方米,唐宋时代木构窟檐五座,还有民国初重修的作为莫高窟标志的九层楼。莲花柱石和舍利塔20余座,铺地花砖2万多块。</h3><h3> 北区的243个洞窟,是僧侣修行、居住的场所,内有修行和生活设施土炕、灶坑、烟道、壁龛、灯台等,但基本没有彩塑和壁画。</h3> <h3>  莫高窟各窟均是洞窟建筑、彩塑、绘画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洞窟最大者200多平方米,最小者不足1平方米。</h3><h3> 石窟内的壁画富丽多彩,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以及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等,是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雄伟瑰丽。</h3> <h3>  在大量的壁画艺术中还可发现,古代艺术家们在民族化的基础上,吸取了伊朗、印度、希腊等国古代艺术之长,是中华民族发达文明的象征。</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各朝代壁画表现出不同的绘画风格,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光辉篇章,为中国古代史研究提供珍贵的形象史料。</h3> <h3>【特色小食】</h3><h3> 游览了近四个小时,从莫高窟出来,前往鸣沙山小镇觅食,来一份特色美食biangbiang面(biang实在是太复杂,写不出来),碗比头大,面比人高,味道还是很地道,劲道有嚼味。</h3><h3> 回酒店休息,避开发白的阳光,下午4:30出发鸣沙山。</h3> <h3>  biáng biáng面的名字由来:因为在做这种面时会发出biáng biáng的声音而得名,是一种口语化的象声词,出于陕西关中的一种小吃。</h3><h3> 哈哈,就是它↓</h3> <h3>【鸣沙山月牙泉】</h3><h3> 休整完换双拖鞋,出发鸣沙山。</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鸣沙山是国家级重点旅游风景名胜区,位于敦煌城南5公里,在巴丹吉林沙漠和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过渡地带,面积约200平方公里。</h3> <h3>  千百年来,鸣沙山和月牙泉犹如伴侣一般令人震撼。鸣沙山延绵40千米,南北宽20千米,高度100米左右,最高峰1715米。海拔1650米,宛如两条沙臂张伸围护着月牙泉。“山以灵而故鸣,水神而益秀”,泉在流沙中,干旱不枯竭,风吹沙不落,谓为奇观。</h3> <h3>  鸣沙又叫音乐沙,它是一种奇特的却在世界上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沙漠或者沙丘中,由于各种气候和地理因素的影响,造成以石英为主的细沙粒,因风吹震动,沙滑落或相互运动,众多沙粒在气流中旋转,表面空洞造成“空竹”效应发生嗡嗡响声的地方称为鸣沙地。</h3><h3> 敦煌鸣沙山、宁夏中卫市的沙坡头、内蒙古达拉特旗的银肯塔拉响沙群、新疆巴里坤鸣沙山号称中国的四大鸣沙。</h3> <h3>【月牙泉】</h3><h3> 月牙泉被鸣沙山环抱,长约150米,宽约50米,因水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月牙泉的源头是党河,依靠河水的不断充盈,在四面黄沙的包围中,泉水清澈明丽,且千年不涸,令人称奇。</h3><h3> 可惜的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河和月牙泉之间已经断流,只能用人工方法来保持泉水的现状。</h3> <h3>  今天的风太大,不时见大风吹得细沙往沙脊上跑,宛如淡黄色纱幔在沙漠上飞扬。难怪不管游人怎么玩沙,把沙踩下山,第二天沙峰依旧,回归如初。</h3> <h3>  大风扬起细沙,吹得我们满脸满身都是,但是不妨碍我们疯,摆pose、滑沙、冲坡,怎么疯怎么来,光脚踩进细沙里,细沙从脚底、脚趾间滑过,犹如触摸在细腻的肌肤上。</h3> <h3>  太阳逐渐西沉,在夕阳的映衬下,起伏的沙峰轮廓更加清晰,沙脊如虬龙般蜿蜒。高歌着从陡峭的沙峰上跑下来,有种特别的成就感。</h3> <h3>  回酒店,冲刷满身的细沙,晚餐,逛敦煌夜市,感受旅游城市夜市的繁华。近十二点了还游人如织,买一杯杏皮水,品尝当地特产饮料的味道。</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藏经洞】</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关于藏经洞的出现,有两种学说,一种是避难说,一种是废弃说。</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避难说是为了避免战争,把附近四大寺庙的经书等封闭于藏经洞,等战争结束后再取出来。<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废弃说是把附近四大寺庙废弃的经书收藏于此。至于到底是何原因,就各有所见了。</span></h3><h3><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span></h3><h3><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莫高窟建设沿革】<br></h3><h3> 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宣昭帝苻坚时期,据唐朝《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一书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h3><h3> 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h3><h3>另有一说为: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无量,莫者,不可能、没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h3><h3> 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发展较快。</h3><h3> 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安史之乱后,敦煌先后由吐蕃和归义军占领,但造像活动未受太大影响。</h3><h3> 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少。</h3><h3> 元代以后敦煌停止开窟,逐渐冷落荒废。</h3><h3> 明嘉靖七年(1528年)封闭嘉峪关,使敦煌成为边塞游牧之地。</h3><h3> 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平定新疆,雍正元年(1723)在敦煌设沙州所,雍正三年(1725)改沙州卫,并从甘肃各州移民敦煌屯田,重修沙州城。乾隆二十五年(1760)改沙州卫为敦煌县,敦煌经济开始恢复。莫高窟开始被人们注意。</h3><h3>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发现了震惊世界的藏经洞。不幸的是,在晚清政府腐败无能、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定历史背景下,藏经洞文物发现后不久,英人斯坦因、法人伯希和、日人橘瑞超、俄人鄂登堡等西方探险家接踵而至敦煌,以不公正的手段,从王道士手中骗取大量藏经洞文物,致使藏经洞文物惨遭劫掠,绝大部分不幸流散,分藏于英、法、俄、日等国的众多公私收藏机构,仅有少部分保存于国内,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