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父亲留下的财富用不完</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2px;"> 罗阳富</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时间过得真快,父亲离开我们已经14年了。时间,能带走很多,但带不走思念。清明时节,身在异国,不能回家给父亲扫墓;父亲节,没处给父亲打电话,更加想念父亲。父亲的音容笑貌不时浮现在我的脑海,父亲的灵魂不时进入我的梦中,父亲留下的勤劳俭朴、尊重知识、乐善好施、坚强正直等精神财富时时鼓舞我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受用无穷。</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一勤天下无难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勤快勤快,有饭有菜;懒惰懒惰,受冻挨饿。”父亲经常这样教导我们三兄弟,更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父亲勤劳、能干,这在村里和邻村都是出了名的。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农村,土地承包到户,允许开种荒山,父亲凭着灵敏的政策嗅觉,抓住千载难逢的机会,常常起早贪黑,扛犁荷锄,在肥沃的荒山里刀耕火种,播下玉米、高粱、黄豆……也播下全家人沉甸甸的希望。当时土地分配的政策主要是按人头分,我们家人少,分到的土地相对很少。但是,父亲自己开垦的荒地却很多。待我们长大后才发现,几块面积宽阔、土质上乘、几乎占领一大半山坡的几十亩耕地都是父亲和母亲一刀一锄挖掘、开荒出来的。那时,我们三兄弟都还年幼,母亲除了负责全家人的生活外,还要奔波在田间地头,给父亲送饭,与父亲在烈日播种、锄草,在风雨中耕地、种田。很难想象:个子矮小、体弱多病的母亲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与父亲一起并肩作战,将一穷二白的家庭建成我们当地最为富裕的人家户之一!这需要怎样的毅力和体力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一勤天下无难事,百忍堂中有太和。”这是父亲贴在老家堂屋中柱的一副对联,我小时候不是很明白其中的深意。只记得父亲母亲起得很早,有时母亲从村庄下面的水井挑水回来,天还没亮,我们都还没有睡醒。而父亲更是天还没亮就扛着重重的农具,牵着马、赶着牛向田地出发了。父亲善解人意,怕影响邻居休息,他吆喝牛的声音很小很小。几十年辛苦劳作,不知村里弯弯的山路上留下父亲多少早起晚归的脚印,不知路旁的小草和小树上的露水几次打湿父亲那些单薄而又破烂的衣裳。我知道,早起小鸟和晚归的月亮一定熟悉父亲的声音,记住曾经有这样一位勤劳善良、顶天立地的庄稼汉子,为了家庭,为了孩子,他拼命劳作、无惧雨雪、不怕烈日,他用自己的生命与大自然英勇搏斗,向贫瘠的土地要粮食养家糊口,用花生、红糖等农作物换回微薄的收入,硬是将三个小孩送去学校、送离山村、送出三名老师:两名小学校长、一名大学教授。是的,我继承了父亲的勤奋,生活馈赠我的勤奋:在读书时,我勤于学习,成绩连年名列班级第一;在大学时,一年内发表10篇论文,32岁被破格评为教授……</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天下良谋读与耕</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世间善事忠和孝,天下良谋读与耕。”这是父亲喜欢的另一副对联,贴在家里门厅上。由于爷爷和奶奶早逝,父亲在大姑父、姑母的抚养下长大,加上时代原因,父亲初二没读完就辍学了。在农村,在那个年代,父亲也算是有文化的人了。父亲热爱读书,他熟悉《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不少名著,常常给我们讲书中的精彩故事。印象最深的是,忙完一天农活,回到家后,我们又累又饿,在等母亲做晚饭时,常常一坐在木梯或小木凳上就睡着了。为了不让我们犯困,在等晚饭时,父亲喜欢给我们讲牛郎织女、武松打虎等民间故事和文学故事。现在想来,父亲忙了一天,他的劳动强度又那么大,一定累得筋疲力尽了,但他还不忘通过故事来教育我们,启发我们,这些故事丰富了我们的想象力,在我们幼小的心田上播下了文学的种子。长大后,大哥、弟弟和我都喜欢文学,除了学校教育和自身努力外,一定跟小时候父亲的文学启蒙密切相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说到尊重知识,父亲身体力行。父亲对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充满敬佩之情,并想法接近、交流和学习。我的小学启蒙老师、外公的老表——黄登仁,在当时算是附近几个村寨中的文化人了,父亲对黄外公格外尊重。每次黄外公来家里,父亲都热情招待、畅谈一番。我想,这除了黄外公是亲戚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父亲尊重老师、尊重知识,善于在与文化人的交流中学习新知识、开阔新眼界。我们有事没事,喜欢坐在大人旁吃饭,或听大人聊天,在潜移默化中也会受到教育和感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记得初二那年寒假,父亲卖了红糖,花了50来元给我和大哥各买了一件双层中山装,很是漂亮,那是我们有生以来最贵的衣服。寒假过后,我们高高兴兴地带中山装到学校,平时上课舍不穿,就锁在集体宿舍的箱子里。一天中午,下课回到宿舍时,我们发现中山装不翼而飞,有人撬开箱子,偷走我们的中山服了。周末回到家里,我们把衣服被偷的情况告诉父亲母亲,除了表示可惜外,父亲没有打骂我们,相反,父亲鼓励和教导我们:物质的东西,如衣服、钱财、田地等,别人都可以偷走,甚至抢走,但是,只有一样东西别人没办法偷和抢,那就是头脑中的知识!时光流逝了三十多年,父亲质朴而又富有哲理的话语始终伴我前行:是的,物质可以被人偷走,但知识和思想永远不会!</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善是人间富贵根</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父亲的爷爷,也就是我的曾祖父是闻名乡里的阴阳先生,是一名知书达礼、德高望重的老人,因在兄弟中排名第三,人称“罗三公”。爷爷奶奶早逝,父亲的教育工作多由曾祖父、大姑父和大姑母完成。曾祖父信佛,从小教育父亲要行善,不杀生。父亲经常给我们讲曾祖父帮忙外地商人挑坛子,并免费提供食宿,以及花钱从小朋友手中买来小鸟放生等故事。父亲说,在他年幼时,老祖父常问:多做善事、做好事的人是在积德、修阴功,以后百年归天时,展现在他前面是用黄金铺就的金光大道。相反,如果平时做坏事、损人利己,死了以后,等待他的是一条荆棘丛生的道路。你会选哪一条?父亲说,第一条,要多做好事。因此,父亲从小教育我们要多做善事,我们兄弟三人都以做善事为乐,与人为善。小时候,常常看到乡亲到我家借米,父母亲都不会让乡亲空手而归。受此影响,我们三兄弟也乐于助人。十几年前,我们积极联系江苏供电系统资助家乡小学,十多年来,无偿资助上千名学生,深受父老乡亲好评,媒体报道多次,社会反响良好。父亲说,多做善事是积德,是为后代造福。我们这一代人能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个个家庭和睦,人人事业有成,这一定是老祖父、爷爷、父亲做了大量善事、积了许多功德的结果。</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留得正气冲霄汉</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父亲有知识、有文化,对外人尊重有礼,对家人严格要求。对一些小事上,他能让则让,不喜欢与人争执。但对一些原则问题,他则毫不妥协、坚决斗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有一天,家族中的另外几户人家因事扯皮,牵涉到三伯的事。他们仗着人多势众,上门闹事,准备抬走给奶奶(父亲的继母)准备的棺材抵债。这时,大伯、三伯拼命阻挡,坚决不让那些人抬走棺材。可是,你越是阻挡,那些人越是要抬走。他们不顾奶奶和伯母等的哭喊,推倒大伯、三伯。一时间,家里乱成一团,围观的人挤得水泄不通。父亲闻迅赶来,不去阻挡,而是把大伯、三伯扶起来后,说道:“大哥、三哥,你们让开,让他们抬!他们有本事,让他们抬!他们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横行霸道!让他们抬!不过,要抬之前,请先想清楚:恐怕抬出去容易,抬回来就难了哟!”那些人听了父亲强硬的话语,立刻停下来,再没人敢碰奶奶的备用棺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父亲从小是孤儿,难免受人欺负。长大后,他从书本中吸取知识和力量,坚持真理和正义,敢于和恶势力作斗争。所以,村里一些人在做不公正的事时都怕父亲三分。而其他村民则喜欢父亲的正直善良,选父亲当小组长,维护他们的利益。细想起来,我们兄弟三人在性格上或多或少都有父亲的影子。大哥做事稳重,有准则,有板有眼;弟弟以家为重,不能容忍有人欺负家人,对方再强也无所畏惧;我表面上温柔亲和,骨子里刚强勇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如今,我们三兄弟都离开了家乡,父亲留下的几十亩耕地早已撂荒多年,如果视田地为生命的父亲地下有知,他一定感到非常可惜;然而,父亲留下的勤劳、崇文、善良、坚强等人生中最珍贵的财富将伴随我们终生,享用不尽。</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