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精神血脉——记韩阳中心校党史精品课、党史故事巡讲活动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为营造党史学习教育浓厚社会氛围,全面深入宣传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激发广大青少年的爱党爱国热情,推进学习教育真正走深走实,</span>6月10日下午,永济市教科局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成员——韩阳中心校党员教师贺湘帆和两名学生来到蒲州中心校进行了15课时的党史宣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18px;">祁巷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李鑫蕊和祁梓宸分别讲述了</span>《最美翻译官们的荣耀之路》和《周恩来总理的六大惊人之无》。一个个英雄人物在人们的眼前再次鲜活。两位同学或慷慨陈词、或娓娓道来、或声情并茂,充分表达了新时代少年知党史、感党恩,传承红色基因,永远跟党走的决心,集中展现了铭记党史、积极进取、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贺老师围绕主题《弘扬大钊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从“青春之我”“革命贡献”“英勇就义“高风亮节”四部分为蒲州的五所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进行了精彩的讲述。</p> 一、青春之我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大钊,字守常,1889年10月29日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胡家坨乡大黑坨村。从小双亲离世,他跟着爷爷李如珍长大。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政治经济,1913年冬,东渡日本,之后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系,一边学习一边关注时局,思考救国良策。1916年的北京,“共和”沦为摆设,北洋军阀粉墨登场。获悉国内的腐朽动荡,即将结束日本留学的李大钊夜不能寐,写下了名篇《青春》。这时,他27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大钊将这篇8000余字的文稿寄给了在早稻田大学求学时结识的陈独秀。陈独秀被文章荡气回肠的气魄和精辟透彻的说理所打动,当即刊发在《新青年》第二卷。这篇文章庄严宣示了青年的神圣使命,教育并帮助一大批青年走上革命道路。李大钊热爱青年,愿意同青年人在一起。李大钊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他位于北大红楼一层东南角的两大间办公室成为进步青年的聚会之地。</p> 二、革命贡献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李大钊是中国大地上举起十月革命旗帜的第一人。他率先在中国介绍、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使得一批中国青年最先觉醒,李大钊正是一代青年的思想领袖和导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18年,毛泽东第一次来到北京,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担任助理员。那时任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成为引导毛泽东走向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1919年毛泽东第二次来京后,在李大钊等人帮助下,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以及一些共产主义书籍,并很快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因此称李大钊为“真正的老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9年3月,毛泽东曾这样谈起李大钊:“在他帮助下我才成了一个马列主义者。他是我真正的老师,没有他的指点和教导,我今天还不知道在哪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为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早酝酿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是陈独秀和李大钊,人称“南陈北李”。1920年8月,陈独秀等成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0月,李大钊成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在李大钊的领导下,陆续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东北等地建立党组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三)倡导妇女运动</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李大钊的直接领导下,1925年的3月8日成为中国妇女第一次庆祝自己战斗的节日和检阅自己力量的节日。李大钊亲自赶来参加,还把自己的大女儿星华带来参加这个有意义的集会。李大钊是会场上唯一的男子,李星华是唯一的孩子。</p><p class="ql-block"><br></p> 三、英勇就义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第一个从容地走上绞刑台,为了折磨李大钊,凶残卑鄙的敌人竟绞了他三次,历时28分钟,李大钊就是这样献出了他还不足38岁的宝贵生命。从那之后,无数个‘李大钊’站了起来,李大钊为之奋斗的理想早已变成现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四、高风亮节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伉俪情深 执着坚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赵纫兰与李大钊为同村人。赵、李两家有“老亲”关系。李大钊的祖父李如珍与赵纫兰的父亲关系密切,赵纫兰与李大钊结为夫妻时,赵纫兰不足16周岁,李大钊刚刚10周岁。她之所以在未成年时即与李大钊成亲,与李家极缺人手,亟需她及早过门协助李如珍老人照料正在求学的李大钊有关。当时,李如珍已年愈七旬,老伴崔氏被病魔缠身多载,痴痴呆呆地处于瘫痪状态。赵纫兰嫁进来后,李大钊没了后顾之忧,安心读书,学习成绩提高很快。结婚6年后李大钊考入永平府中学堂以后,赵纫兰历经了家庭生活的严峻考验。李如珍去世了,千斤重担一下全落到的肩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07年夏天,赵纫兰生下了他俩的第一个孩子,一个俊秀的女婴。不料,这个孩子生下不久就夭折了。这对赵纫兰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然而她并没有因此而悲伤不止,含着泪水全力支持李大钊求学上进。李大钊到天津上学后,花费更大了,赵纫兰千方百计筹措学杂费用,吃尽了千辛万苦。之后,赵纫兰又失去了两个孩子,李大钊都不在身边,但她深知,作为这样一个男人的妻子,她没有任何理由怯弱,只有坚强起来,继续担起家庭生活的重担,振作精神抚养和教育孩子,让为革命走南闯北的丈夫没有丝毫后顾之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赵纫兰去世后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她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革命女性,是中华民族贤妻良母的杰出楷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接济贫寒青年、支持革命活动,自家常揭不开锅</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大钊担任图书馆主任时每月工资120块大洋,后转任北京大学教授每月薪水则达140块大洋。在当时,3块大洋足够买一家人吃1个月的大米;在北京黄金地段租一座四合院,月租金只要20块大洋。当教授后他在北京各高校都有兼职,这样算下来每月收入应该不低于200块大洋。李大钊爱学生,找他借钱的、担保的学生多,外地来京的学生也住在他家,导致他入不敷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消息传到北大校长蔡元培耳中,他直接出面处理,让会计科每月发薪时扣除李大钊一部分薪水,直接送到李大钊妻子赵纫兰手中。赵纫兰为李大钊的义举默默承担沉重的家庭生活压力,也传为佳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三)烈士子女成栋梁</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5, 25, 25);">最后,贺老师号召大家:老师们,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继承先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争做时代新人,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本次活动,激发广大师生学习党史的热情。让老师和学生自觉从党史学习中汲取奋进的力量,让同学们志存高远,从小立下报国之志,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勤奋学习,努力拼搏,为将来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p>

李大钊

赵纫兰

党史

李如珍

青年

学习

马克思主义

学生

大洋

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