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拯救生灵 善莫大焉》</p><p class="ql-block"> 前天下午,昨天上午投放的米粒、米饭已被鸟雀吃尽。看着颗粒不剩的阳台围栏上面空空如也,心里竟生出一种莫名地感动,一种由衷地高兴、满足。这是成功后的高兴,是达到预期效果后的满足。未料到我给鸟儿撒一把吃食,鸟儿却回馈我一份欣喜。古人说的好:有所予而后方有所得。有付出就有收获,这真是一条放之四海皆准,颠扑不破的真理呀。投食救鸟于我是微不足道,轻而易举的小事,于鸟却是性命攸关的,关乎到鸟家族千秋万代的大事。站在鸟的立场上想,人之良善,鸟之兴旺。自然万物养育了人类,人类自当有所回报,这才符合天人和谐,天人合一的大道啊。</p><p class="ql-block"> 昨天下午我加大了米饭的投放量,晚上临睡前去看了一眼,似乎原样未动,本来麦,这居民区原本就很少见到鸟儿,即使偶尔看到,也就是两三只家雀,没有鸟儿来吃食也不足为怪。今天下午正欲出门,惊喜的发现一只通体乌黑的八哥站立在晾衣竿上,体形健硕,呈现出漂亮的流线型,羽翼水滑锃亮,猜测它的鸟龄,应该是一只年轻的鸟,英姿勃勃,气度轩昂。只见它歪着小脑袋四下观望,须臾,双翅轻展,矫健的一跃,便落到围栏上面,再次环顾四周,大概是感觉到周边并无暗藏的凶险,便大口啄食起来。约莫啄食了六、七口,它察觉到我在七、八米开外关注它,便毫不犹豫,毫不留恋的纵身向上一跃飞去。谁说鸟为食死,此鸟应不属此类,它若在人类做官一定是个清官。</p><p class="ql-block"> 在阳台上布食的行为,让我想起了一幅遥远的情景,十多年前,我和一干人到五台山参观(就是通常说的旅游观光,说旅游有一种轻飘飘的感觉,佛教圣地怎么就成了俗人游玩的地方,似乎对佛祖不尊;我不是教徒,说礼佛也不确切,用参观一词略显得正规正式些)。是一个下午傍晚时分,在一座寺庙的前庭,一位僧人用一张纸托着些许饭粒,真是寥寥可数,布食于庭院围栏之上,立刻就飞来三、四只家雀啄食。显而易见鸟儿已熟知习惯这种布施了,这就是它们的饭点。对僧人而言或可说是一项功课。我今日之举与其何等相像,一僧一俗,空间相距千里之遥,时间跨度十年之久,可见向善之心遍植于人性深处,逾亿万万年不可湮灭。善哉善哉,善之长存,人类方可长存也。</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