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大家好!今天由我为大家领读《朗读手册》的第六章——家庭、学校和图书馆的阅读环境。</h3> 在引言中乔纳森.<font color="#333333">考泽</font>尔说到:“<font color="#167efb"><b>没有哪种偷盗的破坏性比得上从平民区夺走一个完善的图馆。</b></font>”由此可见阅读的重要性。 在本章中,作者重点阐述了家庭、学校和图书馆三个方面的阅读环境对孩子及学生阅读的重要性。作者开篇就运用大量的研究数据告诉我们阅读成绩高的原因:<font color="#167efb">①有机会接触书;②个人拥有书;③这些书是他们自己选择的。</font> 如果缺少印刷读物,那么很难在阅读上有出色的表现,政府的项目,如“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和“力争上游”确保了那些有阅读障碍的学生能够在课后接受训练并学习自然拼读法。但是给那些在生活中没什么机会接触印刷读物的学生教授自然拼读法,就像是送桨给无舟之人一样——根本不可能取得什么进步。<br> 在第六章家庭、学校和图书馆的阅读环境中作者阐述的主要问题及观点如下: (1) 全世界范围内,改变命运的都是家中的印刷读物,研究者在过去几十年中收集了27个国家和7万个家庭的数据,通过分析发现,家中的图书越多,家庭成员的学历越高。家庭拥有图书的数量越多,学生从初中高中或大学毕业的可能性就越高。即便将父母的经济收入、教育水平以及执业情况都考虑进去,也是如此。<br> 按理来说,如果学生们想成为合格的阅读者,我们却不给他们在校进行休闲阅读的时间,那么他们就必须在家阅读,而在家阅读的障碍有<font color="#167efb">:一、低收入家庭的印刷读物太少;二、贫困社区图书馆开放的时间太短。</font><br> (2) 当然,许多报纸都可以在线阅读,但是,孩子们看不见,没有报纸在他们眼前晃动。此外,一些年轻的家长更不愿意受累去读报纸,觉得读报太过时了,没有人再去读这种东西了!如今的阅读已经不像过去那样深入。它非常私人的并且是无形的。但问题是,你如何传递无形的火炬?你又如何扮演无形的阅读榜样?<font color="#167efb">因此,报纸从家庭中消失会有巨大的影响。</font> (3) (4) 将产品(图书)正面展示出来的作用同样适用于幼儿对书的选择。孩子选择的90%的图书都是书架上封面朝外的书。出版商很清楚封面会影响图书的销量,因此花大力气设计封面。<br> 最近,出版商开始模仿《暮光之城》和《饥饿游戏》系列,使用亮丽的颜色和现代感的护封,让“传统的”书名变得更加活泼,对销售的作用也是立竿见影,例如《呼啸山庄》换了封面后,三年内销售了12.5万册。 (5) (6) (7) 孩子们总是容易被垃圾读物吸引——就好像他们体内装有垃圾磁铁一样。我们的工作做就是通过给孩子们朗读,最终引导他们爱上更有营养的读物。这样他们有机会将垃圾读物和你为他们朗读的图书进行比较,在选择书时为他们提供一个参考框架。其实大部分经典读物都可以并且应该再晚一点阅读,在未来的合适的时间里,他们将会去阅读经典。 (8) 今日图书馆担忧的问题和20年前相比,简直是截然不同。回想那时争论主要集中在图书馆是否可以像那些可怕的大型书店一样带饮料和零食。今天,当iPhone中可以看的书比纽约公共图书馆还多时,问题就变成了图书馆是否将会被互联网和电子书彻底取代。<br> (9) 如果出版商给电子书加入更多的声音和视频,从图书变为产品,那么情况也许会改变。电子书成为产品的危险在于它们会变成一种不良诱惑,如同电视一样,如果孩子们的电子书真的变成这样,那么文字的微妙或者是读者的思考将迷失在声音和光影中。我们的阅读世界中一定存在一些商业垃圾,但如果儿童出版由唯利是图的公司运营,那么大量的童书将沦为骗人的花招,而且电子书也将变成另一种电视。 (10) (11) 在维基百科出现的这10年内,它招致了许多批评家和精英人士的严厉指责,维基百科创建于2001年,是当下访问量排名第七的网站。它拥有200种语言的超过400万篇文章,而线上大英百科全书只有50万篇英文文章。在文章数量上,维基百科更胜一筹。<br> 然而,它们之间更大的差别是“作者”。大英百科全书拥有大约4000名权威人士,为大约100名编辑提供信息,维基百科的作者和编辑完全是“志愿者”。任何人无论是否拥有证书,都可以创建、添加或者编辑文章。虽然这种方法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但是一系列“制衡制度”的应用制止了批评之声。<br> 除了作者的问题外,线上大英百科全书和维基百科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们的搜索范围。<br> 维基百科并不是完美的,但考虑到它的规模、范围以及读者规模的情况下,免费的维基百科可以说是数字时代的奇迹之一,它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更智能。长久以来,昂贵的百科全书被固定在图书馆的硬枫木书桌上,不进入公共流通领域。随着维基百科的出现,源源不断的信息被装进我们自己的口袋里,在家长与孩子的对话中,“让我们马上查查看”已经取代了“明天我们一起去图书馆”。 结语 家庭、学校和图书馆的阅读环境,对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都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孩子会成为什么样的孩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为他们提供了什么样的环境。我想,未来无论如何改变,阅读的本质不会变。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