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作者:郭伟仙 </h5> <h5> 我叫郭伟仙,是中国兵器北方华锦化学工业集团锦阳公司一名普通工艺技术人员。</h5><h5> 十三年前,我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梦想,远离家乡,满怀激情的投入到华锦集团锦阳公司的怀抱。刚到公司分配的岗位是主控。虽然在大学学了四年的专业课,但是刚到岗位实习时,看到那银色的塔罐、纵横交错的管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时间我无所适从又莫名的兴奋,不知该从何开始学起的同时又激发我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犟劲,不断给自己打气,立志要在岗位上快速成长成才。</h5><p class="ql-block"><br></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font color="#9b9b9b">学生时代的我还有些青涩</font></i></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为了尽快学到真本领,我每天寸步不离地跟着老师傅,随时向师傅请教,几乎踏遍装置的每一个角落,细查工艺流程、牢记设备、工艺参数、琢磨操作方法……这些都是我每天的“必修课”。下班回到宿舍后,还要在流程图上将当天所学内容进行“情景再现”。一年的时间里,我的操作技能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在2011年装置首次开车时,没日没夜的坚守在主控岗位,除了自己当班操作,下班时间也留在岗位,及时发现操作中的问题并着力解决,同时将自己的操作经验与大家分享,为装置一次开车成功,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被评选为锦阳公司第一届“先进生产者”。随后我被调到公司生产技术处担任工艺技术员。</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font color="#9b9b9b">走上工作岗位的我开始了真正的历练</font></i></h5> <h5> 但是我并不止步于此,充分吸取操作中的经验教训,将功夫下在平时,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和研究操作方法,这样的坚持一直持续至今。2020年,我公司为解决生产能力低、蒸汽消耗量大、主产品偏三甲苯收率及合格率低的问题,成立了工艺优化“课题攻关小组”,积极开展以降低能耗、提高偏三甲苯收率和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为目标的精益攻关活动。我作为“课题攻关小组”的技术骨干,主动担当重任,负责制定工艺优化方案和指导方案的实施。3月9日起,公司开始提质增效工艺优化调整,我便自动开启了“5+2”“白+黑”工作模式工作在操作一线,带领操作人员从统一操作方法入手,通过模拟计算优化工艺操作参数,不断优化仪表自动投用率100%,同时边实践边开展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操作人员工艺操作水平。为了给后期装置运行提供宝贵的操作经验,我每天搜集数据,研究如何通过精细化操作达到在不同负荷下提高偏三甲苯收率、降低装置能耗的目标。为此,我利用一切碎片时间进行学习,车里、手机里、电脑里都是论文、期刊等学习资料,这本看累了,就换一本接着看,将理论和实操无缝对接,也逐渐摸索一套自己独特的操作方法,被公司命名为“郭伟仙工艺操作法”。此次工艺优化取得前所未有的显著成效,在未进行任何投资改造的情况,仅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和统一操作方法,历时9个月,为公司增效1291万元。我个人在工艺优化期间也不断成长,长期生产实践和管理工作使我的人生积累越来越“厚”。</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font color="#9b9b9b">那年,我为“郭伟仙工艺操作法”代言</font></i></h5> <h5> 2020年9月16日,绘制完装置优化改造项目工艺流程图,已经晚上10:05分,摁下电脑的关机键,去总控室看生产运行情况,叮嘱完工艺调整后回到家。刚拿出钥匙准备开门的那一瞬间,手机铃声响起,电话那头主控人员着急的声音说:“小郭,脱轻塔真空度下降厉害,塔内气液平衡已经破坏,系统紊乱……”。未等主控人员说完,我便挂掉电话转身下楼,平时上下班15分钟的路程而我仅用9分钟便到了单位,第一时间冲进总控室,对装置各参数进行查看分析,最终确定为原料罐相互串料,含轻组分较高的原料进入到塔内,导致塔系统紊乱。原因找到后,立马安排现场操作人员切换原料罐,稳定原料组成,作为主控出身的我,立即亲自在DCS上进行操作,根据塔内各参数的变化调整温度、回流比、压力等一系列参数,经过6个小时的调整,装置终于稳定,系统恢复正常,此时已是凌晨五点,虽然有些困倦,有些疲惫,但因调整及时未对企业造成任何经济损失,也避免了一次冲塔事故发生。</h5><h5> </h5><p class="ql-block"><br></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大年三十,鞭炮声还在继续,我却又踏上了征程</i></h5><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21年2月11日凌晨3点(农历大年三十),刚陪着孩子看完春晚守岁后,习惯性地查看工艺微信群里的产品理化分析单,瞬间心急如焚,心想这春节期间更要确保装置安全平稳运行,保证产品质量合格。看了看躺在旁边一个月未见的儿子,轻轻亲下他的额头,纵有万般不舍,毅然决定从辽阳返回盘锦。迅速穿戴好衣服,拍了拍熟睡中的爱人说:“赶快起床,我现在急需回单位,偏三产品不合格,纯度只有98.43%,但这150公里路程,高速公路上我开车还是有困难的,你陪我回去。”爱人不假思索的起床穿衣,陪我开车返回到盘锦,此时,距离我刚刚从盘锦回到辽阳仅仅9个小时。在回来的路上我抓紧时间对装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想好对应的工艺调整思路。到单位后,已是凌晨5点30分,立即进行工艺调整,将精制塔底温度提高,调整回流比,根据理化样单对脱轻塔的液采取相应的调整,14点的理化样单结果显示偏三产品纯度提高至98.53%。这时我长长的的舒口气,对主控说:“调整思路和方向是正确的,继续按照这个方向调整。”历经11个小时的调整,偏三甲苯产品纯度终于提高至98.81%,产品合格啦!紧绷一天的心,终于放松了下来。于是我和爱人也踏上回辽阳婆婆家里过年的路途,在高速公路上,只有寥寥无几的几辆车,爱人对我说:“还有一个半小时才能到,你已经36小时没合眼了,睡一小会吧,到了我叫醒你”。听完他说的话后,平时喋喋不休的我竟语塞了,想了许久终于对他说了一直未能说出口的话:“谢谢你一直以来对我工作的支持,我的工作职责就是保证装置安全高效平稳运行,装置出现问题,无论我在何时何地都必须在最短时间内解决好。因为我热爱这份工作,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了装置生产上,陪伴你们的时间太少太少,对于家庭和孩子都未能尽到自己的责任,感谢你一直来对我的包容和理解”。其实那时的我,已经哽咽的说不下去了,爱人摸摸我的头说:“做自己想做的,我和孩子做你坚强的后盾”。瞬间,泪水模糊我的眼睛。对于家庭,我满怀愧疚,但我割舍不下这份情怀,工作需要我,我就不能一刻停下自己的脚步。</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5px;">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工作在生产一线,通过学习、积累、实践、到再学习、再积累、在实践,在一点一滴的工作中,用朴实的行动践行着苦干实干,渐渐地由一名普通的操作人员成长为技术骨干,我所负责的项目先后获得兵器行业优秀质量管理成果奖、集团“青年科技专项”、“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优秀奖等,我个人也被授予集团“女职工标兵”“劳动模范”、盘锦市“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13载寒来暑往,我见证了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以及她的高质量跨越,同时公司也见证了我个人的岗位成长成才。我把自己的一腔热血奉献给了工作,深感能为公司的发展壮大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span></p> <h5> <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我所在的企业有着四十五载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那里有着和我一样成千上万的普通劳动者,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勉务实、埋头苦干、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奉献着自己的劳动和智慧,他们是劳模精神的传承者、践行者。</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知识是从刻苦学习中得来的,世界上一切幸福都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让我们勤奋学习、刻苦专研、练就本领、茁壮成长、为我们伟大富强的祖国母亲增彩添光、加油助力!</span></h5><p class="ql-block"><br></p> <h5> </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