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虞永平教授曾说出:课程在儿童的生活和行动里。在班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中,我们始终以《指南》及课程游戏化精神为引领,在生活中倾听儿童的内心,追随儿童的兴趣,以“微”见“著”,实现课程的价值。</p> 缘起 <p class="ql-block"> 在一次户外活动时,我们班的小朋友在种植区里发现了洞洞惊讶地大叫了起来,小朋友听到后都围了过去围着洞洞议论开了。</p><p class="ql-block"> 无意中发现的洞洞引发孩子们的好奇,一群孩子围在一起洞洞里的秘密。为了更好地支持和满足孩子们的探索,提升孩子们对洞洞的认识,我们开启了围绕幼儿兴趣点生成的课程之旅——《洞洞王国》</p> <p class="ql-block">大家的讨论愈演愈烈,在“洞里面有什么”这个话题上产生了分歧,于是我们组成了洞洞小分队,决定一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 又有了新的问题——还有什么动物会钻洞</p> 寻找洞洞 <p class="ql-block">哪里还有洞洞呢?这些洞洞是什么样的呢?它的作用是什么呢?带着好奇的疑问,乘着讨论的热潮,孩子们漫步在家里、幼儿园、回家的路上等地方,寻找“洞”的踪影。</p> <p class="ql-block"> 从外界回归到本身,从认识自身开始,孩子们走近身体上如影随形的“洞”,发现自己身体的“符号”,了解身体中蕴含的生命“密码”,跟着自然的脚步,探寻着简单的生命科学。</p> 讨论洞洞 <p class="ql-block"> 虽然设计的安全标识并没有那么的形象、逼真,甚至是孩子的抽象表达,但是它的使用给孩子们提供了表达的阶梯,在涂鸦设计的过程中在大脑中留下了痕迹,留下了思考的瞬间~ 也在这个过程中再次提醒了孩子们不要去碰危险的洞,用独特的方式契合了安全教育的主题。</p> <p class="ql-block">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接着孩子们在各种“洞洞”游戏中又探索了另一番天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洞洞之旅”源于孩子们户外活动中一次偶然发现。我们抓住契机,从环境出发,以孩子的兴趣为导向,以课程游戏化为理念,一步步深入挖掘适合本班幼儿的一系列活动,课程虽“微”,却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番广阔的世界。在整个课程实施中,我们作为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让孩子始终充当问题的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充分体现了自主性,激发了他们对周围事物探究的欲望。虽然关于“洞洞”的课程接近尾声,但孩子们探寻的脚步没有停止,他们的学习和发展也在不断延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