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4542厂隶属于四机部,是电子工业部的小三线工厂。国家用了五年的时间,投资1.2亿元,1970年建成投产。对外称“卫华厂”。</b><br> <b>整个工厂坐落在沁源县狭长的二郎山沟里。 由于交通非常不便,生活异常艰苦。工厂除了建立健全各项生产设施外,还建立了医院、学校和托儿所等生活设施。</b><br> <div> <b>这就是融入我们每一个卫华人生命的卫华厂。面对险恶的生存环境,我们的心里却一直熊熊燃烧着青春的激情。卫华厂拥有全国一流的生产设备和生产能力;拥有一流的技术人才。主要产品有:2公分雷达测试仪、2公分信号源、2公分波导元件、同轴元件、不间断电源和超隔离稳压电源等。1987年,国家调整对三线企业的政策,卫华厂迁至太原。后来,迁至太原的工厂被卖掉,只剩下家属区。而坐落在深山老林中的卫华厂逐渐沦为废墟。</b></div><div><b> <br></b></div> <b> 我和我爱人在工厂搬迁的前夕,离开了工厂,去开辟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新的人生道路。<br> 和几乎所有的卫华人一样,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工作也很顺利。可是我们却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怀念起我们的工厂来。<br> 在离开卫华漫长的岁月里,我和我爱人黄启路经常在一起回忆卫华的点点滴滴。我们非常感谢在艰难困苦的日子里,朋友们对我们的帮助和呵护。我们一直想回太原看看曾经和我们一起风雨同舟的老同事、老朋友。可是,由于上有老,下有小,总脱不开身来。没想到,后来,我爱人生了重病。他在最后的日子里,一再叮嘱我,要代他看望卫华老朋友。<br> 2021年5月,阔别36年之后,我终于乘坐高铁,来到了太原,来到了一起奉献青春,建设三线的兄弟姐妹身旁。</b> <b> 在郭道“三线记忆展览馆”中。展示板右上角的图片是我在半个世纪前的工作照。</b> <b> 参加聚会活动的全家福。</b> <b> 吴琦宣布聚会活动开始,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b> <b>我代表大家向为卫华厂的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老大哥老大姐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b> <b> 漂亮的妹妹们向老大哥老大姐献花。</b> <b> 谢谢你们在我们成长的过程里给我们的指导与陪伴!</b> <b>你们以实际行动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发自内心地感谢你们!</b> <b>春意盎然。</b> <b> 大家纷纷走上台去与老大哥老大姐合影留念。</b> <b> 机动科的朋友们与老领导合影。</b> <b> 机动科全家福。</b> <b> 固态源的朋友们和王厂长交谈。</b> <b>固态源的朋友们与老厂长合影留念。</b> <b> 由于有事,固态源的王凤和陈长春来得晚了一些,没赶上拍全家福。</b> <b>卫华厂永远年轻的力量!看到你们,就看到了春天!</b> <b>和你们在一起,老姐觉得自己都年轻了!</b> <div> <b>5月25日,聚会活动快开始了,李萍才告诉我,95岁的王厂长今天的状态特别好,他想来看看大家!王厂长的到来,让我们倍觉欢欣鼓舞,蓬荜生辉!</b></div><div><b> 老厂长居然能清楚地记得我们每一个人的名字。见到老厂长,大家感到非常的亲切。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无论我们到了什么样的年龄,我们卫华人永远年轻的脉搏都会在一起跳动!<br></b></div> <b> 王厂长和家人在一起。</b> <b>原总工程师董明杰。</b> <b> 机动科老书记杜宝作和夫人任月珍。</b> <b>机动科老科长徐廷辰。</b> <b>机动科老科长郝春田和夫人邢秀荣。</b> <b>卫华厂机关资深工作人员王玉婷。</b> <b>卫华厂老技术人员宋迪全和夫人侯隽。</b><h1></h1> <b>董明杰和徐廷辰。</b> <b>和总工程师在一起合影留念。</b> <b> 亲!</b> <b> 老领导。</b> <div> <b> 左一为机动科风趣、幽默、睿智的调度员信中华,左二是她的夫人郭凤华。右一为机动科老技术工人贾德利,身边人是夫人胡景兰。</b></div><div><b> 别看小郭比我小,几乎天天都和我联系。牵挂着我的牵挂,幸福着我的幸福。她听说我来了,拉着信中华就来了。老姐真高兴!</b></div><div><b> 右一贾德利是这次聚会成功举办的大功臣。因为我知道,我们的几个老领导身体都不太好,想请他们聚一聚,又怕他们的身体坚持不下来。于是,我让机动科的老朋友贾师傅去看看,把我的想法告诉他们。没想到,老领导听说我回来了,异口同声都表示按时参加聚会活动。贾师傅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我。我知道老领导没有忘记我,那种心连心的感觉让我泪如泉涌。贾师傅已经不在卫华居住,而且听力下降,腿也走不了长路,是真诚、善良和厚道支持着他,为我们的聚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感谢胡景兰像老大姐一样,长时间以来对我的牵挂、理解和支持。不是亲人,胜似亲人!<br></b></div><div><b> 接了贾师傅的电话后,我突然有了聚会活动安排的创意。正好陈秀荣和周国智以及天津的冯庆芳、北京的程淑萍先后打来电话,她们的支持让我增添了信心和勇气。<br></b></div> <b>机动科老工人周新界看望老厂长。</b> <b> 亲!</b> <b> 吴琦夫妇看望老领导。</b> <div><b> 与吴琦和贾秀萍夫妇合影留念。大约半个世纪前,我们曾经是卫华厂首届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队员。秀萍唱的河南豫剧堪称一绝。</b></div><div><b> 当吴琦知道我要去太原的消息时,主动出来,做组织工作。特别是对几个老领导,他一次次地去和他们联络,讲清楚聚会的安排。并一一安排好他们的乘车问题。负责平安接、送。并做好准备,随时应对突发情况。他考虑问题很细,很认真,我考虑不周的地方他都会提出自己的建议。有他“压阵”,心里踏实。<br></b></div> <b> 左为周国智,右为贾企周。都是靠自己的努力,成长起来的女强人。贾企周性格豪爽,吃苦耐劳、乐于助人。半个世纪前,在大家都舍不得出“巨资”买相机的时候,她买了一台“海鸥120”,从此,拉开了她为大家留下精彩瞬间的序幕。在这次活动中,她不顾疲劳,跟着去了山沟,拍摄了许多不可复制的照片。第二天,又很早来到饭店,继续拍摄,并协助摄影师把照片传给北京的马文国,给大家留下珍贵的回忆。我们和企周的奇缘在以后的文章中再详谈。</b> <b>在此,不能不提及卫华厂著名的活动报道专家——马文国。多年来,扎扎实实、勤勤恳恳像老黄牛一样为大家服务。在这次聚会活动中,几个尽职尽责的摄影师为大家拍摄了太多太多的精美照片,下载、上传这些照片需要花费很多很多的时间。在工作中,电脑发生了故障,马文国还拉着电脑去修理点修理。为了让我尽快得到这些照片,马文国还把所有的照片下载到U盘上,为我制作美篇提供方便。</b> <div> <b>左为周国智。右为郭凤华。她们来到二郎山沟时都只有十五、六岁。虽然,她们的工作岗位很平凡,但她们都热爱自己的工作,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卫华厂的建设做出了自己的奉献。</b></div><div><b> 在北京——天津的卫华人聚会活动中,周国智参与了聚会的组织、管理工作,有很强的悟性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在这次聚会里,她用自己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严谨细致的工作,挑起了大梁。从选址到各项工作的出谋划策、制定方案,再一一落实。还有与饭店、鲜花店的沟通、采买各种饮料、食品,包括对鲜花的选择,都恰到好处,大家非常满意。她还主动为北京来的朋友们安排酒店,体贴入微地照顾他们的生活。通过这次聚会,再次淋漓尽致地展示出她的智慧与才华。我深知她为此付出的辛苦和劳累,也感受着她对朋友的厚道与真诚。</b></div><div><b> <br></b></div> <b>中间的美眉是孙金兰。她做事热情,且雷厉风行。当她知道我要来太原时,立刻把消息告诉了身边的几个好朋友。包括身边的美女妹妹李萍、魏慧萍。还不知道我哪天去,就把饭店定了。(尽管后来由于人多了,没采用)并且,开始召集大家排练节目。为了照顾老大哥老大姐的身体,必须压缩聚会的时间。为此,她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他们准备的节目短小精悍,幽默、风趣,接地气,受到大家的欢迎。饭店的工作人员还把她们表演的“泪蛋蛋掉在酒杯杯里”,录制后发表在”抖音“里。为了唱好合唱歌曲,她们把歌词复印好,发给大家。</b> <b> 图片中紧张为大家拍摄视频的是卫华厂老职工那景贵的女儿那克利的爱人薛平,他是榆次自己开办的影楼里的摄影师。为了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回忆,他扔下那天手里挣钱谋生的工作,来到太原,免费为卫华人服务。后来,还认真负责地把所有的照片上传给北京的马文国。老一辈儿的卫华情已经有下一代来传承。</b> <b> 这是自愿为大家拍照的李永山。这次拍摄,让我们看到了他扎扎实实的功底。照片清晰,构图细腻,很多抓拍的镜头恰到好处。</b> <div> <b> 这是我在固态源工作时的老同事。为了这次聚会,董玉芬和白焕桃,特别是老同学郭瑞云,不顾自己有病的身体,做了大量的工作,尽可能多的把老同事召集起来。谢谢你们的厚爱!左一为我老伴儿的同班同学范德福。退休后在居委会做工作,非常忙。她专门推掉身边的工作,来饭店参加聚会活动。</b></div><div><b>前排左起:范德福、崔生亮、郭瑞云、董玉芬、张秀英。</b></div><div><b>后排左起:白焕桃、贾德利、胡景兰。<br></b></div> <b>左一为老同事老邻居陈秀荣。为了这次聚会,她和杜彩凤一起,帮着选饭店,提建议,出主意。并担任第一桌的“桌长”。为此,她调侃自己激动得一夜没睡好觉。为了欢迎我“回家”,还专门烫了头发。他爱人白玉山身体不好,需要照顾。可是,听说我来了,全力支持陈秀荣为聚会多出力。真想搬回去,接着和你做邻居!</b> <div> <b> 左为安林,右为杨奇美。</b></div><div><b> 安林自己身体不太好,爱人又刚刚出院,需要照顾。为了能为大家留下更多的美好的回忆,安林来得最早,走得最晚。为聚会的成功举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聚会过后,他继续为大家下载上传照片,深受大家欢迎。</b></div><div><b> 杨奇美虽然长得美,可是一点儿也不娇气。眼睛还特别能搜寻,主动找活儿干。细心照顾聚会中的老大哥、老大姐,非常细腻、温柔。感动得陈秀荣不止一次地表扬她。<br></b></div> <b> 左为当年的“小不点儿”张小红,右为当年的“细高挑儿”安林。现在,都长成了“壮汉”!在这次聚会中,他们都主动发挥自己的特长,不用别人安排,自己找活儿干。</b> <b> 左一为杜彩凤。当年入厂时,简直就是个“小朋友”。现在也依然是“小朋友”。她关心厂里的事情,曾把群里下载的照片,做成相册,以表达对卫华人的爱恋。这次聚会,她和师傅陈秀荣一起,默默找活儿干,默默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几十年过去了,她依然对师傅恭恭敬敬,陪伴在师傅身旁。这种真挚的情意,让我对她刮目相看。</b><br> <b>右二为机动科老同事王荣梅。她身体不太好,却积极主动帮着联系机动科的老同事,为聚会出力。</b> <b> 图片中的年轻人是杜宝作和任月珍的儿子杜军。在这次聚会活动中,他承担了接、送老领导的工作。认真负责、积极热情。</b> <b>秀萍和她与吴琦的女儿。为了这次的聚会活动,秀萍和吴琦倾力相助。他们把女儿都发动起来了,免费开车为大家服务。特别是在接送老领导的工作上,严谨、认真,一丝不苟。</b> <b>亲如姐妹。</b> <b> 亲如姐妹。</b> <b>机动科的小同事。36年未见,好亲啊!</b> <b> 固态源的情谊。</b> <b>我的老同学。一晃儿,我们都老了!</b> <b> 格外亲!</b> <b>聚会现场。</b> <b> 高兴!</b> <b> 亲!</b><br> <b> 吴琦不时地过来看望老同事。</b> <b>细品酒中情。</b> <div> <b> 五朵金花。</b></div><div><b> 年轻真好!</b></div> <b>机动科的小妹妹。</b> <b> 固态源憨厚朴实的崔生亮。</b> <div> <b>卫华厂的帅男靓女们上台朗诵诗歌。诗的作者是陈新仁。你们的情意让老姐感动不已!</b></div><div><b> 你们用高度的热情,拥抱我们的活动!排练节目、表演节目、照顾老大哥老大姐、拍摄照片,到处都有你们的身影。</b></div><div><b> 随着岁月的流逝,你们日益成为卫华厂的主力军。悠悠卫华不了情,需要你们继续传承!<br></b></div> <b>六个漂亮的妹妹表演《泪蛋蛋掉在酒杯杯里》,让大家看了还想看。</b> <b> 她们把舞蹈从青年跳到了中老年,风采依旧,不减当年!</b> <b> 帅男靓女引吭高歌。</b> <b>他们成了卫华厂靠得住的中坚力量!</b> <b> 我们走在大路上!</b> <b>像年轻时代一样认真。</b> <b> 全神贯注,放声歌唱。</b> <b> 最精彩的大合唱《我们走在大路上》!他们不约而同地走在了一起,组成了临时“指挥部”。总指挥张小红大展风采。</b> <b> 活动在悠扬的歌声中结束了。虽然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天,但大家依然沉浸在幸福和欢乐之中。这次聚会活动的组织者只有几个人,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竭尽全力,全心全意地为大家服务。同时,我觉得所有参加活动的朋友们不知不觉中组成了一个大团队,大家空前团结友爱,只要活动需要,大家都会鼎力相助。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都蕴藏着一股强大的力量。它来源于我们对祖国、对三线建设的无限的爱恋,来源于那个时代所赋予给我们的善良、厚道和真诚。</b> <b>这是我在聚会活动中的发言:</b> <b>亲爱的朋友们:<br> 大家好!36年的时空,没有阻隔住我对卫华家人的思念;半个地球的距离,也没有阻隔住我回家的脚步。今天,我终于回到了卫华家,回到了和我一起奉献青春、建设三线工厂的兄弟姐妹们的身旁。感谢所有为这次聚会付出辛劳的朋友们,谢谢你们把温暖送到我的心坎儿里。<br> 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当年,曾经为卫华厂的建设做出了巨大奉献的老大哥、老大姐们,他们忍着病痛,在家人的搀扶下,来到了聚会现场,他们是我们这次聚会活动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br> 昨天,我们一行18人从太原出发,与从长治匆匆赶来的11个弟弟、妹妹们一起,在郭道汇合,一起参观了《三线记忆展览》,一起奔赴二郎山沟,看望了我们的卫华厂。看着一幢幢已成废墟的厂房,心情异常沉重。我们热爱二郎山沟里的每一寸土地,因为那里珍藏着我们的青春;珍藏着我们对祖国对三线工厂的爱恋。<br> 站在二郎山沟的土地上,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在卫华厂建厂的初期,各方面的条件都不成熟,生活非常艰苦。我们的老大哥、老大姐们,用自己坚强的臂膀,支起了卫华厂的大梁!在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技术资料也十分匮乏的年代里,培养出了一支支技术过得硬的队伍,设计出自己的产品。也是我们的老大哥、老大姐们,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把一批批北京徒工、山西徒工、长治徒工以及来自各地的复员转业军人培养成技术骨干,成为卫华厂的主力军。一个个科室的建立,一个个车间的正常运转,无不浸透着他们的心血。<br>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爱厂如家”、“爱厂敬业”、“严谨认真”、自强不息“等的涵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他们的高贵的思想境界和良好的品格,由一批批卫华人传承、发扬光大,继而衍生出一种足以影响几代人的精神,那就是”卫华精神“。<br> 我在卫华厂工作了十七年,其中有十四年是在机动科度过的。我常常怀念我们的机动科。多少次在记忆的相册里,搜寻着三个老领导年轻时代的印记。他们年轻时,都是高高的个子,挺拔的身躯。按现在的说法,都是”帅哥“的形象。但结果没有搜寻到,哪怕一个穿差色的衣服的形象也没有。他们留给我们的印象就是:天天穿一件洗不出本色的工作服。或拿着大撬杠,或拿着大管钳、大搬手,脸上不是蹭上油泥就是蹭上煤灰,他们是领导,却总是以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他们的形象是用”帅哥“替代不了的!<br> 昨天,我们在机动科二层小楼、大修车间以及电工班拍摄了许多照片。我走得很慢,很慢,脑海里翻腾着在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我还专门走进了小二楼一层科领导的办公室。照片拍了一张又一张,总想再多呆一会儿。也许,只有这样,才能表达我对他们的敬意。<br> 在北京的田文波厂长,因需要接送孙子上学、下学,来不了山西,他让我捎来了他的诚挚的问候:”机动科的三位老领导都是我的老朋友。我分管机动科好长时间,包括前后的搬家、搬设备,他们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我一直念念不忘。杜宝作、徐廷晨、郝春田都是骨干,非常卖力,有一种牺牲精神,都是很好的同志。代我向他们问好,我一直都在想着他们”。<br> 饮水思源,没有老大哥、老大姐的无私奉献,就没有卫华厂的鼎盛,就没有我们的今天。<br> 此生有幸,成为启路的另一半。在二郎山沟最艰苦的日子里,开始了我们二人世界的生活。虽然,岁月蹉跎、生活清苦,但我们在一起分担寒潮、风雷、霹雳;也一起分享雾霭、流岚、虹霓。艰苦的生活锻炼了我们的意志,也使我们在此过程里收获了更多的快乐和幸福。启路是好丈夫、好父亲,也是我们全家人的好老师。他的精神将会永远陪伴着我们。<br> 感谢在漫长的岁月里,所有的朋友们对我们的信任、理解、鼓励、支持和包容!<br> 再次感谢朋友们的厚爱!<br> 回家的感觉真好!<br> 最后,让我们再一次把热烈的掌声和鲜花献给我们的老大哥、老大姐们!<br> 谢谢大家! </b><br> <b>未完待续</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