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少年,美好时光

风生如歌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的金色少年,有一段尘封的记忆,让我难以忘怀。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清明节,学校组织学生去县城著名的“黄山炮台”祭扫革命烈士陵墓。那年我才十三岁,在乡里的中学上初一。那时故乡还没有通车,学校决定组织学生徒步前往。这是我有生以来的第一次远行,内心充满了快乐和期待。</p> <p class="ql-block">父母为我准备了一条薄被、三大块豇豆大饼,外加三只煮白蛋,是这次旅行全部伙食,临行前父亲悄悄地塞给了我二块钱。我换上干净整洁的兰色卡其布罩衫,穿上请村里的裁缝赶制出来“的确良”裤子和父母为我新买的一双白色运动鞋,带着装好食品的草绿色军用书包,背着父亲为我扎成方块一样的小被子,像快乐的小鸟一样飞奔着来到了学校。那天,阳光明媚,春风拂面,同学们个个全副武装,早早的来到了学校,排着长长的队伍,已经整装待发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老师一声令下,我们扛着鲜艳的五星红旗,挎着几乎千遍一律的绿色军用书包,神气活现地行进在乡间的拖拉机路上。穿过了一块块绿油油的麦田,又迎来一片片金灿灿的油菜花海,路边长满了各种各样的香草野花,头顶上不时传来麻雀叽叽喳喳的欢叫声,队伍就这“春”的气息里,不知不觉在中午时分到达了第一站“于门桥”。</span></p> <p class="ql-block">一位资深的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起了古代春申君黄歇的故事。传说春申君是楚国四川人,不远万里来到吴越之地,曾经在我们江阴开凿申浦河、黄田港等,他明智忠信、宽厚待人、礼贤下士,是老百姓心中的“治水”英雄,现在的黄田港、利港、申港和夏港等地名都与他有关,县城里的君山也因他而改名,于门桥就是连接夏港和申港的一座桥梁,桥的西头慢慢的变成了一条老街。同学们拿出自带的干粮,一边听老师讲故事,一边在老街上就地吃起了中饭。</p> <p class="ql-block">远处隐约传来女同学因脚磨出水泡疼痛不已的呻吟,我有些不屑一顾,想着这段路程虽然有些远,路又凹凸不平,但也不至于如此的“娇气”。特别是对于我这样一个九岁就在农田干活“挣工分”的农家子弟来说,可就是一次轻松而又愉快的旅行。我有些洋洋得意,从书包上摘下印有“为人民服务”字样的烤瓷水杯,花一分钱在街边买了一杯大麦茶,小心翼翼地从包里拿出一块豇豆饼、一只煮白蛋,选坐在街旁的一块石阶上,美滋滋地吃起了中饭来,心里想的是春申君黄歇独创天下留美名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我深知“一饼、一蛋、一茶”,虽然与同学们的面包、饼干、水果不能相比,但我知道这些是父母化了近半个月的时间精心准备,想尽了一切办法,几乎努力到了极限,才换来的“快乐午餐”。很多年以后,每当我想起这次旅行,特别是想到父母为了我这次出行,破天荒请“裁缝”师傅专门为我赶制了一条裤子时,感恩之情幡然涌动,报恩之心从此扎根。父母都是农民,大字不识一个,却用家长的担当、善良的胸怀、勤劳的品德,教会了我们兄弟姐妹怎样积德存爱、知恩图报、勇敢成长。</p> <p class="ql-block">下午三点多,我们来到了县城南门的一所小学。老师告诉我们,这是今晚住宿的地方。我们把桌椅板凳靠墙整齐摆放,在中间一块空地上自由结对、两人一床、席地而卧。班主任老师MJ是城里人,高高的个子,白净的皮肤,当年响应国家号召,插队到我们家乡当“知青”,结果被选中做了中学语文老师。后来才知道,当时她新婚不久、已有身孕。</p> <p class="ql-block">这次活动,我本来想与其他家境贫寒的同学一样,选择放弃这次难得的旅行。可有一天MJ老师把我领到了办公室,非常温情地对我说:你读小学时就下田插秧、放绿萍,干农活、做家务,虽然小学里学习成绩不太好,但我觉得非常了不起,我希望你在中学能好好学习,争取第一批加入“红卫兵”,成为一名“五好学生”。我仰望着老师那圣母一样洁白而又善良的脸庞,双眸噙着感动的泪水,竟哽咽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p> <p class="ql-block">老师的话句句暖心、字字敲心,话中有话、意味深长。不仅让我下定了参加活动的决心,而且成为了我人生的转折点。我仿佛就是一只旷野的鸟,在老师温柔善良的双眸里,一瞬间找到了那片飞翔的天空。这也许就是人们常常传说中的“恩师”,她片言只语的教诲能让一个懵懂少年变成有志青年。许多年以后,我考上了农村学子梦寐以求的“大学”,成为这所中学的“凤毛麟角”时,我第一个将好消息告诉了远在湖北荆州相夫教子的“恩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教室里打好地铺,我端坐在墙边的课桌椅上,憧憬着城里学生上学的模样,心情竟特别的惬意舒坦。突然,一位梳着长辫子的姑娘,像一朵云一样飘到了我的眼前,喜庆而又热情地告诉我:“Z老师要你与我一起作为学生代表到她家里作客”。她是我们的班长,比我长两岁,已经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而我的心里装的全部是对老师满满的感激和被信任的挚爱。</span></p> <p class="ql-block">当我俩作为“好学生”代表被老师一一介绍给她的家人、邻居和她的同学、好友时,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豪感、自信心,我的形象在自己的心里突然变得高大起来,第一次感受到了人生的价值。世上的老师千千万,而让人难以忘怀的,不在于拥有多少知识,也不在于有什么过人的教学本领,而在于如何用自己善良正直的品德去激发学生的潜能、培育学生的信心,教会他们如何立志长大后做一个奋发向上、有情有义、出息出彩的人。这位班主任老师给了我人生的启迪、奋斗的勇气和昂贵的自信心。尽管她因生孩子仅做了我大半年的老师,她的善良正直、侠骨柔情、循循善诱却影响了我一生一世。</p> <p class="ql-block">临走前,她的妈妈给了我和女班长一人一只面包。在回小学的路上,我们路过南门老街,一股浓浓的香味扑鼻而来,我确信这与老师妈妈给我们的面包是同一个味道。便匆匆与女班长告别,快步来到了面包店。这是一个有“一间房”门面大小的面包房,在门的左边开了一个长方型的窗口,窗台上整齐摆放着刚烤出来的香喷喷的面包,呈金黄色,看上去圆乎乎、油亮亮、非常好吃,五分钱一只。我实在忍不住,决定买一只解解馋,而老师妈妈给的那一只比较珍贵,准备带回家给父母吃。</p> <p class="ql-block">在大本营驻地,我吃完了父母准备的定量“晚餐”:一块豇豆饼、一只煮白蛋,便兴致勃勃地吃下了那只花五分钱买来的面包,当时的感觉是松软甘甜,满口飘香,意犹未尽。这是我人生中吃到的最好吃的东西,简直开心快乐到了极点。凝望着已经藏好准备孝敬父母的那只珍贵面包,我竟然又想起了家里的姐姐、弟弟和妹妹,心想要是给他们都能尝一尝该多好。我知道父亲临行前塞给我的二块钱是家里仅有的“余钱”,也可能是我每年五元钱学费的部分提前支出,从拿到钱一开始,我就暗下决心“坚决不化”。为了兑现对美娟老师的承诺,在我决定参加这次活动时提前备足“经费”。</p> <p class="ql-block">江南水乡,河道纵横,一个个小村庄依水而立,炊烟萦绕,鸡犬相闻。村里奶奶、大妈、姐姐们都习惯在村头的小河浜码头洗衣淘米,粗心大人们的衣服口袋里,常常有残余的“硬币”会不知不觉掉到码头下面,这是一条难得的“生财之道”。我与最好的“发小”小明一起决定下河“摸硬币”。尽管天气有些冷,但为了能参加活动,我下河了两次,一共摸到了九分钱,虽然钱不多,但总算有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与此同时,我几乎每天放学后就去捡废旧的塑料膜,累积到一定数量就到乡里的收购站去“换钱”,一共卖到了七角八分钱。加上码头下摸到的九分硬币,我的口袋里就有了八角七分“私房钱”,足以保障这次活动的“吃用开销”。</p> <p class="ql-block">我摸着口袋里的自己“赚来的钱”,毅然决然地走到了面包店,非常从容地买了五只金光闪闪的大面包,小心翼翼地塞进了我的军用书包里。这是我人生第一次靠自己力量完成的“感恩行动”,不仅留给了我最幸福的一段美好记忆,而且让知恩图报、行孝仗义成为了我人生的坐标。那一天傍晚,面包房里的大娘笑得乐开了花,整个大街上也弥漫着快乐的味道,而我也变成一只人见人爱、幸福无比的小面包。</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我们从县城出发,来到了有解放军叔叔驻扎的江阴黄山基地,祭扫了烈士墓,参观了大炮台,吃完了解放军叔叔送来的“中餐”,我们又组织了穿越树林、登高爬山等比赛活动。许多年以后,我己经忘记了我们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又是怎么回的家,但那一天我们同学如何在穿越树林中互相搀扶、快乐同行,如何在登高爬山时你拉我推、共攀山峰的情景却永生难忘。同学情谊,缘自共处,来自互助,藏在心里,永远难忘。</p> <p class="ql-block">我兴冲冲地赶回家,令我沮丧的是,回家后发现书包里的六只面包竟然变成了一包粉沫。原来半天亲密无间的对抗活动,把不离我身书包内的面包挤压成了“粉沫”。吃完晚饭,我失望地打开书包,却发现书包里的一大包"面包粉沫",已经被弟弟妹妹一扫而光、荡然无存。</p> <p class="ql-block">看着弟妹天真无邪、顽皮甜蜜的笑容,父母、姐姐笑得乐开了花,而我就像一只快乐的小面包,甜蜜地融进了家人的心田。也许从那时起,在父母的心里,我已经是他们希望的那只鸡窝飞出的凤凰。我甚至遐想,成为一个志存高远、担当有为、出人头地、知恩图报的人,是不是也要像快乐的面包一样,放在烤箱里经过火一般的“烘烤”,才会金光闪亮、色香俱全、人见人爱、幸福快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