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一大党员始末

TZJT_WJY

<p class="ql-block">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际,全国共有58名党员。这些党员如同星星之火,散落在各地,为中国革命播下了希望的种子。1920年10月,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在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的发起下成立,李大钊担任负责人,罗章龙、刘仁静、邓中夏、高君宇、何孟雄、缪伯英、范鸿劼、张太雷等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骨干成员纷纷加入,为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同年秋,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昌秘密成立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包惠僧被推选为书记。在日本东京,施存统、周佛海等建立了旅日共产党早期组织,施存统担任负责人。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以新民学会骨干为核心秘密组建共产党早期组织。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陈独秀等在广州组建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有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等,陈独秀、谭平山先后担任书记。张申府、周恩来、赵世炎、刘清扬等在法国巴黎也建立了由留学生中先进分子组成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张申府担任负责人。在中共一大召开之前,全国各地已经有58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犹如点点星光,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上海的14名党员,如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他们在上海这片土地上,为中国革命的火种默默耕耘;北京的16名党员,以李大钊为首,他们在北京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为革命事业不懈奋斗;武汉的8名党员,董必武、陈潭秋等,他们为武汉的革命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长沙的6名党员,毛泽东、何叔衡等,他们以新民学会为依托,为湖南的革命事业添砖加瓦;广州的4名党员,谭平山、谭植棠等,他们为广东的革命事业默默付出;济南的3名党员,王尽美、邓恩铭等,他们为山东的革命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旅法的5名党员,张申府、周恩来等,他们虽身处异国他乡,但心系祖国,为革命事业奋斗不息;旅日的2名党员,施存统、周佛海,他们为革命事业奉献了自己的力量。这58名党员,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却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奋斗终身。</p> <p class="ql-block">在这58名党员中,有13人成为了中共一大代表,他们分别是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这13人,他们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是革命的火种,他们为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林伯渠4人,更是成为了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他们为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然而,在这58名党员中,有15人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是李汉俊、杨明斋、李启汉、俞秀松、李大钊、范宏劼、何孟雄、张太雷、邓中夏、何叔衡、彭璜、陈潭秋、赵子俊、邓恩铭、赵世炎。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对党的忠诚,对革命事业的热爱。他们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们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不断前进。</p> <p class="ql-block"> 除了这15位烈士,还有8人在建国前因病去世,他们为革命事业默默奋斗,无私奉献,为党和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他们是沈泽民、高君宇、缪伯英、李梅羹、江浩、陈子博、刘伯垂、王尽美。他们虽然没有看到新中国的成立,但他们的贡献永远被铭记。</p> <p class="ql-block"> 在这58名党员中,有5人因各种原因脱离党组织,建国后又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到组织的怀抱。他们是李达、陈望道、沈雁冰、谭植棠、刘清扬。他们虽然曾经离开过党组织,但他们的初心未改,依然热爱着党,热爱着革命事业。</p> <p class="ql-block"> 在这58名党员中,有14人因各种原因脱离党组织,建国后先后病逝。他们是邵力子、袁振英、李中、朱务善、易丽容、贺民范、包惠僧、郑凯卿、赵子健、王翔千、李季、张申府、陈公培、施存统。他们虽然离开了党组织,但他们的贡献依然不可磨灭。</p> <p class="ql-block"> 在这58名党员中,有4人虽然被开除党籍,但没有叛变党组织。他们是陈独秀、刘仁静、罗章龙、谭平山。他们虽然被开除党籍,但他们的革命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p> <p class="ql-block"> 然而,在这58名党员中,有6人被开除党籍,或脱党叛变了组织,或者投靠日本人成为汉奸,成为了历史的罪人。他们是陈公博、宋介、沈玄庐、张国焘、周佛海、吴雨铭。他们的行为背叛了党的宗旨,背叛了革命事业,成为了历史的罪人。但他们的存在也提醒着我们,要时刻保持对党的忠诚,对革命事业的热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