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襄陵,银太平,数了曲沃数翼城” 的历史典故

守望文明传承

<p class="ql-block">这一经典历史典故出处来源于《临汾日报》</p><p class="ql-block">“金襄陵,银太平,数了曲沃数翼城”,这句话在襄汾民间流传甚广。踏入襄汾地界,遇到含饴弄孙的老人、跳广场舞的女人、放学回家的孩子,如果他们恰巧听到你感叹“襄汾的膏腴”,便多半会报之一笑,用地道的襄汾方言接一句“金襄陵,银太平,数了曲沃数翼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说起襄汾,1954年由襄陵县和汾城县合并而来,两个古邑的气质和底蕴毫无保留地给予了襄汾县内生的文化自豪。襄陵、汾城两县都为西汉所置,历经2000多年的历史沿革,城池、建筑被推倒重建,奸佞、忠骨被写进历史,民风民俗作为节日里一道道严格的程序,宗族血脉化为家谱上一个个泛黄的名字……而一种记忆,随着代代相传的基因潜移默化地继承,并深入骨髓又浅显易懂地传承下来。“金襄陵,银太平”无疑是这种浅显里最尊贵又最接地气的表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尊贵,源于唐王李世民的金口玉言,包含着李世民与大将尉迟恭的一段故事,即使讲这句话的时候,他还没有登上皇位,甚至还带着些对前程的未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一年,李世民还是秦王,不是太子!皇位,大概是每个皇子的梦想,就像“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个道理,而李世民的工作能力又比较突出,遭到兄室陷害就成了必然。李世民被父王李渊打入监牢,正是人生低谷之际,他的爱将尉迟恭感念知遇之恩前去探监,被害受刑,差点丧命,虽经人搭救免于一死,但皇室已经没有他的立足之地,只好回到封邑——太平(汾城)县尉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飞来横祸让尉迟恭心灰意冷,不愿再理朝政,当一名普通平民百姓,平安过一生可能是他当下最大的愿望。离太平县六十里的襄陵县齐村,尉迟恭有职田,阖家商议后搬迁到那里,开始了平民生涯。襄陵有水滋养,是一方沃野膏腴,尉迟恭从佃农手里抽回一部分土地自己耕种,又带领大家引水灌溉,从龙子祠经齐村开了一条“洪渠河”,庄稼长得更好了,尉迟恭也因此受到群众敬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边关告急,尉迟恭安逸生活的时候正是唐皇李渊焦虑之时,谁来御敌?放出李世民重招旧部,军师徐茂公、勇将程咬金被一一召回,但久久不见尉迟恭回朝。李世民派程咬金等人到齐村相请,事先得知消息的尉迟恭装疯卖傻,想先看看情况,以免在混乱的朝政中丧命。程咬金粗中有细,略施小计,尉迟恭就露出了马脚。戏演砸了,可是决心没变,无论程咬金怎么劝说,尉迟恭只说“襄陵是金不换”,舍不得离开,铁定心思不回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程咬金只好如实向秦王复命,并劝秦王亲自跑一趟,好让心死的尉迟恭再次对朝廷有信心。一将难得,更何况是同生共死过的战将!李世民没有多犹豫,带着徐茂公、程咬金一起直奔襄陵。到了汾河东岸,道左道右各有一个村庄,李世民问地方官:“这是两个什么村子?”地方官慌忙回答:“南边叫上靳,北边叫下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世民以为是“上金”和“下金”,感慨地说:“襄陵金子多,上上下下都是金,岂不成‘金襄陵’了!”说话之间,已骑马临近陡峭的堤岸边上,此时正值麦熟时节,放眼望去,麦浪滚滚,在阳光下发出一片耀眼的金黄,李世民不禁脱口而出:“好一个‘金襄陵’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县衙见到尉迟恭,畅叙君臣之谊,李世民亲自劝说,尉迟恭终于答应回朝。途中,二人又谈起了“金襄陵”,李世民问尉迟恭:“襄陵确实是块宝地,但我初涉此地,不知像这样的县还有多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尉迟恭回答:“多哩!如果说襄陵是金襄陵,那临近的太平就能算个银太平,再下来就要数曲沃、翼城了。反正,我到过不少地方,这几个县算是佼佼者。”后来,“金襄陵,银太平,数了曲沃数翼城”就成为一桩美谈,在这几个县流传开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传说、谚语还是民俗,但凡能在民间广泛流传,除了足以震撼人的历史,还要接地气,有群众基础。“金襄陵,银太平”的妇孺皆知除了帝王之言的背景,还由于它简单易记,朗朗上口,就像年少时老人哼着的小曲儿,就像壮年离家后改不掉的乡音,就像落叶归根时解不开的乡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金襄陵,银太平,数了曲沃数翼城”,这个典故有根有据,而现在有的地方一些人,运用这一典故“改名换地”欺世盗名来打压周边兄弟县市,实不应该啊!</p> <p class="ql-block">金张兰,银晋祠,不如晋源的绿菜市!张兰过去盛产黄米,晋祠大米一直非常有名,清源过去盛产蔬菜,文中指的是当地特产粮食。</p><p class="ql-block">金襄陵,银太平,数完曲沃数翼城。本来李世民事指刚熟的金黄麦子。民以食为天,文中的也是指粮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