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堂皇回合水潺湲,路转坡岮百折还。</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界钟声霄汉杳,前山塔影夕阳闲。</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松涛涨壑千岩响,花雨浮空满地斑。</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坐久虚堂疑误入,恍然身世出人间。</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徐文华</div> <h5>众所周知,千山五大禅林之首是龙泉寺。龙泉寺有很多保存完好的古代寺庙建筑群,是游人必去的景点。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在古代千山最大的寺院不是龙泉寺,而是另有一座寺院,只是如今很少有人提起和关注。这个寺院就是祖越寺。</h5> <h5><span style="color: inherit;">祖越寺历史悠久,始建于唐代,原名灵岩寺。辽金时期,形成相当宏大规模,成为一座皇家寺院。元代蒙古人信奉喇嘛教,轻视佛教,祖越寺开始衰落。明代初年,山洪暴发将寺院大部分殿堂冲毁。明隆庆六年(1572年),高僧续澄重选庙址再修殿堂。</span></h5> <h5>据说在寺庙修建期间,有一高僧传古祖师路过此地,在此开坛讲经,传播佛法。讲经之时,出现了“天花乱坠,地涌金莲”的天象奇观。这种奇妙景观好似佛祖降临吉祥之兆,天降祥瑞,佛光普照。寺庙建成后,遂将灵岩寺改名为祖越寺。经过几代主持高僧的努力,到了清康熙六年(1667年),祖越寺成为千山最大规模的寺院。</h5> <h5>从无量观广场下车继续往前走,在溪水旁有一座凉亭,这便是来鹤亭。关于来鹤亭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天下曾有过连续三年的大旱,农民颗粒无收,百姓苦不堪言,饿死的尸体还到处都是,当朝皇上不顾百姓疾苦仍下圣旨,全国各地征粮,在辽阳县有个管粮仓的小官丁令威,不忍看百姓饿死街头,违抗圣旨开仓放粮,惹得龙颜大怒,随即下旨要将丁令威斩首。当时正是数九隆冬,老百姓冒着北风烟雪,前往法场送行,刽子手持钢刀正要将丁令威斩首时,从天空飞来一只仙鹤将他救走,随后仙鹤化身一位仙风道骨的长老,丁令威感谢长老救命之恩,拜长老为师,随师父归隐修道,终于得道成仙。</h5> <h5>成仙后的丁令威思念故乡,化作仙鹤飞回故乡,口中还唱着:“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载今始归,城郭如旧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最后落在祖越寺前的溪水旁,后人为纪念他在此修建了来鹤亭。</h5> <h5>离开来鹤亭,再往前走就是祖越寺了,寺院建筑依山傍水,群山环抱,门前溪水潺潺。寺院内有正殿、韦驮殿,配殿有钟鼓楼,东西对称。</h5> <h5>站在祖越寺院中,仰首翘望,茫茫云海,惊涛骇浪,那凌空而立的山峰名为弥勒峰,为千山著名奇峰之一。在弥勒峰上铭刻四个大字“独镇群岳”和“含泽宣气”四个小字,这是明朝巡辽御史盛泰宇所题写的。</h5> <h5>走出寺院,位于通向无量观山路中间这一浑圆形的巨石,上有倒悬的三个大字“太极石”。据说太极石原来在弥勒峰顶,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在修无量观西阁钟楼外墙时,不慎将太极石翻下,但并未翻到底,被一棵松树挡住;到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松树倒了使太极石翻滚下来,成了现在三字倒悬的样子。</h5> <h5>祖越寺是千山佛塔最大的寺院,著名的有南北双塔,又称玲珑塔(北塔)和无幢塔(南塔),两塔建筑风格相近,形同姊妹。</h5> <h5>玲珑塔位于祖越寺东,一览亭南侧石冈上,从山路登临无量观时可在山路西侧密林中偶见塔影婆娑。这座六角十三级实心密檐石塔亦取材千山粗粒花岗岩,高12米,雕有佛像。这座塔原本无名,据《史迹名胜之千山》记载清代此塔北侧山冈上原有一座七级砖塔,名为玲珑塔。清末玲珑塔坍塌,后人误认为这座石塔就是那座玲珑塔,以讹传讹叫开了。</h5> <h5>无幢塔位于祖越寺对面的山上,与玲珑塔遥遥相对,塔建于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尚宝监太监田嘉禾出使朝鲜,路经辽东游千山舍财建塔。塔原无名,后将塔铭中“无幢”二字作为塔名,幢是刻着佛号或经咒的石柱子。</h5> <h5>祖越寺是千山入山的第一座寺庙,弥勒峰则是入山的第一高峰,弥勒峰高大雄伟,广施恩泽赋予群山宏大的气势,恩泽四方。</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