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端午记</font></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年级 孙亦凡</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就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传说春秋战国时期,屈原被皇家排斥,被楚怀王怀疑,流放在外。他听说自己的国家被侵占很痛恨,所以跳江而死。<br> 老百姓为了纪念屈原,便有了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和喝雄黄酒的习俗。老百姓们想别让那些小鱼小虾吃了屈原的尸体,便包了粽子,扔下江去喂给小鱼小虾,老百姓也乘船在江上找了屈原的尸体,可惜没找着,也就有了现在赛龙舟的习俗。插艾叶听说可以辟邪,大人喝雄黄酒可以不被虫子叮咬,小孩子用雄黄酒在头上写一个“王”子可以不被猛兽侵袭。<br> 今天,老师带我们体验了包粽子。<br> 首先,老师将泡好的大米发了下来,再分别发了粽叶和绳子。按照老师教的步骤,我先将两片艾叶放在一起,再折成一个漏斗型,把米装进去。“哎,费了我九牛二虎之力,可算把这一步完成了。”我边想边擦了一把头上的汗。“咦,什么东西呀?”我手上怎么有米?我低头一看原来是我漏斗下面漏了呀,我只好再次包了起来,这一次我包得很认真,又包了一个漏斗形,这一次我紧紧地按着两片粽叶的交接处,然后小心翼翼地把米轻轻地放了进去,把上面的粽叶按下来,拿绳子紧紧扎好,通过老师与同学的帮助,我的胖乎乎的粽子包好了,它像一个喝醉了酒的酒鬼躺在那。<br> 这个端午节真是快乐有趣又充实,不仅学会了知识,还使我学会了包粽子。<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b>浓情端午</b></font></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年级 严覃雅</div><div><br></div> “五月五是过端午。”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让我给你们讲讲吧。<br> 春秋战国时期,屈原提出联齐抗秦的意见,可因许多贵族不同意,屈原被楚王流放在外,屈原听说自己的国家被攻击又生气又伤心,提笔写下《怀沙》,抱起一个大石头跳进了汨罗江,以身殉国,老百姓们都非常伤心,每年的五月初五,他们都坐着小船把一个个粽子丢到江里去,希望小鱼小虾不要吃掉屈原的尸体。<br> 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比如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别的还有喝雄黄酒、挂香包、系长命缕等习俗。<br> 今天我体会到了包粽子的乐趣。老师先跟我们分配好了材料,我开心极了,觉得包粽子很简单,我首先拿出两片粽叶折成一个漏斗形,可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失败了,我又试了数次才成功。我小心地把糯米装进去,希望糯米不要漏出来,可粽叶像个淘气的小蛇不如我愿,还是漏了,我只好重来。<br> 经过我多次失败后,终于迎来了成功,我拿起绳子在三角形的粽子上转了一圈,最后打了一个结。“哈,成功了!”我开心极了,当时我激动的快要哭了,没想到包粽子这么难。<br> 这个端午我过得又开心又充实,我把这几个粽子送给爸爸妈妈,希望他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这是我过得最开心的端午。<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特别的粽子</font></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年级 余熠辰</div><div><br></div> 明天就是端午节了,今天我们就来包粽子,说到包粽子,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爱国诗人屈原,他既是爱国诗人又是政治家,有一次军队攻打都城,屈原跟楚王说这场仗要怎样打,可是楚王听信谗言,还把屈原发配到边疆,当屈原听到楚国灭亡的消息,投了汨罗江,以身殉国。<br> 开始包粽子了我们都不会,老师就给我们示范,首先老师拿来了两片粽叶,一片长一片短,老师说,粽叶的正面要朝下,包成粽子之后,光面就成了粽子的外衣,光滑碧绿且好看。老师把两片粽叶重叠起来,一下就做成了一个漏斗,再装上三四勺糯米,盖上盖子,最后用绳子把粽子绑好。<br> 我觉得这很简单,我按照老师的步骤做起来,首先将两片叶子重叠,把两只手放在粽叶下面,大拇指放在粽叶上面,右手拿着粽叶向左转,就做成了一个小漏斗,小漏斗做好了,最简单的来了,就是装米,因为我是一个小吃货,我就没有听老师的劝告,所以我装了四五勺米。下一步就把我难住了,就是盖盖子,我总是不敢把粽叶往下盖,生怕糯米漏出来,这时老师走了过来帮我解决了危机,我看着老师手上的粽子那么听话,为什么在我这儿这么不听话呢?我怎么也想不清楚,绑粽子也太难了,我总是绑不紧,这次老师又帮我绑了绳子,看着老师敏捷的双手一下就搞好了,我看得目瞪口呆,这个粽子真是来之不易,包粽子的时候老师还帮了我两次,以后我再也不用出去买粽子,我可以自己包粽子了。<br><br> 评语:小作者的文章一气呵成写得很流畅,文学常识也积累了不少,可以再多补充一些自己内心的情感。<br><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特别的粽子</font></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年级李瑞晴</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明天就是端午节了,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王老师带我们包起了粽子。<br> 我们要用到的材料有:糯米、棉绳和箬叶。老师先给我们演示了一遍,王老师边包边讲解:只见老师重叠,我想这也太简单了,我一会儿一定会包得很好的。<br> 老师示范完我们开始自己动手包了,我拿起两片湿润的箬叶,把它们重叠,重叠之后我就开始烦恼了,该怎么把箬叶做成圆锥形呢?我想了想决定尝试一下,双手托住粽叶,再将粽叶向中间合拢,成功啦!我兴奋得都要跳起来了。<br> 开始放糯米,我用勺子舀了许多糯米放进“漏斗”,再用勺子把糯米压平,打算将糯米团弄成长方形,可怎么都是三角形,我想了想失误的原因,或许,是糯米放多了,于是我把糯米往外盛了一勺,再把它压平,可他还是三角形。我决定重新做,可还是固执的小三角,这是要送给妈妈的,我一定要做好,我心里暗自说着。<br> 这时老师走了过来,老师看着我,似乎明白了我心里在想什么,于是王老师耐心地给我讲,将拖住糯米的手向中间挤压长方形的两条边就完成了,我跃跃欲试,开始包了,在老师的教导之下,一个小巧玲珑的粽子就诞生了。<br> 我拿起来闻了闻,果然,自己包的粽子就是不一样。<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端午节的小粽子</font></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年级 南雨欣</div><div><br></div> 你们都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如果不知道,我来给你们讲讲吧。春秋战国时期,因为楚国的领头参加叛乱,一位爱国政治家屈原,由于自己的国家灭亡了,就投身于汨罗河,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就在这一天把米投入汨罗河,为了不让河里的那些鱼龙吃屈原的身体,于是就把这天定为了端午节。<br> “明天就是端午了,我们来包些小粽子吧。”“好!好!好!我会包粽子!包粽子可简单了。”班里几个同学大叫起来,可是我却觉得包粽子好难啊,当老师把箬叶,糯米,五彩绳发到我们手上时,自己先示范了一遍。“看好了同学们,粽叶要分清前后,光滑的一面是正面,反面是非常粗糙的,把光滑且大的一面放在下面,把头大的一面叠在一起,形成一个‘龙舟’,接着把这个‘龙舟’卷成一个小漏斗,再把这个漏斗装上米,然后把粽叶压成一个长方形,再把多出来的叶子往下一盖,就封住了它的小‘嘴巴’。最后,用线把粽子一包,当当!一个可爱的小粽子就做好了!”<br> 可到了自己动手的时候,我却连动都不会动,老师突然说:“放松点儿,别紧张,才能包好哦。”我拿起箬叶,搭成小船,做成漏斗,装上糯米,又到了最难的时候,我小心翼翼地拿起多余的叶片,生怕它洒了,它漏了,它“死”了,当我盖上它的盖子时,我终于松了一口气,可我却忘了绑绳子。过了好一会儿我才想到忘记系绳子了,于是我马上系上了绳子。“嗯,不错。”老师夸我,我开心极了!<br> 这次包粽子让我知道了屈原的伟大,让我吃到了甜甜的红枣粽,也让我学会了包粽子,这次经历很有趣。<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独一无二的小粽子</font></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年级 龚杨霏</div> <div> 明天就是端牛节了!为了纪念爱国诗人,政治家,我和老师也开始加入包粽子小组啦!<br> 首先,材料有粽叶、糯米、五彩绳。嘉宾连续登场,那我们也赶紧开始包粽子吧!我已经迫不及待地包我小巧玲珑的,好吃的粽子了!<br> 先把两片清香的粽叶重叠,然后,把重叠后的粽叶折成一个小漏斗,注意大片叶在小片叶后面,还要看下面有没有小孔和小漏缝,不然调皮的糯米就会漏出来,好了我们再把米放进去,还要加一点枣哦,老师说:“你真是一个小馋猫,哈哈,好了,好了,不说了,下一步!我们再一盖,一压,“,米漏了!”我叫道,老师赶紧过来一看,她二话不说,拿起粽子一盖,一压,不像我一样,盖都盖不上,我心想真厉害,最后一步了,绑五彩绳喽!有人绑了蝴蝶结,有人绑蝴蝶结的第一步,还有人……反正绑的都各种各样。<br> 我喜欢端午,不仅喜欢端午节,还喜欢端午节的习俗:赛龙舟,包粽子,编无彩绳……我爱端午节!<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b>包粽子真快乐</b></font></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33333">三年级 涂俊博</font></div><br> 一进教室,我就得知今天要包粽子。我心想:今天要包粽子?我还没包过粽子呢!<br> 待我们将手洗净,老师已经将包粽子的材料准备好:两片粽叶、一碗糯米、一根绳子。<br> 同学们已经跃跃欲试,只见同桌将粽叶围成了一个漏斗状,我说:“这不就像爸爸用纸卷成的一个装瓜子的袋子吗?”于是我也学爸爸的样子包,可我突然觉得包粽子好难啊,平时看爸爸用纸包漏斗很轻松,为什么我做就这么难呢?<br> 我没有放弃,继续摆弄着粽叶。我把两片粽叶像V那样叠起来,把后面那片粽叶绕一个圈,把上面的一片围起来。<br> 终于我叠好了,看着自己亲手做的漏斗,我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这时老师说粽叶坏了的可以来换一个,我赶紧把漏斗拆开来,想去换粽叶,可老师说我这个很好,不用换。不会吧,我心想:我辛辛苦苦包的漏斗竟被自己拆了。<br> 再次尝试时,我竟然全忘了,我琢磨了半天,还是绕不成一个漏斗的形状,有那么一回,我马上要绕过去了,可重叠的地方偏偏在这个时候分开了。<br> 这时,“救星“来来,只见老师娴熟地将粽叶两端往中间合拢,粽子的雏形就出现了。为什么我绕半天都没能绕好?可为什么老师一绕就绕好了呢?老师继续教,她把上面多出来的地方一盖,把旁边多出来的地方折下去,然后用绳子一绕再一系,一个粽子就包好了。<br> 我拆开粽子,重复老师的动作,也像老师一样一盖,将旁边多出来的地方一折,再用绳子一绕一系,一个粽子就做好了。越包越顺手,接着我又按刚才的方法,不一会儿,就又包出了一个粽子。这次我感觉很轻松。看着这历经千辛万苦包得的小粽子们,我的成就感爆棚!<br> 现在已经有很多人都不会包粽子了,我一定要让包粽子这个传统传承下去!<br><br><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b>第一次包粽子</b></font></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年级 王雨晨</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今天一走进教室,我就闻到了粽叶的香气。一看,一片片碧绿的粽叶放在每个人的桌上,还有一碗糯米,我问老师;“今天要包粽子呀?”老师说:“是呀,马上就到端午节了。”<br> 老师先给我们演示了一遍,只见老师先拿起两片粽叶,做成一个漏斗形,接着把糯米放进去,再将糯米团塑形成长方形,然后把粽叶的长边盖上去,用绳子一绑,一个可爱的小粽子就包好了。<br> 老师让我们也来尝试包粽子,我先把两片粽叶较宽的一端重合,形成五十厘米长的“长粽叶”,再试图将它卷成一个漏斗状,但是粽叶似乎不听使唤,怎么也不往中间凑。我只好请老师来帮忙,我一边看老师做,一边想着:战国时期,屈原为了国家投江殉国,人们为了纪念他,将米团扔到江里,慢慢形成了如今端午包粽子的习俗……<br> 这时老师已经将一个“小漏斗”递到我手中,我小心翼翼地把糯米放进去,泡过的糯米雪白湿润、颗粒饱满,当“小漏斗”盛满糯米,我用粽叶小心地包住“漏斗”顶端,我摸了摸小粽子的外表,好光滑湿软,我又拿了一根绳,绑了上去,一个瘦长的粽子就诞生了。<br> 今天真开心,不仅学会了包粽子,还可以回家吃粽子。<br><br><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b>快乐端午</b></font></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年级 黄思颖</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五月初五是一个节日,是一个有趣的节日,是一个欢乐的节日,也是一个纪念屈原的节日。它正是——端午节。<br> 屈原,是一位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政治家,出生在贵族,但之后便好景不长,他因被其他贵族毁谤,而被楚国流放,几年后,楚国灭亡,屈原伤心欲绝,便跳江而亡。自他投汩罗江后,人们怕他的尸体被河中虾鱼吃了,就往河中投入食物,又怕他的尸体被河流冲走,之后就有了包粽子的习俗了。<br> 粽叶深绿深绿的,好似是用千千万万根纤细的丝编成的,上面有一层浓浓的清香,那是大地的味道,也是竹子的味道,长得像根雨滴,却宽的不行,上面还有深绿的色块,似乱不乱,也不会影响到它的清香与美。洁白的糯米像小石子,有些许的糯香,食材都有了,那么便可以开始做粽子了。<br> 先用粽叶把它折出一个90度的角,然后将上方多出的粽叶向下折之后立起,折出一个三角形,之后把糯米放入那无尽深坑的倒三角中,一勺、两勺、三勺,满了!再给它们封个“小帽子”,可我没想到,这包个粽子也要心灵手巧哇,不然粽子就给包坏了,这不,包到一半,本以为快要成功了的时候,才发现它居然破掉了。于是我开始了第二次粽子之行,还是走着原来的步子,一模一样的方法,到了最后我还是又走向了失败,到了最后还是那竹篮打水——一场空。当我以为真的不行了,打算放弃了的时候,老师走来了,干什么?当然是帮忙了,这一次我看得目不转睛,眼睛都不敢关上一秒,生怕没有看清楚一下子,最后,一个美味的小粽子,便包好了。我看着这个可爱的小粽子,心中不一跳一跳的,嘴巴似乎也想说话,在那不自觉的笑着。我还包了一个粽子,还是一样的方法,可是结果却一点不同,为什么?你看,你仔细的看看,如果看不出来,就用手去摸摸,是不是有点不同?你猜为什么?如果我不说,你一定想不到我将一片被包坏的粽叶,轻轻地,轻轻地包在那块粽子上,正好把那块粽子的洞洞给包了起来。嘻嘻,我也是很厉害的嘛!<br> 中国端午的习俗还有很多,比如:有趣的赛龙舟,挂上清香阵阵的艾叶,在额间画上雄黄,这样也可以驱赶蛇虫等等,都是非常非常的有趣,好玩呢!<br> 端午是一个有趣的传统节日,因为可以赛龙舟,我在那时也可以包出一个个可吃的粽子。我希望这个节日可以一直流传下去,人们也能一直记住那位爱国诗人屈原。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浓情端午</font></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年级 姜雅琪</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大家都过过端午节,那大家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原来,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因为贵族的陷害而被流放。当他听到自己的国家快要灭亡时,他非常伤心,于是他就抱了一块大石头,投到了汩罗江中,以身殉国。<br> 端午节有很多习俗,有包粽子,相传是为了保护屈原的尸体,不被鱼虾吃掉,往河里投粽子,有插艾,是为了趋利辟邪,有喝雄黄酒,是为了不受猛兽的袭击和蚊虫的叮咬;还有赛龙舟,挂香包,系五彩长命缕……<br> 到了端午节,我也准备包粽子了,首先,我将已经洗过的粽叶拿在手上,将它重叠在一起,然后,我拿起重叠好的粽叶,准备将粽叶折成漏斗形。可是粽叶太“调皮”了,扭来扭去,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它折好。折好了以后我便往粽叶里面填大米,可是我填的大米太多了,粽叶承受不住如此大的压力,“哗哗”一声,粽叶破了一个大洞,米全都掉出来了,可是我并没有因此气馁,于是我又拿了两张粽叶,按照之前的步骤折成了一个漏斗形。再放大米的时候,我放的没有上回放的那么多,所以米没有掉出来,然后我又将粽叶包成一个三角形,用白色的丝线将它松了的地方包起来,我的粽子就包好了。<br> 虽然我的粽子一点也不好看,像一个醉汉一样躺在桌子上,但是我非常开心,因为这个粽子是我自己包的,而且这也代表我学会了一项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