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义将军从军记

金刚台管委会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55, 138, 0);">党史学习教育红色故事系列(第四期)</b></p> <p class="ql-block">  &nbsp;<span style="font-size: 18px;">陈明义将军是河南商城籍开国将军,其对家乡有着深厚感情、巨大贡献,倍受商城人民爱戴。</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明义将军(1955年)</p> <p class="ql-block">  陈明义(1917.2.8—2002.5.24)原名陈培义,乳名严喜,曾用名陈赤,商城县伏山乡里罗城村(原住本乡土门村,即现本乡七里山村土门组,其离家后,家人搬迁至本乡里罗城村平岗组)人。1930年5月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7月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土地革命战争时期</b>,任商城县儿童团大队长,少共商城县委童委书记,皖西北特委政治保卫局班长、排长、侦察科员、副连长,六霍县独立营政治委员,红四方面军第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政治部保卫队排长,川陕省政治保卫局特务员、班长、手枪队队长,红军总司令部第1局(作战局)作战参谋,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第1局作战参谋,祁连山别动队队长兼政治委员。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至四次反“围剿”斗争,西征转战,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参加西路军艰苦作战。<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抗日战争时期</b>,任八路军第129师司令部作战参谋,太行军区司令部作战股长、副科长、科长,八路军先遣支队参谋长,第十八集团军新九旅、新四旅参谋长,冀南军区第五军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冀鲁豫军区第五军分区副司令员,冀南军区参谋长。参加了夜袭阳明堡战斗、反九路围攻和百团大战,率部破袭石家庄、德州铁路,领导冀南革命根据地军民粉碎了日军的“铁壁合围”,取得反扫荡的胜利。<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解放战争时期</b>,任冀南军区参谋长,豫皖苏军区参谋长,第二野战军第十八军参谋长。参加了淮海、渡江、赣中、湘南等战役及解放成都会战。<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b>,任解放军第十八军后方部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司令员,西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兼西藏军区司令员,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等职。领导修建西藏当雄、贡嘎、甘孜等机场和修筑康藏、中尼公路,被称为<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站在世界屋脊上的将军”、“金桥司令”</b>。是第三届、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2年参与指挥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2年5月24日因病在成都逝世,享年85岁。次年5月24日其骨灰运回安葬在商城县革命烈士陵园红军梦园,实现了他陪在母亲身边的夙愿。撰有《怀念曾中生同志》、《心向延安》、《忆刘帅和汪荣华同志在长征中》、《贺老总关怀川藏线》等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陈明义将军生平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本文视频均取自商城县庆祝建党98周年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陈明义将军回忆录《高路入云端》(杨星火著)</span></p> <p class="ql-block">  陈明义将军出生在河南省商城县伏山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3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4岁参加红军,是名副其实的“红小鬼”。“风云变幻饶少年”。革命战争年代,他从基层干起,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出生入死,转战南北,逐步成长为我军一名高级军事指挥员、开国将军。全国解放后,陈明义将军长期在西藏军区工作,为祖国守护西南大门长达25年,除了参与领导军区的部队建设、巩固边防、平息叛乱和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等重大任务外,还先后率领汉藏军民克服重重困难,修建了康藏公路(后改称川藏公路)、当雄机场、中尼公路、贡嘎机场等推动西藏经济发展的重要工程……一个人的一生没有几个二十几年,明义同志把他的壮丽年华完全献给了西藏的解放和建设事业。以至因长期缺氧而造成晚年严重哮喘,却无怨无悔。这种革命精神令人钦佩,值得我们大家学习。(以上为洪学智上将对陈明义将军的评价,节选自陈明义将军革命回忆录《高路入云端》序言)</p> <p class="ql-block">  陈明义将军指挥着由汉藏军民组成的大军,建成了四个“西藏第一”——西藏第一条最长的公路(全长2255公里的川藏公路)、西藏第一个飞机场(当雄机场)、西藏第一条国际公路(中尼公路)、西藏第一个现代化国际航空港(贡嘎机场),创造了人间奇迹!</p><p class="ql-block"> 创造人间奇迹的“金桥司令”陈明义,参军以前没有读过书,连小学堂也没有进过,只是一个不识字的放牛娃!</p><p class="ql-block"> 这,又是一大奇迹!</p><p class="ql-block"> 那么,这些奇迹,是怎么创造的呢?</p><p class="ql-block"> 就让我们一起把历史翻回到20世纪初,从风雪大别山金刚台脚下的一个小山村说起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17年,陈明义出生在商城伏山这间农家草屋</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 少年从军</b></p><p class="ql-block"> 大别山的早春风雪迷茫,在河南最高峰商城县金刚台山脚下,有个叫土门村(现伏山乡七里山村土门组)的小村落,稀稀落落的散布着几处低矮的小草房,这里住的都是贫苦人家。1917年2月8日的深夜,这里的一间小草房,一个男婴呱呱坠地。草房的男主叫陈玉生,产妇女主叫陈葛氏(无名,未嫁时叫葛四妹,婚后因丈夫排行老五,被叫陈五娘),这是他们的第五个孩子,取名陈培义。由于家境贫寒,陈葛氏身体瘦弱,再加上已生了四个孩子,体质更差,奶水很少。小培义吃不饱奶,日夜啼哭。隔壁住着一个严妈妈,也刚生了孩子,奶水很多。善良的严妈妈听见小培义的哭声,很是心疼,就让培义的母亲把培义抱给她喂奶。就这样,小培义每次在严妈妈的怀里咕噜咕噜吃饱后,就甜甜地、静静地入睡。为了报答哺乳之恩,小培义拜严妈妈为干妈。严妈妈给培义取了个乳名:严喜!干妈疼爱严喜,胜似亲生;严喜爱干妈就像亲妈。</p><p class="ql-block"> 那时,谁能想到,这个苦命的娃后来竟成了共和国开国将军!陈明义将军重情重义,渡江战役前夕,时年32岁的他已是二野18军参谋长的他顺道回乡探亲,亲生母亲已悄然去世七年,他一头扑进干妈怀里,喊了声干妈,两行热泪滴在征尘仆仆的军衣之上……1997年冬天,已是80高龄德高望重的陈明义将军,提起干妈,仍深情地说:“没有干妈,我早就饿死了……”</p><p class="ql-block"> 陈将军的童年是悲惨的。培义的父母一共生育了11个儿女。由于军阀混战,地主逼租,天灾人祸,他家的日子越来越贫困!一家12口人(不含遗腹子陈孝),挤在三间破草房里,姐姐睡个小床,哥哥睡在外面的小草房。培义和父母以及两个弟弟,五个人挤着睡一个木床上,只有两床被子,数九寒天,你拉我扯,培义经常盖不上被子,半夜冻的直抖……兄弟姐妹11人,有四个因为患病无钱买药,竟先后夭折了!</p><p class="ql-block"> 培义的父亲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对自己两口子没有文化甚是叹息,尽管家境贫寒,还是坚持让培义的大哥培仁去读书。大哥培仁去附近的范家祠堂度私塾去了,家里没有钱再供培义读书。他八岁就开始干活,上山砍柴、捡松球。每天,砍回一大捆映山红枯枝,供母亲烧水做饭。母亲看着年幼的儿子背柴禾压得弯弯的腰,连忙帮他卸下柴禾,轻轻拍着儿子的肩,默默流泪……</p><p class="ql-block"> 1928年的夏天,一场更大的悲痛降临在11岁的小培义身上。父亲怀揣三块银元到镇街上去买米,刚说好价钱,国民党军阀的一支败兵冲到街上,见米就抢,见人就搜身。一个匪兵抢去了父亲的三块银元,父亲追上去要告官长时,被匪兵一枪打倒在血泊中。当大哥培仁和邻居用木板抬回父亲血流如注的尸身,当时怀着身孕的母亲痛不欲生。小培义幼小的心灵从此埋下仇恨的种子,他痛恨这吃人的旧社会。为了安葬惨死的父亲,母亲向地主王子愚家借债,买了棺材,办了丧事。不到半年,王家地主逼债,把培义家四亩田逼走了二亩半,只剩下一亩半。地主还不断逼债,为了活命,姐姐17岁就出嫁了,妹妹和最小的弟弟(遗腹子)都先后送人。不到40岁就守寡的母亲,带着培义、大哥、三弟,过着缺吃少穿的苦日子。大哥培仁年纪轻轻就去给人打工,挣几个钱回来顾家。11岁的培义,给王家地主放牛,还要照看地主家房前屋后的树林,不准别人来拾柴禾。</p><p class="ql-block"> 一天,培义正在放牛,有个穷苦人悄悄钻进树林砍柴,小培义想着,人家母亲也需要柴禾做饭,就假装没看见,让那人砍柴。这时,王地主回来,赶走了砍柴人,并对培义拳打脚踢、又打又骂。培义气极了,带着浑身伤痕跑回家去,一头扑进母亲怀里大哭起来。人压迫人、剥削人的旧社会,让苦难的大别山人民喘不过气来。民心思变!</p><p class="ql-block"> 1929年5月6日,共产党领导的商城起义首先在商城南部爆发,大家都听说了有支叫做红军的队伍,专门打土豪劣绅,帮助穷人。这个惊天的消息传来,大别山北边的穷苦人都盼着红军早点打过来。紧接着,又听说红军要打商城县城!培义充满了好奇,想看看红军到底是什么样的队伍。这年腊月,冰天雪地,正是穷人卖柴禾的好时候。一天清早,12岁的培义挑着两箩筐松球步行三十里路到商城县城去沿街叫卖,卖了三毛钱。按母亲嘱咐,用两毛钱买了个煨汤的瓦罐子,又买了一斤盐放在罐子里。他肩挑箩筐手提盐罐过了县城南河湾,高高兴兴朝家赶。突然,前面小路拐弯处走来了一支人马。有人穿着黄布军衣,有人穿着花花绿绿的老百姓的短袄长袍。他们的肩上,有的扛着枪,有的背着刀,还有扛红缨枪的,每个人脖子上都系着一条长长的红领带。过路人悄悄地说:“是红军,红军来了!地主老财们都跑汉口了!”培义听着,走着,不敢说话,眼看着那队伍迎面走来。路窄,培义侧着身子,边走边斜眼看着红军,就在这时,一个身材高大的兵与他面对面擦肩而过。培义侧身一让,只听砰地一声,瓦罐子破了!是被那个兵的枪托碰破的!望着那破碎的瓦罐片和地上雪白的盐,培义哭了!这时,那个大个兵又倒回来了,他弯下腰,温和地对培义说:“孩子,别哭!我给你一块大洋,你自己去买个瓦罐子,再买点盐啊!”小培义喜出望外,说要不了这么多钱,大个子兵深情地抚着培义的肩说:“好孩子,拿着吧!”培义惊喜地抬起头,接过大个子兵手里的一块银元,感动的落了泪。小培义当时也不懂什么是马列主义,他从打破瓦罐子的事得到一个启示:红军好!白匪军坏!他就对母亲说,他也要当红军!</p><p class="ql-block"> 1929年12月25日,红军打下了商城县城。土门村的大地主王子愚跑到汉口去了,穷人出头了!1930年春,土门村山下的平岗村(现里罗城村平岗组)建立了村苏维埃政府,地主王子愚住的王家楼,成了三区苏维埃政府(成立时在余子店,后搬迁到王家楼)和区委会的办公楼。培义因为勇敢控诉白匪军和站岗放哨认真负责,组织上让他四处演讲,并任命他为童子团大队长。同年5月,培义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秋,培义第一次离开故乡土门村,离开母亲,前往南溪镇(原属商城县,现属金寨县)参加商城县共青团县委举办为期三个月的训练班受训。1931年春,训练班结束后,培义被调到商城县共青团县委任童委书记。随后,参加了皖西北特委共青团第一次代表大会。这位14岁的童委书记引起了领导的重视。同年10月,培义被调到皖西北特区政治保卫局工作,先后任班长、排长、科员、副连长和六霍独立营政委等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陈明义将军从军记首次搬上舞台在将军老家演出</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信阳著名音乐创作人王森为该舞台剧创作的音乐</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森音乐作品《共产党一来天就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陈明义将军家的农家草屋已不存在,原来的位置就在现在这电线杆旁公路边,前面300米处,即是抗日英雄赵崇德的老家——七里山村新塘湾组</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瓦罐打破的启示:红军好!白匪军坏!</p> <p class="ql-block">  1932年秋,培义被调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25军第73师政治部保卫队任排长。参加红军后,指导员点名时,由于方言土语常把“培义”喊成“皮义”,引得大家发笑。培义觉得自己名字不够响亮,决定改名。短短几年,他从一个放牛娃,变成了童子团大队长、共青团县委委员,如今又当了红军,在这红色的革命年代,他不仅快速成长,明白了许多道理,而且,有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他决定,把培义改为明义!陈明义,好个响亮的名字,上级欣然批准了他的改名请求。这时,陈明义才15岁!展现在他面前的道路,却那么明亮,那么宽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 慈母诀别</b></p><p class="ql-block"> 1932年6月,蒋介石坐镇武汉亲任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调集30万人马,发动了对鄂豫皖苏区的第四次大“围剿”。红四方面军奋起进行第四次反“围剿”。同年秋天,陈明义所在部队,转移到了金家寨。就在国民党大军压境时,陈明义的母亲突然来到部队。她知道儿子爱吃板栗,翻山越岭地提来一竹筐板栗,亲手剥给儿子吃。陈明义吃着母亲亲手剥的板栗,甜在心里,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他低头看着母亲被扭曲了的小脚,心情似激动地潮水。这双小脚,走过了多少酸甜苦辣的人生路?如今又走过八十余里坎坎坷坷的山路,来看望儿子。望着满脸皱纹的母亲,明义动情地说:“娘,我们部队要打仗了,前几次反围剿,我们都打了胜仗。这回部队要进行第四次反围剿,等打了胜仗,我一定回家去看你!”</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母亲就走上了回家的路。明义把母亲送到金家寨的山路口,临别前,母亲拉着他的手说:“孩子!你讲的有道理,你不能回去,就好好地干。听共产党的话,走正路,不走邪道。记住……”“记住了。母亲你放心,我会听共产党的话,走正路,不走邪路,儿子打了胜仗,一定回来看您!”陈明义站在路口,目送着母亲,望着她那一双瘦小的脚,艰难地行走在山路上,一步一回首,那种儿行千里母担扰的难舍之情,她那被生活重担和与亲人生离死别压弯的腰,越弯越低。母亲的身影,越来越小,当她瘦弱的背影消失在大别山经霜的红叶中,消失在那满岭血红似血的霜林中后,他百感交集,泪水涟涟,大声地说:“娘呵!一定要回来看望您,等着我吧!”。</p><p class="ql-block"> 当天晚上,部队就出发了。15岁的小红军陈明义排长跟着大部队,离开大别山,开始战略转移。没曾想,他一去就是十八年,转战南北,戒马倥偬。此次的母子话别,竟成诀别。十八年后,明义再回来时,母亲陈葛氏已悄然去世7年,这成了将军心中永远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 西征转战</b></p><p class="ql-block">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在第四次反“围剿”中苦战两月后,被迫向京汉路(现京广线)西转移。10月12日夜,陈明义所部从湖北广水附近过京汉铁路向西转移。这位从小生长在大别山小山村的15岁小红军陈明义,第一次见铁路,相当好奇,可是由于夜晚一片漆黑,他看不见铁路,只能摸摸铁条条。之后,他们一路向西,翻越莽莽秦岭。这一路,山高路险,老百姓非常贫困,部队筹粮困难。没有米面吃,只能买点洋芋、包谷充饥。他们又饿又渴,在经过沈贤村时,在一个橘子园休息。看着黄的、红的橘子,大家没有一个动手摘,因为红军是人民的队伍,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一定要爱护老百姓的利益。后来,保卫队长让司务长拿出一块银元,买了些橘子吃,陈明义和大家一样,一人分了两个橘子。这是,他第一次吃橘子。后来,红四方面军总部传达了命令:过巴山,到四川去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p><p class="ql-block"> 1932年12月上旬,陈明义带着全排同志翻过了大巴山。大巴山这210里风雪坎坷路是陈明义离家以后,所经历的最艰难、最困苦的日子。但是,在陈明义排长的带领下,他们全排无一人掉队。1933年春,根据部署,为了建设川陕革命根据地,首先要打下通江、南江和巴中三地。通往南江有一个山垭口,名叫甄子垭。只要攻下甄子垭,打南江就势如破竹了。红73师政委张广才作了战前动员,大家都坚决表示为创建川陕根据地立功。战斗打响后,师长王树声指挥部队向甄子垭猛攻,经过激战,攻占了甄子垭。南江城就在脚下了。但敌人是川军“双枪兵”(一支枪、一支烟枪),抽完鸦片后再次反击。陈明义指挥全排战士向敌人猛烈射击、投弹,打退敌人后,冲锋号响起,陈明义带着全排战士奋勇第向敌人纵身冲去!突然,陈明义一个趔趄倒下了。一发子弹从屁股后方射进了肛门。卫生队女队长陈宝青(后在西路军中牺牲)把他背下山,交给四个抬担架的南江县民工,送往后方医院治疗。那颗罪恶的子弹嵌在陈明义的身体里三天,在缺少麻药的情况下,他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做了手术,子弹取出来,医生拿起子弹叫陈明义看,这是一颗七九式步枪子弹,已经被骨肉挤压成扁形了。这是陈明义第一次负伤,一个月后,陈明义出院了。出院归队后,陈明义被调到川陕省苏维埃政治保卫局,任手枪队队长。此后,陈明义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作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四、 三过草地</b></p><p class="ql-block"> 1935年5月,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向西出发,策应中央红军,开始长征。6月,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懋功胜利会师,会师后的总兵力达十余万,士气十分高昂。8月,中革军委在毛儿盖召开会议,决定兵分两路:以红一方面军第一军、第三军和红四方面军第四军、第三十军组成右路军,由中央直接率领,以毛儿盖为中心集结,向班佑、巴西地区开进;以红一方面军第五军、第三十二军(原红一方面军九军团)和红四方面军第九军、第三十一军、第三十三军组成左路军,由朱德总司令和张国焘总政委率领,以马塘、卓克基为中心集结,向阿坝地区开进,拟定《夏洮战役计划》。8月15日和20日,左、右两路军进入纵横数百里、渺无人烟的大草地。此时,陈明义被调到红军总司令部一局(作战局)任作战参谋,随朱德总司令左路军北上。9月中旬,张国焘擅自率军从草地南返,红军英勇转战川康边,连续两个月作战,虽然取得许多战斗的胜利,但未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且伤亡较大。1936年春,红四方面军进占炉霍,利用部队休整时间,扩大了红军大学。校长由总参谋长刘伯承兼任、当时,陈明义作为参谋,在刘伯承身边工作。19岁的陈明义,被总司令部副参谋长李特批准到红军大学学习,任上级指挥科二排七班班长。1936年夏天,红四方面军又将开始长征的艰苦历程。由于工作需要,徐向前总指挥指名要陈明义回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工作。他依依不舍地告别红军大学,调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第1局任作战参谋。短短是三个月,陈明义受到了正规化的军事教育。这为他后来在抗日战争中打游击,进军大西南、解放西藏、建设西藏的漫长斗争历程中,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1936年7月,与红二、六军团在甘孜会师,之后,红二、四方面军先后开始北上,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陈明义在长征中,两过雪山、三过草地,在朱德、刘伯承、徐向前同志身边工作,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教诲和培养,政治军事素质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83年,徐向前元帅在广州与陈明义将军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五、 祁连壮歌</b></p><p class="ql-block"> 会宁会师后,1936年10月底,红四方面军总部奉中央命令,率第三十军、第九军、第五军三个军,一举西渡黄河天险,提前执行《宁夏战役计划》。11月8日,党中央和军委认为《宁夏战役计划》已没有执行的可能,准备将河东红军组成南路军(红一、二方面军)、北路军(红四军、红三十一军)东渡黄河入晋,进行大规模战略转移。要求河西红军组织西路军,独立从新疆方向接通苏联。西路军三个军21800人,西进途中孤军奋战,遭到了马家军(马步青、马步芳等)匪军三万骑兵和十万民团武装的围追堵截!由于敌人主力马家军是骑兵,西路军是步兵;河西走廊人烟稀少,缺粮少水;再加上西路军孤军深入,无后方补给,缺粮又缺子弹;西路军过黄河时时秋天,后来进入冬天,风雪严寒,气温降到零下20℃到30℃左右,三军将士犹穿单衣。在环境极其艰苦险恶、孤军无援的情况下,西路军坚决执行中央创建河西走廊革命根据地的指示,艰苦奋战,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经过四个多月的苦战、恶战,西路军消灭敌人两万余人,给了马家军沉重的打击!然而,随着西进作战的深入,西路军离后方越来越远,处于孤军外线作战地位。粮食越来越少,伤亡、病号越来越多。西路军将士冒白刃、餐风雪,慷慨悲歌,视死如归,表现了共产党人、革命战士的坚定信念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其惨烈悲壮惊天地,泣鬼神。最终,他们因为弹尽粮绝、寡不敌众,兵败祁连山!全军过黄河时的两万多人,只剩下3000余人!西路军早到了前所未有的惨重失败!这是中国革命的重大损失。陈明义参加西路军远征,并在古浪、永昌、高台等战役、战斗中,同敌人浴血奋战。</p><p class="ql-block"> 1937年3月14日,西路军总部在祁连山区康龙寺南山石窝子召开最后一次军政委员会会议。决定将剩余的三千余人编为三个支队,分散深入祁连山区坚持游击战,同时,决定陈昌浩、徐向前两位领导离开部队回陕北,向中央汇报西路军失败的情况。会后,总部首长决定:成立29人的祁连山别动队,陈明义任队长兼政委,肖永银任警卫排长,护送二位首长去陕北。</p><p class="ql-block"> 会议刚结束不到两天,马家军三万骑兵就开始了对祁连山的围剿。为了隐蔽,陈明义护送首长一行人,昼伏夜行。天寒,山路崎岖,夜黑,一个整夜只能走十来里。第三天早晨,徐向前总指挥对陈明义说,人多目标大,他和陈昌浩决定离开队伍轻装简从去陕北,要求别动队单独行动,沿着祁连山向东,边走边打游击,争取到陕北见面。陈明义听后大吃一惊,心情十分沉重,想到万一首长遇到敌人,谁来保护他们呢?但还是坚决执行首长的指示。在陈明义敬礼后要走时,二位首长从一个小袋子里各抓一把黄金给陈明义做大家的路费。徐向前把他的皮包交给陈明义,要求如发生什么情况,就把皮包埋在地下。陈明义接过皮包,打开一看,里面有党中央遵义会议文件和西渡黄河前后毛主席、党中央和张国焘发来的电文,还有中央军委给徐向前发的金质红星奖章。</p><p class="ql-block"> 陈明义率领的这支别动队到最后,只剩下他与肖永银两个人。在石窝会议分兵后整整120天,历尽祁连山烽烟,茫茫沙海的绝境,尝尽了人世间的苦难艰辛。1937年7月15日,他俩终于走完两千多里流离失散的艰苦路程,来到了镇原县刘伯承的援西军司令部,回到了党的怀抱。不久,他们被编入八路军第一二九师。陈明义任129师司令部作战参谋。在刘伯承师长、徐向前副师长的率领下,开赴太行山,奔向抗日战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96年,陈明义(左)与同生死、</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共患难的老战友肖永银少将在成都重逢</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六、 血战日寇</b></p><p class="ql-block">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当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在援西军随营学校学习的陈明义调任129师司令部作战参谋,随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同志挺进华北对日作战。129师是由原援西军指挥部,红四方面军第4军、第31军,陕北红29、30军及独立一至四团和红15军团骑兵团组成。全师编为3个旅总计13000多人。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政训处主任张浩(真名林育英,内部仍称政治委员,1938年春调延安,由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接任),参谋处长李达(后改为参谋长)。八路军三个主力师,115师、120师和129师,抗日打的第一仗分别是平型关大捷、雁门关伏击战和夜袭阳明堡机场战斗。前两次战斗均为伏击战,而129师是主动出击的攻坚战。1937年10月19日的夜袭阳明堡机场战斗,是129师385旅769团发起,三营营长商城赵崇德率部担任主攻,我军以伤亡三十人的代价,取得了歼灭日军100余人、击毁击伤日军飞机24架的重大胜利,时任129师作战参谋的陈明义冒险化装成民工进入机场完成了前期侦察与地形测绘任务并参加了战斗。赵崇德营长在此次战斗中光荣牺牲,陈明义护送老乡赵崇德营长的灵椁安葬在浮沱河边的南山顶上,并在赵营长坟前栽了一棵松柏。后来,赵崇德营长的埋葬地改名为柏树咀。幸好是陈明义将军的传记《站在世界屋脊的将军》记录了陈明义埋葬赵崇德的细节。2020年4月,赵崇德老家伏山乡党委书记李献林、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刘宏冰才依此为线索查到赵崇德的埋葬地,并在赵崇德牺牲83年后的迎回其遗骨安葬在老家。此后,陈明义还参加了闻名中外的百团大战。历任冀鲁豫军区作战科副科长、科长以及太行军区先遣支队参谋长,新九旅、新四旅参谋长等职务。1942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他在华北冀南抗日根据地任冀南军区参谋长,和军区其他领导同志一起指挥当地军民粉碎了日军的“铁壁合围”,取得了反扫荡战争的重大胜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陈明义参加了著名的夜袭阳明堡机场战斗</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站在世界屋脊的将军》天泉 李天雄著</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站在世界屋脊的将军》记录陈明义将军</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参加夜袭阳明堡机场战斗的情况</span></p> <p class="ql-block">  <b>[抗战烽火儿女情]</b>1942年秋,由于五分区敌情严重,斗争复杂,26岁的陈明义从新四旅参谋长调任冀南军区第五军分区参谋长。军分区司令员范朝利很关心他的婚姻,范朝利的爱人刘秀英介绍了其老乡河北枣强县肖张镇的革命同志周锦文与他认识,但是由于战争原因,他们只能保持书信往来。1943年春,组织上批准了二人订婚的报告。1944年秋,上级决定调陈明义上太行山,到中共平原分局党校参加整风学习。枣强县委也决定将周锦文调到党校学习。调任前,二人举行了热烈而简朴的婚礼,从此结为了终生的革命伴侣。1944年10月下旬,陈明义已升任冀南军区第五军分区副司令员,其携夫人双双上了太行山,到平原分局党校学习。此时,周锦文同志由一名地方政府工作人员光荣地参加了八路军。二人一生共育三子一女,全家生活幸福美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陈明义将军长子陈亦军纪实文学《东方的红云》</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陈明义将军全家福</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图片来自《东方的红云》一书)</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94年,陈明义将军与夫人周锦文金婚纪念</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七、 横扫蒋军</b></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战争时期,陈明义任豫皖苏军区参谋长,在敌众我寡的艰苦环境中,在张国华司令员、吴芝圃政委的领导下,豫皖苏军民接连攻下10余座城市,粉碎了敌人的“棋盘战术”,坚守了阵地,巩固和发展了豫皖苏军区,为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及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进行淮海战役,实现战略反攻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淮海战役中,因受命直接组织领导战勤工作,陈明义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率部支援前线。</p><p class="ql-block"> 1949年2月,陈明义被任命为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第十八军参谋长,和张国华、谭冠三等十八军领导一起率领部队参加了渡江战役、湘赣战役、衡宝战役和解放大西南战役,转战八省,行程万里,胜利地完成了解放战争战略大追击的历史任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探母——哭坟(陈明义将军离家十八年后)</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信阳著名音乐创作人王森专门为陈明义将军创作的音乐作品《杜鹃映红大别山》</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王森为陈明义将军创作的《杜鹃映红大别山》</span></p> <p class="ql-block"> <b>[探母—哭坟]</b>1949年4月初,18军执行渡江战役前,路过固始县三河尖村,离陈明义的故乡很近了。此时的陈明义已是18军的参谋长了,18军党委批准陈明义回乡探亲。临行前,政治部派人送来十块银元作路费。陈明义给母亲准备了一条花毛巾、一瓶汾酒。他带着参谋、警卫员,一大早踏上回家的路,含泪回到了阔别18年的土门村。哥哥陈培仁专门赶来接他,这时,他才知道母亲已悄然去世多年。他万分悲痛地祭拜母亲,母亲18年前的教诲再次在耳边回响:听共产党的话,走正路,不走邪道!陈明义的内心只有一个念头:我们一定要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把革命进行到底。之后,他又去看望奶娘严干妈,扑在干妈怀中忍着泪对干妈说:“干妈,我永远忘不了你的哺乳之恩!”作路费的十块银元,来时已花三元,留下两元作为回队的路费,剩下五元,全给了严干妈。随后,陈明义依依不舍地挥泪告别了严干妈和培仁哥哥,告别了故乡的亲人,告别了金刚台,匆匆赶回部队去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陈将军老家母亲陈葛氏与长兄陈培仁母子合葬墓</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49年,陈明义将军带着汾酒和花手巾返乡探母</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陈明义将军获悉母亲已去世多年,悲痛欲绝苦坟</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八、 镇守西藏</b></p><p class="ql-block"> 1950年初,党中央、毛主席决定:进军西藏的任务由十八军担任。全体指战员在军党委的带领下,向党中央、毛主席、中央军委和刘、邓、贺首长宣誓:“坚决把五星红旗插上喜马拉雅山”昌都战役后,十八军所属部队及原西南军区支援司令部管辖的工兵辎重部队等组建十八军后方部队,陈明义任司令员兼政委,主要担任运输、修路、修机场、支援前方部队的任务。</p><p class="ql-block"> 1955年,陈明义被授予少将军衔。在西藏军区,他特别重视部队的军事训练和边防建设。1955年,他参加了西藏平叛斗争和民主改革。1962年,他参加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协助张国华司令员在前线制定作战方案,指挥战勤和抢修公路工作,使部队按时开进战区投入战斗,取得了辉煌胜利。</p><p class="ql-block"> &nbsp; 陈明义在西藏军区任副司令员、司令员期间,对三千多公里的边防线上的几十个边防哨卡都多次进行了视察。他两次登上西藏海拔最高的哨所——查果拉哨所勘察地形,帮助边防官兵解决住房、吃水、洗澡、吃菜等问题。1965年,中央军委授予查果拉哨所“高原红色边防队”的光荣称号。</p><p class="ql-block">  &nbsp;1973年12月,陈明义调任成都军区任副司令员兼西藏军区司令员。在此期间,他在改进全区部队建设和战备工作方面又作出了新的贡献。1975年秋,陈明义奉命调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离开西藏。至此,他在西藏工作为共和国镇守边关已25年。他的壮丽年华完全献给了西藏的解放和建设事业。陈明义将军是雪域高原的一座丰碑,一座万古长青的不朽丰碑!</p><p class="ql-block"> [革命胸怀——淡泊名利一心为公]陈明义将军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他尊重领导,热爱战友,无论是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他把这些在艰苦岁月历经磨难甚至用鲜血换来的革命友谊看得非常非常重,他淡泊名利一心为公的高尚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不仅受到党和人民的高度好评,在老战友、老朋友中也是有口皆碑。</p><p class="ql-block"> 1955年授衔时,陈明义将军正在西藏执行全军部队正规化训练任务,并且当时边防建设任务特别繁重,他根本走不开。他的军衔肩章、礼服和勋章都是张国华、谭冠三从重庆带回的。陈明义已看到八一勋章是三级,独立自由勋章是二级,就知道西南军区给他的级别搞错了。因为按照总政治部的规定,红军时期陈明义已经担任了六霍独立营政委,正营职干部;抗日战争时期,他已是冀南军区参谋长,副军级。理所当然应该颁发给陈明义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但是,陈明义没有更多地计较个人名利,将错就错了。给陈明义将军的三枚勋章错了两枚,这件事直到1988年我军第二次实行军衔制时,才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编辑部的同志核实发现。国防部长秦基伟获悉后,询问陈明义本人得到证实,感觉不可思议,对陈明义的做法感到非常的惋惜。陈明义将军就是这样一个人,从不为自己私利给组织添麻烦。</p><p class="ql-block"> 1960年夏,陈明义将军和张贤约、尤太忠、李德生、向守志、梁兴初等同班将军,从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指挥系第一期毕业,军委考虑到陈明义同志已在西藏工作十年,拟将其从西藏军区(时为大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岗位调到北京军区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其西藏军区空出的岗位也已拟好人选。北京军区司令员杨勇、政委廖汉生已向军委建议陈明义任北京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但当时因为西藏刚刚平叛不久,任务还很重,由于陈明义对西藏情况相当熟悉,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向军委提出让陈明义回西藏。总政治部分管干部工作的副主任徐立清中将代表组织和陈明义谈话,给了陈明义自己选择的机会。陈明义将军丝毫没有考虑个人前途,他一心为公,想着的是西藏的百废待兴,想着的是巩固祖国的边防。他毅然回答:“回西藏!”,徐副主任迟疑地望着陈明义,说:“你再说一遍。”“回西藏!”陈明义坚定地又重复一遍。当徐副主任问他为什么要选择回西藏时,他的回答是:“我从参加革命到现在,已整整30年,我是党和人民培养的干部。到北京军区工作,体现了军委和总政对西藏边防部队干部的关怀和组织对我的照顾。但是,我反复考虑,在这个时候,西藏更需要我。一方面,我对西藏情况熟,那里问题多,我应当起好表率作用,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另一方面,我最美好和最值得回忆的往事是在西藏度过的,西藏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感谢军委,感谢总政首长对我的关心、爱护。”总政治部尊重了陈明义同志的选择。</p><p class="ql-block"> 1978年,军委办公厅通知陈明义到北京,军委秘书长罗瑞卿同志代表军委和陈明义谈话,告知陈明义他已向邓小平同志提议,调一个对西南熟悉的干部充实总参的领导工作,任副总参谋长,小平同志听后很赞成,把陈明义叫来就是征求他的个人意见。陈明义表示没有意见,服从军委的决定。随后,罗瑞卿告诉陈明义他要去德国治腿,中央已经批准了,陈明义的任职命令等他从德国回来宣布。8月3日,噩耗传来,罗瑞卿同志在德国因手术逝世。陈明义对罗瑞卿同志的意外去世非常悲痛,此后,陈明义没有收到去北京工作的消息,他也再没有向组织询问过此事,也没有向家人提起过。这件事,直到2004年2月25日,在怀念陈明义将军的座谈会上,才由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馆武官张存善、《解放军报》记者唐念祖爆料出来。</p><p class="ql-block"> 什么是革命战士的胸怀,什么是共产党人的胸怀,在陈明义将军身上,我们找到了最好的答案:一生淡泊名利,把党和国家的事情看得很重很重,把个人的事情看得很轻很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九、金桥司令</b></p><p class="ql-block"> 担任18军后方部队司令员兼政委,负责后方部队全面工作后,陈明义带领官兵全身心地投入到修筑康藏公路和修建甘孜机场的工作中去。他率领筑路部队修建的康藏公路,翻越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穿过14座大山,跨过十几条湍急的河流,从1950年4月开工至1954年12月竣工。筑路官兵们冬去春来,含辛茹苦,征服重重困难,终使全长2255公里的康藏公路在世界屋脊上通车。这在世界公路史上也属罕见。西藏人民将康藏公路颂为“彩虹”,誉为“金桥”,称它为通向光明的幸福大道。而对指挥修建这条公路的陈明义同志,藏族人民称他为“金桥司令”。</p><p class="ql-block"> &nbsp; 1961年,周恩来总理亲自点将,让陈明义担任中尼公路工程指挥部指挥长、党委书记职务。陈明义不辱使命,在这条全长930公里,横穿喜马拉雅山,途经6座大山、数十条河流,海拔高低落差较大的线路上,和陈子植副指挥长等同志一起带领万余名施工官兵和藏族民工,经过3年的艰苦奋战,终于使中尼公路全线贯通,谱写了一曲歌颂中尼人民友谊的新篇章。</p><p class="ql-block">  &nbsp; 陈明义不仅为修筑高原公路作出了贡献,在开辟世界屋脊的通天大道—飞机场工程方面也屡建功勋。</p><p class="ql-block"> &nbsp; 陈明义为西藏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呕心沥血,受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赞扬。1965年,陈明义在北京参加中央军委扩大会议时,和与会同志一起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首长的亲切接见,并与之合影。毛主席与他握手时说:“你在西藏十几年修路造桥,为西藏老百姓做善事,贡献很大啊。”周总理向毛主席介绍说:“他是大别山老区的‘红小鬼’呀!现在成筑路工程的专家了!”1975年,刚刚复出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邓小平在成都视察防务时对陈明义说:“陈明义呀,1950年你是十八军参谋长,以后又当了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一干就是20多年呀,你熟悉西藏,是西藏的“活地图”,西藏建设好了,西南国防就巩固了。”1999年,江总书记到成都视察,看望成都军区的老同志时,与陈明义亲切握手,并称赞说:“你是‘老西藏精神’的带头人,是西藏的功臣!”党的三代领导核心都在不同时期给予陈明义以赞扬和鼓励,这是他一生的殊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十、 情系故乡</b></p><p class="ql-block">&nbsp; 陈明义将军的故乡河南省商城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红四军、红25军、红28军等多支主力红军在此创建,走出了1位上将、8位中将、43位少将共52位开国将军,与湖南平江并列全国第三大将军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商城起义爆发地、经典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诞生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中心豫东南革命根据地首府所在地、红25军长征先期出发地、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坚守地、抗击日寇入侵血战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立足地、鄂豫解放区首府所在地。在这里爆发的商城起义是河南省第一次成功的武装起义,起义成功后,在商城成立了河南省第一支工农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2师;商城是红军攻打下河南的第一座县城;建立了河南省第一个在县城建立的县级苏维埃政权——商城县苏维埃;开辟了河南省第一块革命根据地——豫东南革命根据地。革命战争年代,将军的故乡仅有30万人口,先后有十万英雄儿女投身革命,近八万人牺牲,可谓是“家家有红军,村村有烈士;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牺牲和贡献。</p><p class="ql-block"> 陈明义将军深知家乡大别山革命老区里人民的困难,十分关心生活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积极地为他们脱贫致富出主意、想办法。商城人民对将军有着深厚的感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陈明义将军长子陈亦军、女儿陈蓉燕回忆父亲</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陈明义将军长子陈亦军上党课讲授陈将军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陈明义将军回故乡时与侄儿陈启鑫一家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陈明义将军83岁高龄时患眼疾仍亲笔签名</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将《高路入云端》赠于大嫂桂福荣</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笔者为收集陈明义将军的故事采访陈亦军时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情系故乡,叶落归根</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陈明义将军长眠于商城革命烈士陵园红军梦园</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02年,成都军区为陈明义将军题写的纪念碑文</span></p> <p class="ql-block">  2002年,成都军区原副司令员兼西藏军区司令员陈明义,因病医治无效,于5月24日14时10分在成都逝世,享年85岁。次年5月24日其骨灰运回现安葬在河南省商城县革命烈士陵园红军梦园,实现了他陪在母亲身边的夙愿。</p><p class="ql-block">(部分内容节选自陈明义将军革命回忆录《高路入云端》&lt;杨星火著&gt;、《站在世界屋脊的将军》<span style="font-size: 18px;">&lt;天泉、李天雄著&gt;、陈</span>明义将军长子陈亦军纪实文学《东方的红云》)</p><p class="ql-block"> 特别鸣谢:商城县委组织部、退役军人事务局、伏山乡党委政府、商城县革命烈士陵园、伏山乡里罗城村委会、七里山村委会;陈磊、岳蔚、黄启彬、武洋、陈启鑫、夏文学、余婷,音乐制作人王森,视频剪辑陈锟,拍摄张星;陈明义将军长子陈亦军、女儿陈蓉燕、侄儿陈启乐、陈启鑫、侄孙女陈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金刚台管委会警务区 杨先强整理)</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