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诵润心智,习惯益终身——下柏小学三年级晨诵纪实《望月怀古》

🐰

<p class="ql-block">  清晨,美好的开始,我们三年级小可爱们早已来到美丽的校园。听,琅琅读书声一浪高过一浪,我们没有浪费这金色的早晨,金子般的时间。看,连阳光都听得入迷,偷偷地钻进充满诗意的柳树下…… </p><p class="ql-block"> 本周,下柏小学三年级将张九龄的古诗《望月怀远》作为晨诵内容!</p> <p class="ql-block">[知人论世]</p><p class="ql-block">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他的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有《曲江集》。誉为“岭南第一人”</p><p class="ql-block"> ●张九龄七岁能文,终以诗名。他的诗,有不少是应制之作。但一些赠答、写景、抒情的诗篇,感情真挚、词藻清丽,晚年遭谗言被贬后所作的《感遇》诗十二首,风格转向朴实而道劲,寄兴讽喻,与陈子昂的《感遇》诗相近,对扭转初唐以来形式主义诗风有所贡献。后人评论唐诗的转变,多以陈、张并称。清朝人士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道:陈子昂、张九龄“独能超出一格,为李、杜开先”。</p> <p class="ql-block">[品鉴赏析]</p><p class="ql-block"> 《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紧扣题目,第二句由景入情,转入“怀远”,直抒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三四两句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五、六句承接三、四句,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结尾两句进一步抒写了对远方亲人的一片深情。</p><p class="ql-block"> 全诗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意境幽静秀丽,构思巧妙,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来到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手捧晨诵本开启了古诗诵读——自由读,小组赛读,前后桌互查等等不同形式的诵读,以熟读成诵。</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抑扬顿挫的诵读后,将自己对古诗的理解演绎出不同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  晨诵是一种优秀的习惯,只要用心培养,它会带给孩子们别样的体验,成为孩子们学习生活中美好的存在。</p>

晨诵

张九龄

望月怀

古诗

三年级

诵读

曲江

诗风

感遇

下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