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厦门是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是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与风景旅游城市。在厦门,我先后游览了鼓浪屿、植物园、南普陀、胡里山炮台、曾厝垵等风景名胜,留下了难忘而美好的记忆。</p> 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别名圆洲仔,明朝时改称鼓浪屿。因涨潮水涌,浪击礁石,声似擂鼓而得名。隶属于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街道,与厦门市区隔海相望,面积1.87平方公里,人口2万余,是厦门最大的岛屿。岛上气候宜人,四季如春,鸟语花香,素有“海上花园”之誉。 鼓浪屿融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于一体,是观光、度假、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海岛风景文化旅游区。主要景点有日光岩、菽庄花园、皓月园、钢琴博物馆、郑成功纪念馆、天然海滨浴场等。201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最美五大城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鼓浪屿是“建筑博览馆”,许多建筑有浓烈的欧陆风格,古希腊的三大柱式陶立克、爱奥尼克、科林斯各展其姿,罗马式的圆柱,哥特式的尖顶,伊斯兰圆顶,巴洛克式的浮雕,门楼壁炉、阳台、钩栏、突拱窗,争相斗妍,异彩纷呈,洋溢着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色彩。 鼓浪屿是“音乐家摇篮”,只要你漫步在各个角落小道上,就会不时听到悦耳的钢琴声,悠扬的小提琴声,轻快的吉他声,动人优美的歌声,加以海浪的节拍,环境特别迷人。据统计,鼓浪屿的钢琴拥有密度居全国之冠,因此有“钢琴之岛”、“音乐之乡”的美称。 日光岩,俗称“岩仔山”,别名“晃岩”,相传1641年,郑成功来到晃岩,看到这里的景色胜过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开,称之为“日光岩”。日光岩耸峙于鼓浪屿中部偏南,是由两块巨石一竖一横相倚而立,成为龙头山的顶峰,海拔92.7米,为鼓浪屿最高峰。 日光岩是鼓浪屿的标志性景点,是切不可错过的必游之地。站在日光岩之巅,沐浴天风、倾听海浪、远眺碧海蓝天、水天一色。近观四面,各国建筑,琳琅满目、争奇斗艳,风格各异。正因如此,才造就了这个属于中国的世界遗产。 与日争光,位于日光岩山顶巨岩的岩壁上,系1935年朱熙楷书直题“与日争光”四个大字,每字高约0.70米,宽约0.65米。左边楷书题款:“民国二十四年三月,汉寿朱熙”。 鼓浪洞天,日光岩东面巨石上的三幅楷书题刻:明朝万历元年丁一中所书“鼓浪洞天”,精彩概括了日光岩仙境般的景色,为日光岩年代最早题刻;清代道光元年林针所书“鹭江第一”,点出日光岩是厦门第一胜景;民国四年许世英所书“天风海涛”,恰到好处指出了日光岩的特点。 日光岩寺,始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999年9月完成总体规划改造。因建于日光岩山麓,每当太阳升起,阳光正射到山石和寺内,故名。 是去日光岩的必走之门。寺庙依山而立,与日光岩风景区相连的部分没有围墙。 寺内建有"弘一法师纪念馆"和"弘一大师纪念园"。弘一法师,原名李叔同,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1936年5月,他来到日光岩寺,并在此闭关8个月。据说弘一大师不仅修行上造诣深厚,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堪称天才般人物,深受人们敬仰。 港仔后海滨浴场,位于菽庄花园西面,两者毗连一起。港仔后的海面又名金带水。据说每年夏秋时节,此处人山人海,游泳者云集,可容数千人游泳。目前是春季,海水还有些凉,沙滩上有不少休闲赏景的人,但未见下海游泳之人。 据介绍,港仔后宽阔沙滩的砂质细软、坡缓浪平、海水流速小,没有鲨鱼出没,每年有5个半月海水温在20℃以上,泳季可达半年之久,每日有两次潮水,宜泳时间六个多小时,是景好、砂好、水质好、气候好的理想天然海滨浴场。 <div> 菽庄花园,位于日光岩南麓海滨。台湾富商林尔嘉于清光绪21年(1895年)携眷内渡,寓居鼓浪屿,1913年始建此园,以寄托对台北板桥故园的怀念,并以其号“叔臧”谐音为园名。1945年抗战胜利后,林尔嘉返回台湾,1951年在台湾逝世。1956年林尔嘉亲人将花园献给国家,成为公园。</div> 菽庄依海建园,海藏园中,傍山为洞,垒石补山,与远处山光水色互为衬托,浑为一体。所造楼台亭榭不一其形,迦桥低栏,形若游龙。园内看海,波浪拍岸,依栏远眺,极尽山海之致,复有岩洞之幽,鲜花满径,绿树成行,为难得之胜景。 菽庄花园是鼓浪屿最美丽的地方,也是最有特色的地方。全园主要分为藏海园及补山园两部分,主要景点有枕流石、四十四桥、钢琴博物馆等。 枕流石,又名“海阔天空”石,“海阔天空”四字为明代书法家张瑞图所书。枕流石出自典故:晋代王武子问孙子“流可枕,石可漱乎?”子答“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林尔嘉引此典故是为了激励自己,以图重振山河。其赤子之心在这园子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上,比比皆是。 四十四桥,因主人建桥时四十四岁而得名。此桥下有闸门,把海水引入园内,构成了大海、外池、内池三处,把大海藏进去。桥身迂回曲折、凌波卧海,宛如游龙。桥上有观鱼台,渡月亭,千波亭。据说明月之夜,游此最佳。 菽庄吟社,1914年创立。林尔嘉一生好学博才,遍览经史,通晓诗赋。每逢节庆,便聚集饱学之士,观月吟诗,放歌吟咏,乐在其中,一度成为清末民初的著名文学社团。 钢琴博物馆,位于菽庄花园的“听涛轩”,2000年1月落成,占地45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两座管楼。陈列了爱国华侨胡友义收藏的40多架古钢琴,其中有稀世名贵的镏金钢琴,有世界最早的四角钢琴和最早最大的立式钢琴,有古老的手摇钢琴,有产自一百年前的脚踏自动演奏钢琴和八个脚踏的古钢琴等。 胡友义,1936年出生于鼓浪屿,一世琴缘,毕生乡情。对钢琴艺术的痴情和对故乡刻骨铭心的爱,让胡友义夫妇在1998年决定把自己收藏的世界名钢琴送回故乡,建立一座钢琴博物馆,受到鼓浪屿区政府的热烈欢迎与配合支持,于是就有了如今的中国首家、世界罕有的鼓浪屿钢琴博物馆。 林巧稚纪念馆,位于鼓浪屿毓园,建于1984年。毓园的建筑,布局自然,园中立着林巧稚大夫的汉白玉雕像,设有“林巧稚大夫生平事迹展览室”,邓颖超同志亲手在园中种植的两株南洋杉,象征着林大夫秀逸高洁的品格。 林巧稚一生从医60多年,孜孜求学,孑然一身,终未成婚。1901年诞生于鼓浪屿,1983年病逝。鼓浪屿人民为了纪念这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于1994年建立了林巧稚纪念馆和塑像。塑像是用汉白玉雕刻而成,身穿白色大褂,凝视远方,神态安详,表现了洁白无瑕的女性形象。 林巧稚,著名医学家、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是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及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院士)。一生亲自接生了5万多婴儿,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皓月园,位于鼓浪屿东部的覆鼎岩海滨,占地3万平方米,沿鹭江之滨铺开,是以海滨沙滩、岩石、绿树、亭阁展布的庭园。始建于1985年,是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的雕像园。其名取自郑成功的诗句“思君寝不寐,皓月透素帏”中的“皓月”二字,寄托对英雄的缅怀和对台湾同胞的思念。 进入皓月园,首先呈现于眼前的,是郑成功及其部将的巨型铜雕像。这座巨型铜雕,长13.7米、高4.7米、耗铜18吨,除郑成功及其分立左右的部将陈泽、陈广、陈永华、杨朝栋比真实体量略大外,其余各路兵马都朝两侧延伸,图幅宽广,颇引人注目,再现了当年郑成功挥师东渡,驱荷复台的历史场面。 整个皓月园的核心建筑,是矗立在覆鼎岩上的郑成功巨型花岗岩雕像,1985年8月落成。雕像高15.7米,重1617吨,由23层625块“泉州白”花岗岩精雕而成,十分威武。 覆鼎岩海拔29.5米,向海中延伸30米,地形险峻,气势磅礴,它与海中的剑石、印斗石鼎足而立。郑成功巨型雕像的落成,让这位虎将之雄威,从此永驻覆鼎岩上。 如今,覆鼎岩上临海顶天立地的郑成功雕像,不仅是皓月园中的主体建筑,而且也是中国历史人物雕像中最大的一座。 皓月园以雕像为核心,辅以仿明风格的建筑群,蓝色琉璃瓦配以石门、石柱、石埕、石阶、石拦和石径,与蓝天、沙滩、海潮、树木、巨岩构成美丽的图画,烘托出幽雅壮美的环境。 大德记浴场,位于皓月园旁边,是一湾干净的沙滩、一泓灰绿的海水。左边皓月园的树林郁郁葱葱,右边是造型逼真的狮子山,边上散落着一些干净的礁石,被称为“最美的海滨浴场”。据介绍,由于树多,这里过了下午一点钟,沙滩上就有很多阴凉的地方,是夏日游泳的最佳海滨浴场。 美国领事馆旧址,坐落于三明路26号,与厦门岛最繁华的鹭江道隔海相望。1844年,鸦片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去,美国政府就派哥伦布来到厦门,在鼓浪屿田尾球埔旁设立了“交通邮政办事处”,并代行领事之职。1865年,该办事处升格为领事馆。1930年,领事馆在原址重建。 英国领事馆旧址,始建于1870年前后,为三层红砖楼,四角出砖入石,结构方正严谨,落地门窗,均配百叶调节阳光,挡避风沙,还饰有壁炉。该建筑是鸦片战争时期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后,厦门正式成为通商口岸的产物,是鼓浪屿早期殖民建筑风格的代表。 三一堂,坐落于安海路69号。鸦片战争后,英美传教士即来到厦门传教,由于鼓浪屿人口较少,仅设有供外国人使用的小型礼拜堂。20世纪以后,随着人口增多,英国长老会派下的厦门港礼拜堂、美国归正教会派下的新街礼拜堂和竹树脚礼拜堂三个堂会,决定在鼓浪屿联合兴建一座教堂。于1936年建成,命名为“三一堂”,寓意三个教堂联合兴建之意,又寓意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教义。 东方鱼骨艺术馆,成立于2006年4月,位于鼓浪屿鼓新路27号(杨家园别墅内),是目前国内乃至国际首家专业鱼骨艺术馆。鱼骨艺术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是著名鱼骨艺术家林翰冰先生潜心研究20多年的结晶(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是一门崭新的海洋文化艺术。 杨家园,位于笔架山东侧,总建筑面积4560平方米,由四幢老别墅组成,为菲律宾华侨杨忠权 、杨忠懿、杨忠信于20世纪初兴建。建筑整体与周边地形、道路和谐共存,错落有致,建筑内的园林,以西式的水池配合中式的假山石,形成中西合璧的景观,可谓建筑中的精品。是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53个核心要素之一。 片仔癀博物馆,位于鼓浪屿安海路6号,这是一座小楼,是建于1908年的蒙学堂旧址(吴添丁阁)修缮后改建而成。中国妇产科学的开拓者之一、被尊称为“万婴之母”的林巧稚,幼年曾在此就读。片仔癀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成药,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普陀寺,为闽南名刹,居于鹭岛名山五老峰前,背依秀奇群峰,面临碧澄海港,风景绝佳。五代宋初,即有高僧依山结庐梵修。明代扩建殿堂,规模初具,清初重修,始改今名。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厦门八大风景区之一。 1924年,改地方寺院为十方丛林。第二年就寺创办闽南佛学院。从此,海内高僧频临弘法,十方佛子竞来求经。称盛一时,驰名中外。 建国后,一度蹶而复振。而今,新构楼堂院舍,鳞次栉比;重修梵宇琳宫,金壁辉煌;常住数百僧众,梵行庄严;复办闽南佛学院,教学相长。古刹新生,法运昌隆,臻历史之鼎盛,划时代之光辉。 南普院寺坐北朝南,依山面海而建,规模宏大,气势庄严,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钟鼓楼、禅堂、客堂、库房、闽南佛学院、佛教养正院等。 南普陀寺有二座11层高的万寿塔,为信士捐建,富有南亚佛教建筑风格。万寿塔前建有莲花池,更显这里是分外清静高洁的佛门净地。 在南普陀寺巧遇“山水欢歌户外队”的一群驴友,这是他们让帮忙拍摄合影留念的情景。他们的阳光和快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看到照片仍为他们点赞祝福。 南普陀寺紧紧毗邻厦门大学,本来很想进入厦大参观的,但因“防疫”工作要求,厦大禁止游人进入。于是,游完南普陀,我便来到厦门植物园游览。 厦门植物园,俗称“万石植物园”,是福建省的第一个植物园,始建于1960年,是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集植物景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是风景名胜荟萃之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植物园占地4.93平方公里,是厦门市开发较早的重点风景名胜之一。厦门旧有24景中,这里就有六景:万笏朝天、中岩玉笏、天界晓钟、太平石笑、紫云得路、高读琴洞。新厦门20景中,这里也有三景:万石含翠、天界晓钟、太平石笑。 根据科研和游览需要,植物园内建有松杉园、玫瑰园、棕榈园、荫棚、引种植物区、药用植物园、大型仙人掌园、百花厅、兰花圃等20多个专类园和种植区,栽培3000多种热带、亚热带植物。其中有被人称为“活化石”的水杉、银杏,有世界三大观赏树中国金钱松、日本金松、南洋杉,以及名贵的仙人掌等奇花异木,是一座秀丽多姿、四季飘香的游览园林。 南洋杉草坪,是园内具有明显特色的景区之一,种植高大挺拔的各种南洋杉,恰到好处地利用缓坡地表现高、大、宽、广的意境,是游人休憩、嬉戏的场所。这里最宝贵的是邓小平同志1984年视察厦门特区时亲手种植的一株大叶樟树,已由当年的一棵幼苗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为植物园增辉不少。 仙人掌世界,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主展区含室外展区和展览温室两大部分。这里有国内自行栽培最大的,在中国首届花博会、香港花卉展览和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屡获殊荣的金琥王,有国内罕见的鬼、神仙玉、龟纹木棉、青紫葛、武伦柱,还有从南非引种的生石花、棒叶花等多肉植物小盆栽。 雨林世界,占地约16公顷,植物园的两大水系之一樵溪横穿其中,厦门旧二十四景的“紫云得路”和“高读琴洞”就在其中。以有宽大的板状根、具滴水叶尖、茎上开花、绞杀现象、附生等特点的雨林植物为主,加上人工高压化水成雾,营造出一个亦幻亦真的奇幻世界。 雨林世界正常开放时,每天都会有定时“雾森”开放,即在雨林世界中打造的人工喷雾,穿梭在茂密且雾气缭绕的植物间,给人的感觉恍若来到了仙境,堪称厦门“最仙”的景点。置身其中,恍若来到了神秘的热带雨林之中。 在雨林世界,除了游人外,还吸引了许多新郎新娘前来拍摄婚纱照片。在绿色植物及白色喷雾的映衬下,眼前所看到的画面,真如童话世界般的梦幻与美丽。 万石莲寺,位于“万笏朝天”巨石下方,因寺周多巨石,故得此名。相传为唐代开元年间所建,是厦门最早的寺庙之一,已有1000多年历史。后来几经兴废、重修,现为厦门开放后由新加坡佛教总会会长宏船法师重修。 澎湖阵亡将士之灵碑,位于万石山中岩寺。清康熙22年6月, 施琅率两万大军攻打澎湖,虽大败郑军刘国轩部,但清军亦阵亡329人。康熙53年,福建陆路提督蓝理(曾为施琅部将)在此建祠纪念阵亡将士。现祠堂无存,仅存“澎湖阵亡将士之灵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太平石笑,厦门新20景之一。由四块天然巨石构成,巨石两块相叠,一端贴合,一端张开,另两块巨石顶立,形成石门,自然构成“开口笑”的样子,石门右侧巨石上镌刻“石笑”二字,苍劲有力,书法上佳。因地处太平岩地界,故得此名。石门背后有七言二句:“石为迎宾开口笑,山能作主乐天成。”据说此处也是郑成功当年的读书处,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天界寺,位于万石岩西侧的醉仙岩上,为清初月松和尚募化兴建,昔日寺僧晨间撞钟108下,声闻遐迩,因而有 “天界晓钟”之称,为厦门小八景之一。天界寺与灵谷寺、报恩寺鼎立而三,号称“金陵三大佛寺”。 天界寺前有巨石掩覆成洞,名“醴泉洞”,洞中有井,称为“仙井”。沿寺后拾级而上,有“问仙路”、“仙迹石”、“石棋局”、“灶浴盆”等景。顶峰巨石刻“天界”二 字。现为厦门佛教重点开放寺院,又是旅游重点景区,来自国内外的十方善信和游客,络绎不绝,甚为隆盛。 胡里山炮台,位于厦门大学胡里山海边,建于清光绪17年(1891)至22年(1896)。总面积7万多平方米,城堡面积1.3万平方米,分为战坪区、兵营区和后山区,内开砌暗道,筑造护墙、弹药库、兵房、官厅、山顶瞭望厅等。炮台结构为半地堡式、半城垣式,具有欧洲和我国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历史上被称为“八闽门户、天南锁钥”。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炮台用花岗石条建造,并以乌樟树汁和石炭、糯米拌泥沙夯筑而成,坚固异常。整个建筑糅合欧洲半地堡式和中国明清时期防御阵地的结构模式,形成科学合理的防御体系。用优质花岗岩筑成的城门、城墙、城楼、护城壕、清兵营房和炮台等保留完整,是研究我国海防军事史、洋务运动史和兵工构筑技术的珍贵史迹。 胡里山炮台的主炮,是1893年购自德国克虏伯兵工厂的一门28生(280mm)克虏伯大炮,至今保存完好,被鉴定为“世界现存原址上最古老最大的十九世纪海岸炮”,并荣获大世界基尼斯最佳项目奖。 克虏伯大炮,口径280毫米,炮重87吨,炮长13.9米,仰角可达30度,炮轮规道直径7.36米,炮高4.6米,宽5.29米,可360度旋转,有效射程19760米,每分钟可发射1-2发炮弹,威力巨大,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海岸炮,被称为“炮王”。 胡里山炮台在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尤其是1937年10月抗日战争爆发后,日舰在飞机的掩护下进犯厦门,炮台守军予以猛烈还击,并击中日舰一艘,迫使侵略者退出厦门海域。1938年5月,日军从五通泥金村一带登陆,翌日全岛沦陷。日军占领胡里山炮台后将两门15生大炮运走,克虏伯大炮因炮体巨大无法运输而保留下来。 胡里山炮台的指挥中心,位于胡里山中部低洼处,埕地开阔,呈长方形,集兵营、仓库、训练场地、护城壕、地下暗道等于一身。当初建设者充分利用天然地形,精心布局,错落有致,令人赞叹! 胡里山炮台地理位置独特,东面与金门岛隔海相望,南与漳州临海,西与鼓浪屿遥相辉映,北面是繁华市区。多年来,景区注重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经多年打造,现有景点30多个,是一个集观光游览、历史文化体验为一体的主体性景区,已成为厦门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和窗口。 <div> 曾厝垵,别名“曾里”,又称“曾家沃”、“曾家湾”,位于厦门岛东南部,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原本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靠海小渔村,如今已发展成为闻名全国的文化创意村和美食聚集地。周边景点有环岛路、厦门大学、厦门植物园、南普陀寺、胡里山炮台等。是厦门旅游的首选食宿地。</div> 因住在附近,我是晚上步行来到曾厝垵的。只见南洋风格的番仔楼、幽深的小巷、红砖古厝依旧保持着它古老的样子,加上现代的文化创意元素,更显韵味十足。这里汇集了形形色色的文艺小店民宿、各地大小美食、咖啡店小酒吧,可谓吃喝玩乐样样齐全。 曾厝垵是厦门最火爆、名声最大的夜市街。每当夜晚降临,这里就变成了人群的海洋。灯火璀璨,游人如织,越是到了夜晚,这里越是繁华热闹。<br> 随着人潮穿梭在这香气四溢的条条巷道之中,两侧小店里五颜六色的各种美食琳琅满目,会一直撩拨着你的味蕾,让你忍不住就停下了脚步,选择品尝。 到厦门一定要品尝沙茶面,这是厦门的招牌小吃之一,也是最普通最常见的小吃,无论是闹市或深巷,卖沙茶面的小店几乎无处不在。沙茶面是南方饮食,却兼具南北特点,将南北两地面条的特点结合得恰到好处,且又极具独特个性。在厦门期间,沙茶面几乎成为我的主食,每日必食。 <p class="ql-block"> 私以为,犹如成都的宽窄巷、重庆的磁器口、西安的回民街一样,曾厝垵是到厦门旅游不可错过的打卡之地,尤其是喜欢美食小吃的朋友,更不能错过。</p> 图文/编辑:穷游老憨<div> 2021.06 西安</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