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市实验幼儿园幼小衔接家长指导(十)】——生活能自理,独立性才会强

家欢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教养贴士</b></p><p class="ql-block"> 生活能自理,是孩子走向独立的起点。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他们都要学会自己解决可以自理的事情,逐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p><p class="ql-block"> 每年秋季开学,总会有一些关于小学一年级新生的新闻见诸报端。大多数报道都会聚焦于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不会自己整理文具、不会自己包书皮、不会自己剥鸡蛋皮、不会自己系鞋带等,甚至还有不会自己上厕所、不会自己擦屁股的情况。</p><p class="ql-block"> 孩子原本应该在学龄前就熟练掌握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上小学之前,每个孩子都应该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这样才能很快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进入小学,老师们的主要精力都会放在孩子们的学习上,不可能再像幼儿园老师那样细致入微地照顾每个孩子的生活。这就要求每个孩子从入学开始就应该在学校自己照顾自己。</p><p class="ql-block"> 生活能自理,是孩子走向独立的起点。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他们都要学会解决应该自理的事情,如果在本该自理的各个阶段,却没有掌握这个阶段生活自理的基本技能,或者在思想上总是依赖大人,那么,他们就不可能真正走向独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鼓励孩子自己做选择</b></p><p class="ql-block"> 从开始出现独立意识起,孩子就会逐渐发展自主性,开始尝试脱离父母,独自探索。从这时起,父母就要给予孩子自己选择的机会和权利,鼓励孩子自己做一些简单的决定。随着孩子身心发育的不断成熟,父母要把更多的选择权交给孩子,最终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人生做主。即使孩子偶尔选择失误,最终换来的可能也是绝佳的成长机会。</p><p class="ql-block"> 其实,从2岁以后,在每一个成长阶段,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任务,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自己能够独立完成的一些事情。比如,一个2岁6个月左右的孩子,可以自己吃饭、自己背书包、自己整理玩具等等;4岁左右的孩子,可以自己洗脸刷牙、自己洗澡、自己上厕所、自己整理衣服和床、自己清洗盘子等;6岁左右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可以自己整理书包、自己做一些简单的食物、自己叠被子和衣服等。</p><p class="ql-block">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鼓励和支持孩子在每一个阶段学会做自己的事情,而绝不是越俎代庖,包办孩子的一切。否则,我们的孩子将永远无法长大成人,即使生理上长大,心理上也仍然处于孩子时期。一旦养成凡事依赖大人的习惯,孩子自然无法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让孩子在试错中增强自理能力</b></p><p class="ql-block"> 很多父母不愿意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认为“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如果孩子太小,让孩子自己做事,可能不仅事情做不好,还把事情做错,给大人增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p><p class="ql-block"> 没有人天生就会自己做事,孩子的自理能力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试错中学会的。正如每一个人学会走路都需要经历无数次摔倒一样,生活中的每一项技能都需要经过多次尝试才能熟练掌握。如果父母缺少对孩子的信任,对孩子没有足够的宽容,我们就没有理由责怪自己的孩子什么都不会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style="font-size: 20px;">让孩子体验独立做事的成就感</b></p><p class="ql-block">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父母不能急于求成。我们要先给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孩子比较轻松地完成,这样既可以让孩子逐渐积累自信心,又能让孩子体验独立做事的成就感。一旦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能量,他们在下一次的独立行动中就会有更大的动力,收获更多的成就感。</p><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哦~~</p>

孩子

自己

自理

自理能力

生活

独立

做事

事情

父母

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