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滇藏的大教研 一段最美丽的相遇 —— 教育部第二批怒江州教育帮扶纪实(二十二)

正方形

这个周末恰逢端午节放假,本想到福贡县城附近游览一下,不曾想接到贡山县支教团队联合教研的邀请,便开始了一段最美丽的相遇。6月12日至6月13日,应西藏藏族自治区察隅县察瓦龙小学的邀请,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怒族独龙族自治县茨开完小李新和数学工作室及教育部贡山县茨开完小支教教师曾庆明、詹孝宇、吕宗琼,教育部福贡县省定民族完小支教教师李新林、刘红芳应邀前往察瓦龙小学开展了联合教研活动。 6月11日下午,我们从福贡县坐车到贡山县与贡山县茨开完小支教教师会合,12日上午9时,所有教师一起坐车前往察隅县察瓦龙小学。过了滇藏分界点,山路开始颠簸,沿途刚刚清理过的塌方、落石随处可见,感觉有些艰险。我们经过了老虎嘴、鸡爪骨隧道、V字峡谷、大流沙、仙人掌林,大自然的神奇和劳动人民的创造,让我们惊叹不已。最让人惊心动魄的还是大流沙,为了欢迎我们,他不停的在流沙,还打碎了一辆小车的玻璃,我们等了三个多小时后,换乘察瓦龙学校的小车,才成功地冲过大流沙险段。最终大家有惊无险的到达了察瓦龙小学。 12日晚上7时,教育部贡山支教团队的曾庆明老师与大家分享了他的《幸福做教师,做幸福教师》讲座,曾老师的“拿破仑班”的故事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位教师,一个普通的班级有乐队、艺术团,有足球队、足球宝贝,有皮划艇,有小厨神,有志愿者……曾老师因材施教,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又一个的平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精彩。曾老师用爱心和行动唤醒了每一个孩子。 13日上午9时,教育部帮扶怒江支教专家、李新和数学工作室与察隅县察瓦龙乡中心小学开始了“聚焦数学广角·渗透数学思想”教学研讨活动。第一节课由李新和数学工作室成员王玉清老师执教三年级《简单的排列》一课,第二节课由察瓦龙乡中心小学李冬林老师执教六年级《鸽巢问题》一课。两位教师的课准备充分,教师教态亲切自然,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活跃。课后,听课教师们也给予的很高的评价。在评课总结中,我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把握人教版《数学广角》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确定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数学素养。数学知识中有很多好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广角》正是为此给学生提供探索体验的平台,他的教学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记住具体结论,而在于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的过程。二是怎样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简单的排列》一课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把找到的两位数写在黑板上,先肯定学生的主动思考,引导学生观察两位数是不是都写出来了,有没有遗漏或重复,怎样避免?再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寻找写两位数的规律,从而找到方法,并进行优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和领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数学思想。《鸽巢问题》一课,鸽巢问题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有鸽巢问题,如何用数学解释这类现象?我们的数学课需要培养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善于观察、主动发现,并建立数学模型的意识。三是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数学模型。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的在课中要紧紧围绕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拓展运用,不断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13日下午1时,教育部贡山支教教师詹孝宇做了《渗透数学思想 提升学科素养》的专题讲座,詹老师围绕“数学广角”的编排意图、目标定位、内容安排、教学误区、教学策略、教学提示六个方面对“数学广角”进行了解读,让老师们进一步明晰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接下来,教育部贡山支教教师吕宗琼做了《教后知不足 研后有所悟——如何开展学校主题教研活动》的专题讲座,吕老师从为什么要开展教研活动、怎样开展教研活动两个方面给在场老师进行了培训。教,然后知不足,研,然后有所悟。我们要转变“旁听者”的角色,切实做一个“研讨者”“实践者”“推动者”,让我们的思维和行动更有“深度”! 两天的联合教研活动跨越滇藏,扎实精彩。活动拓宽了教研渠道,优化了教研资源,构建了相互开放、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教研新格局,为边疆教育的腾飞打下了基础。 所属基地:陕西师范大学<br>所属工作室:教育部领航名师尹侠工作室<br>支教学校:福贡县省定民族完小<br>帮扶教师所在学校:贵州省安顺市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