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每年的9月份,很多爸爸妈妈会怀揣着欣喜和忐忑把培育了6年的小豆丁送入小学的校园。但是孩子在课堂上真实的表现怎么样,作为爸妈的就爱莫能助了。曾经参观过许多小学课堂教学的我,今天就带你感受一下校园里真实的课堂场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叮叮叮,上课铃声响起,这是一节语文课,语文老师缓缓走入教室,本来嘈杂的教室逐渐安静下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老师站上讲台,放下手里的书,说到,“同学们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请同学们把语文书拿出来,翻到第8页,今天我们学习第一单元第三课,请大家不要再说话,集中注意力听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听到老师这句话,台下会出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一些孩子会马上集中注意力,跟上老师的指示,一一照做;还有一些孩子能够部分跟上老师的指令,把书拿出来了,但是没有翻页,在偷偷瞄其他同学翻到了多少页;还有个别的同学,仍然处于神游的状态,在和同桌交头接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你可能会说,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能够完全跟得上的孩子占大多数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实际数据会让你震惊——这一堂课上,能完全跟上老师指令的孩子能够占到班级的一半就非常不错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这还只是一堂课的最开始,想象一下,每天孩子要8节课,每节课40分钟,按照这样的听课效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连续不断一直能跟上老师讲课内容的也就能够占到班级人数的20%。显而易见,能够完全跟上老师上课内容的孩子,成绩一定差不了。反之,跟不上的孩子,成绩又怎能好得了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因为是否能够跟得上老师的上课指令和内容,会直接作用于孩子的上课听讲效率,也就是孩子是否能够学得会知识,最终所有的表现都会体现在每个孩子的考试成绩单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为什么同一个班级的孩子,听到老师同样一句话,有的就能跟上老师的指令,有的不能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们先来找找原因,然后我再重点给你讲解,到底怎么能够让孩子在上小学后,轻松跟上老师的上课指令和内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其实,老师这听起来貌似很简单的一句话,包含了三个指令:</p><p class="ql-block">1. 把语文书拿出来;</p><p class="ql-block">2. 翻到第8页;</p><p class="ql-block">3. 准备开始上课,要把注意力收回来,停止玩耍和说话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要完成这3个指令,孩子的信息加工过程要分为4步:</p><ul class="ql-block"><li>听见老师的话,这就需要孩子的注意力非常集中;</li><li>知道老师说得话很重要,是和自己有关系的——很多孩子在听老师说话的时候,甚至不知道这是和自己有关系的;</li><li>听懂老师的指令,捕捉到关键信息;</li><li>执行老师的指令,也就是将老师的话变成自己的行为。</li></ul><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这一系列的信息加工过程,就是孩子的听力理解力的体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孩子上小学时的听力理解力,是0-6岁听力积累的直接结果。</b>你想想看,在上学前的6年里,每天有20000字听力输入量的孩子和每天只有2000字听力输入量的孩子,听力理解力自然不是一个水平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在孩子6岁以前,给孩子做好充分的听力输入,培养孩子的听力理解力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方法很简单,接下来,我就给你介绍2个方法。听力理解力的培养,关键在于让孩子多听,和孩子多互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第一个方法就是,妈妈多使用描述性的语言,爸爸多使用解释性的语言,和孩子多说话。</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所指的说话,绝不是“叨叨”。叨叨就是指无意义的重复性语言,比如“你怎么又不好好吃饭”“你怎么又不听话”“你小心一点”,这样的语言输入,对孩子的听力理解力培养没有太多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怎么说才有利于孩子的语言发展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借助你和孩子的共同注意扩大语言输入的范围。共同注意是一个心理学术语,也叫联合注意,是指孩子在能使用语言表达之前,就已经对身边的事物感兴趣。在这个时候,妈妈要做的就是,顺着她的注意力,描述她看到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比如,妈妈看到孩子抓起了一块海绵玩具,妈妈就可以跟孩子说,“宝宝,你喜欢这块玩具呀?这是一块什么颜色的玩具?对,它是蓝色的,而且是天蓝色的,跟天空的颜色一样。”此时手可以指天空。“你今天穿的上衣也是蓝色的对不对?”此时手可以指孩子的上衣。“这块海绵玩具是个三角形的,哈哈,咱们家现在不太容易找到三角形的东西。”在这样的一段话里,跟颜色和形状相关的关键词反复出现,能够极大地刺激孩子的听觉系统,让她能够更快地理解妈妈的话,积累起不同的词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3、4岁的孩子对万事万物越来越好奇,经常会问为什么。“蚂蚁为什么会搬家?”“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大海为什么是蓝色的?”爸爸可以珍惜这样的机会,借助孩子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给孩子解释其中的原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当然啦,有些问题可能爸爸也不知道,很快会被孩子的为什么问得张口结舌,这时亲子阅读就必不可少了,可以借助书籍回答孩子的问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第二个方法,和孩子一起做互动游戏。</b>孩子的天性就是从游戏中学习。我们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互动游戏来增加听力输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这个游戏,叫做你画我猜,孩子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一幅画,你来猜她画的是什么。比如孩子画了一只可爱的小兔子,你就可以使用描述性的语言,用提问的方式,和孩子确认答案,“这是一只小动物吗?”“她是吃草的吗?”“她是白色的吗?”“我们家里有吗?”……通过这些描述,一方面可以实现和孩子的互动,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大量的语言输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这个游戏还可以变换不同的玩法。在孩子四、五岁以后,你来用语言描述一只小动物,让孩子来画,比如,你说出这样一段描述“从前有一片森林,森林里有一个小木屋,木屋里面住着一只狐狸。狐狸还有一个漂亮的花园,种满了青青的草和五颜六色的花……”,然后让孩子根据他的理解画出这幅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最后,我来给你总结一下,在孩子上小学以后,听力理解力会直接影响孩子是否能够听懂老师的上课指令和授课内容。而且,孩子的听力理解力,是在0-6岁的日常积累中培养起来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文中,我介绍了两种培养孩子听力理解力的方法:</p><p class="ql-block">1. 妈妈多使用描述性的语言,爸爸多使用解释性的语言,和孩子多说话。</p><p class="ql-block">2. 爸爸妈妈和孩子多做互动游戏,如你画我猜,或我说你画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你学会了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教育地址:7.1视界树果教育2号楼20层2005室</p><p class="ql-block">电话:</p><p class="ql-block">亚丽老师:15836933955</p><p class="ql-block">从老师:1352520109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