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7年11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题为《携手打造中老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的署名文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他指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军民积极支持老挝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200多位中国烈士长眠于这片他们战斗过的热土,用生命筑起了中老友好永不磨灭的丰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段剑英就是这200多位烈士之一,一个特别优秀的青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0年,24岁的段剑英从大学走进了军营,成为一个空军见习干部,这是他刚刚走出校门的样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与段剑英相处的时间仅仅只有三个多月,他却成了我一生的记忆,就在那闪光的相册里面,陪伴着我一生闪光的记忆。 我是1971年1月底调到五连的。因为部队执行作战任务,除了主官,所有的干部都是双线配置。几个月以前还是大头兵的我,迅速“进步”成为连队的副指导员,从六连调到了五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为了进一步加强全连的战斗保障,连党支部对全连干部在战斗中的岗位及责任做出了具体分工。因为我当过指挥仪班长,也有各个测手的操作经历,熟悉指挥仪专业。据此,连队党支部决定由我分管雷达仪器排的作战训练以及政治思想工作。作战时雷达仪器排长惠有在雷达车就位,负责雷达班的现场指挥和全连的协同;我在指挥仪班就位,负责指挥仪协助班长指挥、观察操作情况、提醒纠正操作遗漏、处置突发情况。为了工作方便我就住在了指挥仪班,和班里的战士们朝夕相处在一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照片中的这个仪器就是指挥仪,它是高射炮炮连的大脑,在测手的操作下,它能够根据运动目标的各种参数准确的计算出正确的提前量,联动火炮自动对目标实施射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仪器后踏板上别是光学一、二、三测手的战斗位置,前面举旗的是班长位置,旁边是四测手位置,也就是段剑英战斗作战位置,那次战斗中,我就站在班长和段剑英的中间,这是我们最后一次为了同一个目标齐心协力,最后一次的紧密相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从六连调来的时候,一见到他就有一见如故的感觉,总是感觉在哪里见过。想起来一次路过球场,远远的看见一堆打球的战士当中有一个身材匀称的高个子,他的身手敏捷,动作娴熟,身体协调,起跳投篮舒展精准。喜欢打篮球的我赶忙询问身边的人“他是谁?”,才知道他是刚刚分配到五连的北京工学院的大学生,因为当时有事我就匆忙的离开了,没有近距离看清他的相貌,这是和剑英第一次的见面,记住了五连有一个会打篮球的大学生。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他清秀开朗,高挑匀称,真诚的微笑常常挂在脸上,和战士们身上的泥土、汗水一样多,一样的大嗓门说话,一样的嬉戏,一样的开怀大笑。如果不是戴着一副眼镜显得有些书卷气,和我们的战士放在一起,根本就看不出来他是部队里面凤毛麟角的大学生,更不知道他出身在一个高干家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时部队的政治学习除了紧跟形势的学习内容以外,就是革命英雄主义教育了。我一般都在指挥仪班参加学习,听到他的发言就感到他的勇敢无畏是来自于内心,来自于红色基因的传承。他说,军人并不是以不怕死为荣,是以报效祖国、献身使命为荣......我们能有机会上战场,能像我们的父辈那样把自己的血汗乃至生命献给自己的祖国......这样的光荣不是谁都能有的......是我们的光荣,也是我们同学、朋友和家庭的光荣。 在部队前线教育的学习讨论中,他的发言从不敷衍,也没有情绪的抒发和感情的冲动,每次发言总是力求在精神层面强调革命英雄主义的立足点。他的款款道来让人入脑入心。也让我这个政工干部受益匪浅,记得他是这样说的:国威、军威是我们军人,特别是在战场上的军人,用血汗和生命拼挣来的,是我们的前辈和我们现在一样的许许多多的军人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支撑起来的......军人的使命就是用生命捍卫祖国的安危。军人的信仰就是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的发言还记在(我的日记)我的心里。这也就是他,一个大学生更能铭志的表述,也是他一个大学生的军人情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和他还有副连长李心平(也在“五一四”战斗中牺牲了)算是“气味相投”的一伙,可能与我们都是学生兵背景有关,相互之间有些心照不宣吧,虽然我们才是初中毕业,加之我们都是干部,相对少了许多对于战士们的约束,晚上有空的时候,我们都要坐在一起聊上一会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五一四”战斗的前一天晚上,我们三个又凑到了一起,那天是我们陪着李心平巡视完当天掩体修筑的情况,看着时间还不晚,就索性边走边聊了起来。那天心平心情很好,情绪也是得意洋洋的,他突然降低了声调对我们说,给你们看一个人吧,他打开皮夹在我们眼前一晃,一个姑娘的照片在我们手电的光亮中闪了一下。然后就是在我们的胁迫下,心平答应了要老实交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急忙回到竹棚(宿舍)抹好防蚊油,拎上小马扎,打开手电筒,跑到室外聚到了一起,姑娘的笑容在三道手电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灿烂了。段剑英对着心平说,这么好的身段一定是个跳舞的好手。这让心平更加兴奋了起来,非要段剑英这个老大哥老实交代他的她不可,非要段剑英把她的照片拿出来不可。不料一贯持重沉稳的段大哥竟然显出一些羞涩,嘴里嗯嗯的搪塞着,脸上却浮现出掩饰不住得意的桀然微笑,最终约定明天给我们两人看“她”,并细述他们之间的“故事”,那晚我们就带着对明天的期待入睡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然而在第二天的 “五一四”战斗中,他和心平在那一刻永远地停留在了流芳的英年之中,再也不会回来了,再也不能见到他了。他走的太匆忙,只带走了自己的青春芳华与他相伴。世间明天的晚上再也不属于他了,明天的故事也随着他永远地远去了,但是我的心里记下了我曾有过一个好“嫂子”,记下了他想起她那微醺的样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后来听到一位处理烈士善后工作的同志说,他们到段剑英家的时候,才知道他的爸爸是一位身居高位的老革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扶着着由于悲痛而不能自已的段妈妈接待了他们。老人家们没有对部队提出任何要求,只是一再感谢部队对段剑英的教育和培养,让段剑英成为一个英勇顽强军人,成为一个不怕牺牲的功臣,成为胸怀天下奉献自己的人,成为让家庭感到骄傲的人。他们坚决不收部队带给他们的慰问金,还一再催促前来的同志早些返回部队去做更重要的工作,不要在这里耽误时间。这是多么可敬可佩的老人啊,这才是胸怀天下奉献自己的国家脊梁的风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段剑英就是在这样的家庭成长起来的,我们更要像怀念段剑英那样牢牢地记住老一辈革命人薪火相传的高贵品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后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段剑英是在五月十四号的那场战斗中牺牲的,一篇对那次战斗的回忆文章记录了他在战斗中的表现,引用如下: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部队一等后,我在指挥仪前踏板上站在班长刘庆凡和四测手段建英同之间的位置,能够清楚的听到从他们耳机里面连续传出指挥所通报的目标方位.....四测手段剑英核迅速装定好气象修正量,配合班长引导二、三测手捕捉目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二、三测手跟踪平稳后,一测手测准距离后大声报告:“距离好!”,班长依据距离显示窗的显示报出了第一个距离:“目标37公里!”,四测手段剑大声通报:“高度四千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3当目标进入10公里后,班长就每隔200米报读一次距离、同时四测手也报告一次目标高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拐洞!(7000米)六八!(6800百米)六六(6600米)!敌机越来越近,快快开炮啊!我急迫的盼着赶快开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个阶段我又听到了测手报告敌机投弹,然而指挥仪全班人员依然不为所动的保持着沉稳的操作节奏。我清楚的记得段建英在敌机投弹时报出的目标高度为三千(3000米),看来敌机由4000多米的高度很快就下降到3000米的变化是为了增加命中率而采取的下滑(俯冲)投弹方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正当密集的炮弹划过天空射向敌机的时候,一个刺耳尖厉的啸爆声拖着长长的声调由远而近,头脑里立刻闪出一个老兵——我的父亲对我讲过,只有在炮弹落点附近才能听到这样的呼啸声。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回想起当时的情形,这个战斗集体的每个士兵是那样全神贯注地履行着一个军人的战斗职责而置其它于不顾!各测手在高倍瞄准镜和测距机里清清楚楚的看到了密集而来的导弹、炸弹,但是他们却丝毫不为所动,沉着的牢牢地瞄准敌机,紧紧地跟踪目标,稳稳地精心操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英雄的战士倒在了血泊之中,时间仿佛在这一刻戛然而止。烈士躯干支离的倒在血泊之中,刘庆凡依然紧紧的地握着指挥旗、段剑英的手中还牢牢地握着被炸得剩下半截的话筒……他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诠释了军人生命不息,杀敌向前的军人使命,展示了“为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的求胜精神,他们以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实现了军人报效祖国的最高境界和杀敌立功的军人职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就是对我们实施攻击的美国空军F-4战斗轰炸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敌机中弹坠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是那次战斗中,敌机投下的落到六连阵地上面没有爆炸的子母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阵地瞬间一片寂静,烟雾过后,我们伤亡的战友躺倒在一片片的血泊中。我被耳边一阵阵昆虫的鸣叫唤醒,这时候才移动目光左右看看,与我咫尺之隔的左边躺着的人半个头颅已经没有了,但一眼就看出他是段剑英......这时,阵地方向不断传来了“为战友报仇!”“毛主席万岁!”“打到美帝国主义!”……的呼喊声、口号声。心里又是一紧,知道阵地也受到了攻击,一定也有伤了亡。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小彭顺手撕开急救包就给我包扎起来。他把我头上的凝血用手乎撸下来,顺手就抹在我的衣服上,看到这一把把暗红色像豆腐末的血,脑子里一下闪出了段剑英的样子,心里突然跳疼了一下。当时因为指挥仪班的主要测手都是双线配置,钢盔的数量不够每人一个,每次战斗段建英都把钢盔让给了其他战友,如果段剑英戴着钢盔也许他真的就不会牺牲了,可是没有如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高度两千七!”这是段建英在战斗中报出的最后一个数据,也是一个军人为了胜利尽到的最后努力!战后,段剑英荣立二等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当年战友们的相貌依然清晰如新,犹如永驻军魂的塑像在我的心里呼之欲出,这些年我的心儿随时和他们相聚在那为国杀敌的战场上。那次战斗五连指挥仪班九人参战,五人牺牲,三人重伤。五位烈士是:班长刘庆凡、四测手段剑英、二测手宋成林、预备一测手李宝玉、油机员李桂云。请不要忘记这些战友的名字,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军人献身使命的壮丽赞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为了表彰他们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勇敢作战,誓死为为“五个伟大”争光的英雄事迹,经成都军区空军指挥所党委批准,五连指挥仪班荣立集体一等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段剑英是集体一等功的功臣之一。</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