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中徐氏家族的闪然点滴

徐根华(琨塔)

.土地革命中徐氏家族的闪然点滴 <p class="ql-block">写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日前</p> <p class="ql-block">&nbsp;我的祖藉地是南通如皋市江安乡九甲村。处于如皋市的西南方,与靖江和泰兴三市之交,离西北方的泰兴黄桥镇约25公里,离正南方的靖江西来镇约11公里,又离长江边20公里。</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翻阅家谱:据古谱所载,我东皋徐氏第一世始祖为宋代徐积。徐积(1028-1103),字仲车,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早年曾从胡瑗学。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因耳聩不能出仕。后以近臣推荐,为楚州教授。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以孝行著闻,著有《节孝集》三十卷、附录一卷。《宋史》卷四五九有传徐积生活的年代为北宋末年,其子孙为避战乱,散处四方,有的随朝廷南迁有的迁居他处。元朝末年,十二世孙明典生一元公,其时战乱频仍,为避战乱,明典公携妻小隐居摩诃山(俗名虾蟆山,位于如皋石庄南二十里,南临长江,半在江水中,后因江流改道逐渐消失)。其子孙们经过百岁千秋历史长河的沉积,如皋江安乡的六甲村和九甲村, 逐渐成为东皋徐氏家族子孙的栖居之地。</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据经引传现在识悉:徐氏世系,以字定辈分为,芳、名、永、远、相,“远”字取辈分为33代,“永”字取为我父辈,“名”字取为我祖父辈,“芳”字取为我曾祖父辈。</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岁月远去,记忆永存。1972年清查林彪集团事件结束后,政治形势有所改善大批老干部得到解放恢复工作。此时,有些南下老干部逐步与我家取得了联系。文革中家庭受到冲击地我们子女们,是多么渴望政治上的袒护啊!感觉十分荣幸呀!特意专程来上海看望我们的父亲和母亲,在他们交淡之中和父亲后陆续诉述与历史记载让我了然一些徐氏家族曾经在民国初期的历史河流中的滴沥。</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1928年4月初, 江苏省委农委书记王若飞到了如皋传达中央革命斗争的方针,部署如皋农民暴动相关事项。“打倒帝国主义、抵制英货日货、反对封建势力、实行减租减息、耕者有其田”等口号引领下, 发动了声势浩大的五一农民暴动义举,徐芳德是组织领导人之一。</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928年5月1日, 泰兴以东乡刁家网为中心,如皋以西乡卢港、江安乡为中心,相互策应声势壮大地如泰五一农民暴动爆发了。在“五一”农民暴动中,徐芳德也打响如泰五一农民暴动第一枪, 从而拉开了如皋武装斗争的序幕。</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徐芳德先烈,六甲村人,“芳”字取为曾祖父辈,1926年夏,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毕业回到家乡任教员,校长。他以此作掩护, 开展革命活动。1927年秋,徐芳德被选为县委委员。此后历任西乡区委书记、如皋县委书记等职。1929年1月27日清晨,徐芳德被敌人杀害于如城北门内眼光庙巷北口, 牺牲时年仅28岁。父亲也曾告诉:在“五一”农民暴动中,六甲村和九甲村中徐氏家族有许多人参与,比如讲:建国后如皋县检察院第一任院长徐名义(六甲村人是我祖父辈)就是当时暴动中的一名红小鬼。</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七十年代末,父亲已是七十岁左右的老人了,怀念故乡思古之情回到了家乡,我陪同着探望心中留恋的亲人们,在如城同徐名义爷爷通宵彻夜地交谈中,多次讲到徐芳德曾祖父和徐永良叔叔,他们这种朝思暮想地怀念情景在我脑中时常会有记忆犹新翻涌着。</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徐永良先烈,九甲村人,“永”字取为父、叔辈,末出五服的族亲叔叔,1928年担任中共如皋县委委员。我父亲生于1908年,属鸡与永良叔叔相差两岁之大。小时候俩人一起玩耍很要好。我父亲由于家中破落11岁来上海小东门学徒维持生活,而永良叔叔在家乡读了几年私塾,是有点文化的人。永良叔叔是一九二八年“五一”农民暴动的参加者, 坚持到1930年10月红14军革命失败时就地疏散, 潜至上海并同我的寄爹找到我父亲。那时我父亲是20多岁小伙子了,岁数甚小的他独自一人闯入大上海,含辛茹苦饱尝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之味。为了生活欲望在上海站稳脚跟,也拜过黑帮头为师傅。大上海尤其是南市小东门地区黑帮㳘氓当道之地,通过黑帮的师傅介绍, 帮永良叔叔和我的寄爹在南市唐家湾附近一家袜厂找了一份修理工工作, 有了安稳落脚点。生活上有了保障,安闲舒适生活环境使兄弟俩很高兴,他们仨人每逢闲时碰面就凑聚一起喝喝老酒. 这样好景不长的情景时间不长只延续了一年左右…… 因为他去洗澡时在澡堂里碰到了也是如皋暴动失败后从老家潜伏到上海来的共产党. 永良叔叔就辞掉这份工作离别安逸生活. 伴随他们到了上海曹家渡纱厂工作, 之后我爸和永良叔叔也有几次见面, 都是在晚上叔叔过来一会儿, 并有人在外面放哨的. 见面的时间都不长,然后急勿勿就走了.据我父亲讲: 永良叔叔也算个头目吧. 大约相隔一年左右时间,永良叔叔在曹家渡纱厂搞罢工时给国民党当局被捕了(永良叔叔被捕时间可能在1932年这年段中吧, )</p><p class="ql-block">&nbsp;&nbsp;永良叔叔被捕后, 我父亲接到通知去监狱看望过永良叔叔几次。被遗送回原籍时, 从上海到南通再到如皋这段路程中,路上一直由我爸陪伴着,花钱伺侯押送人员并雇佣黄包人力车拉至如皋……。没多久永良叔叔就牺牲在如皋县城里了。</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 我的寄爹,如东人。看破红尘出家为僧而终生。做了南市顺昌路庙寺的住持方丈。我出生后为了平安、健康成长。我满月时父亲抱着我乘座人力黄包车过三顶桥后直奔顺昌路庙寺,寄爹特为我做了一场法事仪式,取“琨塔”之名。琨:字典里字义为美玉。佛教文化和玉石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意必吉祥。“琨塔”是寄养之名?还是佛徒之名?小时侯我什么不懂,也不会询问?到现在还是一无所知?记得最后一次父亲带着我去看望我的寄爹是文革刚刚开始1967年7月份,在扫除封建迷信中南市顺昌路庙寺被红卫兵冲了,被毁了,我们家庭也受到冲击。从此&nbsp;我们之间失去了联系……。</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在2019年8月23日晚间看到了条头新闻里一篇: 在历史长河中被人们遗忘的“一九二九年红十四军在如. 通. 启举行红色暴动” 报道时,然而想起如皋烈士陵园纪念馆中徐永良叔叔的简历中“如皋县城被捕” 一说不符历史,臆想在各级政府中反映,年深岁久了,那一代在世人们都仙逝了,我们只能按行自抑吧!</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如泰地区“五一”农民大暴动和红军活动有力策应了中央苏区的武装斗争。 “五一”农民大暴动虽然失败了,当时震撼了国民党南京政府。也为后来的1940年新四军东进黄桥,建立苏中抗日根据地打下了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100年的风风雨雨、100年的坎坷之路、100年的艰苦奋斗、100年的奋发图强,铸就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厦如今的辉煌。历史和人民不会把你们忘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厦是无数先烈们用生命躯体铸成的。那飘扬着的鲜艳红旗,就是你们的热血浸染的。那高矗的胜利丰碑,正是用你们的头颅堆砌的。现在的我们都能这样幸福快乐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能感受这片土地上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露,正是曾经你们用自己坚强的身躯为我们铺设的道路。除了泪水,还有思念;除了感激,还有敬仰!徐芳德曾爷爷,徐永良叔叔和无数先烈们安息吧!</p> <p class="ql-block">据古谱所载,我东皋徐氏第一世始祖为宋代徐积。</p> <p class="ql-block">东皋徐氏家谱</p> <p class="ql-block">六甲村、九甲村。处于如皋市的西南方,与靖江和泰兴三市之交,离西北方的泰兴黄桥镇约25公里,离正南方的靖江西来镇约11公里,又离长江边20公里。</p> <p class="ql-block">如泰农民暴动,又称如泰五一农民暴动、“五一”农民暴动、如泰农民起义,是江苏党组织在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左”倾错误指导下发动的最后一次较大规模的暴动。</p> <p class="ql-block">徐芳德先烈1928年,在五一农民暴动中,徐芳德一声枪响,拉开了如皋武装斗争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土地革命时期,江安乡徐氏家族中牺牲的先烈。</p> <p class="ql-block">土地革命时期下面黑色框中:有一点一点红点,实际上是红五角星,一个红五角星表示一位先烈的姓名。293位先烈。 江安乡牺牲的人数最多。</p> <p class="ql-block">如泰农民暴动,又称如泰五一农民暴动,暴动中心区域。</p> <p class="ql-block">1930年4月3日,根据中央指示,将活动在江苏通海、如皋、泰兴地区的农民武装组建成红十四军。通海特委和红十四军军部在如皋西南乡责家巷(现胜利乡)召开建军大会。通海特委委员张辛宣布:“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正式成立!" 。军长何昆(何坤),政治委员李超时,参谋长薛衡竟,政治部主任余乃诚。下辖两个支队共1300余人。红十四军成立后,展开了进攻老虎庄的战斗,获得初战胜利。接着,将第一、二支队扩编为第一、二师。8月27日,红十四军二师四团六营会同5万余农民,攻下有苏南交通要道之称的南通市五楼桥。10月间,红十四军主力被敌人打散, 张爱萍、黄火青及余下少数部队人员转移到中央苏区,红十四军江苏境内唯一列入中央序列的正规红军部队至此即告结束。&nbsp;&nbsp;&nbsp;&nbsp;&nbsp;</p> <p class="ql-block">何昆(1898年9月25日-1930年4月16日),原名何德晟,字克信,生于湖南省永兴县金龟乡牛头下村。1930年4月16日,何昆军长亲率第二支部及赤卫军,攻打如皋西南的重要战略据点老户庄。在这次战役中壮烈牺牲 ,时年32岁。&nbsp;&nbsp;&nbsp;</p> <p class="ql-block">何坤墓,位于江苏省如皋市磨头镇西南老户庄村。那时交通多么不便呀!骑着自行车到如城去必径此地。&nbsp;&nbsp;&nbsp;&nbs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