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如皋华侨摄影学会红色记忆采风活动</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如皋市华侨摄影协会在如皋市统战部、如皋市侨联的指挥和统一领导下,举办庆祝建党一百周年“重走红十四军之路,探寻革命奋斗历程”主题采风活动,通过走访革命圣地,搜集感人故事,探寻革命纪念碑,弘扬革命奋斗精神,激励革命斗志。</span></p> <h1> <b style="color: inherit;">中国工农红军十四军军长何坤</b></h1><p class="ql-block"><br></p><h1> 在如皋大地上,为革命的解放事业,进行着无数的艰苦卓越的战斗,牺牲过无数的革命先烈。首先我们不能忘记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军长何坤。</h1><h1> 何坤(公元1898-1930年),原名李维森、李德晟,字克信,湖南永兴人。1925年,他入黄埔军校预科学习,加入“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受到周恩来的关怀,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h1><h1> 何坤从小性格刚强,见义勇为,并练就一身好武艺。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在周恩来等共产党人的熏陶下,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四一二”政变后,自军校南宁分校脱险,辗转至广州西郊三水县组织农民武装。12月,广州起义爆发,何坤率部参加,突入城区后弹尽被捕。当晚,组织难友越狱成功,隐蔽月余后离开广州。1929年冬,调任中共江苏通海特委委员。1930年春,中共江苏省委军委派何坤、张爱萍先后到苏北通海,如皋地区筹建工农红军第十四军。何坤和李超时等四处奔走,将分散于各地的游击队员组织起来,经过严格整顿、训练,使这支队伍在政治上、组织上和军事素质上都得了加强。</h1><h1> 1930年2月,他受党的派遣,以红十四军军长兼通海特委委员的身份,化名李维森,同张爱萍等来到如皋东燕庄。他仿照江西红军的组织建制、军事训练、政治工作,对部队进行整训。接着整训如泰地区赤卫队,选拔精干人员组成赤卫军,以配合主力红军,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为了扩大红军的影响,他亲率红军第二支队首战靖江县长安市,再战如皋卢家庄,处决了恶霸地主卢松庭。1930年4月,中共江苏省委决定,正式组建红军第十四军,何坤任军长兼第二支队支队长、李超时任政治委员。</h1><h1> 1930年4月3日,如皋西南乡贲家巷方圆几里内人山人海,会场上红旗招展,锣鼓喧天。江苏省境内唯一的中央序列红军——中国工农红军十四军在这里正式成立。在通海特委和红十四军军部举行的建军大会上,红十四军指战员和周围几十里内的赤卫队员、农会会员、妇女会员、少先队员,扛着洋枪、土枪、大刀、梭标、铁叉等各种武器,兴高采烈地来到会场……13天后,年轻的红十四军军长何坤和他的红十四军用可歌可泣的事迹谱写了一曲为人民解放不屈斗争的壮丽诗篇。</h1><h1><span style="color: inherit;"> 红十四军成立后壮大了革命声势,如泰游击区与通海游击区都有了较大发展。在这两个游击区之间有一个由大地主张符秋盘踞的老户(虎)庄,庄上驻有敌保卫团团部、县警察九分队和省保安队一个中队,高堡深沟,易守难攻,严重地影响两个游击区之间的联系,红十四军与中共通海特委决定拔掉这颗钉子。</span></h1><h1> 1930年4月16日,何坤率二支队及赤卫队,在夜色的掩护下分三路向老户庄发起进攻。守敌防卫火力甚猛,红军渡河受阻。何坤下令组织突击队从东路强攻,眼看庄内守敌阵脚已乱,不料驻吴窑的县警察队从背后突袭过来,如皋、石庄、马坪、刘渡的敌人也增援过来。何坤握着手提式机关枪,率领战士冲锋,很快占领了东头的晒谷场。碉堡里的敌人拼命抵抗,用机关枪对着晒谷场疯狂扫射。紧急关头,何坤对二大队长张爱萍说:“让我对付炮楼上的野狗子!再不解决,如皋城的援敌出来就不好办了!”说着,他登上张爱萍的肩膀,趴在一个草堆子上,用机枪对准炮楼枪眼猛烈扫射,压住了敌人的火力。他趁机高呼:“同志们,冲啊!”战士们见军长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从而士气大振,立即向院内冲锋。在胜利之际,何坤不幸胸部中弹壮烈牺牲,时年32岁。牺牲后埋于西乡,1960年转埋于老户庄。</h1><p class="ql-block"><br></p> <h1> 1960年,如皋县在老户庄为何坤建纪念碑。当年的红十四军第二支队大队长张爱萍亲笔题字:“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军长何坤烈士纪念碑”。<br> 1966年如皋县委县政府举行隆重迎灵仪式,将何坤烈士骨灰安置县烈士馆,后迁移至如皋烈士陵园。1991年如皋烈士陵园树立何坤烈士纪念像。<br> 2009年12月在贲家巷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建军地纪念碑。同时,在如皋烈士陵园西侧建立红十四军公园,现为国家级爱国主义建设基地,国家级4A旅游景区。<br> 2021年4月,如皋市磨头镇重修老户庄何坤纪念碑,修建“老户庄战斗遗址纪念馆”。<br><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重踏红十四军诞生地--贲家巷</b></h1><div><b><br></b></div><h1> 在江安镇贲家巷---红十四军成立之地,我们来到当年的几间老屋前,房屋所有人贲家后人向我们介绍:“我年岁小的时候,爷爷就常向我讲起他难忘的历程。爷爷每每想起他当年亲身经历的场面,仍然心潮澎湃:就是在这几间屋子前面的大场上宣布红十四军成立的,当时到场的有七、八万人,男女老幼,不绝于途,四面八方,向会场集中,紧张空气,冲破了冷漠的清晨。有的扛着大刀,有的握着梭标,有的抬着土炮,喜气洋洋地前来参会。绘有镰刀斧头的红旗,在空中飘扬。还有目不暇接的纸旗,上面写着“打倒地主土劣”“打倒狗队”等标语……</h1><p class="ql-block"><br></p> <h1> “虽然天空下着雨,但群众情绪仍然高涨,继续高呼口号。随后选举县工农革命委员会。经过选举,于咸为主任,徐名耀为经济委员,徐达基为土地委员,徐永良为青年委员,施赤君为妇女委员。县级苏维埃政权在如成立后,乡级苏维埃政权在如也应运而生。1930年6月,江安地区的六甲、朝阳、陈堡三乡,依赖当地农会等红色组织,成立乡苏维埃政权。给爷爷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的战斗场面和许多英烈牺牲的情景, 爷爷也刻骨铭心。“”革命先辈们为革命流血牺牲,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真的来自不易,我们千万不能忘记他们,是何军长他们无数革命英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江山,换来今天的好日子呀!”当地老党员和我们谈了一个多小时,他们始终不肯拆除这几间老旧房屋,这是红十四军建军的历史见证。虽年久老旧,但要坚持保留,特别是朝东两间,还保留着大体原样,它让后人能牢记革命史,不忘挖井人。屋后的这棵百年银杏树,见证的当年的革命战斗历程。面对着贲家人保留着这些历史证物,我们眼前仿佛出现当年动员会的激情宣讲场面,耳边仿佛传来嘹亮激昂的冲锋号声……</h1> <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br></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建军地</b><br></p><div><b style="color: inherit;"><br></b></div><p style="text-align: center"></p><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在贲家巷北侧公路边,矗立着红十四军建军纪念碑,高大的纪念碑上刻着张爱萍将军题字:“中国工农红军建军纪念碑”。进入陵园,进门西边显眼位置处伫立着吴汝连七烈士纪念碑,背面的碑文如下:一九三四年四月二十六日,中共如皋县委书记吴汝连在江安区仓燕头东南处杨二家开展党的恢复工作时,突遭国民党县警队保安团三百多人袭击,激战至弹尽药绝,吴汝连、陈奎、吴桂生、吴茂、李二、丁昌银、萧喜儿光荣牺牲。如皋县人民政府立 2009年12月。</span></div><p></p></h1> <h1><p class="ql-block"> 在苍松翠柏中,吴汝连烈士纪念碑傲然挺立,碑背面东侧,还张贴着一张纸,上面用黑色水笔写下了刚劲有力的几行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高沙土上前赴后继的八位如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县委书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革命军中当头炮 徐芳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拍下遗照上战场 吴亚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铁心干革命的领头人 韩铁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如泰军民一家人 王文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龙华惨案中的如皋人 汤士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未到位的县委书记 穆子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震撼人心的枪声 于 咸</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艰难的第三次恢复 吴汝连</p><p class="ql-block"><br></p></h1> <h1><p class="ql-block"> 纸上记录的八位如皋牺牲的八位牺牲的如皋县委书记,都附载着出生年和牺牲年月日,据此推定他们都很年轻,徐芳德28岁,韩铁心22岁,吴汝连24岁……个个英年早逝,为了革命事业,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崇高的革命理想,坚定的革命信念,豪迈的革命斗志,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的是革命胜利,为的是全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在吴汝连书记的纪念碑上,一位老人用颤抖的手写下了像吴书记那样的八位牺牲的县委书记,写下的是名字和年轮,寄托的是人民心中的哀思,表达的是我们后来人铭记他们的丰功伟绩,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我们不应该也不会忘记他们,是像他们这样的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现在和平幸福生活,我们怎能忘记?</p><p class="ql-block"> 一张普通的白纸,记录着八位为党捐躯的县委书记,她表示了人民群众没有忘记我们的先烈。他们的英雄事迹永远流芳百世。</p></h1> <h1> 在中国工红红军十四军建军地---贲家巷纪念馆中,还伫立着“中国工农红军十四军成立遗址”纪念碑和“如皋县工农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遗址”纪念碑。</h1>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不朽的丰碑--老户庄战斗遗址</b><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在磨头镇老户村老户庄,有着几座不朽的丰碑,那是红十四军军长何坤为革命事业献身之地。<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老户庄战斗遗址纪念馆最高大的是中央的纪念碑,碑上刻着毛主席书写的:“革命烈士万岁”六个红色大字,于上方的红五星熠熠生辉。在纪念碑的右侧有一个黑色的大理石墓碑,格外引人注目。那时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军长何坤的墓碑,碑上刻着“南通市文物保护单位 何坤墓 南通市人民政府公布 1983年6月”</span></h1> <h1> 一代英烈为了革命事业献出年轻而宝贵的生命,长眠在此,年仅32岁。他本是湖南人,却牺牲在江苏如皋;他本名李维森,却隐姓埋名何坤(昆);他本是黄埔军校教员,最早在校的共产党员之一,却冲锋陷阵,身先士卒,英勇献身,在土地革命斗争时期极具影响力。此地,他在这里倒下,也在这里长眠,令无数后人肃然起敬。</h1> <h1> 何坤墓后是何坤烈士纪念碑,碑铭是当年何坤军长的战友,也是红十四军第二大队大队长,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的张爱萍将军题写:“中国工农红军军长 何坤烈士纪念碑 张爱萍敬题”,碑铭撰刻着将军的手写字,多么的刚劲有力。当年,何坤军长就是站在张爱萍大队长的肩膀上,手端机枪,向敌人扫射,也就在那时被敌人的子弹击中身躯,然后光荣牺牲的。张爱萍将军怎能忘记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又怎能忘记这位为国捐献宝贵生命的高级将领呢?张爱萍将军1930年7月回到上海时,就写有《悼念何昆军长》:“通如靖泰义揭竿,工农武装掌政权。老户庄头争战烈,亲举机枪率当先。无情弹丸玉山倾,一腔碧血泪雨连。庆功酒酣酒亦苦,报捷声频声愈黯。何期长诀铭心底,丹心永昭苏北原。”纪念馆内现存的题字物件,有这首张爱萍部长为何坤军长专门题诗,诗中再现了老户庄战役的鏖战场面,表达了对军长的怀念,“无情弹丸玉山倾,一腔碧血泪雨连”,敬佩和哀思逸于诗中,可见将军怀念先烈的深切悲恸心情。</h1> <h1> 在纪念馆最南边还伫立着一块石碑,上刻着“红十四军老户庄战斗遗址”,碑面朝北,面向主碑,背面撰有碑文:“一九三〇年四月十六日凌晨,红十四军从吴庄向老户庄展开进攻,敌军仓惶撤出老户庄据点,入夜,何坤军长率部续攻老户庄,迅速占领庄东晒谷场。为指挥部队攻击,何坤军长登上二队长张爱萍的肩膀,倚着草堆,以手提机枪掩护红军冲锋,不幸中弹,英勇牺牲。天明时,敌人援军已至,红军遂撤出战斗。此战虽未成功,但在红十四军战倒中却极具影响。”这是如皋县人民政府所立。读着老户庄战役的简介,眼前浮现90年前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再现何坤军长冲锋陷阵的壮举。这场战争,何坤军长献出了32岁的生命,在这片大地上播下了武装斗争的种子,对中国革命战争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h1> <h1> 在北面有朱仁静烈士、谢宝贵烈士的纪念碑,还有新装修的老户庄战斗遗址纪念馆,陈列着资料、图片和烈士使用的物件。在老户庄战斗遗址,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的革命先辈们所展现的“富于理想、忠于人民、甘于艰辛、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是激发共产党人实现理想的力量之源,具有跨越时代的精神实质。</h1>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红十四军公园</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h1> 红十四军公园是2019年在如皋烈士陵园西侧扩建的4A级红色旅游景点。大门上红色的大理石上由迟浩田将军书写的“红十四军公园”六个金光闪烁的大字,于主馆上张爱萍将军书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纪念馆”几个金色馆名,遥相呼应,特别显眼的是纪念馆上巨大的红色五角星,展现着红十四军在革命战斗历程中的重要作用。</h1> <h1> 红十四纪念馆前,我们随着浮雕群探寻红十四军的光辉的艰苦战斗历程。1929年11月,中共江苏省委在上海泉漳中学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大会期间,周恩来、李维汉、李富春等听取了李超时、刘瑞龙有关通海如泰地区红军游击战的汇报,江苏省委书记李维汉提出成立红十四军的建议,并以省委名义书面呈报中央,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迅速做出决定,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1930年2月,中央军委正式任命何坤(昆)为红十四军军长。当月,何昆率余乃诚、张爱萍等到达如皋,与如泰工农红军领导人薛衡竟、黎昌圣等会和。3月2日,红十四军在如皋西乡(贲家巷)公布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十大政刚》,正式打出红十四军的旗号,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正式建立。在江苏省委的具体指导下,何坤着手加强红十四军的军事建设,随后进行几次战役。老户庄是如皋大土豪张符秋的巢穴,易守难攻,红十四军部决定打下这个如皋西南的主要据点,以振军威。1930年4月15日夜,何坤军长率第二支队向老户庄发起攻击。占领庄东晒谷场后,何坤为掩护战士冲锋,登上二大队大队长张爱萍的肩膀,倚着草堆向敌人扫射,不幸中弹牺牲。因敌人援军将至,红军遂撤出战斗。1930年5月1日,红十四军军部和中共如皋县委在如皋西乡贲家巷召开数万人大会,选举成立“如皋县工农革命委员会”,这是大革命时期江苏省境内唯一的县级苏维埃政府。5月,中央军委江苏总行委为充实红十四军领导力量,派徐芳德、张世杰、黄火青、秦超来如,并任命李超时为红十四军军长兼政委,刘瑞龙接任通海特委书记,红十四军得以重建军部,与此同时,红十四军进行正规军建制整编,第一支队整编为二师,第二支队整编为一师。1930年5月20日,红十四军第二师攻打汤家笡据点,在1400多赤卫队队员和群众的支持下,红军战士摧毁敌碉堡,攻入汤家笡,毙伤地主和众多反动武装分子。驻三余镇的国民党军闻讯增援,红军遂撤出战斗。师长秦超在战斗中负责打援,指挥红军击退敌军两次冲锋,不幸负伤牺牲。1930年6月25日,驻黄桥的“剿共”国民党部队和保安大队共同发起对红十四军一师的“八路围剿”,红一师在六甲桥附近将敌先头部队130余人引入伏击圈,激战三小时,打死打伤国民党军一百余人,其他七路国民党军队闻讯后慌忙撤回原防地。此仗创红十四军在平原地带集中优势兵力克敌制胜之范例。1930年8月8日凌晨,启东县委和红十四军启东大队兵分三路,攻打启东汇龙镇,战斗数小时,击垮敌警察队,救出被捕的县委委员赵克明等人,并四处张贴“启东苏维埃政府”、“红十四军第三师”的布告。1930年9月9日,红十四军军部和通海特委在田家埠召开大会,国民党军队在叛徒引领下突然来袭,红军遭受重创。此后,红十四军化整为零进行游击战。是月,中央军委决定红十四军暂停活动,李超时、刘瑞龙等红军领导干部转移至沪,其余同志就地隐蔽,红十四军悲壮谢幕。<br> 在中共通海特委的具体领导下,红十四军在国民党中央政府的卧榻之侧横戈跃马,七个多月内经历大小战斗近百次,红军主力发展至近两千多人,赤卫队发展至数万人,在游击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通海、如泰两块红军游击区逐步扩大并连成一片,中心地域约120平方公里,被列为全国十五块革命根据地之一。红十四军近三年的英勇斗争,在中国革命史上有其独特的地位,它给国民党反动派统治造成了心腹之患,支持了中央苏中红军的战争。它宣传了党和红军的主张,在江海大地上播下了革命火种。它培养和造就了刘瑞龙、张爱萍、黄火青等一批为新中国诞生和建设作出杰出贡献的优秀领导干部。它谱写的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一直激励着人民为共产主义事业前赴后继。<br> 红十四军将士的英名流芳千古!红十四军的精神永垂不朽!<br></h1> <h1> 迈步进入纪念馆大厅,巨大的红十四军英雄雕塑群令人肃然起敬,何坤军长、秦超师长等革命英烈的高大身躯跃入眼帘,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精神和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形象再次呈现,身后飘扬的红十四军军旗,表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农红军第十四军领导如皋人民浴血奋战,取得一个个胜利。雕塑群两边四个红色匾幅上,赫然写着四位伟人为红十四军的题词。原国防部部长张爱萍题词:“红十四军光荣传统永发扬。”原江苏省委书记李维汉题词:“红十四军和通海如泰地区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原农业部副部长刘瑞龙:“忠于革命,功在人民。”原中央东北局书记黄火青:“工农红军第十四军是长江下游首创。”四位伟人的题词高度评价了红十四军的丰功伟绩。雕塑群前的序言,述诉着红十四军的艰苦历程。大厅东侧的党旗和誓词,多少党员同志前来瞻仰先烈,继承遗志,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h1> <h1> 进入展览厅,衣不蔽体、瘦骨嶙峋的大幅照片再现着水深火热的劳苦人民生活状况,他们多么希望推翻压在身上的三座大山,多么渴望和平、向往幸福,是共产党领导的红十四军带领他们进行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斗争,走向了光明和胜利。我们瞻仰了红十四军军长何坤的遗物,看到了建军纪念馆墓碑上那张白纸所列的几位如皋县委书记的遗像;看到了手拿大刀,高举长矛的工农的战斗场面图,瞻仰了建军誓师的壮观情形画;看到了何坤军长站在张爱萍肩上浴血奋战的雕像,仿佛耳边响起激烈的枪声,出现英烈英勇杀敌、为国捐躯悲壮的一幕幕……</h1> <h1> 红十四军的军旗在展厅飘拂,革命英雄的精神在流传,人们在长青树上留言:一寸山河一寸画,一杯热土一杯魂。崇尚英雄,缅怀先烈!脚踏实地,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如皋烈士陵园的何坤像</b><br></h1><div><b style="color: inherit;"><br></b></div><h1> 如皋烈士陵园主道东侧,有一尊五六米高的何坤烈士的大理石全身塑像,他着红军服,戴红军帽,眼望东方,向往光明,左手执枪,右手叉腰,仿佛在沉思,又好像在暗暗下决心,坚毅的神情,威武的形象,再现当年他带领中国工农红军十四军战士进行土地革命的伟大壮举。何坤烈士的雕像是烈士陵园内唯一的,他也是如皋大地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对苏中地区的革命斗争和解放事业起模范带头作用。身后耸立着一座27.7米高的纪念碑,旨在纪念中共如皋县委1927年7月建立。碑身为三支倒插的步枪,象征苏中战役有三仗奏凯于如皋。底座是如皋行政区划地图,并用红色鹅卵石标出皋南、丁林、如黄路三大战役的位置。内广场分5级台阶,象征了如皋革命经历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各阶段。内广场北侧是7折墙,是为纪念苏中七战七捷;七折墙由14个墙面,是为纪念红十四军的斗争。墙的下部分别镶嵌着14幅花岗岩浮雕。它再现了如皋儿女的英勇战斗场面和如皋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内广场两端墙面上分别镶嵌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陈毅在五十年代专门为如皋英烈作的题词。西侧是朱德在1958年1月2日的题词:“为人民解放事业而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东侧是陈毅在1956年4月的题词:“革命先烈永垂不朽”</h1> <h1> 陵园瞻仰厅内陈列着如皋籍4000名烈士的英名铜牌和200多位烈士的遗像。陈列厅内用图片、照片、革命历史文物等再现了如皋革命历程和先烈们的光辉业绩。其间"碧血遍染江淮间,丹心永照桑麻田。万紫千红春长在,英雄儿女笑九泉。"张爱萍将军亲手为烈士纪念馆撰写的这首七律诗,真实的沤歌了战争年代的如皋儿女。如皋这块英雄的土地,1922年就有了共产党员进行革命活动的足迹,1930年成为全国19块红军游击区之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是苏中的重要革命根据地。</h1> <h1> 踏着红十四军的战斗之旅,我们华侨摄影学会的老师们还走进位于磨头的皋南战役烈士陵园,瞻仰着陈毅元帅题写:“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探寻皋南战役的壮烈情形,这里埋葬着众多牺牲的烈士,一个巨大的圆形墓是七十二烈士合葬之处,他们最小的烈士只有十七岁。我们走近位于搬经加力的如皋战役纪念碑,了解到当年解放如皋城的悲壮场面,如今许多群众前来敬献花圈,祭奠英烈。我们来到位于如城护城河边的中共如皋县委成立的纪念墙前,了解到中共如皋县委是江苏最早成立的县级地方党委之一。我们走进如皋城南福成庵,聆听关于如皋县委红色印章的传奇故事。我们走进如皋师范,瞻仰江海火种墙,了解1926年“中共江苏省第二代用师范支部”成立的历史。我们还将走进江安鄂埭,去探寻“革命摇篮”的记忆,那里有中共如皋第一个支部遗址,要走进江安中学,瞻仰如泰工农红军建军遗址。</h1> <h1><p class="ql-block"> 追寻先辈足迹,我们围绕红十四军的艰辛战斗历程,探寻何坤军长的英勇壮举,深切体会到正是何坤军长这些热血志士前赴后继、不怕牺牲,才有了今天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烈士们的鲜血没有白流,他们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他们坚如磐石的意志,前赴后继的精神,好似一把火炬,一直照亮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激励着我们不懈奋斗、砥砺前行。红十四军“富于理想,忠于人民,甘于艰辛,勇于牺牲”的红色精神,永远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新时代老户庄精神:“敢想、敢战、敢当”,正在发扬和光大。</p><p class="ql-block"> </p></h1> <h1> 看,吴庄烈士陵园的张孝礼信守一名革命战士的承诺:当陵园的守护者。30多年来,他帮助众多分散烈士墓集中安葬至烈士陵园,如皋“慰烈工程”名扬江苏;30多年来,他以园为家,擦拭墓碑、管护绿化,几十年如一日守护陵园;30多年来,他义务宣传陵园烈士的英勇事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万余场次。</h1> <h1> 还有年仅9岁的三年级学生孙飞,十几岁的凌柏雷.......</h1> <h1> 他们在继承革命遗志,我们也要发扬革命先烈的精神,奋勇前进,砥砺前行!</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 不忘过去,激扬未来。我们一直在路上。</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36, 136, 136);">摄影:周绍亮、高继东、孙燕、王海龙、顾鸿鸣、张宝生、顾志庆、王友风、谢晶、董健、程晓梅、丛海茂、姚敏、宗周祥、范永宏</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36, 136, 136);">美编:梅子、东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36, 136, 136);">审核:如皋华侨摄影学会</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img src="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8eXOrSCqaPUGMk5HD9VoBb6dFeItw5oLXpOWtdF7WBTC0WqEmYGyMMAt04RSm7sHHhPicCdsN1pq1GanfYSLe9Q/640?wx_fmt=jpe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alt="图片"></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