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 经过第一学期Olivia老师和第二学期毛小林老师的指导,我在听力方面受益良多、感受颇深,结合老师的课堂内容、技巧指导加上我个人的经验,我小小地总结如下。<br>一、材料要对<br> 一说起听力材料,我们的脑海中的选择就可以用“五花八门”来形容:ABC、BBC、NPR、雅思、托福、VOA等等,而且它们的语速、词汇、领域等也大相径庭。因此,面对如此纷繁的听力材料,我们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说如果我们想要练习泛听,就应该选择语速稍快、词汇量略有拓展的听力材料,当然如果语速太快、难度太大,即便是对于泛听也是不合适的。另外,如果我们想要练习精听,则需要选择语速适中甚至偏慢的听力材料,以便我们进行听写和做笔记。总的来说,材料的选择不仅要和我们练习的目的紧密联系,同时也要和自身水平达到一定的匹配。<br>二、方法要对<br> 除了刚刚提到的精听和泛听两大听力练习的类型之外,这学期通过毛老师的指导,我在课堂上印象最深刻、也是对我帮助最大的一个方法就是——记笔记。简而言之,就是在听材料的同时,摘取关键词句进行中英文甚至图示的记录,然后在做题目时作为依据。在接触这个方法之前,我做托福题目的正确率并不高,尤其是需要听完大段材料再去做一系列题目的这类题型,是我听力练习中的一大难题,经过几次实验,我惊奇地发现自己做起这类题比起以前得心应手多了,正确率也高了不少。因此,我一定会在今后的听力练习中多多使用这种方法,在使用中与它不断磨合,争取更加顺畅自如地使用它。<br>三、方向要对<br> 说起听力练习,很多人可能仅仅是把它视为课堂上的练习内容,而非日常中就应该做的一个积累。这样的看法,就是对听力练习的方向的一个错误认知。我们做听力练习,其实最深层的目的在于提高语言能力,不仅是听,还要通过听,来带动我们读、说乃至写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而语言能力的提高,绝非课堂上短短的几十分钟可以达到的,一定是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把听力练习作为一个习惯,作为一个常规项目来进行。并且在练习听力的同时,我们要学会把“听”拓展开来,比如说记下一些高阶词汇、背诵一些通俗表达等等,这些无疑是对我们的读、说、写各方面都大有裨益的。<br>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听力学习心得,希望能与大家分享交流、共同进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