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长征路(8) 长征第一山 • 云石山

刘卫

<h5></h5><h5><font color="#9b9b9b">▲ 红军足迹与自驾路线图(可点击放大)</font><br></h5><h5><br></h5><h5>出行日期:9月29日(第4天)<br>自驾路线:长汀—瑞金—云石山<br>行车里程:约65公里</h5><div>————————————</div><div><br></div><div>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告别苏区,开始长征。<br> 关于出发的具体时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革军委机关从今瑞金县云石山乡一带出发,向于都开进;二是10月17日,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开始渡过于都河,向突围前进阵地开进(16日前卫已出发)。<br> 军事科学版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全史》这样写道:“1934年10月10日,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中国工农红军震惊中外的伟大长征从这一天开始。” 中央党史版的《红军长征史》、军事博物馆编著的《读懂长征》等书也采此说。尽管如此,各书中关于长征出发的重头描写,都放在了于都,现今红军长征出发的主要纪念地也在于都。<br></div> ....................<div><br></div><div> 离开长汀后,一路向西。都是好路,高速和国道任选。</div><div> 在长汀和于都之间,重要节点有两个:瑞金(叶坪、沙洲坝)、云石山。<br></div> <h1> <b>瑞金•叶坪和沙洲坝</b></h1> 我们到过瑞金两次,分别是2010年和2017年。这次是经过。<br> 瑞金被称为“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诞生地。境内有革命旧址180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当年,仅24万人的瑞金,有11万人参军参战,5万多人为革命捐躯,其中1万多人牺牲在长征路上。<br> 瑞金的红色遗址,重点在叶坪和沙洲坝,现被列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h5>▲ 瑞金叶坪,一苏大会址。</h5> 1931年11月,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叶坪召开。会上,宣告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主席的称呼,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h5>▲ 瑞金叶坪,毛泽东旧居。</h5> <h5>▲ 瑞金沙洲坝,中央政府大礼堂,由钱壮飞担任图纸设计。</h5> 1934年1月,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沙洲坝召开。此后,正式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取消原来的“临时”二字。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相当于国家主席),张闻天为人民委员会主席(相当于政府总理)。 <h5>▲ 沙洲坝,毛泽东旧居。</h5> <h5>▲ 沙洲坝,毛泽东亲手开凿的水井。石碑上的字是:“吃水不忘挖井人 时刻想念毛主席 / 沙洲坝人民敬立。”</h5> <h5>▲ 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顶部的大字是: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h5> 瑞金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诞生地和“红色故都”,几乎尽人皆知。所以,贴上几张有代表性的照片,其他不展开了。 <h1> <b>云石山•长征第一山</b></h1> 云石山,位于瑞金城西18公里处,由于毛泽东等在此迈出了万里长征第一步,因此被誉为“长征第一山”。<div> 尽管到过瑞金两次,但这地方是第一次来。</div> 1934年7月,随着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腹地推进,原在沙洲坝的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和军委机关驻地不时遭到敌机轰炸。为安全起见,中央领导机关迁到了较为隐蔽的今云石山乡一带(隶属瑞金市),分散驻扎。中央政治局驻丰垅村马道口,中革军委驻田心村岩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各机关分驻云石山和梅坑村等地。毛泽东、张闻天住在山上的云山古寺。<div><br></div><div> 到云石山前,先后途经梅坑村和丰垅村。梅坑现在是云石山乡政府所在地,著名的红色诗歌《别梅坑》诞生于此。</div> <h5>▲ 云石山路口,距乡政府驻地梅坑3.5公里。</h5> 云石山现在是5A级“瑞金共和国摇篮景区”的组成部分,旧址1960年修复并对外开放,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门票10元。工作人员听说我是走长征路的,手一挥说:不收费,请! 云石山很小,高不到50米,但从平地突兀而起,很奇特。山四周是峭壁,仅一条迂回转折的小道通往云山古寺,中途还要经过两道石门。上山后,一路古木参天、怪石嶙峋。古寺门口有一副对联:“云山日咏常如画,古寺林深不老春。”<div>.</div> <h5>▲ 云石山入口处的这所房子,原为苏维埃中央政府电话总机室,现为售票处。</h5> <h5>▲ 进山口有座约一米厚的石墙,扼守上山通道。门洞旁的石壁上,有“长征第一山”五个大字,由前国家主席杨尚昆题写。</h5> <h5>▲ 上山石阶和第一道石墙,门洞旁可看到枪眼,门洞内可见第二道石墙(敞开式石门)。</h5> <h5>▲ 云山古寺,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曾为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驻地,红军长征后一直没有遭到敌人的破坏,如今还保持当年样子。</h5> <h5>▲ 云山古寺内院,毛泽东、张闻天居住和办公之地。</h5> 当时,住在云石山的毛泽东和张闻天,并不在决策中枢,但也没闲着—— 7月15日,中革军委主席朱德策马赶到云山寺,与毛泽东共同签发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这是毛泽东住进云石山后签发的第一份文件。<br> 9月29日,张闻天的《一切为了保卫苏维埃》一文在《红色中华》报发表。这篇文章被认为是红军准备战略转移的第一个公开信号。<br> 10月初,到于都视察的毛泽东返回云石山,签署了将由中共中央、中央政府共同发布的《为发展群众的游击战争告全苏区民众书》。这是毛泽东在云石山签发的最后一份文件。<br> 在云山古寺,毛泽东还写了约3万字的《游击战争》一书。这本小册子曾题名《关于游击队动作的指示》,分三章,论述了游击队的任务、组织、战略战术等,在主力红军战略转移前由中革军委印发。<br><div><br></div> <h5>▲ 苏维埃中央政府会议室。右边门内是毛泽东居室。</h5> <h5>▲ 张闻天住室兼办公室。</h5> <h5>▲ 云山古寺旁有一棵 560 多年历史的老樟树。毛泽东、张闻天经常在树下促膝长谈,交流中国革命和红军的前途命运问题。后来在长征路上,张闻天力主毛泽东“出山”,指挥中央红军。</h5> 1934年10月10日,中央机关人员齐聚在云石山的路旁,编入第一、第二野战纵队,开始踏上漫漫长征路。 行前,毛泽东和贺子珍忍痛将幼子毛毛留下托人收养。毛泽东后来对曾志<font color="#9b9b9b">(井冈山时期老红军,陶铸夫人)</font>回忆说:“我最怀念的还是在中央苏区生的毛毛。部队出发时,孩子站在路边送行,那时毛毛才四岁,没想到一别就再也见不到了。”<br> <h5>▲ 毛泽东住室兼办公室。当时,夫人贺子珍、幼子毛毛也与毛泽东住在一起。这间大屋子里,曾充满家庭的温情和欢乐。</h5> 与此同时,在云石山乡的丰垅村马道口,成立了以项英为书记、陈毅为主任的中共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办事处,在苏区继续坚持斗争。<br> 曾任中共领袖的瞿秋白、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等也留在了苏区。<br><div><br></div><div> 长征前夕,即将远行和留下的战友们互相惜别。<br></div> 徐特立去看望瞿秋白。病弱的瞿秋白把自己的一匹好马换给了徐特立,并让身体强壮的马夫跟着徐老踏上征途。1935年6月,时年36岁的瞿秋白在不幸被俘后从容就义。 在云石山下的梅坑,何叔衡为林伯渠饯行,并脱下身上的毛衣,送给即将远行的战友。林伯渠以惜别诗《别梅坑》相赠:“去留心绪都嫌重, 风雨荒鸡盼早鸣。赠我绨袍无限意,殷勤握手别梅坑。” 4个月后,时年59岁的何叔衡为掩护战友突围,跳崖牺牲。<div><br></div> <h5>▲ 云石山下。</h5><div><br></div><div> 小小的云石山,留下了很多故事,更多的往事则随着时光流逝而淹没。<br> 由于地偏,来这里游览的人不是很多,犹显山林寂静,风景奇崛。<br></div><div><br></di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