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记得小时候,不知道都有什么节,就知道元旦·正月十五·春节·五一·七一·八一,国庆节,满街道的跑,寻找好玩的地方又能填饱肚子(偷)的童趣。</p> <p class="ql-block">每当节日来临,妈妈们都会说,明天过节,看谁表现好,就有奖励,孩子们就知道该怎样做了。比如现在流行的端午节,家属区的孩子们早早地寻找到艾叶生长的地方,不许任何人拔,上学的交代不上学看着,有人偷拔时,一窝蜂的涌上去打,打的他答应给每人一张糖纸或着纸折叠的面包(我们玩耍的武器)不许告状,才算完事。就等到妈妈们一声令下,明早天亮之前,艾叶挂到门上,奖励油糕和糖。孩子们都很兴奋,公鸡的一声长鸣,就起床了,一个叫一个,因还在漆黑的夜里,要作伴拔艾草,轻车熟路,拔的速度一个晒一个,不一会艾草堆摞起来,摸黑麻利的用艾草编成长辫子,把剩余的艾草捆起来,背到肩上或者扛起一路议论着糖糕的味,回忆着油糕的哈喇子。</p> <p class="ql-block">下午放学,把多余的艾草都编成辫子,挂在绳子上晒,没了水分半干时赶紧的收起来,母亲用一辩半干的艾草点燃,明火掐灭,烟熏满屋,家里的蚊子·苍蝇死光光。那时的孩子们没有学习的负担,放了学,帮家里挖野菜·捡煤球·拾麦穗·溜包谷·挖红薯,作业就一点,父母不问,全凭老师教和自觉性。</p> <p class="ql-block"> 后来条件好了点,学着用艾叶做香包,用厚纸(装水泥的纸)叠成三角·四角·多角·里面用小棍子支着,外面用各种的毛线缠紧或用红布.花布缝制而成。糖糕·油糕·水果糖·香溢满屋,回味无穷。北方人不会包粽子,改革开放后南方的粽子在北方安家,变化出,枣泥·豆沙·五仁·花生·核桃·红糖·肉等过五月端午节。</p> <p class="ql-block"> 看着超市的粽子·油糕·绿豆糕没有了食欲,就想着孩子的能量,应该找到艾草生长的地方,和朋友们吻着艾的浓浓香味,聊着孩时淘气的后果,说说笑笑发泄看不惯的事物,朋友圈里分享快乐的时分。</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