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的家乡冯巷村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变迁》之五</p><p class="ql-block"> 无锡"皋桥"的历史沉淀和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无锡仅存的一张十分珍贵的"皋桥"及十里亭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从前,出无锡北门[控江门](现胜利门),经过莲蓉桥(大桥)左转弯,向北沿京杭大运河,步行十里路,就到我的家乡,"皋桥"冯巷上。</p><p class="ql-block">无锡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皋桥"就在我的家乡冯巷村上,本人出生在1947年,是土生土长的"皋桥"冯巷上人。目前已进入耄耋之年,对"皋桥"有深深的记忆,和孜孜不倦的怀念。</p><p class="ql-block">在无锡历史上,"皋桥"绝对是一座名桥。其之所以大名鼎鼎,有三大成因;一是历史悠久,乡韵浓厚,一直深深地留存在无锡的典籍和市民的记忆里。二是文化底蕴深厚,它既是渊源绵长的乡愁符号,又是地域特色浓郁的文化符号。三是效用卓越,历代为官府社会重视,屡设机构设施于上,承载了诸多的社会功能。</p><p class="ql-block">一,"皋桥"桥名的来历,承载着诸多的历史元素。</p><p class="ql-block">"皋桥"始建于北宋元佑元年,因汉(皋伯通)而名。座落于京杭大运河与五泄河(现锡澄运河)及六轴港(现内塘河)交汇口,横跨五泄河东西。</p><p class="ql-block">桥下河面开阔,系联通太湖,勾通长江的两大水系的水文通道。桥上大路通天,联通京杭大运河的塘岸纤路,也是古时驿道快捷通畅道台,府台,乃至京城。</p><p class="ql-block">纵观古今,"皋桥″一直扼守水陆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无锡著名画家蔡光甫笔下"皋桥"下的繁华景象</p> <p class="ql-block">二,亲眼目睹的"皋桥"形象,牢记深深的"皋桥"乡愁。</p><p class="ql-block">作为见证无锡地区千年历史沧桑的最大的一座古代单孔石桥,"皋桥"的结构也是极尽无锡人的智慧和吴地风韵。</p><p class="ql-block">"皋桥"没有桥墩,桥洞宽大,桥洞为一个大大的正圆形,由许多块圆孤形的金山石块上下相嵌而成。桥身坚固,千年不塌。圆型桥洞顶上有一块金石山的上书"橋臯"两字的桥铭石碑。桥的南面是京杭大运河,桥的北面是錫澄运河。运河之上,百舸争流,有顺风的帆船,有逆风而行的拉纤船,有货轮,还有小货轮拖着十几只货船的长长的轮队,真是热闹非凡。</p><p class="ql-block">桥面够阔,中间有一块平斜的平面金山石铺面,可供手推独轮车上下。两边是由金山石石板舖设的石板纤路,一边上,一边下,桥面上,可供二匹高头大马并肩而行。</p><p class="ql-block">桥的顶端为由金山石舖成的平台,靠桥的北面有一块大型侧冗形(可背靠)的金山石,供路人小憩休息。"皋桥"桥上,又是另一种热闹场景。南来北往的过客经过"皋桥"匆匆而行,船工背驼着长长的纤绳,踏着一步一步的金山石台阶,哼着船工号子,牵引着逆风而行的货船缓缓前行。有需要过"皋桥"的扯帆船,先落帆过桥,过桥后再扯帆。轻轻的落帆声,嗞拉嗞拉的扯帆声,拉纤船工的号子声,过桥过往客的嘘嘘嚷嚷声,交织成一曲动听的交响乐曲,绝对胜过无锡大桥下(莲蓉桥)的闹猛场景。</p><p class="ql-block">因皋和高同音,说到"皋桥"有多高,这倒有我们冯巷村上的一个轶闻。从前在冯巷村中间小桥头有一个茶舘,几位乡绅茶客在吃茶聊天,当时正好聊到三国和"皋桥"的话题,一个说三国关公赤兔马的有多"快"?一个说"皋桥"有多高?请各位评论,大家都说好。一个人士说,"关公骑马到新疆,开始放炮仗,呯的一声刚开跑,啪的一声已到新疆,你说赤兔马跑得快不快?",大家齐声说快快快。另一个人士说,"初一在"皋桥"顶上丟一个铜板,要到十五月半才能听到落水声,你说"皋桥"</p><p class="ql-block">高不高?″,大家齐声说,高高高,、皋桥"实在高!</p><p class="ql-block">由于"皋桥"的地盘,属于我们冯巷村,而且沿"皋桥"一带的京杭运河的水路畅通,我们冯巷大队当时就做起了靠桥吃桥靠水吃水的副业,把由轮船运输公司从丁山溧阳附近采集的做水泥用的石灰石,由十来吨的小木船运到"皋桥"旁边的大运河旁边,我们农民把石灰石抬上运河岸边,等数量聚集多了,再用40至50多吨的大木船,把石灰石装上船运到无锡苏州等地的水泥厂做水泥原料,而我们就做起了上下装船石灰石的苦力搬运工。我记得一次我和同一生产队的社员,两个人一天一次装船45吨,真是十分的吃力和辛苦,换来的只是微薄的搬运力资,但是却增加了生产队的副业收入,也算为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出力流汗吧!</p><p class="ql-block">三,"皋桥"扼水陆交通要道,是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多发之地。</p><p class="ql-block">见証历史,这里是1860年太平天国军攻打无锡,又是一年后清兵反攻的主战场;1925年奉系军阀与直系军阀在无锡交战,这里也留下激烈战斗的痕迹。1927年3月27日,无锡总工会会长秦起率领十万民众迎接北阀军,这里亦是盛况空前。1937年11月26日,侵华日军丧心病狂里在"皋桥"沿河,杀死了几百个逃难的中国人,深深地给无锡人民留下了惨痛的记忆。</p><p class="ql-block">说来遗憾,1966年后,我在市四中高中毕业回家务农,一次和冯巷村第四生产队的社员,在"皋桥"旁边的塘沟里罱河泥,突然冲过来的二派武斗人员,在塘路上(京杭大运河的纤路河岸)打起来,不知是哪一派的武斗人员,往大运河里掷了三颗手榴弹,随着三声爆炸轰呜声,大运河里马上升起了三柱一丈多高的水浪,真是吓人,我们两个罱河泥的农民社员命悬一线,马上弃船,落荒而逃。文革期间无锡相对的两派,被赶出无锡的标志,也是"皋桥”,并且在"皋桥“激战,动用了步槍和机关槍,打中了无锡利用造纸厂的柴草倉库,当时,立即火光冲天,红红的火光映红了无锡夜空的半边天,虽然柴草仓库的柴草一堆隔一堆的堆放,但是大型柴堆燃烧的火势实在大猛,温度实在太高,结果一堆连着一堆地烧,火烧连营,救火洋龙,消防车也无可奈何,只能望火兴叹,几百万担的麦草,稻草的造纸原料整整烧了一个星期,成为无锡文革史上的一个沉痛的惨案。</p><p class="ql-block">说来伤感,"文革″后期,大批无锡知识青年,城市居民上山下乡,赴苏北农村插队,知青们乘着由小货轮拖着的长长的船队前往苏北,无锡的父母官和送别的人群,也是送到"皋桥"为止。当时我们接到黄巷公社的通知,要求我们冯巷村的青年社员到"皋桥"欢送知识青年。因为我是回乡青年,欢送中的知青有我们无锡市四中校友,因此激动无比,特地买了十个大炮仗,欢送我们的校友到苏北农村插队,以便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当燃放到第三个爆仗时,因炸药流包,轰的一声,把我的左手炸了一下,立即一只左手疼痛无比,黑色的炸药,渗进了手心的皮肤里,左手立即失去了知觉,整整24个小时候后才恢复了知觉,也算是有惊无险。想当年沿"皋桥"两岸挤满了欢送的人群,在"皋桥"惜惜相别,也见证了无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四,历史的记忆,"皋桥"及十里亭的遗憾</p><p class="ql-block">因"皋桥"架在锡澄运河上,南边是京杭大运河,北面是五泻河,北面是三万亩的芙蓉圩和白荡圩,每到黄梅季节的发水季节,五泄河涨水,经过"皋桥"向大运河泄水,以便向太湖排水。因"皋桥"北面是五泄河与六轴港(今内塘河)的交汇处,水面广阔,汛期一到,通过"皋桥"的咽喉口泻水,水流喘急,桥洞内外水流相差有30多公分高,严重地影响芙蓉圩白荡圩的排水,多次引成破圩内痨的灾情,影响粮食等农作物的生长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再加上船只根本无法通过"皋桥”环形园洞内行驶,给帆船,轮船,拖轮等运输船舶的通航带来严重的阻碍。于是无锡市人民政府在一九六五年在"皋桥"以东50米处,新开了一条运河,两条运河交界处新开运河由垂直,变为斜直,加宽了河道,增加了运河水的流量,轮船,大型拖船轮队也可以通行无阻。同时,在新开的运河上,新建一座有两个箭型桥墩的三孔水泥板桥。</p><p class="ql-block">由于新桥的开建,老"皋橋"的功能慢慢的荒废,桥洞内由泥土填埋,桥身,桥面已经续渐破旧不 堪。</p><p class="ql-block">而"皋桥"的西面约50米处,有一个"十里亭"官府称"申明亭",是古时地方官吏发佈政令,晓喻乡民之所在。同时也是供旅途中的客人歇息的场所。所谓亭,出于秦代设亭长的一种行政设施,后沿袭下来,变为驿亭,驿亭比驿站小。当时"皋桥"十里亭的驿亭也是大名鼎鼎的,相传无锡和金匮两县知府曾相约在"皋桥"十里亭议事。(这个故事,后面另行表述)。</p><p class="ql-block">话说来也难听,自新河道开建后,老"皋桥"和十里亭逐渐荒废,和我们与锡澄运河一河之隔的石塘湾公社梅泾大队的社员,采取蚕食政策,在十里亭旁边的旱田上种上了山芋和芝麻等岸田作物,想把我们属于冯巷村的十里亭旁边的一块旱地侵吞了,并欲把十里亭占为己有,这便激起了我们冯巷村社员的公愤。一日有人来报说,梅泾村的社员横蛮无理,在拆"皋桥"旁边的十里亭,于是冯巷村的大队干部带领社员,拿着锄头铁耙冲到十里亭,和梅泾村的社员干了一仗,他们见到我们人多势众,自知理亏,撤腿便跑。看到十里亭已拆,十分惋惜,于是只好把拆下来的十里亭的木柱脚,亭梁木料等材料及十字亭的金山石亭面石料,按四个生产队,平均分派,运回村里,生产队把分到的木料,都用于建生产队的倉库,金山石石料,都用在水沟水塘上做过沟的跳板石料。于是这样一座大名鼎鼎的皋桥十里亭,著名的十里驿亭,由于当时没有文物保护意识,被农村的农民毁于一旦,现在想来,十分可惜。</p><p class="ql-block">五,"皋桥"及十里亭的文化底蕴,非同凡响。</p><p class="ql-block">一座"皋桥"之所以能在无锡成为经典,皆有赖于凝结在大桥上下的千年文化因素。这里面既有人文因素的糅合又有文学因素的体现。</p><p class="ql-block">人文因素是文化底蕴一大不可缺失的考量。众所周至,"皋桥"两岸历为无锡人才辈出的首善之区,明万历年间有山北双河尖的孙继皋状元,清代有以倡导科技,建造中国第一艘机器轮船"黄鹄号"的钱桥社岡里的徐寿,徐建寅父子;晚清更有实业兴边,功勋卓越的石塘湾陡门的李金镛先生等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状元路</p> <p class="ql-block">状元杰阁</p> <p class="ql-block">不计得得失的孙继皋状元</p> <p class="ql-block">在文学因素上,"皋桥"在无锡的影响力、辐射力可谓首屈一指,男女老少全城皆知。</p><p class="ql-block">(一)"皋桥"十里亭,金匮,无锡两县知府相约议事。</p><p class="ql-block">活说清朝年间无锡分为金匮,无锡两县,而"皋桥"横跨五泻河,当时五泻河为金匮,无锡两县的界河,金匮县在河东,无锡县在河西。当时有句老话,"叫花子死在五泻河里,两不收殡"。意思是两县官府不作为,互相推诿。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两县知府决定相约定好日期,从"皋桥"东面跨过桥,到桥西的十里亭饮茶议事。是日,两个知县都带了"师爷"及随从,从"皋桥"东面开始登桥,金匮县的"师爷"看见知县沿着金石山的台阶一步一步登高,就开始拍马屁道,"无锡皋桥实在高,金匮知府脚踏台阶一步一步上皋桥,一步更比一步高,高、皋,高。"随从都说,好、好、好!"</p><p class="ql-block">登到桥顶,稍时休息,看看河面上百舸争流,"皋桥"上,塘岸上,拉纤的船工,南来北往的人流涌动,大家都是兴奋异常。接着开始下"皋桥",无锡县的师爷开始拍马屁,"无锡皋桥实在高,无锡县知府下皋桥,一步一步下高桥,后脚更比前脚高,高、皋、高!"随从都说"妙、妙、妙!"</p><p class="ql-block">不一会儿,就到了十里亭,坐下饮茶开始议事,无锡县的师爷说不对,上下桥时,我数了一下台阶,为啥"皋桥"东面的台阶,要比西面的台阶多一块?是何道理?"金匮县知府听了哈哈大笑说,"因为东面的风水好,出了个状元孙继皋!"于是两位知府都打着哈哈,就解决"叫化子死在五泻河,两不收殡"等议题,达成共识。</p><p class="ql-block">(二)清朝年间,三个有名的历史故典,都与皋桥“有关。</p><p class="ql-block">丨,乾隆年间,一榜九进士,六科三解元的故典中,皇帝派的到无锡来查处考试是否有舞弊行为的钦差大人,就是到《皋桥》十里亭中视察民情的。(见学科网,扬丹妮,2013一09一04的文章)。</p><p class="ql-block">2,昆剧中著名的《十五贯》的剧情,就发生在"皋桥"附近。</p><p class="ql-block">3,"盗贼"陈阿尖的故事又是流传在无锡很广,妇孺皆知的故事。它出示《清代野史》书中,剧情中也每每提到"皋桥"。</p><p class="ql-block">六,"皋桥"遗址的现状,水路畅通,河岸优美,绚丽多彩。</p><p class="ql-block">随着沪宁铁路151号桥铁路线的提升改造</p><p class="ql-block">和新的锡澄运河的开通,彻底解决了锡澄运河在151号铁路桥的卡脖子问题,在原"皋桥"遗址下形成京杭大运,与新老锡澄运河双双相交汇的水路交通新节点。无锡的一千吨重的集装箱船可以通过这里通江达海。(通过江阴长江到过上海)大大地提升了,无锡在空中,陆路,水路的运输能力,和无锡作为在长三角中心城市的幅射能力,实得可喜可贺。</p><p class="ql-block">现在已在这个水路交通交汇的新节点的上,下,左,右等附近,新建了,"山北大桥","惠源大桥","高桥","151号铁路桥"和"新锡澄运河桥"等五座架在运河上的大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895年的金匮县无锡县地图中,明确标明高桥〈皋桥)为两县的分界点。</p> <p class="ql-block">"皋桥"遗址下京杭大运河与锡澄运河交汇处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山北大桥</p> <p class="ql-block">山北大桥</p> <p class="ql-block">高桥</p> <p class="ql-block">高桥</p> <p class="ql-block">惠源大桥</p> <p class="ql-block">惠源大桥桥面</p> <p class="ql-block">新锡澄运河桥</p> <p class="ql-block">新锡澄运河桥</p> <p class="ql-block">新的151号铁路桥</p> <p class="ql-block">七,消失了的千年皋桥重现真迹</p> <p class="ql-block">2021年6日26日,农历五月十七,正值梅雨季节。上午八时,笔者本人,由惠山区洛社镇天授村党支部书记引茬,冒着雨量中等的黄梅雨,骑着电动车,从梁溪区巷街道五河社区冯巷村出发,骑行半个小时,到达惠山区洛社镇天授村戴李巷17号李金镛故居参观访问,受到了李金镛后人的热情接待。</p> <p class="ql-block">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李金镛故居</p> <p class="ql-block">李金镛故居大门</p> <p class="ql-block">李金镛人物象</p> <p class="ql-block">李金镛,字秋亭,号丽卿,1835年至189O年,无锡石塘湾徒门人。是清未著名实业家,慈善家,爱国人士。</p> <p class="ql-block">笔者与皋桥眉石及皋桥石碑真迹合影</p> <p class="ql-block">李金镛后人(李金镛故居管理保护者)与皋桥眉石及皋桥石碑真迹合影</p> <p class="ql-block">皋桥眉石石梁模型</p> <p class="ql-block">眉石,出于眉子山,为安徽省歙县眉子坑所产的砚石。眉石歙砚,就是磨墨的观台。十分珍贵。</p><p class="ql-block">皋桥眉石石梁可真是一亇珍贵的好古董。</p><p class="ql-block">1886年,由于皋多年失修,桥身桥面及桥坡破旧不堪,李金镛独自出资重新翻修了千年古桥皋桥,特此用安徽歙县眉石做成皋桥石梁模形,珍藏在石塘湾徒门古居家中以作独资修建皋桥的纪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拍摄于李金镛故居收藏的实物照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火黄色有繁体字“皋桥”两字的金石山桥梁石碑,为皋桥石碑的真迹实物</p> <p class="ql-block">1965年,无锡市在原皋桥处东侧开了一条锡澄运河,新建了一座有个箭形桥墩的三孔石板桥后,原皋桥的河床由泥土填埋,其桥身逐渐塌陷败落,一块刻有</p><p class="ql-block">“橋臯”字样的皋桥桥顶石碑由徒门人运回家中,放置在自家门前的场上。</p><p class="ql-block">这块石碑的皋桥两字为繁体字,而且皋桥二字为从右向左排列刻成,因此,确定为皋桥石碑的真迹实样。</p><p class="ql-block">后来,在重新修建李金镛故居时,被李金镛的后人,用5000元人民币收购回府,并放置于大门进门的天井明堂里,真是一件大好事。李金镛及其后人不愧为是一个大慈善家,实得我们的赞誉!</p><p class="ql-block">现在无锡的千年单孔石拱古桥皋桥目前仅存四份影象资料和实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皋桥及十里亭远眺图</p> <p class="ql-block">二,黄色的金山石皋桥石碑真迹实物</p> <p class="ql-block">三,浅灰色的眉石皋桥石梁模型</p> <p class="ql-block">四,无锡著名山水画家蔡老先生画的一幅皋桥山水图</p> <p class="ql-block">千年皋桥终现真迹,这将在无锡桥梁文化历史及无锡乡土地理历史上添上精彩的一笔,无锡皋桥历史将永载无锡的史册。</p> <p class="ql-block">八,皋桥遗址的建设规划远景 如今,无锡市人民政府将在"皋桥"遗址,京杭大运河与新老锡澄运河的交汇处,结合做好京杭大运河绝版地的工程,规划新建一个"北尖公园",与南禅寺公园,运河公园(南尖公园),形成无锡京杭大运河中南,中,北,三个遥相呼应的运河公园,把无锡点缀得更加风光亮丽。</p><p class="ql-block">同时沿京杭和锡澄大运河的运河西路,北大街(吴桥西路),和惠暨大道,将建沿岸风光带,栽绿树,铺草地,建亭子,建造湿地和可供市民散步休闲的步行道,把运河沿岸建成市民欣赏运河风光,和健身休闲散步的好去处,以更加增添作为无锡是个好地方和作为无锡最美宜居城市的获得观和幸福观!</p><p class="ql-block">一座有着千年历史又有十分浓厚的文化底蕴无锡大型单孔金山石"皋桥",虽然已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也可惜当时没有相机,手机拍下珍贵的影象资料。我曾到无锡图书馆和无锡档案馆查找有关"皋桥的照片和影象档案,但是只有建国以来带有"皋桥"的有关报告及文件资料,没有找到一张有关"皋桥"的照片,这是我们最大的遗憾,也是十分惋惜。但是"皋桥"的历史沉淀和文化遗产是全无锡市民有目共睹和永载史册的。</p><p class="ql-block">最后,呼吁各位有志人士,社会各界热爱无锡城市历史,乡士地理的美女,帅哥和老先生,一起行动起来,</p><p class="ql-block">让无锡大名鼎鼎的"皋桥"的历史遗产和文化底蕴,永远发扬光大,在无锡的乡土地理和乡土历史上增添光辉的一页!</p><p class="ql-block">编辑 储耀金</p><p class="ql-block"> 二○二一年七月三日</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 古运河之恋</p><p class="ql-block">本美编感谢,郁有满,过文辉,孙振兴,蔡本一,四位老师提供的文字和讯息支持。</p><p class="ql-block">谢谢欣赏!</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