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耳奇遇记—在观察活动中支持幼儿的探究学习

<p class="ql-block">  在沙水区游戏时,偶然发现的木耳成为了孩子们争相讨论的话题:木耳长在哪里?这里的木耳可以吃吗?为什么这里不长白木耳?……他们充满好奇,是天生的科学家。我们跟随大班孩子的兴趣需要,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采用多种方式支持幼儿在自然观察中深入思考、合作探究。</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片段一:</b></p><p class="ql-block"> 户外活动时,成成在木桩上发现了木耳,他激动的大喊起来:“老师,快来看,这是不是木耳呀?”他的发现吸引了其他孩子们的注意。他们三三两两地围拢了过来。挤在最前面的果果仔细看了看后,对成成说:“这个真的好像黑木耳,不过怎么硬邦邦的?”大家都忍不住好奇得用手去摸了摸、戳了戳,七嘴八舌地议论了起来“老师,这个是木耳吗?”“应该是的,你看它们黑黑的,有点像木耳。”“对呀,太阳太大了,把它们里面的水分吸干了呗。”“我吃的木耳可不是这样的,它们都是软软的。”“我看过爷爷泡干木耳,用热水泡完后再烧鸡汤就软了。”看着孩子们的热情高涨,教师便提问到:“这个到底是不是木耳呢?要不把它们带回教室吧?”“好呀好呀,我有好办法,放在水里泡一泡不就看出来了么。”于是孩子们七手八脚地就把干木耳摘了下来带回了教室。</p> <p class="ql-block">  回到教室后,成成、果果取来了几个盆,把干木耳分别放入其中,并请老师帮忙倒了些热水。孩子们围坐在一起耐心的等待着木耳的变化。过了大概5分钟,孩子们发现木耳变大了好几倍。“老师,它们变大了变胖了,像我们的耳朵,应该就是黑木耳。”“老师,它们有的颜色是黑色的,有的颜色变浅了,像咖啡色。”“老师,和我爷爷泡出来的木耳好像。”“这个木耳没有味道。”“才不是呢,有木头的味道!”他们热烈的争论着,交流着彼此的发现。一番讨论后,一一追问道:“老师,为什么我刚刚去沙水池找木耳的时候,别的树上没有呢?”教师顺势回应道:“这个问题特别棒,让我们一起上网来寻找资料吧!”通过查找交流,孩子们知道只有在腐木上才能长出木耳,而且需要一定的温度、水分、光照才能生长。所以不是每颗树桩上都会长出木耳呢!</p> <p class="ql-block"><b>解读与支持:</b></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愿意亲近大自然,对大自然中蕴藏的事物和现象充满了好奇。沙水池的木耳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孩子们从发现木耳、泡发木耳,了解木耳的生长环境这一系列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探究、讨论。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能刨根问底,并能尝试利用已有经验、合作实验、寻找资料等方式去发现木耳的秘密。作为教师,我需要做的就是用心聆听,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的积极性去感染带动孩子们,引导幼儿猜一猜、想一想,并鼓励幼儿做一些简单的小实验、记录表来解决问题。</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片段二:</b></p><p class="ql-block"> 连续几天的大雨让孩子们久违了沙水区的户外游戏,周三天气放晴后,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得一头钻进沙水区开始游戏,木耳自然也成为了孩子们游戏活动中的重要部分,他们又有了新发现,开始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p><p class="ql-block"> 一一:今天的木耳像qq糖一样,好软呀!</p><p class="ql-block"> 果果:今天它们喝饱了雨水,所以是软的,你看这朵长得和我们的耳朵一样。</p><p class="ql-block"> 成成:这里还有许多木耳小宝宝从树桩皮的缝隙里长出来了。</p><p class="ql-block"> 一一:看样子,上次我们看到的硬硬的木耳就是给太阳晒干了,没有了水分。</p><p class="ql-block"> 多多:老师,你快来看,这里有好多的新鲜木耳,我们把它们全部采下能吃吗?应该很好吃。</p><p class="ql-block"> 一一:我可不敢吃,会不会有毒呀!</p><p class="ql-block"> 老师:我们可以把它们采回教室,但是吃的话我们可要调查清楚哦!</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好奇心,成了主动学习者,我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并暗暗决定为孩子们的进一步探究做一些支持性工作。我提醒孩子们:“不如我们先调查下木耳的可食用性,再决定吧!”孩子们非常赞同,回家后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协助下开始了调查和记录。第二天,大家带着记录表入园进行了交流分享。确定了有毒有污染的树上长的木耳不能吃,因为木耳是真菌类实物,寄生在腐、朽的木头上,如果树木有毒,那么木耳在生长的过程中也会多多少少吸收了毒素,所以不能乱采乱食用哦!另外刚刚采摘的新鲜木耳也不可直接食用。</p> <p class="ql-block"><b>解读与支持:</b></p><p class="ql-block"> 学习产生于新旧经验的冲突,在持续观察木耳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一些与他们生活经验不相符的现象,从而产生了深入调查的能力。日常生活中新鲜的食物总是最有营养价值的,但是孩子们发现的木耳却不是这样的。教师抓住契机,引导孩子们体验“提问——猜想——讨论——查找资料——分享经验”这一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获得知识经验、满足成长的需要。</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是无穷无尽的,好的课程在哪里?在孩子的行动里。“木耳的秘密”源于生活、基于兴趣,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以创造、再现为形式。这其中,孩子的探究能力得到了提升。而在引领孩子触摸科学的过程中,我则遇见了更美的孩子,更好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  静心观察,发现孩子的力量;用心解读、悉心支持,让儿童发现自己的力量。在课程实施中与孩子同生共长。</p>

木耳

孩子

探究

老师

发现

它们

幼儿

水区

教室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