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艾飘香情义深 民中附小话端阳

太阳花

<p class="ql-block">  端午节,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span style="font-size: 18px;">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端阳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span>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党的18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屈原,感叹其心忧家国、情牵百姓、勇于探索、清正高洁的人格魅力和思想精髓。并几度引用屈原诗歌中的名句来阐述思想,寄情言志。“不数既往,不能知将来;不求远因,不能知近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今天纪念屈原,是为了寻找古人精神与当下需求的链接点,以溯民族精神之源流、辟与时俱进之路径,用屈原精神为生民“塑心”,为实践“立行”。跟着习近平总书记一起纪念屈原,使爱国情怀变为报国行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道上一路前行,百折不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端午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我们在端午节纪念屈原,并不是因为他投江自杀,而是因为在他身上体现出的那种精神:面对着国家、民族的灾难,而起身抗争,始终保持一种民族的气节,一种清白。而且透过屈原,让他们看到,中国还有千千万万的屈原。这就是一种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维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正值端午节,民中附小组织六年级学生走近伟人,聆听经典,感受伟人的爱国情怀。我们通过诵读活动,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真正把诵读活动变成了一次学生潜移默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我们在端午节纪念屈原,并不是因为他投江自杀,而是因为在他身上体现出的那种精神:面对着国家、民族的灾难,而起身抗争,始终保持一种民族的气节,一种清白。而且透过屈原,让他们看到,中国还有千千万万的屈原。这就是一种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维护。所以,学生通过参与这次活动,真正懂得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什么要纪念屈原,为什么要把一个端午节和屈原人为的联系起来。</span></p> <p class="ql-block">  中国端午节历史悠久,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产生了许多有关端午节的歌谣,如:“粽子香,看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p> <p class="ql-block">学生在资料的收集手抄报的制作等亲身体验中,充分了解各地在端午节里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了解这节日的渊源,形成,民间各种不同的活动方式以及其中所承载的中国所独有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真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幸福。</p> <p class="ql-block">  淡淡粽叶,情系端阳;浓浓粽香,传承文明。孩子们深深感受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在传承中将文明活动落到实处,传承中领悟爱国情,行动实现中国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