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五月榴花妖艳烘,</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绿杨带雨垂垂重,</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五色新丝缠角粽”</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端午至,人们又蒸起了粽子、插上了艾叶、斟上了雄黄。加上三天小长假,处处是一派喜乐的节日气氛。</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爱学教育快乐作文一贯提倡体验式教学,</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往年端午节,老师带领同学们编五彩绳、做香包、立蛋🥚,</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今年决定——包粽子!</font></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记得几年前,关于端午祝福是该说“快乐”还是“安康”,</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还曾引发过不小的讨论。</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看似一个小小的言语之争,</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背后其实是民众对节日精髓、传统面目的探寻,</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是希望能原汁原味地还原端午节的文化意蕴。</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r></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今年,在包粽子的传统活动中,</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老师们希望高年级同学能多一些思考🤔</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r></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一起走进热火朝天的包粽子现场,</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欣赏六年级同学的佳作吧!👏👏👏</font></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我学会了包粽子</font></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年级 陈诺</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这次端午节的作文课,老师带我们包粽子。<br> 包粽子可不简单,在好几千年前就有这个习俗了,据说楚国有一位爱国诗人,名叫屈原,由于皇上听信了小人的话,并没有听取屈原的意见,还将他贬到了别处。后来秦国灭掉了楚国,屈原听到后,就悲伤地跳河自尽了。当地人们为了不让鱼吃屈原的尸体,就将箬叶包糯米丢进江里,让鱼吃,这个习俗就流传下去了,每年端午都要包粽子。<br> 今天,老师也要教我们包粽子,同学们都十分兴奋。开始了,老师让我们先看她包。只见老师把两片箬叶的宽边重叠,告诉我们,要把反面朝上,正面朝下。再接着,她将一部分重叠,然后向左转,一个小漏斗就出现了。紧接着老师把糯米舀进了箬叶里,再接着老师又将多出来的叶子向前盖,然后将两边多余的向下压,一个粽子的形状已经初步形成了。最后老师用绳子把粽子五花大绑,一个粽子就做好了,原来这么简单,我一定可以很快完成!<br> 到了我们自己动手了,我照着老师第一步的样子包,可是粽叶太调皮了,我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它稳住。接着我尝试往里面舀米,可用力过猛,叶子的左面裂开了一个大窟窿,好在米没有漏出去,这下没办法,我只能再做一个了。<br> 我按照之前的方法重新做,这次米包得不多也不少,我就找老师帮忙系绳,老师用绳子一圈一圈地绕过去,再打个结就OK了。老师问我懂了没,我连忙应付一句:“哦——”心想:虽然找了老师帮忙,但大部分都是我自己完成的,我又学会了一样技能!<br> 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我的粽子终于完成了,看着眼前棱角分明的粽子,我十分有成就感。原来包粽子也不是很容易呀。<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粽子诞生记</font></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年级 李美彤</div><br> 课前,看见王老师端着一个大铁盆,盆里有深绿,浅绿,青绿,淡绿的粽叶。“咦?为什么要带粽叶呢?”我心里顿时产生了疑惑,才想起马上快到端午节了。<br> 八点了,上课时间到了,我急匆匆拿出课本,隐约听见一句简短的话:“我们今天包粽子。”一刹那间,班里热水沸腾似的欢呼起来。老师发下粽叶和米,米里混着三四颗葡萄干。我忍不住把碗端过来闻了闻,有一股淡淡的米酒香味,让人陶醉。粽叶刚发下来就盖住了那让人陶醉的米酒香,没过十秒班里就满是一股浓郁的竹林清香。我又摸了摸那带点光滑感的“米酒”,那“森林的竹香”伴有水带油滑的触感,开始还觉得有那么一点恶心,渐渐地,这种不适感被“包粽子”的快乐所取代了。<br> 老师带着自己的“小杂技”走上了“表演台”:她先把两片叶子像变法术似的窝了一个小漏斗。老师让我们先尝试一下,我选了两张粽叶,将两片叶子的宽边重叠一部分,卷出了一个小窝。但我有一点不放心,一直叫老师,直到老师过来说可以,我才用勺子舀了一小勺米,把米小心翼翼地灌了进去,又盛进一大勺米灌进去刚好。<br> 可后面,我觉得太过于难了,怎么想也想不到。把两个尖塞进去?不啊不好看,把叶子尖往前挤?呃……好似也不怎么好,哎……我越想越急,越想越烦。我只好大声呼唤老师,老师直接把这几簇粽叶将米盖住,两边多余的粽叶压下去,正好为出口封边,又用手一把抓起了白棉绳,又绕了个十几圈。打完节后说了声“好了”,我心里非常喜悦,手提小粽子在同学间到处转。它长得像个小甜筒,上面还有一个小尖角。<br> 等回家时,我一定要将粽子煮熟和家人们一起分享。<br><br> 评:整篇文章结构完整,语句通顺,特别是充分调动了嗅觉和味觉,生动地描绘出了粽子的香味,包粽子的过程也叙述得很详细。<br><br><br><br><br><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端午节</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年级 查涵琪</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今天就是端午了,端午节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br> 说到屈原,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政治家,由于被奸臣所害,跳下汨罗江自尽了,从此,人们用包粽子、赛龙舟等方式纪念他。<br> 我先准备好包粽子需要的材料:泡好的晶莹剔透的糯米、深绿色带着大自然清香的粽叶、细长细长的绳子,准备好材料,我就开始制作了。<br> 我先将粽叶对折成90度,再把上面多出来的一部分翻下来,呈现出一个漏斗的样子,第一步就完成了。<br> 接着我将糯米放“漏斗”里,再把馅放进去,压紧把上面的粽叶向下折,把糯米包住,第二步就完成了。<br> 最最关键的一步来了,把准备好的绳子一圈一圈的将粽子缠绕起来,打个结,这样糯米团就紧实了。<br> “哇!一个粽子包好了。”我正在为我的成绩欢呼,可是上天却认为我包的不好看,一不小心粽子掉到了地上,千钧一发之际,粽子摔坏了。“呜——我的粽子没了,算了,我再包一个得了。”我安慰自己道。<br> 我按照步骤自己又包了一个天衣无缝的粽子,我把粽子放进锅里煮熟,将粽子剥出来,一阵清香扑鼻,咬一口汁水四溢,我敢说这是天下最美味的食物吧!<br> 我们要继续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炎黄子孙都知道这位伟大的诗人与更多的伟人,将他们的品质传承下去。<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我学会了包粽子</font></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年级 汪婷婷</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我学会包粽子啦!”发自内心的欢呼声从教室里发出,没错,那就是我。<br> 你敢相信吗?小小的粽子里竟含着几千年的文化。据说为了纪念屈原,爱国诗人屈原抱石投江而亡,他的妻子为了江里的鱼龙不吃掉屈原,就包粽子丢进江里。<br> 带着对传统文化的敬重之情,我开始学习包粽子,老师拿起两片箬叶,开始教我们包“漏斗”,老师示范几次,让我们包,我试了几次,总是露出一片小叶子尖。<br> 我还以为是要塞进漏斗,之后,我让老师帮我。结果我一看,原来那一片小叶子尖是要和最上面的叶子重合的,我可是太“心灵手巧”了。<br> 第二步,装糯米。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遍,简单!我拿来糯米,用勺子一勺一勺往箬叶里加,我心想:我要多加点葡萄干,拿回去给舅妈吃,因为舅妈今天过生日。<br> 我加好了糯米和葡萄干,可是不知道怎么包起来,我顿时绝望了,装好糯米了,不会包,不就等于白费了吗?后来我只能去找老师帮忙,老师手把手教我。<br> 老师先把粽子的“帽子”往下折,然后再使劲一拉。糯米中包裹的水份从粽子底部流出来,小粽子更紧实了。包好了之后,老师拿起线,围着粽子缠绕,再打一个结,就好了。<br> 但这个粽子对我而言是个半成品,于是我打算重做亲自完成一个。<br> 我照着老师的方法又重做了一个,这次大部分都是我自己完成的,除了最后一步老师帮了我。<br> “我学会包粽子啦!”我开心地说道。我看到粽子,仿佛已经看到舅妈吃着我亲手包的粽子开心的模样了。<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包粽子</font></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年级 刘益</div><div><br></div> “啊,真香啊!”我闻着粽子的香味,便知道端午节就要到了。<br> 妈妈买了粽叶,做了糯米,又剪了些绳子,宣布道:“明天就是端午节,我们今天要包粽子。”只见爸爸和妈妈已经拿起了粽叶,“我还不会包粽子啊”,我抗议道:“我不想包”。可没有办法,我只好学着包了起来。包粽子的第一步是把粽叶包成“漏斗”,我学着爸爸的样子,用手摸了摸叶片,拿起叶片,把宽的两边放到一起,然后一折,可刚折成“漏斗”,“漏斗”就散开了。<div> 我想起爸爸说:“先折长的那一面,不然会散,我又试了试,果然成功了。包粽子也没那么难嘛,我想。<br> 第二步就是把糯米放进“漏斗”,这很简单,我三下五除二地把糯米放进“漏斗”第三步,把粽叶折好,用绳子盖住就好了。我折的时候发现折不到,应该是放太多糯米了,我一松手,粽子就松开了。唉,又要从头开始了。<br>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我又包到了这一步,这次我少放了一些糯米,可我无论怎么折都折不成四个角的样子,只能折成三个角。没办法,我只能这样了。折好了一个“不倒翁”,我心情立刻好了起来。原来包粽子这么简单呀。<br> 我拿着粽子心想今天中午可以吃“不倒翁”牌粽子了。<br><br></div><div> 评:小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包粽子的具体步骤以及解决包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其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表达清晰,结构完整。<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包粽子</font></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年级 孙睿宸</div><br> 明天就是端午节,王老师带我们上了一堂“包粽子课”,大家兴高采烈地听着老师的讲解,都迫不及待地等着包粽子。<br> 终于,王老师把粽叶发了下来,紧接着,糯米也送到了我们手上。我学着王老师的样子,将两片粽叶重合起来,留出一小部分,再把粽叶卷在一起,短边朝内,长边朝外。<br> 可是,我过于心急,还没有检查粽叶的长短,就提前把糯米倒入粽叶卷成的小漏斗中,我继续把糯米盖上,突然,粽叶全散了,糯米洒了一桌,水也弄得到处都是。我赶忙跑出门,把桌子收拾干净,便重新做了起来。<br> 我把原先的步骤又做了一遍,再把长叶包在外面,短叶裹在里面。紧接着,我又把勺子从碗里拿出来舀了一大勺糯米,再加上红枣与葡萄干,用糯米把红枣与葡萄干盖住,把两边多出来的按住,长的一折。呵,一个长方形样子的糯米粽子就展开了脸颊。<br> 最后,我把绳子拿出来,一圈一圈地把粽子缠绕起来,然后再打上一个结。一个粽子便活灵活现地展在你面前。<br> 一想到中午能吃粽子,我的心里面美滋滋的。<br><br> 评:小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自己包粽子的过程,文章简洁明了,过程具体,明晰,条理清楚。<br><br><br><br><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第一次包粽子</font></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年级 陈康翊</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明天就是端午节了,今天下午,教室里就充满了端午的气息,老师正在教我们包粽子呢!<br> 老师先给我们一人发了两片粽叶,老师自己也拿了两片。只见老师先把两片粽叶粗的一头重合,然后把它卷成一个漏斗状,我们也跟着把它卷成漏斗状,可是我一直也卷不好。我这可就急了,我只好去找老师,老师一下子就帮我卷好了,我心里也放松了下来。全班都卷好了,老师就教我们放多少糯米,老师说舀四勺左右就够了。我舀了四勺,再用粽叶把上面盖好,我突然发现多出来的部分不够把粽子包好,我去问老师,才知道要把糯米往里面推推才可以。哦,原来是这样,第一个我很快就包完了。<br> 第一个包完后,我闲着没事干,所以打算包第二个。有了第一次的经验,第二个我很快包完了,可是后面系绳子的时候我一直系不好,无奈,我只好又去找老师帮忙。老师看了看我的绳子说:“你这绳子好像系错了,你得解开重新系。”我解了好长时间,费了我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这“顽强”的绳子解开了。<br>老师拿着我的粽子让我来系绳子,这绳子也不好系,因为老师的手挡住了,再加上系结的那圈穿不过去,我此时已经满头大汗,但还是把它系好了。<br> 现在我只感觉我的手发软,但我还想包第三个,又因为粽叶不够,没关系,两个够吃啦!<br> 端午节不仅只有包粽子这一个习俗,还有划龙舟,挂艾草等。<br> 我觉得端午节不仅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更是中国精神文化的象征!<br><br> 评:第一次包粽子的步骤、心情,都被小作者诉之笔端,详细又生动。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端午粽飘香</font></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年级 汪若熙</div><br> 我国有许多的传统节日,如:清明节、春节、重阳节……但我还是最喜欢粽叶飘香的端午节。<br> 端午节是我国为了纪念楚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流传下来的,在今天的作文课上,我要用包粽子的方式纪念屈原。老师先拿出两片碧绿碧绿的粽叶,把较宽的两面重叠起来,在粽叶旁边折了一点,接着折成了一个漏斗形后,在里面填满糯米,然后再把多余的叶子盖住糯米后,把两边打理好,再把它的小辫子放在后面,这样一个小粽子就包好了。<br> 看着老师包粽子这么简单,我便自信地包了起来,我按照老师的步骤先把粽叶做成一个漏斗形后,在里面装满了糯米,可谁知道我刚装的糯米竟然从小漏斗中溜出来,看到这一幕,我十分不甘心,便又包了一次,这一次,我在做漏斗之前先把粽叶的一边捏紧后再做小漏斗,当小漏斗做好时,我便把捏住的另一边与漏斗挨在一起,这一次糯米果然没掉。<br> 小漏斗做好了,我要给它戴上了小帽子,可是这个帽子我戴了半天也没弄好,这时老师刚好从我身旁经过,我虚心请教老师,希望老师能帮我一下,果然”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她先把帽子戴上后,再把帽子的边打理了一下,一个可爱的小粽子就出现在老师的手中了。<br> 虽然粽子很小,但意义非常大,它传承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和甜蜜的祝福。<br><br> 评:小作者描述包粽子的具体步骤,其中结尾升华主题,表达有序,语句通顺。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活动评出了“最干净桌面奖”,</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奖品是老师包的粽子一个!</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课后作业是煮粽子和品尝粽子,</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意外收到了很好家长的好评🙏🙏</font></div> 端午节在粽叶的丝丝飘香之中,<br>浸透着家国情怀,<br>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厚重与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