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要有情,记事要有义

贺承德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记叙文是和学生交道最多、交情最深的一种文体。学生学了很多的记叙文。小说就是属于记叙文的范畴的。何为记叙文呢?就是写人记事的文章。对于作者而言,人应该怎样写?事应该如何记呢?有道是:“写人要表现其特点,叙事要显示其意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首先,说一下写人。写人一定要把人物写得活灵活现,让其跃然纸上。一些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往往会走进这样的一条死胡同:明明不是一个哑巴,结果却把那个人写成了哑巴。一件事情写下来,文中的人物一句话也没有留下。即使是一个哑巴,只要他在文中出现,或多或少也都应该让他(或她)说上几句哑语吧。作者不要好心办坏事,包办文中的人物的语言,一味地为其代言。这对于写作而言,无疑是一笔糊涂的账。不要把人物写成植物(除非是植物人)。他们的举手投足都可以入文,一定要有动作描写,把人物置身在动感地带来进行塑造。有的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能够抓住语言的“尚方宝剑”,却没有看到动作的“出城令牌”。让人物闻声而动,这不失为写作的一种策略。事在人为,这个“为”不就是行为动作的指示吗?写人物一定要把其写得有神情。面目全非的人物,在文中最好不要出现,或者是要少出现为妙。试问,四大名著中的人物,哪一个不是神采飞扬?别忘了,表情是心情的招牌,心情是表情的底片。写长文,一定要有人物的外貌描写,因为长文以婉约细腻著称。写短文,可以不作外貌描写,因为短文以豪放粗犷见长。中学生,写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外貌全无,这并非是写作的败笔。人物描写的方法固然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等,但在短文中没有必要面面俱到,作者的写作受版面的限制,于情于理都应该惜墨如金。千万别做泼墨如水的傻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人物的特点是用人物描写的方法塑造出来的,也是通过事件的叙述包装过来的。有的学生也许会问:“老师,写作文一定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可是我并没有经历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呀!我经历过的都是平平淡淡的小事,都是陈芝麻烂谷子的琐事。这些事我能写出绿树红花来吗?”当然能。这就好比是一滴水之于大海,一片叶之于树林。陈芝麻也可以写,前提是能够折射出佳肴的真理。烂谷子也可以写,前提是能够酝酿出美酒的品味。中学生不要写假大空的作文,要努力写出真小实的文字。正所谓:“平凡处见伟大,细微处显深情。”有真情实感就好,有正能量就妙,这是写作的底线。除此之外,“文贵创新”,“要想甜,加点盐”,这些只不过是一篇文章的饰物而已,与作品的血肉和生命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span></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写人离不开一个“情”字,记事绕开一个“义”字。有情有义的作品,一定会风光无限,一定会魅力无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