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里的人搬迁到闽宁镇都脱贫了

中年人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杨森,男,回族,大专学历。宁夏西吉县人。1999年调入永宁县闽宁镇中心小学任教,现已退休。作品巜山路湾湾》、巜谷子黄了》、巜西吉的雪》、巜上学路上》《校园的花朵》、巜落叶》、巜大山的儿子》巜雨季的花儿》等作品在《永宁文艺》发表。</p> <p class="ql-block">我们村里的人搬迁到闽宁镇脱贫了</p><p class="ql-block"> ——讲好闽宁故事/杨森</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家乡就是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我们叶家河村是西吉县沙沟乡的一个贫困村,那里同样是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干旱少雨,十年九旱。</p><p class="ql-block"> 六七十年代家家还住着窑洞,点着煤油灯盏推着石磨磨面。吃水靠打井、挖窖储存房檐水过活日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年到五六月,天大旱、井水、窖水都干了。庄稼干旱枯萎,人畜饮水十分困难。</p><p class="ql-block"> 村里人长年围着山转,在山里放牛、放羊打柴挖药,种着瘠薄的山屲地,春天把庄稼种到地里就盼望着下雨。雨水决定庄稼收成的多少。</p><p class="ql-block"> 遇上干旱年份麦子抽穗时节,不下雨麦子抽不出来穗就青干了,麦粒就秕了。麦子长不到一镰高,无法用镰刀收割只能用手把,苍蝇头似的麦子拔上一天手上的肉皮都磨破了,撒点黄土用布带抱扎上,第二天再拔。一年的庄稼打下的粮食不够一年吃。</p><p class="ql-block"> 在老家吃水比吃粮还缺。一到春天庄稼种上村里人就盼望下雨,庄稼的好坏就看春雨下的多少。雨下的多苗出的好粮食收成就好,雨下的少粮食连种子都收不回来,雨成了生活的命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下雨是人们最期盼的一件事,只要屋檐上往下滴水珠,母亲就喊姐姐和我把屋里所有的盆盆罐罐坛坛都搬出来放在屋檐下盛水。盆盆罐罐叮咚叮咚的响心里无比的高兴。</p><p class="ql-block"> 地皮刚下湿,父母亲就头顶着塑料袋腰里系上绳子脸上溢出喜乐的笑容,急匆匆的背上化肥袋踏着泥泞的路往田里跑撒化肥,生怕雨停了化肥就撒不进田里了。衣裳下湿没关系,只盼望下一场透雨看庄稼能长好吗?</p><p class="ql-block"> 屋檐上盛下的雨水,做饭炖茶有一股很浓的瓦腥味儿,在及其缺水的老家无耐吃着这惜罕的水压根就顾及不了瓦腥的味儿。</p> <p class="ql-block">  上小学时,夜里我在窑洞点着煤油灯看书、写字,困了放下书本趟在炕上望着窑洞顶端的窗口遐想,我 们为啥祖祖辈辈就守在大山深沟的窑洞里生活,为啥不住到平川或县城条件好的地方生活。那遐想过了十多年确变成了实现。</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移民搬迁彻底改变了我们村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贫苦现状。</p><p class="ql-block"> 我们村里的人搬迁到闽宁镇现在都脱贫了致富了。忆念起搬迁走过的路让人心酸。</p><p class="ql-block"> 记得我家搬迁的那天下了一场大雪,路被厚厚的积雪盖了,山路上蹦蹦车、手扶拖拉机无法开动使用,只好用驴驮人担往南套粱崾岘口转移粮食家具。</p><p class="ql-block"> 清早,天下着大雪小弟杨青邻居素麻就来帮忙,他俩和我赶着几头驴驮着粮食家具,我们几个人挑着担,担着铺盖卷灶具从刘家沟我的家里向南套梁崾岘口步行,妻子背着四岁的儿子小东手牵着六岁的小女向莉在弯弯曲曲的雪路上深一脚浅一脚的走,三女、曼曼紧跟在她妈妈后面一走三滑向山上爬,五里路走了两小时。</p><p class="ql-block"> 上了崾岘口我和弟弟、素麻就赶忙装车,杨恒录大哥把几个孩子引到他家放到炕上暖脚暖手烧鞋子。我们赶忙装车,车快装好了母亲赶来挡住车不让走,司机边绑扎棚布边向母亲安慰说:“老阿姨,玉泉营是个好地方,那里有黄河水你儿子搬迁到那以后的日子一定能过好。”母亲站在大雪粉飞的雪地里流着眼泪依依不舍的目送我们,汽车慢慢的离开了崾岘口……</p> <p class="ql-block">  最难忘的是西吉县沙沟乡东庄村我的老乡马秉孝老憨他是移民搬迁户里最感人最心酸的一家搬迁户。</p><p class="ql-block"> 一九九七年十月二日,天空飘着雪花马秉孝老俩口从沙沟东庄出发牵着他的老黄牛套着架子车拉着他家的5口人,四袋粮食两床被子,两麻袋麦草(牛的司草),向玉泉营徒步行走搬迁,三百多公里路一步一步一程一程的走,走不动了就把架子车停靠近路边的地方歇一会,吃点干馍喝点凉水,给牛喂草饮水。走了七天七夜才走到玉泉营农工点“双沟村”,(现在的园艺村)。马秉孝老憨己不在世十年了。他的儿子孙子现在在园艺村过的很好。住着宽敞明亮的大瓦房,园子里的葡萄树绿油油的一到秋天架上挂满了一串串的紫葡萄。马秉孝老憨若在天堂那边能看到儿孙现在的日子能过的这么幸福他的脸上一定会露出满意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  闽宁镇刚开始搬迁叫玉泉营农工点,没有闽宁镇这个地名词。</p><p class="ql-block"> 一九九零年十月玉海经济开发区和玉泉营西吉县吊庄成立,组织西吉海原两县移民搬迁,那是第一次搬迁。</p><p class="ql-block"> 忆念起刚搬迁到闽宁镇没水吃、没房子住、没煤生火做饭,田里浇不上水庄稼没法种就是掏钱也买不上煤。饭都做不熟没法生活一些人抗不住又搬回老家了。</p> <p class="ql-block">  那时的闽宁镇真是一片茫茫戈壁沙滩就像闽宁村原村主谢新昌说的那样:“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满地跑”。留下来的人坚持守望奋斗抗争,打井、修路、拉电,平田整地,修水渠,打土块修房子,白天干活晚上睡地棚。渴了喝凉水饿了啃干馍,苦尽甘来经过二十年的艰苦奋斗现在闽宁镇人都脱贫了致富了。</p><p class="ql-block"> 就拿我家来说,搬迁到闽宁镇孩子脱离了放牛羊、在闽宁镇家门口学校上学专心念书,大女儿发图妹上完闽宁中学考上宁夏医科大,现在在银川市儿童医院工作。儿子杨晓冬在闽宁镇上完小学中学考入育才高级中学“珍珠班”毕业后考进首都经贸大学学习“传媒专业”保研毕业,2020年六月份毕业现已在北京百度公司上班。 </p><p class="ql-block"> 我们村里的盘社、哲不,俩俩、牙克他们兄弟就是我们叶家河村搬迁到闽宁镇脱贫致富的典港。在他们的身上毅然折射出闽宁镇人脱贫致富的光彩 。</p><p class="ql-block"> 盘社、哲不,俩俩、牙克兄弟搬迁到闽宁村,就一心扎根闽宁村这片沙滩上,守望沙滩守望黄河。坚苦奋斗终于脱贫了致富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村里人搬迁到闽宁镇现在都脱贫了过上了好日子。正如习近平主席增在闽宁镇调研指导工作时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相信干沙滩一定会变成金沙滩的”。现在闽宁镇的生活和二十年前相比,和老家山沟沟相比真的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p><p class="ql-block"> 盘社现在当了小老板跑闽宁镇到银川南门的客运大班车。哲不在闽宁镇锦绣街南十字路口开了“一家闽宁清真牛羊排骨店”生意做的很红火。二O一九年盘社、哲不兄弟俩合作在闽宁村北一点自家的农家庄院里建起了一排二层小洋楼。把老家的父母接来让两位老人住在楼上。</p><p class="ql-block"> 俩俩在沿山公路开了宾馆媳妇经营自己跑出租。牙克在闽宁镇老市场修了住宅二层小楼房,接了辆大众小轿车,还接了一辆双桥大汽车给建筑工地拉料。</p> <p class="ql-block">  俩俩的父亲老马只要一见来闽宁镇老家村里的客人就一把拉住高兴的夸赞说:你看闽宁镇现在发展的多好,沿山公路西边新区红瓦白墙高楼林立,马路宽阔,车辆穿流不息,一到晚上闽宁酒庄会议大楼流光溢彩。社区灯火辉煌咱村里搬迁到闽宁镇的人都搬进了崭新的小区楼房,楼上做饭用的自来水、天燃气。冬天取暖集体供热,费用也便宜。还是共产党好,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好,是党移民搬迁的好政策,把我们从那个缺水缺粮生存条件特别困难的大山沟里移民搬迁到闽宁镇来把一个干沙滩变成了金沙滩,应验证了习近平主席的话。</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闽宁镇马路宽阔车辆穿梭,高耸的楼群随处可见。一到放学的时候一中、二中、一小、二小、的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出校门那景观壮阔的不得了。犹其是闽宁镇成了全国移民脱贫攻坚的示范镇上了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山海情》热播反应闽宁镇移民脱贫致富走上幸福路的奋斗精神。你看闽宁镇成了红色党史教育基地,外地的人天天来参观,一大班车一大班车往来跑,闽宁镇人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哩。</p> <p class="ql-block">策划:王建邦 李晓哲 马凤鸣毕会萍 李大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终审:马凤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歌初审:马兴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散文初审:贺 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说初审:解怀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学生作文初审:何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朗诵初审: 毕会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书法初审: 关宁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摄影初审:李振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美术初审:李大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音乐初审:赵梦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舞蹈初审:黎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戏曲初审:程维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民间艺术初审:高淑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永宁文艺》提供:贺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永宁文联活动提供:刘玉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 李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技术编辑:马志荣,这样的作业写在地上,记在心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