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张华云遗象</p> <p class="ql-block">张华云出版著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张华云是潮汕解放初家喻户晓的民主人士,他一生大起大伏的传奇经历以及他与潮剧的不解情缘,至今让老一辈潮汕人记忆犹新。今年是他逝世二十八周年,谨作此文权当一瓣心香,纪念这位潮汕著名诗人、教育家和剧作家。</p><p class="ql-block"> <b>“伪朝扣我左倾帽,今代加之右派冠”</b></p><p class="ql-block"> 张华云1909年生于普宁县燎原镇泥沟村,父亲是晚清秀才。他193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文学院历史系。青年时期就倾向左派,与共产党人黄声、李雪光、赖少其等早有交往。大学毕业后回乡从教,先后在普宁县简易师范学校、省立韩山师范学校任教务主任。1938年与黄声创办西山公学,任名誉校长。1949年在河婆参加中共潮汕干校教育班工作,同年10月随军进城,任军代表和民主同盟汕头分部主任。1950年任市第一中学首任校长。1952年任农工民主党广东省委常委、汕头市政协副主席。1954年当选汕头市副市长。</p><p class="ql-block"> 然而,人生道路并非总是繁花似锦。1957年中共“开门整风”,他作为民主党派参政人士和分管文教副市长,不免对文教工作中一些人和事提了意见。谁料风云突变,反右运动迅猛展开,当时他正在广州参加省人代会,回汕一下车就被拉到民主党派大院批斗,瞬间就变成“汕头第一号大右派”。此后便不断被轮流拉到各单位批斗,每次挂着牌子,铁青着脸,“俯首弯腰欲及脐”。直至次年3月底,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撤销他省人大代表资格并罢免他副市长职务。</p><p class="ql-block"> 副市长转眼变成大右派,在此困顿之际,恰好他新编的潮剧《苏六娘》上京献演,还拍成电影。此事和他被打成右派一样轰动一时,1960年右派摘帽后就被安排为正顺、玉梨潮剧团编剧。潮剧是潮汕古老剧种,世袭釆用封建班主制和童伶卖身制,多演长连戏,内容夹杂粗俗落后,亟待改革和创新。能有张华云这样学识渊博、造诣深厚又熟谙潮汕文化的诗人学者参与实属天缘巧合。从1956年起,他先后创作、移植、改编、整理了32个长短剧目。这些剧目抨击封建礼教,谴责以强凌弱,讴歌真善美,鞭挞假丑恶,深受观众喜爱,大大提高了剧本的文学艺术性,把潮剧推上一个新水平。他的剧作主题鲜明,人物性格突出,情节缜密合理。以“苏六娘”为例,全剧贯穿反封建礼教主线。六娘坚贞不屈,桃花机敏勇敢,渡伯热心仗义个性表现淋漓尽致,令观众动容。剧情结局不以六娘投江而以郭苏出走又十分顺情顺理。他的戏文不但浸透浓烈的潮味,且洋溢着文学艺术的光华。如《苏六娘》中“我知儿比莲子心更苦,怎知母比青梅泪更酸”,《双青盲》中“三人相共二只目,二人倒有六只脚”,真是令人拍案叫绝。一位泰国侨领曾说:张老的戏文真是一首首的美丽诗词。</p><p class="ql-block"><b> “一生事业,两行清泪,尽付东溟”</b></p><p class="ql-block"> 正当张华云的潮剧创作渐入佳境,文革风暴呼啸而来,运动伊始市就在1966年7月13日组织批斗大会,批斗一个当年职务只是剧团编剧的张华云,把“死虎”代替活虎打,并且指示:要什么时候斗就什么时候斗,要怎样斗就怎样斗。自此他就陷入长达十年的浩劫之中,住牛棚、戴高帽、穿纸衣、挂黑牌,三日一小斗,五日一大斗。</p><p class="ql-block"> 他的潮剧戏文成了主要罪状:《六盘山》中主角桂花被禁15年,被说成是影射解放15年,《苏六娘》中唱词“东风狂暴难支持”被批为攻击毛主席“东风压倒西风”论断,《双青盲》中戏文“落五星走遍四乡六里” 是咒骂国旗,不一而足,令人捧腹。1968年8月23日,地区革委会组织了一次大型游斗,后来他戏作一诗,诗序道:“1968年盛夏,牛鬼蛇神二百余人游斗,躬与其盛。率皆五花大绑,穿纸糊席制戏服官帽。有迫令敲锣者。徐某以破席全身披挂,擎旗前导。周某(女)披长枷,上结破鞋一双,由倪某押解,似演《女起解》。老中医陈某病足,余编剧患严重肺病,不能行走,令坐粪车上,由牛友挽行,恰如《闵子拖车》。边游边斗,历四小时。万人空巷,甚为壮观。”当时迫害之烈,作者处境之劣由此可见一斑。最绝望之时他也曾自寻短见,万幸被老妻发现救下。1969年下放到东径五七干校,其年已届六十,锄园灌田捕鱼打厕均皆干过,后来年迈体衰就分配牧牛工作。</p><p class="ql-block"><b> “九死一生犹不悔,一往情深笔难封”</b></p><p class="ql-block"> 1976年10月一声惊雷,“四人帮”终于覆灭。次年汕头市为一批文革冤假错案平反,在新华影院举行的平反大会上他上台发言,20年受尽屈辱折磨时他是男儿有泪不轻弹,此刻却是老泪纵横。1979年秋改正了他的右派冤案,自此形势急转,仅两年后就当选市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3年又转任市六届政协副主席。面对这跌宕起伏的人生转折,他激动地自述心迹:“我得到了新生,我像暴发的火山一样,要把蕴藏着的岩浆喷干。老实说,我没功夫去抚摩伤痕,也没功夫去担心可能发生的可怕后果”。</p><p class="ql-block">此后十年是他艺术创作的高峰期。他重涉潮剧创作,新编了《判妻》、《南荆钗记》等剧目。1984年广东省剧协等结集出版了《张华云喜剧集》,收入了《苏六娘》、《剪辫记》等八部经典剧目。同年,他发起创立了市政协岭海诗社,创作了大量歌颂新时代的诗词歌赋,同时催生了一批诗社、画社、丝竹社、翰墨社,繁荣了汕头社团文化。八十高龄尚先后出版了《铁峰诗词选》、《筑秋场集》、《潮汕竹枝百唱》等力作。他逝世前一年,汕头隆重举办了“张华云潮剧剧作展演暨八秩晋四荣寿大庆”,把他的潮艺创作活动推向高潮。1992年春市委副书记陈厚实亲笔题写七律一首,高度评价了这位潮汕著名的诗人和剧作家:</p><p class="ql-block">清香远播故山芝,</p><p class="ql-block">潮韵长飘新砚池。</p><p class="ql-block">眼底千圈皆是戏,</p><p class="ql-block">袖中一抖即成诗。</p><p class="ql-block">苍龙日暖行酥雨,</p><p class="ql-block">老树春浓发稚枝。</p><p class="ql-block">淡却利名唯积厚,</p><p class="ql-block">徐来寿考过期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饶宗颐为张华云题写的挽联</p> <p class="ql-block"> (辛丑年端午于东海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