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姓与“付”姓的区别

箬寮耕夫(傅楓生)

<p class="ql-block"> 原创作品,未经作者允许,严禁转载</p><p class="ql-block">  前言</p><p class="ql-block"> 现代有许多人都以为“傅”与“付”是繁、简体字的关系,姓氏书写可以通用,然按古籍记载“傅”与“付”都是古老的文字,而且所表达的意思完全不一样,作为姓氏它们各自有自己的源流。下面愚人就从三给方面来解析:</p><p class="ql-block">一、“傅”与“付”在《唐韵》《集韵》《韵会》《尔雅•释草疏》《説文解字》《説文解字注》《康熙字典》等历代文献资料中都有字意解析。</p><p class="ql-block">二、以《网络姓氏源流》《傅氏族谱源流考》以及有关姓氏类古籍《唐书》、《元和姓攥(四库全书辑本)》《路史》、《氏族》《姓觽》《氏族博攷》《元和姓攥四校记》,《商周金文姓氏通考》古玺《汉印文字征》其中《姓觽》《四校记》《商周金文姓氏通考》就很明确相互印证了付氏的起源。</p><p class="ql-block">三、近代文字简化史;文字改革历史过程,列举文件以及二简废止使用的相关文件。</p><p class="ql-block"> 笔者也非常清楚由于受近代文字改革的影响,有多数人认为“傅”与“付”是繁、简体字的关系,可以通用,所以使一大部分原本姓“傅”的人误写成了“付”。因此笔者觉得有必要按以上说的三给方面,在下面的文章中配上文献古籍记载的相关图片,注重分析解说,让大家从中理解“傅”与“付”作为姓氏有着各自的源流。愚人写这篇文章的用意,就是想唤醒那些原本姓“傅”误写成了“付“,还自认为”付“与“傅”是一个姓可以随便写,只要心中有“傅”的傅家子弟,个人觉得这一厢情愿的想法不妥,从中国传统氏族姓氏文化的角度讲,按祖姓规范书写是必要。</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其中第一千零一十二条:姓名权: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不得违背公序良俗。</p><p class="ql-block"> 有意恢复祖姓的可以参考上述条款,依法申请变更。不方便或不愿意变更的继续保留原样,按上述条款也是你们享有的权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以《唐韵》《集韵》《韵会》《尔雅•释草疏》《説文解字》《説文解字注》《康熙字典》等历代文献资料对傅”与“付”进行字意解析。</p><p class="ql-block">下图,篆體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傅: 是形声字,从人,声尃(fū),本义:辅佐。</span></p><p class="ql-block">释义:</p><p class="ql-block">1. 辅相:太~。少~。  </p><p class="ql-block">2. 教导:“~立德义”。 </p><p class="ql-block">3. 教导人的人:师~。  </p><p class="ql-block">4. 附着,使附着:~粉。  </p><p class="ql-block">5. 姓。</p><p class="ql-block"> 尃也表意,意为“培育奇花异草”,引申为“讲解奇花异草”、“传授知识”。“人”与“尃”联合起来表示“传授知识的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下图:篆體付</span></p> <p class="ql-block">付: 汉语常用字,读音fù,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时代。会意。从人,从寸。从“寸”,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p><p class="ql-block"> 意思是:以手持物交付给别人。本义给予的意思,把东西给别人。</p><p class="ql-block"> 同本义 付,与也;引申含义为量词,指中药:一付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說文解字》</p> <p class="ql-block">傅:相也。从人尃聲。方遇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付:與也。从寸持物對人。〖注〗臣鉉等曰:寸,手也。方遇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說文解字注·清》</p> <p class="ql-block">傅:相也。左傳。鄭伯傅王。注曰。傅,相也。賈子曰。傅,傅之德義。古假爲敷字。如禹敷土,亦作禹傅土是也。亦爲今之附近字。如凡言附箸是也。从人。尃聲。方遇切。五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付:予也。予者,推予也。尙書。天旣孚命正厥德。今文尙書作天旣付命正厥德。从寸持物㠯對人。寸者,手也。方遇切。音在四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康熙字典》傅字注解</p> <p class="ql-block">傅《唐韵》《集韵》《韵会》方遇切,音付。师傅,官名。古者天子有太师,大傅,太保,为三公。傅,傅之德义也。《诗·大雅》王命傅御,迁其私人。《笺》傅御者,贰王治事,谓冢宰也。《礼·文王世子》立太傅,少傅以养之。</p><p class="ql-block">又同付。《史记·夏本纪》兴人徒以傅土。《注》索隐曰:傅卽付也,谓付功属役之事。【笔者注解,此处傅即付,而是一种行为解释,并不是说作为姓氏可以混二为一。】</p><p class="ql-block">又姓。</p><p class="ql-block">又《正韵》芳无切。同敷。也。《前汉·文帝纪》傅纳以言。《注》师古曰:傅读曰敷,其言,而纳用之。</p><p class="ql-block">又《集韵》《韵会》符遇切,音附。近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刺兵同强,举围欲重重欲傅人,傅人则密。《注》傅,近也。密,审也。</p><p class="ql-block">又至也。《诗·大雅》凤凰于飞,翽翽其羽,亦傅于天。《笺》傅,犹戾也。</p><p class="ql-block">又丽着也。《左传·襄六年》环城傅于堞。</p><p class="ql-block">又《僖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p><p class="ql-block">又傅别,手书也。《周礼·天官》八成经邦治,四曰听,称责以傅别。《注》称责谓贷予,傅别谓券书也。听讼责者,以券书决之,傅着约束于文书,别为两,两家各得一也。</p><p class="ql-block">又著名籍,给公家徭役也。《前汉·高帝纪》萧何发关中老弱未傅者,悉诣军。《注》服虔曰:傅音附,师古曰:傅着也。言著名籍,给公家徭役也。未二十三为弱,过五十六为老。</p><p class="ql-block">又同附。曲意党同曰傅会。</p><p class="ql-block">又草名。《尔雅·释草疏》傅,一名横目草,蔓延生。</p><p class="ql-block">又叶方味切,音废。《班固·西都赋》惇诲故老,名儒师傅,讲  傅《唐韵》《集韵》《韵会》方遇切,音付。师傅,官名。古者天子有太师,大傅,太保,为三公。傅,傅之德义也。《诗·大雅》王命傅御,迁其私人。《笺》傅御者,贰王治事,谓冢宰也。《礼·文王世子》立太傅,少傅以养之。</p><p class="ql-block">又同付。《史记·夏本纪》兴人徒以傅土。《注》索隐曰:傅卽付也,谓付功属役之事。【笔者注解,此处傅即付,而是一种行为解释,并不是说作为姓氏可以混二为一。】</p><p class="ql-block">又姓。</p><p class="ql-block">又《正韵》芳无切。同敷。也。《前汉·文帝纪》傅纳以言。《注》师古曰:傅读曰敷,其言,而纳用之。</p><p class="ql-block">又《集韵》《韵会》符遇切,音附。近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刺兵同强,举围欲重重欲傅人,傅人则密。《注》傅,近也。密,审也。</p><p class="ql-block">又至也。《诗·大雅》凤凰于飞,翽翽其羽,亦傅于天。《笺》傅,犹戾也。</p><p class="ql-block">又丽着也。《左传·襄六年》环城傅于堞。</p><p class="ql-block">又《僖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p><p class="ql-block">又傅别,手书也。《周礼·天官》八成经邦治,四曰听,称责以傅别。《注》称责谓贷予,傅别谓券书也。听讼责者,以券书决之,傅着约束于文书,别为两,两家各得一也。</p><p class="ql-block">又著名籍,给公家徭役也。《前汉·高帝纪》萧何发关中老弱未傅者,悉诣军。《注》服虔曰:傅音附,师古曰:傅着也。言著名籍,给公家徭役也。未二十三为弱,过五十六为老。</p><p class="ql-block">又同附。曲意党同曰傅会。</p><p class="ql-block">又草名。《尔雅·释草疏》傅,一名横目草,蔓延生。</p><p class="ql-block">又叶方味切,音废。《班固·西都赋》惇诲故老,名儒师傅,讲论乎六艺,稽合乎同异。 《说文》相也,从人尃声。论乎六艺,稽合乎同异。 《说文》相也,从人尃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康熙字典》付字注解</p> <p class="ql-block">付《唐韵》《集韵》《韵会》𠀤方遇切,音传。畀也,授也。《孔丛子·记义篇》孔子曰:若苟付可付。则己不劳,而贤才不失矣。</p><p class="ql-block">又《集韵》符遇切。同祔。祭名。《周礼·春官》大祝,言甸人读祷付练祥掌国事。《注》付当为祔。</p><p class="ql-block">又姓。 </p><p class="ql-block">《说文》从寸持物对人。《徐铉曰》寸,手也。亦作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附图《唐韵》《集韵》《廣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下图《辞源》</span></p> <p class="ql-block">傅【夫務切音付遇韻】</p><p class="ql-block">1、輔也、相也(左傳僖二十八年)鄭伯傅王。</p><p class="ql-block">2、師傅也,傅其德義日傅。(禮内则)十年出就处傅。</p><p class="ql-block">3、姓廣韻云出自傅說。唐世系表云;出姬姓,黄帝裔孫大由封於傅邑,因以爲氏。漢晋之世北靈州傅姓最盛。见(姓氏寻源)【扶務切音附遇韻】</p><p class="ql-block">4、與附同麗著也,详傅近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付【夫務切遇韻】</p><p class="ql-block">1、授也、與也。</p><p class="ql-block">2、货財之支出亦曰:付</p> <p class="ql-block">  综合上述各朝各代古籍对“傅““付“字的解析,很明显”傅”字与“付”字是两个意思完全不同的汉字,其表达的含义也风马牛不相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以《网络姓氏源流》《傅氏族谱源流考》以及有关姓氏类古籍《唐书》、《元和姓攥(四库全书辑本)》《路史》、《氏族》《姓觽》《氏族博攷》《元和姓攥四校记》《商周金文姓氏通考》古玺《汉印文字征》进行相互印证“傅”姓与“付”姓的起源。</p><p class="ql-block">首先從姓氏源流開始闡述:傅姓是一个多源流的姓氏,在本篇文章中,愚人只着重讲述最早的傅氏起源,出自那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网络上的傅氏源流</p> <p class="ql-block">下图拼接:右《唐书》、中《网络姓氏源流》、左《氏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网络姓氏源流将說为姓氏始,排第一,出自姬姓排第二。</p><p class="ql-block">而《唐书》曰:傅氏出自姬姓黄帝裔孫大由封於傅邑因以為氏商时虞虢之閒有傅氏居于巖傍號為傅巖高宗得說於此命以為相。</p><p class="ql-block"> 从以上《网络姓氏源流》《唐书》《氏族》平图对比。不难看出网络姓氏源流将《唐书》中的源流一分为二,即2和1。</p><p class="ql-block"> 而《氏族》没有完整记载源流,仅从商时說公为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世本輯補》</p> <p class="ql-block">《世本輯補》记载的关于姬姓所演变出公孫、有熊……傅氏。傅氏出自姬姓黃帝裔孫大由封傅邑,傅說其後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世本輯補》</span>很明確的説了,傅說是大由的後裔,傅姓出自姬姓黃帝裔孫大由。由此得出傅氏是一个很古老的姓氏,其起源距今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拼图:《唐书》、《路史》、《傅氏族谱源流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从上古籍拼图中可以看出丹朱之子大由(大鹞)在《唐书》里作傅邑、在《路史》作大鹞国。《傅氏族谱源流考》正是采用了这两者的记载,充分说明修族谱时,编撰理事会对姓氏起源,是通过对《史记》《文献古籍》等相关记载佐证过才编入族谱。现在某些人为了私人利益,配合某地大肆宣扬断章取义,傅姓起源於說,误导大部分宗亲。</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下图《姓觽》</span></p> <p class="ql-block">《姓觽》记载了“傅”、“付”姓起源。</p><p class="ql-block"> 傅姓起源前面已经有解说,下面着重解说付姓起源,</p><p class="ql-block">《姓觽》记载:付姓,姓纂云始于春秋时郑人史付,史付是出生于郑国的史官家族,后来和讲法律的邓析齐名。</p><p class="ql-block"> 郑国的国相子产,认为史付扰乱历史界,邓析扰乱法律界,把他们都抓起来杀掉了。</p><p class="ql-block"> 史付的后代不再做史官,就以付为姓。</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古籍记载了:子产诛邓析、史付之事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元和姓纂四校记》</p> <p class="ql-block">《元和姓纂》的作者是唐代林寶</p><p class="ql-block">唐憲宗時宰相李吉甫命林寶修撰,元和七年(812)成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姓纂》取材包括私家谱牒,故所述族姓来源未必都翔实准确。原书久已失传,清乾隆间纂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辑出,再用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等补缺,重新分为18卷,清孙星衍、洪莹及近人罗振玉都做过校补。此后岑仲勉又重行校勘,写成《元和姓纂四校记》。所谓“四校”,指第四次校勘,以《四库》辑本为一校。中國歷史學家岺仲勉先生在先秦史、隋唐史、文献学、中外关系、边疆史地、突厥史、蒙元史等多个领域建树卓越。相信他對《元和姓纂》的校記有一定的權威可靠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大明一统志》</p> <p class="ql-block">  按《姓觽》云:付:春秋时郑人史付之后,《大明一统志》永乐中有付吉。下图《商周金文姓氏通考》云:明代有付吉。</p><p class="ql-block"> 付吉 举人,明顺天府大城人。永乐中(永乐年号1403年—1424年,共计22年)官监察御史,刚直有为。迁陕西按察副使。</p><p class="ql-block"> 《大明一统志》明代 李贤 、 彭时 等撰修的地理总志。成书于 天顺 五年(1461年)四月,共90卷。一位进士(李贤)一位状元(彭时)主撰修的《大明一统志》成书 ,距吉为官在任三、四十年左右,按理不会将吉的姓写错。往後的嘉靖廿一年(1542)撰修的《陝西通志》 ,光緒十二年(1886)撰修的《順天府志》 ,清光绪廿四年(1898)撰修的《大城县志》,本人未知撰修於何年的《大城傅氏族譜》均寫傅吉。</p><p class="ql-block"> 李贤(1409-1467)字原德,明代名臣。宣德八年(1433年)登 进士第 ,授吏部验封主事,历考功、文选郎中。“ 土木之变 ”时,李贤脱难回京。景泰二年(1451年),上正本十策,受代宗赏识,升任兵部右侍郎,转户部侍郎,次年又迁吏部右侍郎。英宗复辟后,迁翰林学士,入内阁,升 吏部尚书 。天顺五年(1461年),加太子太保。天顺八年(1464年),英宗病重,召李贤委以托孤重任。宪宗即位,晋升 少保 、吏部尚书兼 华盖殿大学士 、知经筵事。</p><p class="ql-block"> 彭时(1416年-1475年),字纯道,又字宏道,号可斋。 正统 十三年(1448年)状元及第 ,授 翰林院 修撰,明朝 名臣、 内阁首辅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祥见《大城傅氏族谱》《大城县志》《顺天府志》《陕西通志》拼图。</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下图:《氏族博攷》</span></p> <p class="ql-block">《氏族博攷》本朝希姓不知所自起,其中就明确记载了“付”。而”傅”也很明确的记载了以居住地或以域为氏(域:1在一定疆界内的地方:疆域 2泛指某种范围 ,古时也可指封国)。</p><p class="ql-block">另外关于付姓的记载与考证</p><p class="ql-block">张亚初《商周金文姓氏通考》中云:付 较罕见姓,南北朝皆有,明代有付吉。《姓纂》云:郑人史付之后。</p><p class="ql-block">金文付氏始见于商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商周金文姓氏通考》</p> <p class="ql-block">《商周金文姓氏通考》本书选取商周金文中出现的姓氏,介绍其现存状况、来源传说,并结合金文字形、铭文内容等考证其始见年代、得名之由、历史沿革、字形演变等问题。作者运用文字学方法来研究中国姓氏的起源,将一些姓氏的出现时间从传统姓氏学所考证的时代提前至商周时期。从本书中亦可窥见作者碗面在金文释读方面的一些新思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玺《汉印文字征》中见付姓。虽然样本数仅一例,但也不能轻易否定。</p><p class="ql-block">另:唐代房山石经中亦有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汉印文字征》</p> <p class="ql-block">姓氏学界普遍认为付姓出现较晚,如徐铁生《中华姓氏源流大辞典》认为“付”姓最早见于元代。其实这些说法也未必。为何我这样说,因为姓氏辞典编撰者大多依据文献,而依据金石这个结论未必正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近代文字简化史;文字改革历史过程,列举文件以及二简废止使用的相关文件,分析”付“是否是“傅”的简体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二简字第二表部分截图</p> <p class="ql-block">从第二次汉字简化第二表中确实能找到“傅”简化为”付”。但是二简字国务院已经公布废止使用了。</p><p class="ql-block">第一次汉字简化从建国起开始筹备,到1952年确定了四条简化原则,在稳定字体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到1955年末,文字改革委员会决议通过《汉字简化方案修正草案》《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草案》,简化字515个,简化偏旁54个。到1956年初,国务院全文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第一次简化字在中国大陆地区取得了标准字的地位。20世纪60年代,国家颁布了《汉字简化字总表》。在国家大力推广的潮流中,一些反对的声音逐渐被淹没,总体而言汉字的第一次简化还算成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7年末,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了《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认为4500个常用字中还有1300字超过了十笔,特别是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字急需简化,后来称作“二简字”,但在后来试用过程中产生了文字混乱现象,遭到了人们强烈的反对,于是国务院废止了二简字的使用。最后要提的是,“二简字”还让很多人改了姓,出现了亲兄弟二人不同姓的情况,如二简字将“傅”简化为了“付”,从而造成很多姓傅的在户籍上改为了“付”,而付姓原是罕见姓氏,源于春秋时郑人史付,因“二简字”倒成了个常见姓氏。</p><p class="ql-block">“肖”曾也做过“萧”的二简字,“肖”原是读四声,也是古时的罕见姓氏,因文字改革,现今也不难看到肖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为国务院批转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和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的请示通知</p> <p class="ql-block">关于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和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的请示</p><p class="ql-block"> 国务院同意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和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的请示》,现转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p><p class="ql-block"> 1977年12月20日发表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自本通知下达之日起停止使用。今后,对汉字的简化应持谨慎态度,使汉字的形体在一个时期内保持相对的稳定,以利于社会应用。当前社会上滥用繁体字,乱造简化字,随便写错别字,这种用字混乱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国务院责成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尽快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订各方面用字管理办法,逐步消除社会用字混乱的不正常现象。为便利人们正确使用简化字,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以及其他有关报刊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p><p class="ql-block"> 关于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和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的请示</p><p class="ql-block">国务院:</p><p class="ql-block"> 在今年1月召开的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与会同志对《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长期未作定论和当前社会用字的严重混乱现象,提出了批评和建议。要求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尽快加以解决。现将有关问题请示如下:</p><p class="ql-block">一、由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拟订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经国务院批准,于1977年12月20日在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报纸上发表,在全国征求意见,其中第一表的简化字在出版物上试用。1978年4月和7月,原教育部和中宣部分别发出通知,在课本、教科书和报纸、刊物、图书等方面停止试用第一表的简化字。但是,这个草案并未废止。几年来,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采取各种方式广泛征求各方面人士的意见,并对这个草案进行了多次修订。但在这个过程中,无论社会上或学术界,对要不要正式公布、使用这批新简化字,一直存在着不同的意见。</p><p class="ql-block"> 我们认为,1956年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和1964年编印的《简化字总表》中的简化字已经使用多年,但有些字至今仍不能被人们准确使用,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和巩固。同时考虑到汉字形体在一个时期内需要保持相对的稳定,这对社会应用和纠正当前社会用字的混乱现象较为有利。此外,当前规模最大的《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以及其它多卷本工具书已经或即将出版;电子计算机的汉字库已采用固定掩膜体芯片存储,如现在再增加新简化字,将会造成人力、财力、物力上的巨大浪费。因此,我们建议国务院批准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p><p class="ql-block">二、当前,社会上滥用繁体字和乱造简化字的现象比较严重,使用汉语拼音也有许多不准确的地方,已经引起国内外各方面人士的关注,纷纷提出批评意见。万里同志在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干预和纠正。"为此,我们建议对社会用字作如下规定:翻印和整理出版古籍,可以使用繁体字;姓氏用字可以使用被淘汰的异体字。除上述情况及某些特殊需要者外,其他方面应当严格遵循文字的规范,使用规范汉字,不能随便使用被简化了的繁体字和被淘汰的异体字,也不能使用不规范的简化字。使用规范的简化字以1964年编印的《简化字总表》为准。具体要求如下:</p><p class="ql-block">1.报纸、杂志、图书、大中小学教材应严格使用规范汉字;</p><p class="ql-block">2.电影电视的片名、演员职员表和说明字幕要使用规范汉字;</p><p class="ql-block">3.文件、布告、通知、标语以及商标、广告、招牌、路名牌、站名牌、街道胡同名牌等要使用规范汉字;</p><p class="ql-block">4.汉字信息处理要使用规范汉字;</p><p class="ql-block">5.提倡书法家书写规范的简化字;</p><p class="ql-block">6.凡使用汉语拼音,拼写应当准确。</p><p class="ql-block"> 我们拟根据以上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分别制订各方面用字管理办法。</p><p class="ql-block"> 以上请示当否,请批示。</p><p class="ql-block">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p><p class="ql-block"> 一九八六年二月二十五日</p> <p class="ql-block">  从以上以历代文献资料对比佐证的出三点总结:</p><p class="ql-block">1、”傅”与“付”是两个同音,完全不同意思、且独立使用的古老文字。</p><p class="ql-block">2、”傅”姓与“付”姓是两个完全不同血源不同源流的姓氏。付姓原是罕见姓氏,源于春秋时郑人史付,原本姓“傅”的写”付“,表面上看虽说都姓“付”,但血缘以及起源不是一回事。所以实际上这是姓错了姓,从姓氏文化的角度讲,原本姓”傅“就不该写“付”,否则姓成别姓了。笔者愚见:“傅“姓与“付”姓是历代并行不悖各自发展的两个姓。</p><p class="ql-block">3、“付”字并不是“傅”字的简体字,虽然二简有做简化,但是国家已经废止二简字的使用。强调翻印和整理出版古籍,可以使用繁体字;姓氏用字可以使用被淘汰的异体字。除上述情况及某些特殊需要者外,其他方面应当严格遵循文字的规范,使用规范汉字,不能随便使用被简化了的繁体字和被淘汰的异体字,也不能使用不规范的简化字。使用规范的简化字以1964年编印的《简化字总表》为准。</p><p class="ql-block">“付”,确实做了几天简化字,但对应的是“副”,而不是“傅”。不过,那是1977年12月公布,而不到一年就被教育部通知停止使用的“二简”中的事,早已不足为训。几十年来一些工具书,特别是具有权威性质的字、词工具书的不规范释义,也在某种程度上对这种现象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就是造成把姓氏字“萧”误书为“肖”以及“傅”误书为“付”的原因。</p><p class="ql-block">看完这篇文章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傅”与”付“是一个姓的说法是十分错误了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2年3月8号,回复这位读者在评论的留言:</p> <p class="ql-block">非常感謝您的評論!對你的提問我逐個給您解答:</p><p class="ql-block">答一:分為4個部分回答。</p><p class="ql-block">1:關於你质疑“付”是不是古已有之,我文章里已經有舉證,明姓氏类书《姓觽》记载了 “付”姓起源于春秋时郑人史付之後。</p><p class="ql-block">《姓觽》图片正文已经上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分别剖析“希”与“稀”字,《氏族博攷》里用的“希”字是否正确:</p><p class="ql-block">①“希”《 康熙字典》希〔古文〕 【廣韻】香衣切【集韻】【韻會】香依切, 音晞。【集韻】寡也。【爾雅•釋詁】罕也。【疏】 少之稱也。【書•堯典】鳥獸希革。【傳】夏時鳥獸毛。希少改易。【論語】希不失矣。又【廣韻】望也。【後漢•黨錮傳】海內希世之流,遂共相標榜。【註】希,望也。又【廣韻】止也,散也,施也。 又【揚子•方言】希,鑠摩也。燕齊摩鋁謂之希。又【史記•三皇紀】女媧氏有神聖德,代宓犧立,號曰女希氏。 又姓。【三輔決錄】有希海,字子江。又【正韻】與黹同。【周禮•春官•司服】祭社稷五祀,則希冕。【疏】鄭讀希爲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康熙字典》希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②“稀”《 康熙字典》稀【唐韻】【集韻】【韻會】𠀤香依切,音希。【說文】疏也。【徐曰】當从爻从巾。爻者,希疏之義,與爽同意,巾象禾之根莖。至於莃晞皆當从稀省,何以知之,說文無希字故也。又姓。見【姓苑】【集韻】通作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康熙字典》稀字</p> <p class="ql-block">经这么一对比,””稀”通作“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把付姓列为“希姓” 摘自明朝《氏族博攷》。按《康熙字典》里收集的“希”和“稀”字的解释,<span style="font-size:18px;">《氏族博攷》里用的“希姓”两字中的“希”字并没有写错。</span></p><p class="ql-block">4:關於付吉,明朝天顺五年(1461)撰修的《大明一统志》 寫付吉,往後的嘉靖廿一年(1542)撰修的《陝西通志》 ,光緒十二年(1886)撰修的《順天府志》 ,清光绪廿四年(1898)撰修的《大城县志》,本人未知撰修於何年的《大城傅氏族譜》均寫傅吉。</p><p class="ql-block">答二:我寫這篇文章就是希望不要爭論,從姓氏源流以及文字演變,分清“傅”於“付”是否相同,祖上姓“傅”寫“付”是否合適。</p><p class="ql-block">答:三、四、觀點大致於君相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