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蕉:中国无一人懂书法,康有为的字是烂草绳

菲特

<p class="ql-block">古老而又神秘的东方,似乎有着孕育优秀文化的一切基因,正是在这样一片饱含感情的热土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艺术奇迹,这些奇迹就像一盏明灯,在无尽的黑夜里照亮夜行人的前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任何艺术首先都出自于热爱,在历尽沧桑的旅途中,在大雪纷飞的森林里,在云卷云舒的蓝天里,热爱使艺术长出了天使的翅膀,为一个民族指引着前进的方向。</p><p class="ql-block">白蕉先生,作为不世出的书法大家,他的书法风姿绰约,清雅淡远,他曾豪言:中国无一人懂书法,甚至康有为的字也只是一根烂草绳。纵观其一生,他已然在中国书法界留下了精彩绝伦的一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风雨同舟:一面家国,一面艺术</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07年,时值清末,白蕉出生于上海市金山区,自幼在书香门第中长大,无忧无虑的少时生活使他有大量时间去追寻自己喜爱的事情,诗书礼仪之家的环境让他从小就养成了高尚的审美法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两条先天因素的结合,使他从小就形成了一份孤傲与。彼时的中华大地革命思潮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生长。</p><p class="ql-block">革命运动爆发后,尚在学生时代的白蕉便积极投入到报国的潮流中去,并与进步青年创办爱国刊物,由此认识了一大批日后在中国艺术界叱咤风云的人物,这其中,就有如徐悲鸿、周练霞等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此时的白蕉正值青春年少,意气风发,他满怀着救国救民的理想,并将此倾注到艺术创作中,为他个人风格的形成埋下了伏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抗战爆发后,白蕉积极为民族奔走,参与举办各类义卖书画展,彼时的白蕉,对书法的理解已经更上一层楼,他的作品实为上等佳品,因此受到一些沽名钓誉之人的拉拢,却都被白蕉严词拒绝。</p><p class="ql-block">他的傲然风骨最终与他的书法艺术浑然一体,或许正是在这样风骨的孕育下,才形成了书法大家风范,二者乃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p><p class="ql-block">因此艺术一事,必然与作者的心性相关联,若无高尚的道德情操,纵然产出了艺术佳品,也只是有其形而无其神,不足为道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彼时的中华大地,风起云涌,白蕉是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可是在乱世中,一个艺术家的奔走呐喊又怎能呼唤醒沉睡的中华大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白蕉尽力了,他以一名艺术家的风骨傲然伫立在风云变幻的历史节点,他将生活的经历反哺至艺术创作,点点滴滴,平凡而又深刻。</p><p class="ql-block">纵使后来遭到不公对待,他依然保持着热爱生活的状态,因为他必然深深明白,热爱生活即是热爱艺术</p><p class="ql-block">一个人,若是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细节之美,也必然是一个感情充沛之人,因此必然拥有良好丰富的诉求表达,而这一切都是艺术创作的前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淡泊明志:内心超然,温润如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书法,作为文字的一种表现形式,从古至今,就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一部分。书法除了带给欣赏者卓越的艺术享受之外,同时也体现着书法作者内心的思潮活动。</p><p class="ql-block">如晋之王羲之,他的书法“翩若惊鸿,婉若游龙”,集中体现在《兰亭集序》里,最终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白蕉的书法如他爱画的兰草一般,如陌上公子,温润如玉。</p><p class="ql-block">他一生淡泊名利,超然于海内外,其人与其书已成一体,堪称中国书法界的惊艳之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他的书法清淡雅丽,平凡中透露出一种坚强,似乎与他平生的经历息息相关。白蕉一生所留理论著作不多,但是他所留下的,必然是精品中之精品,旁人无出其右。</p><p class="ql-block">艺术家的风骨正是源自与此,艺术,向来是创作者内在高度活跃的精神思想之表达,创作者于一时一地的心态不同,则创作出的作品纵然貌合,也必是神离,而白蕉的创作风格几乎趋于稳定,这与他少时、青年到老年的经历不无相关。</p><p class="ql-block">白蕉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幸运的是他有着在书法方面极高的悟性,不幸的是,他处在国难当头的中华大地。然而又焉知非福,苦难也是艺术形成的温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最终必将在艺术中寻找到蛛丝马迹,白蕉以他丰富的人生阅历,最终形成大家风范,使艺术从生活中脱颖而出。但是这条艺术之路后人却又无法模仿。</p><p class="ql-block">究其根源,是每个人的心路历程不尽相同。与他的生活息息相关,若只顾东施效颦,则必会走火入魔。</p><p class="ql-block">亦是艺术除了讲究勤奋之外,似乎也关乎一种机缘,若是一人的机缘未到,也无法学有所成。机缘,换句话说,也是一种悟性,这种关乎艺术的悟性,似乎倒像是老天爷赏饭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传道解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纵观白蕉的一生,他是热爱生活的,热爱生活反而又是艺术的源泉,他一生经历坎坷,从少时的养尊处优,到青年时期的共赴国难,再到晚年含冤去世。他一生经历大风大浪,这些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无不组成了他的创作思想观。</p><p class="ql-block">正是如此,他反而能以清新淡雅的风格著称于世,想必他的内心早已超然脱俗,于书法一地,早已成至臻幻境。他对艺术的追求,俨然以超越自己的生命,但是他又可以回到平淡中来,他依然孜孜不倦,始终坚持着传道授业解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晚年的白蕉,开始于各地讲学,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白蕉在书法领域的造诣,以及他的人格品行,完全诠释了这句话。</p><p class="ql-block">他以简单的理论、幽默的语言解释了许多书法界的问题,如选帖、执笔等问题。</p><p class="ql-block">晚年的他,致力于教育晚辈,传承书法,他对后辈的谆谆教导无不体现着一名大师艺术家的基本素养与情怀。他的无怨无悔,最终又反映到他的创作中,在中国书法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一笔是如此的风华绝代,这一笔又是如此的独领风骚,然而这些又正是一切高雅艺术的前提条件。</p><p class="ql-block">白蕉以他的实际行动支持了近代中国的一些大事件,危难关头挺身而出,深明大义,如此高洁的人格,带来的是艺术的高洁。</p><p class="ql-block">白蕉的理论清澈而深入,非常自然、轻松地阐释了许多大而复杂的问题。如论执笔,“怎样去执笔,这问题又正和怎样去用筷子一样,简单而平凡。”论选帖,“选帖这一件事真好比婚姻一样,是件终身大事,选择对方应该自己拿主意。”论碑与帖,“碑与帖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碑版多可学,而且学帖必先学碑。”“碑宏肆;帖萧散。宏肆务去粗犷,萧散务去侧媚。”论字儿的神采,“作字要有活气,</p><p class="ql-block">官止而神行,如丝竹方罢,而余音袅袅;佳人不言而光华照人。”这个特点体现在其书法批评上也是如此,如论康有为用笔“颇似一根烂草绳”;论包慎伯草书用笔,“一路翻滚,大如卖膏药好汉表演花拳秀腿。”真是太妙了,把别人能体会到但说不出来的那种感觉非常轻松而准确地表达了出来。其书法在用笔结体章法上也是非常自然、非常轻松。能自然已不易,能轻松更不易。近世书家中能同达自然而轻松的也只有于右任、黄宾虹、谢无量等几人。白蕉的书法明快清新、澹净古雅,而又不显孱弱单薄。非常鲜活地展现了晋韵及唐法。从明清到现代,许多“大家”象巨人一样在地面上高视阔步,但在晋韵、唐法这两座大山前表现出来的依然是迷茫、徘徊乃至顾此失彼,而白蕉则在晴朗的天空下信步于这两座山的峰颠。至于白蕉先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我到现在都感到不可思议,是眼界高、取法高、用功勤、个人天分与悟性的多方面统一?恒、兴、静为白蕉提出的学习书法过程中须做到的三境,是开给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每一个学书者的良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不了解他的人,必然以为他大放厥词,然而当你静下心来,认真欣赏他的书法,当思想游走于他的字迹之间,恍然一瞬间,你就感受到,这位艺术大家的内心活动,此时此刻,书法的钟灵毓秀一面不仅蔓延在观者的脑海里,更是让观者的心灵得到一次彻头彻尾的净化。</p><p class="ql-block">然而即便如此,也只是到访了书法的浅层境界,若要获得更深层次的感受,机缘便是重要的一关。由此可见,对待观赏者尚且如此,那么对于艺术创作者,一切的机缘巧合是多么的重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书法,作为一种精气神的延伸,反映了创作者的思想神态。总评白蕉先生的一生,饱尝世事冷暖,历经风风雨雨,最终归于平淡,这些经历为他的创作添砖加瓦,最终形成一座书法的高峰,让后来者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他的一生,作为一个学者、诗人、书法家、画家,又饱含着爱国情怀与忧国忧民思想,这一切,都体现着一名艺术家的家国情怀。</p><p class="ql-block">这份情怀它并不受限于艺术家的创作领地,这份情怀随着艺术家高尚的道德情操迎风长大,最终如春天里绚烂的百花,开满了漫山遍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反右斗争开始,白蕉被错误地划成“右派”,受到降级、降职、降薪的处分,下放到画院图书馆管理图书,被剥夺了创作及政治权利。</p><p class="ql-block">1961年,白蕉摘掉“右派”帽子。</p><p class="ql-block">1966年文革开始后,久病初愈的白蕉被莫名其妙地批斗、抄家,被冠以“摘帽右派”等许多莫须有的罪名。白力图澄清,被定为“翻案”,受到体罚、批斗,关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室写交待材料,铲油画调色板,洗笔等,连请病假的权利也被剥夺,因此耽误治疗。后被“从严处理”,戴上“地主分子”的帽子,每月只发给三十元生活费,并取消了他的公费医疗。</p><p class="ql-block">1969年2月3日,农历十二月十七日凌晨,饱受折磨的白蕉含冤去世,终年六十一岁。</p><p class="ql-block">白蕉在短暂的六十年间,经历了北伐战争、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反右斗争及文化大革命等历史时期,可谓阅进人间冷暖。白蕉的一生,是学者、诗人、书画家的一生,但也不乏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他一生服膺于晋人的人生观念,超然物外,平淡冲和,但是,又不乏“刑天舞干器,猛志固常在”的一面,在勤奋俭朴,甘于淡泊,默默地完善自我人格尊严的同时,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他也能挺身而出,以自己的文字和行动支持抗日,歌颂祖国,表现了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的崇高人格。</p> <p class="ql-block">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书法之家网”图文来自网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