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情寄端午 经典溢粽意——民大附中高一一班递粽意实践活动

一点点晚风.

<p class="ql-block">  端午节,是集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由来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纳祥、辟邪攘灾。习俗主要有赛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打午时水、洗草药水、拜神祭祖、浸龙舟水、吃龙舟饭、吃粽子、放纸龙、放纸鸢、拴五色丝线、佩香囊等等。扒龙舟活动在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十分盛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端午食粽之习俗,自古以来在中国各地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p> <p class="ql-block">粽子,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的食品,是中国汉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传播亦甚远。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p> <p class="ql-block">粽,即粽籺,俗称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用箬叶(或柊叶、簕古子叶等)包裹而成,形状多样,主要有尖角状、四角状等。粽子由来久远,最初是用来是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南北叫法不同,北方产黍,用黍米做粽,角状,古时候在北方称"角黍"。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p> <p class="ql-block">粽子种类繁多,从馅料看,北方有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绿豆、五花肉、豆沙、八宝、火腿、冬菇、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广东咸肉粽、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2012年粽子入选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主食的故事》系列美食之一。</p> <p class="ql-block">海南与大陆北方的粽子不同,它由柊叶包成方锥形,重约半公斤左右,糯米中可放入咸蛋黄、猪肉、猪蹄、咸鱼、叉烧肉、鸡翅等作馅料。风味独具,热粽剥开,先有柊叶和糯米的清香,后有肉、蛋的浓香。香浓淡兼有,味荤素俱备,令食者胃口大开。海南粽子又以定安黑猪肉粽、儋州洛基粽子、澄迈瑞溪粽子最为驰名。此外,海南粽子还有将草木灰泡水后取上层清液浸泡糯米后,制作的碱水粽。海南黎族也有三色粽和用椰子叶包制的粽子。</p> <p class="ql-block">海南包粽子的叶子可以说是全国一流的。它的海南名字叫茄柊叶(海南柊叶,有时也使用少花柊叶)。《南方草木状》称为"冬叶",《现代汉语词典》称为"柊叶" 。</p> <p class="ql-block">茄柊叶,是包粽子的叶子中最大的叶子,与几个手指般大的菰叶、箬叶、苇叶相比,茄柊叶算"大哥大"。可是,茄柊叶包粽子,全国很多人不知道。原因是茄柊叶生长的地区有限。茄柊叶只生长在岭南的广东、海南、广西等省区,因而用茄柊叶包粽子的只有海南全省及广东、广西等少数地方。五岭以北等地,没长茄柊叶,大多数人不知道、不认识茄柊叶,且由于不认识,很多人在见到形状和芭蕉叶有些相似的柊叶时便将其想当然的称为芭蕉叶。</p> <p class="ql-block">海南用茄柊叶包粽子,古时就流行。清代屈大均在《广东新语》里曰:"广州竹枝词云:五月街头卖冬叶(柊叶),卷成片片似芭蕉。"</p> <p class="ql-block">经过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海南陵水分校高一一班李梦云同学家长的耐心教导下,大家专心观摩并学习了包粽子流程及做法。</p> <p class="ql-block">如下:【主料】糯米500克,夹心猪肉900克,棕叶适量,香菇(鲜)70克,鸡蛋 2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配料】酱油200克,花生油 适量,白糖60克,盐25克,味精3克,料酒5克,胡椒粉、葱、姜少许,干马兰草50克,小苏打 少量</p> <p class="ql-block">【做法】1.调肉臊酱(肉馅加香菇、洋葱以及各种调料做成的酱)盛在沙锅内,放入鸡蛋,以小火卤20分钟,关火后任由其浸泡,食用时捞出即可。</p> <p class="ql-block">2.五花肉为红烧后的,香菇洗净用水浸泡,待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炒锅内倒入花生油,烧热后放入少许洋葱末爆炒,然后加入酱油、精盐、味精、胡椒粉、葱、姜,加入适量清水,放入红烧五花肉,炒至汁收干。</p> <p class="ql-block">4.将糯米淘洗干净,用凉水浸泡约2小时;然后滤掉水,加盐、花生油、少许小苏打拌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将粽叶洗洗净,放入锅中,加水煮软捞起,沥水,备用。</p> <p class="ql-block">6.取2张粽叶,毛面相对,先放入1/3糯米,加入红烧五花肉、蛋黄,再放入2/3糯米包成三角形粽子,用干马兰草系好,即为粽子。将包好的粽子放入锅内,加入清水(水量要多,必须淹没粽子),用旺火煮约2小时,再用小火焖约3上时,即可食用。</p> <p class="ql-block">在此过程中同学们对包粽子过程颇有感悟: </p> <p class="ql-block">李梦云同学的妈妈将食材送到校门口,我们在雨中撑伞,朝着校门口走去,我们领到的食材有两扎咸鸭蛋,红糖,猪油,茴香,蒜头蓉等,每一样都是制棕必要原料。感谢梦云妈妈冒着雨将食材送到学校,我们像接过重大使命般。 ——王亍颖</p> <p class="ql-block">提前一天将糯米泡开,颗颗糯米似落珠般在水中欢舞蒸至,盛出余热弥漫四溢;将鸭蛋腌制几天后便裹上鲜红的衣裳;到包粽子当天加上酱醋,蒜头,为糯米裹上一层亮丽衣裳,增其鲜,提其味,反复揉捏,喷香气味萦绕心间。 ——蔡汝筝 郑群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在包粽子之前,我是期待而紧张的。开始包粽子的时候,我拿着粽叶,看着盆里的食材跃跃欲试。但第一步把粽叶卷成圆锥形便打击了我的热情。但在外婆耐心指导下,我终于成功迈出第一步。将糯米等食材放入“小圆锥”中后将粽叶裹好用绳子包裹住他的躯干。第一次尝试手足无措,但经过多次试验后便得心应手起来。学习包粽子,学到的不仅是一项生活技能,更是一种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体现,当我接过历史接力棒,让他延续下去,生生不息,我感到十分骄傲自豪。 ——陈诗格</p> <p class="ql-block">学习包粽是一个享受的过程。我们需要将两片粽叶叠放,将其扭转成漏斗状的小容器,然后将糯米,咸鸭蛋,肉等像叠罗汉一般塞进小“小漏斗”里,用红绳子将它粗狂的腰杆勒住,后向四周延展,就如警匪片中坏人绑架人质一般。 ——陈锐</p> <p class="ql-block">粽子出锅时,清香四溢。打开粽叶,就可看到泛着光的粽叶,糯米饭被粽叶染了点绿意,热气四腾。尝起时便有粽叶的清香和糯米的软脆直入心田。到中间部分时,被蒸熟的蛋黄香味向糯米散去,蛋黄的鲜美为肉粽增添别一番风味,一口下去便觉得口有余香,回味无穷。 ——胡小甜</p> <p class="ql-block">棕香溢满教室,将这些“小馋精”们紧紧包裹起来,小小的身躯却能激起全班的兴奋。大家争先恐后去一探自己几小时的努力成果,尽管这小身躯千奇百怪,但并不影响我们对他的喜爱。“哇!看那是我包的!”“哈哈那个粽子好奇怪哦!”每一口下去都是满满的幸福感,大口的肉和咸鸭蛋,是只有自己包的才体会到的快乐。佐料不仅仅是糯米,更是成功的喜悦以及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敬仰。 ——李方云</p> <p class="ql-block">——王晓冰</p> <p class="ql-block">节日的真意,常常需要依托于生活的体验来领悟。有词人写道,“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端午节要在胳膊上缠一个虎符,还要出门放风筝。诗人陆游也很有雅兴,“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包完粽子以后,头上还插了艾草。这些小细节,让日常的生活有了更多仪式感,也因此让端午节增添了更多雅趣,让人体会到其中天人和谐的态度与美感。今天,包粽叶,品粽香,读经典……在端午节我们同样可以有更多仪式感,为日常生活注入文化雅趣,在细品时序更替中丰富人的精神世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