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留得豪情在,万里长征岂畏难!”临夏中学“寻访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活动

桃小夭

<p class="ql-block">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进一步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保持和发扬党的先进性,激励和引导党员同志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勇担时代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临夏中学党总支开展了“寻访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的主题教育活动。</p> <p class="ql-block">  细雨微凉,晨曦初露,6月13日上午7:00,载着对重走长征路的希冀与崇敬,临夏中学一行44人出发前往红军长征哈达铺纪念馆——腊子口战役纪念馆——茨日娜毛主席旧居。</p> <p class="ql-block">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p> <p class="ql-block">  伴随着党员教师们《映山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十送红军》《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七律长征》《四渡赤水》等铿锵有力的红歌,我们到达了本次重走长征路的第一站——哈达铺长征纪念馆。</p> (一)长征“加油”,挥师北上! <p class="ql-block">  到达哈达铺长征纪念馆,校领导敬献花篮,整理佩戴,全体党员三鞠躬,重温入党誓词,献上最崇高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  “红军越岷山,哈达大整编。万里云和月,精兵存六千。导师指陕北,军行道花妍。革命靠路线,红星飞满天。”</p><p class="ql-block"> 1935年9月18日,党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占领哈达铺。哈达铺,是陇南市宕昌县的一个小镇。这里曾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经千难万险后的绝处逢生之地。 </p><p class="ql-block"> 就在到达哈达铺前两天,1935年9月16日,刚走过茫茫草地的红军,又在腊子口与敌军激战。到达哈达铺时,部队人困马乏已至极限。这时,哈达铺张开温暖的怀抱,给了疲惫至极的红军一次养精蓄锐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  1935年9月18日,红军先头部队到达哈达铺,发现这里物质丰富,民众十分拥护红军。“三个半月来脱离群众的痛苦现在改变了。”先头部队立刻把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电传中央红军。9月21日,中共中央进驻哈达铺。吃是当时头等大事。今天,在哈达铺长征纪念馆一面墙上写着的“大家要食得好”6个大字,令我们参观人员内心也感到一丝温暖。这是进驻哈达铺时,红军总政治部提出的口号。据哈达铺长征纪念馆资料记载,哈达铺在1935年9月支援红一方面军物资统计为:食盐20000斤,粮食200000斤,食用油5000斤,骡马1000匹,中草药1500剂,猪羊鸡750头(只),蔬菜3000斤……队伍在哈达铺得到充分补给,“哈达铺是红军长征路上名副其实的加油站。”</p> <p class="ql-block">  “饥饿是最致命的东西。但对于红军来说,比饥饿更致命的,是长征跋山涉水,到底要走到哪里去。”1935年9月12日,俄界会议决定继续坚持北上的战略方针,用游击战来打到接近苏联的地区,创建根据地。但怎么走,是个问题。</p><p class="ql-block"> 面对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军情和信息尤为重要。红军一进哈达铺,侦察连从哈达铺邮政代办所收集《大公报》《中央日报》《山西日报》《晋阳日报》等报纸。《大公报》上一则消息,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全陕北二十三县几无一县不赤化,完全赤化者有八县,半赤化者十余县。”国民党气急败坏的“剿匪”新闻,此刻成了中央红军眼中天大的好消息!陕甘不仅有红军、有游击队,更有一大块革命根据地。这个好消息,把毛泽东的目光和长征目的地,从“到中苏边界去”转到了陕甘根据地。</p> <p class="ql-block">  1935年9月22日上午,在哈达铺下街村关帝庙,毛主席第一次明确提出“到陕北去”。话音一落,会场一片欢腾。到陕甘边界建立革命根据地,这是红军在长征路上的又一次伟大转折,这一伟大转折,对推动全国民族抗日运动高潮的到来起到了关键作用。</p> <p class="ql-block">  9月23日,中央率陕甘支队离开哈达铺北上。1936年8月9日,红四方面军第30军通过腊子口后占领哈达铺;25日红二方面军六军进驻哈达铺。9月1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及二军到达哈达铺。到10月4日,相继北上。在国务院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称“哈达铺是决定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命运的重要决策地”。</p> <p class="ql-block">  参观了哈达铺长征纪念馆,在场的党员的同志们都很受感染,“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追随红军长征的脚步,我们深切感受到: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精神力量,是激励和支撑红军将士战胜艰难险阻的重要因素。在哈达铺的学习,更让我们清晰地看到: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念,在党的领导下,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美好的明天。</p> (二)巧夺腊子口,天堑变通途! <p class="ql-block"> 乘车来到腊子口已是下午,如今天堑已变通途,当年硝烟弥漫的战场已被青山绿水掩映。腊子口已成为追怀往事,凭吊英烈,宣传红军英雄事迹,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圣地,人群如织。</p> <p class="ql-block">  1935年9月,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到达腊子口。当时甘肃军阀,国民党在腊子口部署了两个营的重兵,妄图凭借这道天然屏障,把红军消灭在崇山峻岭之中。</p><p class="ql-block"> 腊子口自古就是甘川之咽喉,这里峰峦陡峭,易守难攻,是“一夫当关,万人莫开”的天堑。整个隘口上面宽约30米,下面宽约六七米,两面是悬崖陡壁。崖壁下是湍急的腊子河,激荡成无数个旋涡,使人难能徒涉。河上隘口处横架着一座1米多宽的小木桥,把两面山脚的小路连接起来,成了腊子口惟一的通道。敌人在这里设了两道防线,东面突出的山腰上也修筑了几个大碉堡,重火力居高临下地控制着小桥隘口,连只小鸟都很难飞过。</p> <p class="ql-block"> 9月16日晚,腊子口战斗打响,但经过多次突击未能攻下隘口。“团长王开湘和政委杨成武趴在前沿对腊子口的地形进行反复观察后发现了敌人防守的两个弱点:一是敌人的碉堡没有顶盖,二是敌人将所有的火力全部集中在了正面,凭借沟口天险进行防御,两侧和山顶没有设防。”听着讲解员的解说,我们也为他们捏一把汗。</p><p class="ql-block"> 傍晚时分,毛泽东来到离腊子口不远处的黑多村,电话指挥这场战役。他们意识到,如果有人能从悬崖绝壁上攀爬上去,就可以从上方攻击碉堡。最终,兵分两路的作战方案确定了下来,眼前的这座近似笔直的绝壁成为团长王开湘率领的迂回部队遇到的一大难题。悬崖陡峭,如何攀登?为此,红四团专门召开了大会,征求妙计良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听讲解员说, “据说,难题是被一位叫做‘云贵川’的苗族小战士解决的。” 大会上,这位小战士站了起来,自告奋勇地说他曾在家经常和爷爷攀陡壁采药、打柴,只需用一根带铁钩的长竿子,用它钩住悬崖上的树根、崖缝、石嘴,就可以攀爬上去,他爬上去后再放下绳子,让大家顺着绳子攀上悬崖。“云贵川”的建议被采纳。腊子河水流湍急,难以徒涉 ,战士们用一匹高头大马把他送了过去,小战士最终不负众望,攀上了悬崖,放下绳索。天黑后,其他战士一个个顺着绳子开始攀登绝壁。可是,高山上的树木阻挡了红军炸弹的投放,千钧一发之际,小战士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腰间绑了炸药,从山上一跃而下,投入没有盖子的碉堡,用生命为红军打开了北上的大门。他的真实姓名已无从查起,只因为他跟随红军经过云南、贵州、四川,人们亲切地称他为“云贵川”。听到这里,我们不禁湿了眼眶……</p> <p class="ql-block">  “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长征组歌》中的寥寥数语,描绘出那一夜出奇制胜的战斗场景,将红军将士们英勇无畏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展现得淋漓尽致。纪念馆内,用影像还原了腊子口战役的激烈场景,冲锋号、枪炮声、呐喊声将人们的思绪带到了86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p><p class="ql-block"> 遥想当年,疲惫不堪的红军将士以信念与毅力,砸开天险,战胜敌人,走向了胜利?来到当年的战场,走进历史的深处,触摸腊子口峭壁上至今遍布的弹孔,仰望头顶峥嵘险峻的危崖,战役的惨烈令人动容,红军的英勇让人泪目。</p><p class="ql-block"> 他们信念如铁。“坚决夺取腊子口,走上抗日最前线!”“刀山火海挡不住,奋勇砸开腊子口!”当年的口号至今听来依然振聋发聩。长征一路走来,红军历经千难万阻,却越战越勇。面对高不可攀的山林和穷凶极恶的阻敌,面对腊子口这道长征最后的天险,他们没有任何犹豫和畏惧。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视死如归的革命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p> <p class="ql-block"> 我想,九月的腊子口,深夜已有寒意,但红军将士们浴血战斗的士气冲破了无边的黑暗与寒气!突破腊子口,我想毛主席心里也一定感慨万千,这一感慨,就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p> <p class="ql-block">  红色江山,来之不易。只有走进历史的深处,才能真正感悟到那段苦难历史的光辉之处,汲取红色精神的不竭动力,获得开拓前进的勇气力量,才能真正滋养我们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p> (三)暂居小屋,运筹帷幄 <p class="ql-block">  1935年9月12日,红军长征经过山高谷深的俄界,毛主席提议并主持召开了著名的俄界会议。这次会议对确定红军北上进入甘肃的战略方针,与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错误作斗争,胜利完成长征,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p><p class="ql-block"> 俄界会议举行两天后,毛主席经过茨日那村,住在村民尕让家的木楼上。在茨日那,毛主席发出了“在三天之内夺取腊子口的命令。”,“只有砸开腊子口,才能打开北上抗日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  风雨飘摇,岁月如梭。尕让把小木楼传给长子郎次力,郎次力又传给自己的长孙桑杰。年轻,但读过中学的桑杰知道这栋房子的特殊意义,像祖辈一样,发自内心地呵护着它。据介绍,这间两层小木楼,已经有108年的历史了。桑杰大叔一家三代至今还居住在这里。</p> (四)他说 <p class="ql-block">  一天8个小时的车程,在今天路途平坦,通畅无比的条件下,全员都觉得疲惫不堪。我们难以想象,红军在行进过程中,前有敌军,后有追兵,天上有轰炸机,地下有万重难!是如何克服腹中饥饿,枪林弹雨的!今天乘车,走过的每一寸土地,当年,他们都穿着草鞋甚至光着脚一步步走过。今天,我们用心丈量这土地,数度哽咽落泪。我们来听听党员们的心声:</p><p class="ql-block">本次主题教育活动,让我们的党史教育更加生动。参观红色圣地,就是学习革命先辈艰苦无畏的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做一个有信仰的人,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为国家培育合格接班人,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继续前进,跑出我们这一棒的好成绩。(王力强)</p><p class="ql-block">访腊子口革命遗迹</p><p class="ql-block">天堑腊子口,绝壁入云端。</p><p class="ql-block">三军志如铁,千秋义凛然。</p><p class="ql-block">长风激松涛,阵阵忆硝烟。(王海)</p><p class="ql-block">本次红色之旅,让人实地感受到了当年红军长征路上的艰苦卓绝,也更加懂得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深切体会到伟大祖国繁荣富强来之不易,我们基层党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承革命先烈百折不挠、不惧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加强理论修养,干好本职工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迎接建党100周年!(宋立新)</p><p class="ql-block">山高路远迭部县,</p><p class="ql-block">临夏中学要会聚。</p><p class="ql-block">山俊水好白龙江,</p><p class="ql-block">党员一切跟党走。(刘平海)</p><p class="ql-block">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寻访红色足迹,感受一段悲壮辉煌的历史!(刘丽霞)</p><p class="ql-block">红色江山,来之不易。只有走进历史的深处,才能真正感悟到那段苦难历史的光辉之处,汲取红色精神的不竭动力,获得开拓前进的勇气力量,才能真正滋养我们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刘德增)</p><p class="ql-block">腊子口战役使中央红军绝处逢生,哈达铺使红军确定了最终目标——到陕北去!本次“寻访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之行,使我亲身体验革命之艰难,胜利之来之不易。追昔思今,感念今天的幸福生活之来之不易,感谢伟大的党,感谢伟大的祖国!(崇尚俊)</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说过“长征是什么?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是啊,雪山极寒挡不住理想的追求,泸定铁锁拦不住无畏的先锋,万里泥泞缠不住草编的红军鞋。有了理想信念,漫长的征途,成了播撒革命种子的红飘带;罕见的苦难,化成光照寰宇的红色史诗。无论是“一切为了苏维埃”,还是“为劳苦大众求解放”;无论是“打土豪,分田地”,还是“北上抗日,救民族于危亡”,都是红军所追求的理想,所坚守的信念。“这样的理想,使这支红色大军区别于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支军队”。</p> <p class="ql-block">  习主席说:实现伟大的理想,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今天,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一切贪图安逸、不愿继续艰苦奋斗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一切骄傲自满、不愿继续开拓前进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长征永远在路上。</p> <p class="ql-block">  “一个记不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本次主题活动,我们回顾历史,重走长征路,是为了传承老一辈共产党人、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更是为了坚定地走好未来的每一步。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全体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肩扛责任,用工作中的一个个实际行动践行我们入党时的铮铮誓言。我们要秉承长征精神,开拓进取,砥砺前行,共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p><p class="ql-block">撰稿:高乐乐 审核:党总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