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女风情

海风

<p class="ql-block">端午节假期的第二天,来到了恵安海边。在惠东半岛海边,有一群特殊的民间风情女人,她们以奇特的服饰,勤劳的精神闻名海内外。她们就是恵安女。</p> <p class="ql-block">“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这句坊间的说法,确实形象地描绘了惠安女着装最可心的亮点。</p> <p class="ql-block">据当地人说,几百年前,她们由中原移居于此,因海边生活为防风而佩带花色头巾和橙黄色的斗笠,花巾上还有编织的小花和五颜六色的小巧饰物;上身穿着紧窄短小的衣服,露出肚脐;下身穿着特别宽松肥大的裤子,腰带是扎在肚脐下面。</p> <p class="ql-block">惠安女子/舒婷</p><p class="ql-block">野火在远方,远方</p><p class="ql-block">在你琥珀色的眼睛里</p><p class="ql-block">以古老部落的银饰</p><p class="ql-block">约束柔软的腰肢</p><p class="ql-block">幸福虽不可预期,但少女的梦</p><p class="ql-block">蒲公英一般徐徐落在海面上</p><p class="ql-block">啊,浪花无边无际</p><p class="ql-block">天生不爱倾诉苦难</p><p class="ql-block">并非苦难已经永远绝迹</p><p class="ql-block">当洞箫和琵琶在晚照中</p><p class="ql-block">唤醒普遍的忧伤</p><p class="ql-block">你把头巾一角轻轻咬在嘴里</p><p class="ql-block">这样优美地站在海天之间</p><p class="ql-block">令人忽略了:你的裸足</p><p class="ql-block">所踩过的碱滩和礁石</p><p class="ql-block">于是,在封面和插图中</p><p class="ql-block">你成为风景,成为传奇</p><p class="ql-block">1981年4月</p> <p class="ql-block">惠安女和古代百越族有什么关系呢?人们众说纷纭。确实是有人这样说,这种根据主要是有两个方面。一个就是在这个地区从1951之后的十几年间,发现了一些少量的古代百越民族生活的痕迹,在惠安女生活的大岞村的山上也曾发现一处所谓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这些东西据考古分析,在两千多年前,在福建这里生活着古代百越族人,主要是闽越人。</p> <p class="ql-block">惠安崇武镇的大岞村是闻名中外的“惠安女”集中居住点。大岞村三面环海,山水相衬,是人们游山玩水的度假胜地。更有特色的是满山巨岩处处争奇献怪,最引人入胜的是龙喉吼烟、军马洞天、狮石晚照、渔翁撒网、孤屿冬青、玉磐传音、白鹤临渊、滴水弹琴等山八景。惠女风情园是观日出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解放初留传至今的一首打油诗形象地勾画出了惠东女传统服装的特征:“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惠安女的头部被头笠和头巾包裹得仅露出一张脸——“封建”;而腰、腹部却暴露无遗——“民主”。大筒裤的裤脚宽达0.4米——“浪费”;上衣却短得连肚脐也遮不住——“节约”。于是,所谓“封建”与“民主”,“节约”与“浪费”,在惠东女的身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一种内涵丰富、既矛盾又统一和谐的审美观。不过,自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年轻惠东女穿着慢慢地时尚化了,35岁以下的惠安女已经几乎不穿传统服饰。</p> <p class="ql-block">恵安的小岞镇也是恵安女集中的地方,集市上处处可见到独具特色的惠安女。可惜车子路过熙熙攘攘的集市时,过于专注开车,没有留下照片为证。</p> <p class="ql-block">小岞南部与崇武半岛呈犄角之势,形成大港湾,东望台湾海峡。这里应该可以看日落。</p> <p class="ql-block">晚上住在离西沙湾不远的民宿。</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听涛问海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站在阳台可以观赏日落。可惜今天靠近海平面附近云层太厚了。</p> <p class="ql-block">晚餐品尝惠安特色的地瓜粉团。服务员直接送到客房。海风习习,浪涛阵阵,这个晚餐好不惬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晩饭后去咖啡厅品尝赠送的价值58元的自选饮品。</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起来看日出,被树林挡住,效果不好。如果开车15分钟,到古城东门去看就很理想了。</p> <p class="ql-block">端午节的早餐送上了粽子,有点小温馨。</p> <p class="ql-block">来崇武自然不能不去崇武古城。崇武古城濒临台湾海峡是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经略海防时为抵御倭寇所建,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丁字型石砌古城,是明政府为抗击倭患,在万里海疆修筑的60多座卫所城堡中仍保存完好的一座。</p> <p class="ql-block">古城南门外的半月湾有全国最大的岩雕艺术作品——“大地艺术”,也称“鱼龙窟”岩雕,是由画家洪世清老先生花费数年心血创作而成的,其作品取材于海礁岩崖的原始形态,依形取势,循石造型,创作出形神兼备的各种艺术形象170余件,遍布于海湾的滩头、水中。又有书法艺术大师宋屺瞻、钱君陶、刘海粟等人的篆刻、书法精品镌刻在奇石怪礁上。</p> <p class="ql-block">戚继光升任总兵后,选择崇武城作为戚家军练兵基地,将中军台设在南门外的莲花石上。他一方面加紧练兵,一方面组织人力重修城防,在崇武古城东、南、北三面城墙上加筑了烽火台、瞭望台,以及安放铳炮的虚台等,还在高7米、长2456米的城墙内侧,修砌宽4米的跑马道二至三层,城墙之上有墙碟1304个、箭窗1300个、窝铺26座,临海建有一座灯塔,使古城防御体系更为完善。戚继光还富有创造性地在城墙上修建进可攻退可守、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令倭寇不敢来犯。崇武巍然成了东南沿海重镇。</p> <p class="ql-block">崇武人民由衷爱戴戚继光这位赤胆忠心的民族英雄,自发为他树碑立传、建庙设祠。现今在崇武城南门外海滨,矗立着一尊全身披挂、严阵以待、高达9米的戚继光雕像。雕像左手握剑,右手捋须,一副注视大海,气定神闲,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表现了戚继光荡平倭寇保卫海疆的坚定决心。崇武古城前,还屹立一块碑石,上刻着“威镇海门”四个大字,是对民族英雄戚继光十余年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荡平倭患,使东南沿海恢复和平稳定的真心褒奖。</p> <p class="ql-block">万石堆砌望台海,</p><p class="ql-block">铁炮横曳拒要塞。 </p><p class="ql-block">百年沧桑辛酸泪,</p><p class="ql-block">崇武古城今犹在。</p> <p class="ql-block">崇武海岸被誉为“中国八大最美海岸线”之一,连接着“南方北戴河”——半月湾、“西沙银蛇”——西沙湾、“八闽第一金滩”——青山湾等顶级度假胜地。区内有长达28.8公里的曲折海岸线,12个沙湾,4大岩群。</p> <p class="ql-block">城内有四个城门,南北门相距约500多米,东西门相距约300多米。东、西、北三座城门相似,各有两道城门,外加筑月城,上建城楼,城门上各设烽火台一座,南城门则外加设一照墙,照墙前有一尊关公雕像。相传当年倭寇炮轰城池,城内关帝庙的关云长把青龙偃月刀一挥,炮弹被拨落在城墙旁,再一挥,炮弹射回贼船,于是船沉寇亡。</p> <p class="ql-block">西门的两道城门如今依旧完好地保留下来。</p> <p class="ql-block">北城门横眉石刻“威镇海邦”传为戚继光所书。</p> <p class="ql-block">顺着城门一直向里走,外边的嘈杂似乎隔于城门外,老街出奇地静。古城的老街是清一色的石头街,老街两旁是朴素的民居,石房子、红砖厝、木结构房子都没有太多的装饰。这些不同年代的建筑透出岁月的斑迹,沉淀的光芒还在。</p>